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一卷 (4)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一卷 (4)

1. 腳氣

《內經》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又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蓋脾主四肢,足居於下,而多受其濕,濕鬱成熱,濕熱相搏,其痛作矣。古無腳氣之說,《內經》名厥,兩漢間名緩風,宋齊之後,謂之腳氣。有從外感而得者,有從內傷而致者,其為濕熱之患則一而已。北方高燥,多飲𨣒酪肉食,及醇酒濕熱之物,下流足腔所致。

南方卑下,濕氣迷滿山澤,血氣虛弱之人,或遇房失及負重遠行,沖冒雨雪,寒濕虛而襲,遂成此症。大抵風寒暑濕之氣,中於諸陽,病在外,其診多在足外踝及足背,宜散之而愈。中於諸陰,病在裡,其診多在足內踝及臁內,宜溫利之。外症自汗走注為風勝;無汗疼痛攣急為寒勝;腫滿重著為濕勝;煩渴熱頑為暑勝。

白話文:

《內經》指出,所有濕腫滿的症狀,都跟脾臟有關。又說,受傷於濕氣的人,下半身首先受到影響。因為脾臟主導四肢,而腳位於下半身,更容易受到濕氣侵襲。濕氣鬱積在身體內就會化成熱,濕熱交纏就會產生疼痛。古時候沒有「腳氣」這個說法,《內經》稱之為「厥」,兩漢時期稱為「緩風」,到了宋齊以後才叫做「腳氣」。腳氣有外感和內傷兩種,但都是由濕熱引起。北方乾燥,人們多喝牛奶和吃肉類,以及酒類等濕熱食物,導致下半身足部受到影響。南方地勢低洼,濕氣瀰漫山澤,體弱的人,或者房事不節、負重遠行、淋雨冒雪,寒濕就會趁虛而入,導致腳氣。總之,風寒暑濕等氣候因素,侵入人體陽氣,就會導致外在症狀,診斷時主要觀察腳外踝和足背,應以散寒化濕的方法治療。如果侵入人體陰氣,就會導致內在症狀,診斷時主要觀察腳內踝和腳內側,應以溫暖利濕的方法治療。外在症狀表現為自汗、走注,屬於風氣過盛;無汗、疼痛、攣急屬於寒氣過盛;腫脹、沉重屬於濕氣過盛;煩渴、熱度頑固屬於暑氣過盛。

如四氣兼有,但推其多者為勝。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在表則散,在裡則下。若大虛氣乏,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不可拘執不得服補藥之說。

大抵麻者為風,痛者為寒,腫者為濕。

痹論云:寒勝則蟲,熱勝則縱。(蟲者,皮膚中如蟲行之狀。)

嚴氏曰:腳氣南北所感,雖有內外之殊,然皆由腎虛而生。婦人病此者,亦由血海虛而得之。

《發明》曰:南方自外而入者,止於下脛腫痛。北方自內而致者,乃或至下手節也。治法初用解散,次必推蕩大便,以導其邪氣。

白話文:

如果四種氣候因素都存在,就以其中較為明顯的氣候因素為主要考量。寒冷就用溫熱的方法治療,炎熱就用寒涼的方法治療。疾病表淺就散寒解表,疾病深入就清熱瀉下。若患者非常虛弱,氣力不足,可以適當使用補湯,根據病情的寒熱狀況靈活運用,不可固執地認為虛弱病人不能服用補藥。

一般來說,麻木屬於風邪,疼痛屬於寒邪,腫脹屬於濕邪。

《痹論》中說:寒氣過盛就會導致蟲行,熱氣過盛就會導致蟲縱。這裡的“蟲”指的是皮膚表面像蟲子爬行的感覺。

嚴氏說:腳氣無論是南方的外感還是北方的內傷,都是由於腎虛引起的。婦女患上腳氣也是由於血海虛弱導致的。

《發明》中說:南方從外感而來的腳氣,止於小腿腫痛。北方從內傷而來的腳氣,則可能延伸到手指關節。治療方法先用解散藥物,然後一定要通暢大便,引導邪氣排出。

又曰:腳氣濕熱勝者,成水泡瘡,或成赤腫丹毒,或如疝氣,攻上引下。

脈法:浮為風,緊為寒,緩細為濕,洪數為熱。又沉而弦者亦為風,沉而緊者為寒,沉細為濕,沉數為熱。

又曰:脈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者寒,微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入心則謬妄嘔吐,食不入,睡不安。左寸脈乍大乍小,乍有乍無者死。

入腎則腰腳腫,小便不通,呻吟,目與額皆黑,氣衝胸而喘。左尺脈絕者死。

《千金翼》云:《外臺》、《總錄》所錄皆謂南方卑濕露霧之地,其民腠理疏,陽氣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則清濕襲虛,病起於下。此因血虛氣弱,受清濕之邪,氣與血並行於膚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痹,虛則弱,故令痹弱也。後人名曰腳氣。《針經》云:有道以來,有道以去,治之多以灸焫為佳,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所制之方,寒藥少,熱藥多,用麻黃、川烏、姜附之屬。

白話文:

腳氣是因為濕熱過盛,會出現水泡、紅腫、像疝氣一樣上下蔓延的症狀。

脈象方面,浮脈代表風,緊脈代表寒,緩細脈代表濕,洪數脈代表熱。同樣地,沉而弦的脈也代表風,沉而緊的脈代表寒,沉細脈代表濕,沉數脈代表熱。

另外,弦脈代表風,濡弱脈代表濕,洪數脈代表熱,遲脈代表寒,微脈代表虛,牢堅脈代表實。脈絡結實是因氣郁,脈絡散亂是因憂愁,脈絡緊繃是因憤怒,脈絡細小是因悲傷。

腳氣入心會導致胡言亂語、嘔吐、吃不下飯、睡不好。左寸脈忽大忽小,忽有忽無,預示著死亡。

腳氣入腎會導致腰腳腫脹、小便不通、呻吟、眼白和額頭發黑、氣衝胸腔導致呼吸困難。左尺脈消失,預示著死亡。

古書記載,南方濕氣重的地方,人們的肌膚腠理疏鬆,陽氣不足,容易受到濕氣的侵襲,導致腳氣。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無法抵抗濕氣,濕氣與血液一起流動,邪氣盛過正氣,導致血氣瘀滯,進而產生痺痛和虛弱。

