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艮集 卷三 (24)

回本書目錄

艮集 卷三 (24)

1. 消渴

上為末,入雄豬肚內縫之熟蒸,乘熱於石臼內搗爛,如干,加煉蜜丸,如梧子大,每百丸,食後米湯下。

玄兔丹,治三消渴神藥。

菟絲子(酒浸軟,乘濕研,焙乾取末,十兩),白茯苓(去皮,三兩),蓮肉(三兩),遼五味子(七兩,酒浸另研),山藥(六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天花粉,五味子煎湯下。腳膝無力,木瓜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塞入雄豬的肚子裡縫好,蒸熟後趁熱在石臼中搗爛,如果太乾,就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飯後用米湯送服。

玄兔丹,是治療三消渴的神奇藥方。

菟絲子(用酒浸泡至軟,趁濕磨碎,焙乾後取粉,用十兩),白茯苓(去除外皮,用三兩),蓮子肉(用三兩),遼五味子(用七兩,用酒浸泡後另外磨碎),山藥(用六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的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天花粉和五味子煎的湯送服。如果腳膝無力,可用木瓜湯送服。

2. 濁證

夫白濁者,因思慮過度,嗜欲不節,遂使水火不交,精元失所。由是為赤白濁之患,赤濁者,心虛有熱,多因思慮而得之;白濁者,腎虛有寒,過於嗜欲而得之;旋腳澄下,凝如膏糊是也。用中和之藥治之,使水火既濟,脾土自堅,其流必清矣。

清心蓮子飲(主方),治心中發熱,煩躁思慮,憂愁抑鬱,小便白濁或有沙膜,夜夢走泄,遺瀝沙痛,便赤如膏,或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故口乾燥,漸成消渴,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五心煩熱。此藥溫平,清心養神。

黃耆(蜜炒,二錢),赤茯苓(去皮,二錢),人參(二錢半),石蓮肉(去心,二錢半),麥門冬(去心),黃芩,地骨皮,車前子(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燈心五根,生薑三片,水煎服。上盛下虛加酒炒黃柏、知母;熱加柴胡、薄荷各一錢半。

《內經》論便濁之症,因脾胃之濕熱下流,滲入膀胱,故使便尿赤白渾濁不清也。宜燥中宮之濕,用升麻、柴胡提氣,使大便潤而小便長,不宜純用寒涼傷血之藥。

主方

陳皮(八分),半夏(八分,姜炒),茯苓(一錢),蒼朮(七分,米泔浸),黃柏(七分,酒炒),柴胡(七分),升麻(三分),白朮(五分,去蘆炒),神麯(五分,炒),牡蠣(煅,三分),梔子仁(一錢),蛤粉(三分),滑石(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白果也枚,水煎空心服。渣再煎服。忌煎炒、辛辣之物。

水火分清飲,治赤白濁。

益智仁(五分),萆薢(五分),石菖蒲(五分),赤茯苓(七分),車前子(五分),豬苓(五分),澤瀉(五分),白朮(五分),陳皮(五分),枳殼(五分),麻黃(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半水半酒煎,空心溫服。久病去麻黃,易升麻。

治赤白濁症。

木通(去節,七錢),滑石(三錢),粉草(四錢),黃荊子(一勺)

上銼,水煎空心服。

治白濁淋瀝痛,因房欲不節或精未施泄而成,將成下疳者。綠豆不拘多少,擂井花水澄清,空心服。

洗法,用花椒三錢,蔥白七根,水煎,先熏後洗。

清濁鎖精丹,治白濁(大能化痰。)

枯白礬(二兩),滑石(二兩)

上為末,早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米飲空心下。

治白濁經年不愈,或時夢遺,形瘦,當作心虛治,用定志丸加黃柏酒炒,硃砂、蛤粉為衣。

白話文:

【混濁症狀】

混濁症狀的產生,主要源於過度思考和慾望失控,導致身心失衡,精氣無法妥善運行。這會引起一種稱為「赤白混濁」的問題。赤濁是因為心臟功能不足且伴隨熱氣,多是由於過度思考造成的;白濁則是腎臟功能不足且有寒氣,通常是過度放縱慾望所致。排尿時,尿液會呈現如膏狀的混濁物。治療這種病症,我們會使用性質溫和的藥物,調整身體的水火平衡,強健脾胃,讓排泄物恢復清澈。

【清心蓮子飲】(主方),適用於心臟發熱、心情煩躁、思慮過多、情緒抑鬱、小便混濁、有砂狀物、夜間夢遺、尿道疼痛、尿液呈紅色如膏狀、過度飲酒及性行為造成上身旺盛下身虛弱、心火上炎、肺部受損、口乾舌燥、逐漸發展為糖尿病、四肢疲憊、男性尿道感染、女性白帶異常、手足心煩熱等症狀。此藥性質溫和,可清心養神。

藥材:黃耆(蜜炒)、赤茯苓(去皮)、人參、石蓮肉(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芩、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每種藥材的份量不同,具體請參考原文。將所有藥材混合,加入五根燈心草和三片薑,用水煎煮服用。若上身旺盛下身虛弱,可添加酒炒黃柏、知母;若熱氣過重,可添加柴胡、薄荷。

根據《內經》的理論,混濁的尿液是因為脾胃的濕熱下流,滲入膀胱,導致尿液呈現紅白混濁。應當使用燥濕的藥物,如升麻、柴胡來提升氣力,使大便潤滑、小便順暢,避免單純使用寒涼傷血的藥物。

【主方】

藥材:陳皮、半夏(姜炒)、茯苓、蒼朮(米泔浸泡)、黃柏(酒炒)、柴胡、升麻、白朮(去蘆炒)、神麯(炒)、牡蠣(煅)、梔子仁、蛤粉、滑石、甘草。將所有藥材混合,加入三片薑和七枚白果,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藥渣可以再次煎煮服用。避免食用煎炒、辛辣的食物。

【水火分清飲】,適用於赤白混濁的症狀。

藥材:益智仁、萆薢、石菖蒲、赤茯苓、車前子、豬苓、澤瀉、白朮、陳皮、枳殼、麻黃、甘草。將所有藥材混合,用半水半酒煎煮,在空腹時溫服。長期患病者可去除麻黃,改用升麻。

【治療赤白混濁的症狀】

藥材:木通(去節)、滑石、粉草、黃荊子。將所有藥材混合,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

【治療白濁淋瀝痛】

因房事過度或精液未能正常排放而引起的白濁淋瀝痛,可能演變成下疳。取適量綠豆,研磨後加入井水,澄清後在空腹時服用。

【洗法】

使用花椒和蔥白,煎煮後先燻蒸後清洗。

【清濁鎖精丹】

適用於白濁,具有化痰的功效。

藥材:枯白礬、滑石。將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早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粒,用米飲在空腹時送服。

對於長時間未痊癒的白濁,或偶爾出現的夢遺,以及身形消瘦的情況,應當視為心臟功能不足進行治療,使用定志丸,並添加黃柏(酒炒)、硃砂、蛤粉作為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