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兌集 卷八 (1)
兌集 卷八 (1)
1. 癰疽
凡諸浮數脈,應當發熱,其不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必發癰疽。脈微而遲反發熱,弱而數反振寒,當發瘡疽。脈浮而數,身體無熱,形嘿嘿,胸中微躁,不知痛之所在,其人必發癰疽。
凡癰疽未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不可用;若已破潰,臟腑既虧,飲食少進,一毫冷藥不可用也。
凡人初覺發背,欲結未結,赤熱腫痛,先以濕紙覆其上,立視候之,其紙先干處即是結癰頭也。取大蒜切成片,如當三錢厚薄安幹頭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壯即換一蒜片,痛者灸之不痛,不痛灸至痛時方住。最要早覺早灸為上,一日二日十灸十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六日三四活,過七日則不可灸矣。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蒜餅上燒之,亦能活也。
若背上初發赤腫一片,中間有一片黃粟頭,予使用獨蒜切去兩頭,取中間半寸厚薄正安於瘡上,著艾十四壯,多至四十九壯。
神仙截毒法,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等毒,預服此,毒氣不內攻,可保無虞。
真麻油(一斤,銀器內煎數干沸,傾出候冷)
上用無灰酒兩碗,入油內約四五碗許,重湯煮溫,稍熱,通口服之,以盡之為妙。感疾數日,亦宜急服之佳,此屢試屢驗,不可輕忽。
槐桃膏,治背癰、附骨疽、乳癰及一切瘡腫痛未成膿者。
槐花(炒,一兩),胡桃(十個,不油者連殼,灰火煨熟去殼)
二味,於盆內研爛如泥,熱酒調,和渣溫服。如能飲酒,多飲愈效,一醉後,癰腫散矣,勝如槐花酒。
按上方,治癰疽,一切惡毒初起,即宜服之。
千金消毒飲,治癰疽發背,發項,髮鬢,腰癰,腸癰,時毒,便毒,瘰癧,結核,初期末破者,二三日內當用此。亦須視人壯弱,或一劑、二三劑,以大便內出赤色如魚鰾或濫渣為度,及小便置錫器內如紅花水,乃毒出也。不可太多,恐傷元氣,消則已。不消,隨用活命飲,正在將潰未潰之際宜之。
連翹(一錢),黃芩(八分),赤芍(六分),枳殼(去穰,五分),升麻(八分),麻黃(六分),漏蘆(八分),白蘞(五分),白及(七分),甘草(三分),大黃(一錢,壯實者二錢)
上銼一劑,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一鍾溫服。凡在上部,加桔梗,食後服;在下部,加牛膝、木瓜,食前服。
按上方,治癰疽等瘡,初起腫痛者宜之。
加減真人活命飲,治癰疽發背,腸癰,便毒,初起即消,已腫即潰,血從大便中出。
當歸尾(酒洗,一錢半),赤芍(一錢),白芷(一錢),木鱉子(去殼,一錢),穿山甲(蛤粉炒,二大片),金銀花(三錢),皂角刺(一錢),白殭蠶(一錢),瓜蔞仁(去殼,一錢),天花粉(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五分),大黃(二錢),甘草節(五分)
上銼,作劑,水一碗,酒一碗,煎至一碗,空心溫服。
按上方,治癰疽等瘡,腫痛極惡,不可忍者宜之。
內托散,治癰疽發背,腦疽,乳癰,諸惡瘡毒。