治療腳氣主要以灸法和導引濕氣排出體外,並且服用溫熱藥物,例如麻黃、川烏、薑附等,以祛除寒濕。

《內經》云:濕淫於外,以苦發之,麻黃苦溫發之者也。川烏辛熱,走而不能守,通行經絡;姜附辛甘大熱,助陽退陰,亦能散清濕之邪。又察足之三陰三陽是何經絡所起,以引用藥為主治,復審六氣中何氣當之,擇其佐使。孫真人云:醫者意也。隨時增損,初無定方,真知言哉。

東垣曰:「異法方宜論」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冷冽,其俗飲𨣒酪而肉食。凡飲𨣒酪,以飲多飲速者為能。經云:因而大飲則氣逆。又云:食入於陰,長氣於陽,今乃反行陽道,是為逆也。夫乳酪醇酒,濕熱之屬,加以奉養太過,亦滋其濕。水性潤下,氣不能呴,故下疰於足脛,積久而作腫痛,此飲食下流之所致也。

白話文:

《內經》說:濕氣侵襲人體,可用苦味藥物來驅散它,像麻黃味苦性溫,就能發散濕邪。川烏辛熱,藥性快速通行經絡,但停留時間短;薑附辛甘大熱,能助陽氣退陰邪,也能散去濕邪。再觀察足部的三陰三陽經絡,從哪條經絡發病,就選用相應的藥物治療,還要考慮六氣中哪種氣候因素影響病情,選取適當的佐使藥物。孫真人說:醫術關鍵在於醫生的用心,要根據病情變化增減藥量,沒有固定的方劑,這話真精闢啊!

東垣說:「異法方宜論」中記載:北方地區地勢高,氣候寒冷,當地人喜歡喝酪漿和吃肉。喝酪漿的人,往往喝得又多又快,這就會導致氣逆。《內經》說:過度飲酒會導致氣逆。又說:食物進入脾胃,化生精氣,精氣應該上行,但現在反倒下行,這就是氣逆。酪漿和醇酒屬於濕熱之物,再加上過度滋補,更會滋生濕邪。水性向下,氣無法溫煦它,所以濕邪下沉到足脛,時間久了就會腫痛,這就是飲食不當導致的。

「通評虛實論」云:穀人多而氣少,濕居下也,況𨣒酪醇酒之濕熱甚於谷者也。「至真要大論」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郁,流散於外,足脛胕腫,飲發於中,胕腫於下,此之謂也。若飲自倍,脾胃乃傷,胃氣不能施化,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腎之位,疰於足脛,加之房事不節,邪氣乘虛,遂成痼疾。孫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之,亦此意也。

《活人》云:腳氣屬冷者,小續命湯,煎成入生薑自然汁服之,最快。

丹溪曰:腳氣須用升提藥,隨氣血用。

當歸拈痛湯,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流注手足,痛不可忍。

白話文:

根據「通評虛實論」,人體如果飲食過多,精氣不足,容易導致濕氣積聚在下半身。尤其是過度食用乳酪、醇酒等濕熱之物,更會加重濕熱之邪。而「至真要大論」也提到,當陰氣過盛,火氣鬱積於體內,就會向外散發,導致足脛胕腫,飲水後腹部脹滿,足脛腫脹加重。如果飲水過多,脾胃受損,胃氣無法運化,脾氣也無法輸布全身,就會向下流注,侵犯肝腎,導致足脛腫脹。再加上房事不節,邪氣乘虛而入,就會形成頑固疾病。孫真人也說,古代很少出現這種疾病,直到南渡之後,讀書人中才開始流行,這也說明了這種疾病的成因。

《活人》中提到,如果腳氣屬寒性,可以服用小續命湯加生薑汁治療,效果最快。

丹溪認為,治療腳氣要使用升提藥物,要根據氣血的運行狀況來用藥。

當歸拈痛湯可以治療濕熱引起的肢節疼痛、肩背沉重、胸膈不適、全身疼痛、疼痛流注手足等症狀。

羌活,甘草(炙),黃芩(酒炒。各五錢),當歸身,苦參(酒洗),人參,升麻,葛根,蒼朮(各二錢),豬苓,澤瀉,知母,防風(各三錢),白朮(一錢半)

白話文:

羌活、甘草(炙)、黃芩(酒炒)、當歸身、苦參(酒洗)、人參、升麻、葛根、蒼朮、豬苓、澤瀉、知母、防風、白朮,各取五錢、二錢、三錢、一錢半。

每用一兩,水煎,不拘時服。

羅太無治中書黏,年四旬,體魁梧,丙辰春,從徵揚州,腳氣忽作,遍身肢體微腫,其痛手不可近,足脛尤甚,履不任穿,跣以騎馬,空兩鐙而以竹器盛之。以困急來告。予思《內經》有云:飲發於中,胕腫於下。又云:諸痛為實,血實者宜決之,以三稜針數刺其腫上,血突出,高二尺余,漸漸如線,流於地約半升許,其色黑紫,頃時腫消痛減。以當歸拈痛湯一兩半服之,其夜得睡,明日再服而愈。

蒼朮丸,治乾溼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

蒼朮(米泔浸,炒,四兩),乳香,沒藥(各二兩,另研),青鹽,牛膝(各五錢),熟艾(四錢),川烏(三錢),全蠍(炒,二錢)

白話文:

