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二 (2)
卷二 (2)
1. 《金匱》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
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
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為肺脹,其狀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白朮湯主之。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
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
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血分。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
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脅鳴相遂,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白話文:
老師說:疾病中有一種是風水症,一種是皮水症,一種是正水症,一種是石水症,還有一種是黃汗症。風水症的脈象會自動浮現,外表的症狀會出現骨節疼痛,怕風。皮水症的脈象也會浮現,外表的症狀是皮膚腫脹,按壓下去會有凹陷,不會怕風,腹部膨脹像鼓一樣,不會口渴,治療方式是要使其發汗。正水症的脈象會沉遲,外表的症狀是自己會喘息。石水症的脈象自然沉,外表的症狀是腹部飽滿但不會喘息。黃汗症的脈象沉遲,身體會發熱,胸部有滿感,四肢和頭面部會腫脹,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必定會導致膿瘡。
脈象浮且洪,浮是風的表現,洪是氣的表現,風氣相互作用,如果風力較強會出現皮膚瘙癢,身體會感到癢,癢是風的排泄,長期下來會形成痂癩。氣力較強則會產生水腫,讓人難以彎腰,風氣相互撞擊,身體會出現嚴重腫脹,出汗後就能痊癒。如果患者怕風,這就是風水症。不怕風的人,小便通常順暢,上焦有寒,他們的口中常有多餘的口水,這是黃汗症。如果寸口脈象沉滑,說明體內有水氣,臉部和眼睛會腫大,有熱感,這種情況被稱為風水症。
如果看到一個人的眼睛周圍微微隆起,就像剛睡醒的蠶一樣,頸部脈搏跳動,偶爾咳嗽,按壓他的手腳會有凹陷且無法恢復,這也是風水症。太陽病,脈象浮且緊,按照理論應當出現骨節疼痛,但實際卻不疼,身體反而沉重且痠痛,患者不會口渴,出汗後就會痊癒,這也是風水症。如果患者怕冷,這表明他體內極度虛弱,可能是由於過度發汗引起的。如果患者口渴但不畏寒,這可能是皮水症。身體腫脹且冰冷,症狀像周痹一樣,胸部有憋悶感,無法進食,疼痛聚集,晚上煩躁無法入睡,這就是黃汗症。
如果疼痛在骨節處,伴有咳嗽和喘息,但不口渴,這可能是肺部問題,症狀像腫脹,發汗後就會痊癒。然而對於所有這些病症,如果患者口渴且有下痢,小便頻繁,都不應該進行發汗治療。所謂裏水,是指全身、臉部和眼睛都呈現黃色腫脹,脈象沉,小便不順暢,所以導致了水腫。如果小便順暢,這說明體內失去了津液,所以會感到口渴,可以用越婢加白朮湯來治療。如果少陰脈象緊且沉,緊代表疼痛,沉代表水腫,小便就會變得困難。
如果脈象出現各種沉象,可以推測體內有水腫,身體會感到沉重。水腫病人的脈象出現異常是致命的。水腫病人,眼眶下方會有像臥蠶一樣的腫脹,臉色紅潤,脈象伏藏。如果患者有口渴和消瘦的症狀,腹部腫脹,大小便不順暢,脈象極度沉弱,說明體內有水腫,可以使用瀉下法來治療。有人問:下痢後,患者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腹部腫脹,這是為什麼?回答是:這可能是水腫病。如果小便順暢,或者出汗,那麼病情自然會好轉。心臟水腫的症狀是身體沉重,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心情煩躁,下體會腫脹。
肝臟水腫的症狀是腹部膨脹,無法自行翻身,肋下和腹部會疼痛,偶爾會有少量的津液生成,小便會持續通暢。肺部水腫的症狀是身體腫脹,小便困難,偶爾會有稀便。脾臟水腫的症狀是腹部膨脹,四肢沉重,津液無法生成,呼吸困難,小便困難。腎臟水腫的症狀是腹部膨脹,肚臍和腰部疼痛,無法排尿,私處會像牛鼻子上的汗水一樣潮濕,腳趾會逆冷,臉部反而會消瘦。老師說:所有有水腫的人,腰部以下的腫脹,應該利尿才能治療。
腰部以上的腫脹,應該發汗才能治療。老師說:寸口脈象沉且遲,沉代表水腫,遲代表寒冷,寒冷和水腫相互作用,趺陽脈象伏藏,食物無法消化。脾氣衰弱會導致鶩溏,胃氣衰弱會導致身體腫脹。少陽脈象低下,少陰脈象細弱,男性會有小便不順暢的問題,女性則會月經不調,月經代表血液,血液不順暢就會形成水腫,這被稱為血分。老師說:寸口脈象遲且澀,遲代表寒冷,澀代表血液不足。
趺陽脈象微弱且遲緩,微弱代表氣虛,遲緩代表寒冷,氣虛和寒冷都會導致手腳冰涼,手腳冰涼說明營養和衛氣無法流通,營養和衛氣無法流通會導致腹部脹滿,脅鳴相隨,氣流在膀胱處受阻。營養和衛氣都疲憊,陽氣無法流通會導致身體寒冷,陰氣無法流通會導致骨骼疼痛。陽氣在前面流通會感到寒冷,陰氣在前面流通會導致麻痹和失去知覺。陰陽相互配合,氣血才能流通,大氣運行一圈,氣血就能擴散,實證會導致氣滯,虛證會導致尿失禁,這被稱為氣分。
氣分並不是水腫病,但這種病沒有明確的歸屬,因此在討論血分時提到了它。然而,《金匱》提到:氣分會導致心下堅硬,像一個盤子,這是水飲造成的,因此氣分似乎指的是水中存在的氣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