黃耆,人參,當歸,川芎,白芍,防風,白芷,厚朴,桔梗,官桂,瓜蔞仁,金銀花,甘草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鍾,煎七分,入好酒半鍾,去渣溫服,日進二三服之後,瘡口有黑血出者及有汗出者,此藥之功也。不問症候猛惡,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矣。痛甚加乳香、沒藥,倍當歸、芍藥。
按上方,治癰疽等瘡,將潰、已潰,托裡宜服。
神仙化毒丹,治一切癰疽發背、對口,諸瘡惡毒,瘰癧,痔漏,手足指疽,諸發,服此無膿即散,有膿即潰,瘡口潰爛者即合,其效如神,萬不失一。(大解百毒,久服見功。)
黃蠟(二兩),蜂蜜(二錢),白礬(一兩二錢),辰砂(一錢),雄黃(四分)
上先將白礬、辰砂、雄黃另各研細末,合和一處,又研極細,將蠟、蜜入銅勺內熔化,卻離火置於別所,候蠟蜜四邊稍凝,取入前末和作一塊,令一人近火旁烘,將手轉側,勿使火化,又一人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或四十丸,空心滾白湯下。
按上方,治癰疽潰後,宜以托裡散、化毒丹二藥兼進。
治發背如墨,不疼痛者為陰也。
艾葉(一斤),雄黃,硫黃(各半兩)
上二味,用水煮艾半日後,溫敷之。再煮別艾又換,以敷十餘遍。若疼痛則可瘳,必不死;如不疼痛,出黑血者,必死矣。
治發背,癰疽腫痛,或將潰未潰,一帖如神。
芙蓉葉(或根或皮),黃荊子(為末。等分)
上,石臼內搗爛,雞蛋清調塗瘡上,留頂,如煙起,立效。
治發背,用公豬腦子一個,搗爛攤布上,後用乳香五分,沒藥五分,三七五分,麝香一分,破則不用麝,共為細末,敷瘡上,對日即破,出膿即已。
一方,癰疽發背,已潰未潰,芝麻一碗炒烰,入枯礬七錢再炒,搗成餅,敷患處,三日一換。
透膿散(郤竹溪方,治瘡毒已有膿,瘡口不破者。)
雞子一枚,開頂略去白,用白丁香、黑丁香,各用雄者七粒,黃蠟三分,填入雞子內攪勻,坐灰火中候將熟,加炭火煅存性,為末,香油調搽,即破頂出膿。
按上方,外治之劑。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癰疽潰後,補氣血,進飲食,實為切要。凡膿血出多,陰陽兩虛,此藥有回生起死之功。但不分經絡,不載時令,觸類而長之可也。或見腫平痛寬,遂以為安,漫不知省,無補接調養之功,愈後虛症復見,因而轉為他症,而危劇者多矣。(方見補益。)
參朮膏,如瘡出膿之後,血氣大虛,急宜用此。
人參(一斤,切片,另熬成膏,裝入罐內去火性),白朮(去蘆,一斤,切片,另熬成膏,裝入罐內去火性),每日早晚二次用之,如不喜歡飲食,以白朮膏二匙,人參膏一匙,加無灰酒調服。如氣弱或多睡,以人參膏二匙,白朮膏一匙,酒調服;如常,各一匙均服。若服盡此藥,必須發童生,氣血壯健,神效。
托裡收功散,治癰疽已破,潰爛出膿已多,敗肉已去,不能收功者。
嫩黃耆(二錢,用桂三分,煎湯拌炒),人參(二錢),當歸身(酒洗,二錢),川芎(一錢),白茯苓(一錢),白朮(去蘆,一錢),防風(一錢),甘草(炙,五錢)
上水煎,食遠服。
治瘡疽久不愈。(陳省齋)
黃耆(二兩),當歸(一兩半),白芍(一兩),白茯苓(一兩),白芷(三錢),川烏(泡,一兩),厚朴(五錢),陳皮(一兩),甘草(炙,二錢)
上,薑、棗煎服。
人病癰疽,多有愈後發渴而不救者,治之惟加減八味丸最妙。疽安而渴者,服此丸則渴止疽安;而未渴者,預服此丸則永不生渴;氣血加壯或未疽而先發渴者,服此不惟渴止,疽亦不作。