每次用藥一兩,用水煎煮,不限時間服用。羅太無曾經患了腳氣,當時他年紀四十歲,身材高大魁梧,丙辰年春天,他隨軍出征揚州,突然患上腳氣,全身肢體微微腫脹,疼痛難忍,手碰不得,小腿尤其嚴重,連鞋子都穿不了,只能光腳騎馬,還需要用竹器盛著兩邊的鐙子。他因為病情緊急而來求醫。我想起《內經》中記載:「飲發於中,胕腫於下。」又說:「諸痛為實,血實者宜決之。」於是用三稜針在他腫脹的地方扎了幾針,血噴湧而出,高達兩尺多,慢慢地像一條線一樣流到地上,大約半升左右,顏色黑紫色,很快腫脹消退,疼痛減輕。接著讓他服用當歸拈痛湯一兩半,當晚就能睡覺,第二天再服用一次就痊癒了。 蒼朮丸可以治療乾溼腳氣,筋脈拘攣疼痛,無法行走。

藥方: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四兩)、乳香、沒藥(各二兩,研磨)、青鹽、牛膝(各五錢)、熟艾(四錢)、川烏(三錢)、全蠍(炒,二錢)

上為細末,共研藥和勻,以木瓜一個大者,切一頭留作蓋,去穰,入上件藥於內,蓋定,安木瓜於黑豆中,蒸令極爛,取出去皮,連藥研成膏,卻入生蒼末拌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木瓜湯下。以溫鹽酒亦可,日三服,忌血與蒜。

丹溪腳氣腫痛方

黃柏(酒炒),蒼朮(鹽炒),川芎,生地,白朮,甘草梢,黃連,犀角,防風,木通,檳榔,熱加黃芩,痰加竹瀝、薑汁,時令熱加石膏,大便秘加桃仁,小便澀加牛膝。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取一個大的木瓜,切開一頭留作蓋子,去掉瓜瓤,將藥粉放入木瓜中,蓋上蓋子,將木瓜放在黑豆中蒸煮至極爛,取出後去皮,連同藥材一起研磨成膏狀,再加入生薑末拌勻,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用木瓜湯送服。也可以用溫鹽酒送服,每天三次,忌食血腥之物和蒜。

丹溪腳氣腫痛方:黃柏(酒炒),蒼朮(鹽炒),川芎,生地,白朮,甘草梢,黃連,犀角,防風,木通,檳榔。若發熱加黃芩,若痰多加竹瀝、薑汁,若季節炎熱加石膏,若大便秘結加桃仁,若小便澀滯加牛膝。

食積流注者。

蒼朮,黃柏,防己,南星,白芷,犀角,檳榔,川芎,血虛加牛膝、龜板;如尋常腫者,專主濕熱,肥人加痰藥。

一婦人足腫。

黃柏,蒼朮,生地,川芎,牛膝(酒洗),龍膽草,南星

腳弱筋痛。

牛膝(二兩),白芍藥(一兩半),黃柏(炒),知母(炒),龜板(酒炙。各一兩),甘草(炙,五錢),酒糊為丸。

便溺阻澀,心下痞滿者,宜微下之。

東垣曰:楊太受云腳氣之疾,自古皆用疏下,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過,恐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腳氣。又不可不及,則壅不能消散。今立三方於後,詳而用之。

白話文:

飲食積滯導致水液停滯,可以用蒼朮、黃柏、防己、南星、白芷、犀角、檳榔、川芎來治療。如果是血虛,可以加上牛膝和龜板。如果只是普通的腫脹,主要針對濕熱,肥胖的人可以加一些化痰藥。

一位婦女腳腫,可以用黃柏、蒼朮、生地、川芎、酒洗的牛膝、龍膽草、南星來治療。

腿腳無力、筋骨疼痛,可以用二兩牛膝、一兩半白芍藥(炒)、黃柏(炒)、知母(炒)、酒炙的龜板(各一兩)、炙甘草(五錢)一起研磨成丸服用。

如果小便排泄不暢、胸悶腹脹,可以用一些微瀉的藥物來治療。

東垣說:楊太受說腳氣病古來都是用疏通下焦的方法來治療,因為是疾病壅塞造成的。但不能過度,以免傷脾胃,使氣血運行不能向上,反而向下導致腳氣。也不能不及,否則壅塞不能消散。現在列出三種藥方,仔細參考使用。

羌活導滯湯,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此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

大黃(酒煨,一兩),羌活,獨活(各五錢),川歸,防己(各三錢),枳實(麩炒,二錢)

每服七錢,水煎服,服微利則已,量虛實加減。

開結導飲丸,飲食不消,心下痞悶。

陳皮,白朮,茯苓,澤瀉,麥櫱,酒麴,半夏(各一兩),枳實,青皮,乾薑(各五錢)

白話文:

腳氣初期出現全身疼痛,或四肢關節腫痛,排便困難,可以先服用羌活導滯湯來疏導,之後再用當歸拈痛湯。羌活導滯湯的配方為:大黃(酒煨,一兩),羌活,獨活(各五錢),川歸,防己(各三錢),枳實(麩炒,二錢)。每次服用七錢,水煎服,服到微微有通便效果即可,可以根據身體虛實程度加減藥量。

飲食不消化,心口悶脹,可以服用開結導飲丸。開結導飲丸的配方為:陳皮,白朮,茯苓,澤瀉,麥櫱,酒麴,半夏(各一兩),枳實,青皮,乾薑(各五錢)。

如有積塊者,加巴豆霜(一錢)。

上為末,蒸餅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湯下。

又方,治濕熱並諸濕邪,腿膝重痛,足脛浮腫。

甘遂,威靈仙,葶藶,檳榔,赤芍,澤瀉,乳香(各二兩),沒藥(一兩),牽牛,大戟(炒,三兩),陳皮(四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前溫水送下。得更衣,止後服。忌酒二日,又忌面及甘草三兩日,食溫淡粥以補胃氣。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有積塊,可以加入巴豆霜一錢。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溫水送服。

另一個方子是治療濕熱以及各種濕邪引起的腿膝疼痛、足脛浮腫。甘遂、威靈仙、葶藶、檳榔、赤芍、澤瀉、乳香各二兩,沒藥一兩,牽牛、大戟(炒過)三兩,陳皮四兩。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飯前溫水送服。服藥後如果感覺身體好轉,可以停止服藥。服用期間忌酒兩天,也要忌食麵食和甘草三天,可以吃溫淡的粥來滋補胃氣。

乙巳春,廉平章年三十八,身體充肥,腳氣始發,頭面渾身肢節微腫,皆赤色,足脛腫痛不可忍,不敢扶策,手著皮膚,其痛轉甚,起而復臥,臥而復起,晝夜苦楚,難以名狀。求予治之。平章以北土高寒,故多飲酒,積久傷脾,不能運化飲食,下流之所致。投以當歸拈痛湯一兩二錢,其痛減半,再服腫痛悉除。

只右手指末微赤腫,以三稜針刺於爪甲端,多出黑血,赤腫全去。不數日,因食濕面,肢體覺疼,再以,大黃枳實湯,治之。

大黃(酒煨,三錢),羌活(一錢半),當歸(一錢),枳實(五分)

白話文:

乙巳年春天,廉平章三十八歲,身材肥胖,腳氣病開始發作。頭面部和全身關節微微腫脹,都呈現紅色,腳踝腫痛難忍,無法扶著拐杖走路。只要手觸碰到皮膚,疼痛感就會加劇,站起來又想躺下,躺下又想起來,晝夜難受,痛苦難以形容。他求我醫治。

平章解釋說,由於他生活在北方土地,氣候寒冷,所以經常飲酒,積久傷脾,導致脾臟無法運化飲食,因此產生了腳氣病。我給他服用當歸拈痛湯一兩二錢,疼痛減輕了一半。再次服用之後,腫痛完全消失。

只不過他右手食指末端仍然微微發紅腫脹,我用三稜針刺入指甲端,流出許多黑色血液,紅腫也完全消失了。過了幾天,因為吃了潮濕的面食,四肢又感到疼痛,我再次用大黃枳實湯治療。

處方如下:

  • 大黃(酒煨,三錢)
  • 羌活(一錢半)
  • 當歸(一錢)
  • 枳實(五分)

夫腳氣之疾,皆水濕之為也。面滋其濕,血壅而不行,則肢節煩疼。《內經》曰:風能勝濕。羌活辛溫,透關節去濕,故以為君主,血留而不行,則當歸之辛溫散壅止痛;枳實之苦寒,治痞消食以為臣;大黃苦寒,以導面之濕熱,並治諸老血留結,取其峻駛以為使也。

上只作一服,水一盞半,煎八分,空心食前服,利不兩行,痛止。

控涎丹(方見痰飲門。)治腳氣,加胭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五錢。先以鹽水煮半日,次日白水煮半日,同前藥為丸。每服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取下惡物,立效。

白話文:

腳氣病都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造成的。濕氣停留在體表,阻礙血液流通,就會導致四肢關節疼痛。古籍《內經》說,風能剋制濕氣。羌活性辛溫,能穿透關節,祛除濕氣,所以是主藥。血液瘀滯不通,則需用當歸辛溫散瘀止痛;枳實苦寒,能消食化積,為輔藥;大黃苦寒,能引導體表濕熱排出,同時也能治療積聚在體內的瘀血,藥性峻猛,是使藥。

以上藥物一劑,用水煎煮,煎至八分滿,空腹飯前服用,瀉而不利,疼痛即止。

控涎丹方治療腳氣,需加入胭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五錢。先用鹽水煮半日,次日再用清水煮半日,與其他藥材混合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十至四五十丸,排出體內積聚的病邪,療效顯著。

《衍義》云:有人嗜酒,日須五七十杯,後患腳氣甚危,或教以巴戟半兩,糯米同炒,去米不用,大黃一兩,銼炒,同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濕水下五七十丸,仍戒酒遂愈。

《本事方》治風氣積滯成腳氣。常覺沉微腫,發則或痛,,茵芋丸。

茵芋(炒),苡仁(各五錢),郁李仁(一兩),牽牛(生,三兩,取頭末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棗湯下,未利再加十丸,日三服,以快利為度,白粥補之。

白話文:

有人愛喝酒,每天要喝五七十杯,後來患上腳氣病很危險,有人教他用巴戟半兩和糯米一起炒,去米不用,大黃一兩,切碎炒,一起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梧桐子大小。用溫水吞服五七十粒,同時戒酒,就治好了。

《本事方》裡記載治療風氣積滯導致腳氣的方法。症狀是經常覺得沉重微腫,發作時會疼痛,可以用茵芋丸治療。

茵芋(炒)、薏仁(各五錢)、郁李仁(一兩)、牽牛(生,三兩,取頭尾兩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粒,用薑棗湯送服,如果沒有通便,再加服十粒,一天服用三次,以通便順暢為度,用白粥補充營養。

《三因》,千金丹,治腳氣上攻,心腎相擊,足心隱痛,小腹不仁,煩渴,小便秘或利,關節攣,皮疼痛,神效。

肉蓯蓉,石斛(各酒浸),狗脊(去毛),萆薢,茯苓,牛膝(洗),地仙子,遠志(去心,炒。各一兩),杜仲(去皮,炒),熟地(各三兩)

上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白話文:

《三因》,千金丹,主治腳氣上攻,心腎相擊,足心隱痛,小腹不仁,煩渴,小便或秘或利,關節攣,皮疼痛,效果顯著。

藥方:

  • 肉蓯蓉、石斛(各用酒浸泡)
  • 狗脊(去毛)
  • 萆薢
  • 茯苓
  • 牛膝(洗淨)
  • 地仙子
  • 遠志(去心,炒)
  • 杜仲(去皮,炒)
  • 熟地(各三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混合,煉成蜜丸,丸如梧桐子大小。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