加減八味丸,治常人平日口乾作渴,因飲酒,食炙煿補劑,房勞,凡若此類過多致令腎水枯竭,不能上制心火,故有此症,後必有疽發也。宜先服此以絕其源,及癰後服此有益。
懷慶大生地黃(酒浸,二兩),懷山藥(一兩),白茯苓(去皮,八錢),山茱萸(酒蒸,去核,一兩),肉桂(五錢),牡丹皮(八錢),澤瀉(酒浸,飯上蒸過焙乾,八錢),遼五味子(去梗,一兩半)
上精製秤明,合一處,入石臼內搗爛成餅,曬乾,磨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溫酒,鹽湯任下。
按上方,治癰疽收功保後之劑。
生肌散,斂瘡口,止痛生肌。
官粉(火煅黃色,一錢),黃柏(一錢),黃連,乳香,沒藥,孩兒茶(各五分)
上為細末,摻瘡口。西園公加:
爐甘石(煅黃連湯淬,二錢),輕粉(一錢),冰片(三分)
回陽玉龍膏,治癰疽屬陰寒,而醫俱以涼藥敷之,以致癰腫堅硬不痛,肉色不變,久而不潰,潰而不斂,或筋骨攣,骨痛,一切冷症。又治跌僕所傷為敷涼藥,或人元氣虛寒,腫不消散或不潰斂。
草烏(三兩,炒),南星(一兩,煨),乾薑(二兩,煨),白芷(一兩),赤芍(一兩,炒),肉桂(五錢)
上為末,蔥湯調搽。
療惡寒嗇嗇,似欲發背,或已生瘡腫,隱疹起。
地霜,即朴硝三兩,以熱水一碗化硝,待冷,取故青布揲三重,可似赤處方圓,濕布竭熱即換,頻易之差。
玉容膏,治發背癰疽潰爛,用此生肌止痛。
香油(二兩),黃蠟(一兩)
二味火化開,入:
黃丹末(一錢),寒水石(火煅,一兩)
上為末,溶化為膏,紙攤貼患處。
神異膏,治癰疽發背,諸瘡毒不拘已成、已潰、未潰者,皆可用之。瘡毒甚者,每日換兩三次,中毒換一次,其藥力方能勝毒。
當歸尾(五錢),川芎(五錢),赤芍(二錢),生地黃(四錢),防風(五錢),羌活(五錢),白芷(五錢),玄參(五錢),黃耆(五錢),官桂(三錢),桃仁(四十九粒),杏仁(四十九粒),木鱉子(十四個),何首烏(三錢),牛蒡子(五錢),川山甲(四錢),露蜂房(三錢),蛇退(二錢),大黃(二錢),黃柏(二錢),乳發(男者一團如雞子大),槐柳枝(四十九節,每長一寸)
上用芝麻油二斤四兩,將藥入鍋內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以桑柴文武火煎油黑色,以穿山甲浮起黑為度,絹濾去渣,再煎油滴水成珠,陸續下黃丹十四兩,柳條攪不住手,成膏軟硬得宜,再下乳香、沒藥各五錢,血竭三錢,降香末三錢,次冷定下麝香末二錢,水浸二三日去火性,攤貼患處。
按上方,皆外治之劑。
觀音萬化丸,治一切發背癰疽,無名腫毒,諸般惡毒疔瘡,及治破傷風,陰症傷寒,並楊梅瘡毒,筋骨疼痛,並皆一服見效。
蟾酥(一錢),血竭(二錢),銅綠(二分半),蝸牛(二十個,瓦上焙乾,北人謂之麥牛兒肉,殼皆用,以上四味同研),枯白礬(一錢),輕粉(二錢,二味同研),硃砂(三錢,研細,留一錢為衣)
上為細末,用小兒母乳汁和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遇此病,令患人自嚼生蔥一二根令爛,取出裹藥三丸在內吞下,卻以熱酒一二杯送下。如重車行十里路遍身汗出,據天氣斟酌,衣被蓋易汗出,毒散腫消;如病人昏沉,人代嚼蔥白如前服;如疔瘡走黃過心者,並出冷汗者,難治。病人不能嚼蔥,研爛裹之。
瘡在上,食後、下食前服。忌冷水、黃瓜、茄子、油膩、雞、魚、肉、濕面,一切發物不可食,最宜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