《本事》療丈夫腰腳痹緩急,行履不穩者。以萆薢二十四分,合杜仲八分為末,每日溫酒和服三錢匕,增至五錢,忌牛肉。

《活人》,苡仁酒,治腳痹。

苡仁,牛膝(各二兩),海桐皮,五加皮,獨活,防風,杜仲(各一兩),熟地(一兩半),白朮(五錢)

上為粗末,入絹袋內,用好酒五升浸,春秋冬二七日,夏月七日。分作數服,逐帖浸酒,空心,每服一盞或半盞,日三四服,常令酒氣醺醺不絕。久服覺皮膚下如數百條蟲行,即是風濕氣散。

白話文:

《本事》治療男性腰部、腿部因麻木或疼痛導致行走不穩定的方法:取二十四份的萆薢與八份的杜仲研磨成粉末,每日用溫熱的酒調和三錢匙服用,可以逐漸增加至五錢匙,但需避免食用牛肉。

《活人》的薏苡仁酒,用來治療腳部麻木或疼痛。配方包括二兩的薏苡仁、牛膝、海桐皮、五加皮、獨活、防風、杜仲、熟地、白朮等材料。所有材料研磨成粗粉後,放入絹袋中,用五升的好酒浸泡。在春、秋、冬季節,浸泡二十七天;夏季則浸泡七天。可以分多次服用,每次取出一部分浸泡的酒,於空腹時服用,每次約一盞或半盞,每日可服三四次,讓酒氣持續不絕。長期服用會感到皮膚下方似乎有數百條蟲子在爬動,這表明風濕氣體已開始散去。

丹溪治一婦人,血少多氣,大便後腳痛而麻。

當歸(二錢半),芍藥,白朮(各二錢),陳皮,青皮(各一錢),地黃(一錢半),川芎(五分),甘草(二分),桃仁(十八枚)

上分二貼,水煎服。

韓彥正暴得疾,手足不舉,諸醫皆以為風,針手足亦不知痛。召孫尚證之,尚曰:此腳氣耳。用檳榔末三錢,生薑三片,乾紫蘇七葉,陳皮三錢。水煎服,數帖而安。

檳榔散,治腳腫。

陳皮,蒼朮(炒,等分)

水一大碗,酒半盞,同煎,去渣,調檳榔末二錢。

《聖惠方》治腳氣及風寒濕,四肢攣急,腳痛不可踐地。

白話文:

一位名叫丹溪的中醫醫生治療一位女性病人,她血少氣多,大便後腳痛且麻木。醫生開了藥方,包括當歸、芍藥、白朮、陳皮、青皮、地黃、川芎、甘草和桃仁,分成兩帖,水煎服。

另一位名叫韓彥正的人突然生病,手腳無法動彈,許多醫生都診斷為風邪,針刺手腳也不知疼痛。孫尚醫生診斷為腳氣,開了藥方,包括檳榔末、生薑、乾紫蘇和陳皮,水煎服,服用幾帖後病就好了。

還有一種名叫檳榔散的藥方,用於治療腳腫,藥方成分為陳皮和蒼朮,水煎後調入檳榔末服用。

《聖惠方》中記載了治療腳氣及風寒濕所致的四肢攣急、腳痛難行的藥方。

紫蘇六兩,搗碎,水三升,研取汁,以蘇子汁煮粳米粥二合,和蔥豉椒姜,食之即止。

《濟世方》治一切腳氣神奇。

穿山甲前兩足者,燒存性,研細,入麝少許,多少隨入斟酌。要服此藥,須去他事,在晚不可進飲食,候至夜深腹空時調服,坐臥隨意。及雞鳴又一服,痛立止。過一二日便能步履如常,極妙如神。

《千金方》治腳氣十二風痹,不能行。松葉酒。

松葉六十斤,銼細,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釀米五斗,如常法。另煮松葉汁以漬米,並饙飯釀,封頭七日後,澄飲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眾。

白話文:

取紫蘇六兩,搗碎,加水三升,研磨取汁,用蘇子汁煮粳米粥兩合,加入蔥、豉、椒、薑,吃完即可。這個方子出自《濟世方》,專治各種腳氣,效果神奇。

穿山甲的前兩足,燒至存性,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量根據情況調整。服用此藥時,需暫停其他事情,晚上不可進食,等到深夜肚子空時服用,坐臥隨意。雞鳴時再服用一次,疼痛就會立刻止住。一兩天後,就能像往常一樣行走,效果神奇。

這個方子出自《千金方》,專治腳氣及十二風痺導致的行走不便。

取松葉六十斤,切碎,加水四石,煮至四斗九升,然後用米五斗,按照正常方法釀酒。另外用松葉汁浸泡米,並用它煮粥,釀酒,封口七日後,澄清飲用,喝醉為止。這個方法可以獲得松葉酒,效果很好,許多人受益於此。

《濟世方》諸般腳氣,一服除根。

防風,羌活,蟬蛻(各三分),薄荷(五分),紫蘇(四分)

上為末,每服五錢,以無灰酒半碗,熱服訖,服至一時久,即煎後藥,湯傾桶內,披厚衣於桶上坐,勿令走氣,將腳腿熏之,當自下而上汗出,直至頂門,其至頂門,其出如水,盡為度。

薰洗用:紫蘇(半斤),忍冬花(四兩),木饅頭(七個),蘇木(二兩)

上為粗末,以水一盅,煎數沸,桶盛,分三度添用,只一次洗完,永除根。

白話文:

《濟世方》諸般腳氣,一服除根。

方劑:

  • 防風、羌活、蟬蛻(各三分)
  • 薄荷(五分)
  • 紫蘇(四分)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2. 每服五錢,用無灰酒半碗,加熱服用。
  3. 服用後,等待一小時,將剩下的藥渣加水煎煮。
  4. 將煎煮好的藥湯倒入桶內,在桶上鋪上厚衣服,坐於其上,注意不要讓熱氣散失。
  5. 用熱氣熏蒸腳腿,直到汗水從腳底一直冒到頭頂,且汗水像水一樣流出來為止。

薰洗藥方:

  • 紫蘇(半斤)
  • 忍冬花(四兩)
  • 木饅頭(七個)
  • 蘇木(二兩)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
  2. 用水一盅煎煮,煮沸數次。
  3. 將藥湯倒入桶內,分三次使用,一次洗完即可。

功效:

以上兩種藥方可以有效治療各種腳氣,一服即可根治。

東垣曰:《活人》云,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渫洗,皆醫之大禁也。為南方外感濕氣,乘虛襲人,為腫痛而言,非為北方內受濕氣,注下腫痛而言也。蓋濕氣不能外達,宜淋渫開導,泄越其邪,名曰,導氣除濕湯。

威靈仙,防風,荊芥穗,當歸,地骨皮,升麻,白芍,蒴藋葉(各等分)

水二斗,煮取一斗五升,乘熱淋洗。

五味敗毒散,治三陽經腳氣流注,腳踝上熱腫,寒熱如瘧,自汗或無汗。

白話文:

東垣說,《活人》書中記載,凡腳氣患者服用補藥或用熱水浸泡洗腳,都是醫治上的大忌。因為腳氣是南方人外感濕氣,乘虛而入,導致腫痛,並非北方人內受濕氣,向下流注所致腫痛。濕氣不能向外散發,宜用藥物淋洗開導,排出邪氣,此方稱為「導氣除濕湯」。

藥方如下:威靈仙、防風、荊芥穗、當歸、地骨皮、升麻、白芍、蒴藋葉(各等分)

水二斗,煮取一斗五升,趁熱淋洗患處。

五味敗毒散,則用於治療三陽經腳氣流注,腳踝上熱腫,寒熱如瘧疾,自汗或無汗。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桔梗,甘草,人參,茯苓,川芎,大黃,蒼朮(等分)

每服四錢,姜三片,薄荷頭一個,水盅半,煎一盅,熱服。皮肌瘙癢加蟬蛻。

八味丸,治少陰腎經腳氣,腰脊疼,小指之下連足心,循內踝入跟中,腨內膕中內臁皆疼,上衝胸咽,嘔吐,自汗,小腹不仁,善恐。此症最急,以腎乘心,水剋火。死不旋踵。(方在虛怯門。)

紫蘇散,治風毒腳氣,腹內痰惡,腳重虛腫。

白話文: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桔梗、甘草、人參、茯苓、川芎、大黃、蒼朮(各取相同份量),每服四錢,加入薑三片、薄荷頭一個,用水半碗煎成一碗,熱服。若皮膚肌肉發癢,可加入蟬蛻。

八味丸可治少陰腎經腳氣,症狀包括腰脊疼痛,小指下方至足心,沿內踝至跟中,小腿內側肌肉、膝蓋內側及腳踝內側皆疼痛,疼痛感向上蔓延至胸咽,伴隨嘔吐、自汗、小腹麻木、容易恐懼等症狀。此症十分危急,因腎氣過盛而剋制心火,容易導致猝死。

紫蘇散可治風毒腳氣,症狀包括腹部有痰惡,腳沉重虛腫。

紫蘇,木通,桑白皮,茴香(各一兩),枳殼(二兩),羌活,獨活,荊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半兩),大腹皮(十個)

每服三錢,姜三片,蔥白一莖,水煎服。

桑白皮散,治腳氣盛發浮腫,小便赤澀,腹滿氣急。

桑白皮,郁李仁(各一兩),赤茯苓(二兩),木香,防己,大腹子(各半兩),紫蘇子,木通,檳榔,青皮(各七錢半)

白話文:

紫蘇、木通、桑白皮、茴香(各一兩)、枳殼(二兩)、羌活、獨活、荊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半兩)、大腹皮(十個),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蔥白一莖,水煎服。此方名為桑白皮散,主治腳氣盛發浮腫,小便赤澀,腹滿氣急。另有桑白皮、郁李仁(各一兩)、赤茯苓(二兩)、木香、防己、大腹子(各半兩)、紫蘇子、木通、檳榔、青皮(各七錢半)等藥材。

每服三錢,姜水煎。

薏苡散,治腳氣弱痹腫滿,心下急,大便澀。

薏苡仁,防風,川芎,防己,豬苓,郁李仁,火麻仁,檳榔,羚羊角屑(各一兩),枳實(七錢),甘草(五錢),桑白皮(二兩)

為末,每服三錢,熟水調下。

紫蘇子湯,通治腳氣,中滿喘急,嘔吐,自汗。

紫蘇子(炒),前胡,半夏,厚朴,甘草(炙),川歸,黃芩(各二兩),桂心,桔梗(各三兩),虛甚者加炮附子(一兩。)

白話文:

每服三錢,用生薑水煎煮。薏苡散治療腳氣導致的肢體無力、腫脹、腹脹、心口急悶、便秘等症状。藥方包括薏苡仁、防風、川芎、防己、豬苓、郁李仁、火麻仁、檳榔、羚羊角屑各一兩,枳實七錢,甘草五錢,桑白皮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服。紫蘇子湯則用於治療腳氣、腹脹、呼吸急促、嘔吐、自汗等症狀。藥方包括炒紫蘇子、前胡、半夏、厚朴、炙甘草、川芎、黃芩各二兩,桂心、桔梗各三兩,虛弱者可加炮附子一兩。

每服六錢,姜七片,棗二枚,水煎,食後服。

茱萸丸,治腳氣入腹,脹,不仁,喘悶欲死。

吳茱萸(洗),木瓜(去穰,切片,干)

上酒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或米湯下。或以木瓜蒸爛研膏為丸,尤妙。

卷柏散,治遠年腳氣難治,此方特效。體虛人減半服。

卷柏(隨用,先以鹽水煮半日,次用冷水煮半日,火上焙乾,取東向者佳),黑牽牛(取頭末),檳榔,甘遂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材六錢,加入生薑七片和紅棗兩枚,用水煎煮,飯後服用。茱萸丸用於治療腳氣入侵腹部,導致腹脹、肢體麻木、呼吸困難、瀕臨死亡的症狀。將吳茱萸洗淨,木瓜去籽切片曬乾,用酒糊製成丸藥,每粒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粒,可以用酒或米湯送服。也可以將木瓜蒸熟搗成膏狀,製成丸藥服用,效果更佳。卷柏散則專門治療多年難治的腳氣,療效顯著。體虛者可以減半服用。將卷柏用鹽水煮半日,再用冷水煮半日,然後用火烘乾,選擇東向生長的卷柏藥效最佳,將黑牽牛的頭部和末端,以及檳榔、甘遂等藥材一同使用。

上各為末,不得相雜,每服各一錢,惟檳榔末二錢,五更初濃煎蔥白湯下,至巳時取下惡物如魚凍,隨吃淡粥,病安。更宜服後藥:

大腹皮(三兩),木瓜(二兩半),蘇子(炒),檳榔,荊芥穗,烏藥,陳皮,蘇葉(各一兩),蘿蔔子(炒,五錢),沉香(三錢),桑白皮(炒),枳殼(麩炒,各兩半)

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

檳榔湯,治腳氣,順氣防壅。

檳榔,香附子,陳皮,蘇葉,木瓜,五加皮,粉草(各一兩)

白話文:

以上各藥材都研磨成粉末,不可混合在一起。每服藥各取一錢,只有檳榔粉要取二錢,在五更時用蔥白湯濃煎服用,直到巳時排出如魚凍的惡物,然後吃點清淡的粥,病症就會好轉。

更宜服用以下藥物:

大腹皮(三兩)、木瓜(二兩半)、蘇子(炒)、檳榔、荊芥穗、烏藥、陳皮、蘇葉(各一兩)、蘿蔔子(炒,五錢)、沉香(三錢)、桑白皮(炒)、枳殼(麩炒,各兩半)

每服三錢,加薑五片,煎煮服用。

檳榔湯,用於治療腳氣,順氣防壅。

檳榔、香附子、陳皮、蘇葉、木瓜、五加皮、粉草(各一兩)

每服四錢,姜五片,煎服。婦人腳氣多由血虛,加川歸半兩;室女多因血實,加赤芍藥一兩半;大便秘結,虛弱者加枳實,盛者加大黃。

一方,治腳氣衝心,大便秘,宜服三黃散加土烏藥,春夏常服妙。

木瓜茱萸湯,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喘急。

木瓜,檳榔(各二兩),吳茱萸(湯洗七次炒,一兩)

每服四錢,水煎,食前服。大木瓜二枚,吳茱萸五兩,二味並用水四碗,煎一碗,分二服。如人行十里久,再進一服,或汗、或吐、或瀉即瘥,不拘時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四錢藥材,加五片薑,煎煮後服用。婦女腳氣多因血虛,可加川歸半兩;未婚女子多因血實,可加赤芍藥一兩半;大便秘結,虛弱者加枳實,體質強壯者加大黃。

另有一方,治療腳氣衝心、大便秘結,宜服用三黃散加土烏藥,春夏季節常服效果顯著。

木瓜茱萸湯用於治療腳氣入腹,感到昏悶欲死,腹部脹滿喘不過氣。

藥材包括木瓜、檳榔各二兩,吳茱萸(用湯洗七次,炒至一兩)。每次服用四錢,水煎,飯前服用。也可以用大木瓜兩個,吳茱萸五兩,兩味藥材加水四碗,煎煮至一碗,分兩次服用。若步行十里後感到疲倦,可再服用一次,或出汗、或嘔吐、或腹瀉後即可痊癒,不限時服用。

三將軍丸,治腳氣入腹衝心,大便不通。

吳茱萸,木瓜,大黃(各等分),大黃或隨其病加減。

上米糊丸,如綠豆大。毒五十丸,粳米、枳殼湯下。未應,加丸數再服,以通為度。

杉木節湯,治腳氣衝心,或心脅有塊,毒勝痰逆,痞滿喘急,汗流搐溺,昏悶,上視,咬齒,甚至垂絕不知人。

杉木節(一大升),橘葉(一升,無葉用皮亦可),大腹子(七個,連皮銼碎)

白話文:

三將軍丸,用於治療腳氣入侵腹腔衝擊心臟,導致大便不通。藥方為:吳茱萸、木瓜、大黃等量,大黃可以根據病情增減。將藥材研磨成米糊狀,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粳米或枳殼湯送服。若未見效,可加服丸藥,直至通便為止。

杉木節湯,用於治療腳氣衝擊心臟,或心胸有腫塊,毒性過重,出現痰逆、胸悶氣急、汗出、小便失禁、昏迷、向上看、磨牙,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狀。藥方為:杉木節一大升,橘葉一升(若無葉可用橘皮代替),大腹子七個(連皮切碎)。

上以童小便三升,煎一升半,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後服。

木通散,治腳氣服熱藥太過,小便不通,臍下脹。

川歸,梔子,赤芍,赤茯苓,甘草(各一兩)

每服三錢,水煎。

蒼朮散,治一切腳氣。

蒼朮(米泔浸一日夜,鹽炒過),黃柏(去皮,酒浸一日夜,炙焦)

每服四錢,水盅半,煎一盅,日進三四服。

烏藥酒,治一切腳氣發動。

土烏藥用粗皮,揩淨,以瓦片刮下屑,收於磁器內。以好酒一升,浸一宿,次日空心,去藥,只將磁器內所浸藥酒,熱湯上坐,溫入生麝香少許尤妙,一服即安。無麝香則多服,服後溏泄病去。

白話文:

【童小便湯】,用於治療因服用熱藥過量導致的小便不通問題,症狀表現為腹部下方脹滿。此方需使用童小便三升,煮至一升半,分兩次服用。如果第一次服用後就感覺舒暢,則可以停止第二次服用。

【木通散】,用於治療腳氣病症,尤其是因過度服用熱性藥物導致的小便不通和腹部下方脹滿。所需材料包括:當歸、梔子、赤芍、赤茯苓和甘草(每種各一兩)。每次取三錢,加水煎煮即可服用。

【蒼朮散】,適用於所有腳氣病症。主要材料是蒼朮(需用米泔浸泡一天一夜,然後鹽炒)和黃柏(去皮,用酒浸泡一天一夜,再炙烤至焦黑)。每次服用四錢,加水半杯,煮至一杯,每日可服用三四次。

【烏藥酒】,用於治療所有腳氣發作的情況。使用土烏藥的粗皮,先擦淨,再用瓦片刮下其屑,收集在瓷器中。加入好酒一升,浸泡一夜,第二天空腹時取出烏藥,僅使用瓷器中的藥酒,加上少量生麝香更佳,一次服用就能獲得緩解。如無麝香,則可以多服用,服用後會出現輕微的腹瀉,病症就會逐漸消失。

升麻散,治腳氣。

升麻,獨活,蒼朮,牡丹皮(等分)

上每服半兩,酒煎,空心服。如痛甚者,加麝香。

治六經腳氣發起赤腫者。

五苓散(一帖,內用桂枝),蘇木(比上藥多些),生薑(搗一塊)

水二盅,煎一盅,空心,連進三服。(至午時即不痛矣。)

治久患腳氣下體虛冷者。

五積散(一帖,水二盅半,煎一盅。攪下末藥同服),龍骨,虎骨,乳香,沒藥,五靈脂(各一錢,為末)

白話文:

【升麻散】,治療腳氣。

升麻、獨活、蒼朮、牡丹皮(等量分開)

上料每次服半兩,用酒煮沸後服用,空腹時食用。如果疼痛嚴重,可增加麝香的份量。

治療六經腳氣發作,導致紅腫的情況。

【五苓散】(一次劑量,內含桂枝),蘇木(比其他藥物多一些),生薑(搗碎成塊)

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空腹時連服三次。(到中午時就不會再感到疼痛了。)

治療長期患有腳氣,下體虛弱寒冷的情況。

【五積散】(一次劑量,用兩杯半水煎煮至一杯),龍骨、虎骨、乳香、沒藥、五靈脂(各一錢,研磨成粉)

用半杯水煎煮至一杯,將粉末混合後一起服用。

輕腳丸,逐風去濕,消腫行血止痛。

地膚子,桃仁(各一兩,麩炒),白朮,赤茯苓,赤芍藥,紫蘇葉,葫蘆巴,豬苓,澤瀉,檳榔,枳實,茴香(各半兩)

上煉蜜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空心紫蘇湯下,漸加至百丸,神效。

塗法:豬牙皂角(不蛀者),大皂角(不蛀者),南木香(各等分)

上為末,醋濃調,先於腫上不腫處,用藥圍塗之,闊三四寸,若圍然,截斷毒氣,不使衝上,次塗下面腫,只留腳尖不塗,仍剪腳甲出毒氣,時時用醋潤之。

白話文:

輕腳丸可以驅風除濕,消腫止痛,行血活絡。藥方包括地膚子、桃仁、白朮、赤茯苓、赤芍藥、紫蘇葉、葫蘆巴、豬苓、澤瀉、檳榔、枳實、茴香,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紫蘇湯送服,逐漸增加至一百丸,效果顯著。塗抹方法是用豬牙皂角、大皂角、南木香等分研末,以濃醋調和,先在腫脹處周圍塗抹,寬度三四寸,形成一個封閉的圈,阻止毒氣向上蔓延,然後塗抹腫脹處下方,只留腳尖不塗,並剪開腳指甲讓毒氣排出,並隨時用醋潤濕。

凡用小續命湯、活絡湯,須兩料,候通身得汗,如續命湯香,疾乃去體。

活絡湯,治寒濕腳氣及一切疼痛諸疾。

白朮,杜仲(各六錢),牛膝,附子(炮。各五錢),甘草,人參,官桂(各二錢半),川薑(炮,七錢半),川歸(一兩二錢)

每五錢,水煎,病在上食後,病在下食前服。

椒囊法:川椒二三斤,實於疏布囊中,置火踏上,跣足踏椒囊,久久痊愈。

一方加切片檳榔並熟艾各三分之一,尤妙。

治腳氣止痛,草烏為末,同酒糟搗爛貼。薑汁調草烏貼亦可。薑汁調赤小豆、南星末,塗時吃熟蘿蔔令飲飽,以下氣。

白話文:

使用續命湯或活絡湯治療,需要兩味藥材一起使用,直到全身出汗,且續命湯散發出香味,病症就會消除。活絡湯可以治療寒濕腳氣以及各種疼痛疾病。藥方如下:白朮、杜仲各六錢,牛膝、附子(炮製)各五錢,甘草、人參、官桂各二錢半,川薑(炮製)七錢半,川歸一兩二錢。每次取五錢,水煎服。病症在上半身,飯後服用;病症在下半身,飯前服用。另外,可以用川椒二三斤裝在稀疏的布袋裡,放在火上,赤腳踩踏,長期堅持就能治癒。也可以在藥方中加入切片的檳榔和熟艾各三分之一,效果更佳。治療腳氣止痛,可以用草烏研磨成粉末,與酒糟混合搗爛後敷貼患處。也可以用薑汁調草烏敷貼。也可以用薑汁調赤小豆和南星末敷貼,敷貼時吃熟蘿蔔,喝飽水,以降氣。

治腳氣止痛。用牛皮膠一塊,銼碎,同麥麩炒成珠,研細末,每用酒調下一錢,其痛立止。如大便秘結者,服搜風順氣丸亦可。

白話文:

治療腳氣疼痛的方法:使用牛皮膠一塊,把它挫碎後和著小麥粉一起炒至成為珍珠狀,再把粉末磨得非常細,每次服用時加一些酒攪拌均勻後喝下約一錢左右即可立即停止疼痛。如果出現嚴重的大便乾硬的情況,也可以服用「搜風順氣丸」來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