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6)
乾集 卷一 (6)
1. 瘟疫
瘟病發熱,忌脈反小。
夫瘟病者,眾人病一般,乃天行時疫也。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然瘟疫者有三因,治法當推歲運,惟冬陰之病,非其時而有其氣者,冬氣當閉藏而返泄於外,非其時矣。其脈左寸浮大,於右寸浮緩,而按之無力,宜補帶表可也。
凡入病家,須避其邪氣不使染著為上之,亦醫人之惠,不可不知。
以雄黃末塗鼻內,或以麻油塗鼻孔中,後入病家則不相傳染,既出以紙捻探鼻深入,令嚏之為佳。常以雞鳴時心中念四海神名三七遍,鬼祟皆除。東海神阿明,南海神祝融,西海神巨乘,北海神禹強。每入病人室,存心念三遍,口勿誦。
治四時瘟疫,頭疼發熱,眾人病一般者。
黑沙糖一盞,入真生薑汁二盞,化開服之。當時憎寒壯熱,汗出立已。
治感瘟疫發腫。
黑豆(二合,炒令香熟),甘草
上水煎,時時呷之。
治瘟疫百病,皆是大熱之症,不可妄用熱藥。
天靈蓋數年白者,用雄黃為末,醋調搽上,內外抹之,涼干。每用童便或解毒湯大涼藥,將天靈蓋磨濃服之立效。
按上單方,治瘟疫皆效。
加減敗毒散(主方),治天行瘟疫,頭面腫盛,咽喉不利,舌乾口燥,憎寒壯熱,時氣流傳。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升麻,乾葛,赤芍,川芎,白芷,薄荷,牛蒡子,甘草
薑蔥煎,出汗。
按上方,治瘟疫發表敗毒之劑。
牛蒡芩連湯,治瘟疫腫項面,土名大頭瘟,又名豬頭風,病從耳根下起。兼治啞瘴。
黃連(薑汁炒,二錢半),黃芩(酒洗,二錢半),桔梗(一錢半),甘草(一錢),連翹(一錢),牛蒡子(炒,一錢),玄參(一錢),大黃(酒蒸,一錢),羌活(五分),荊芥(五分),防風(五分),石膏(一錢半)
銼一劑,姜煎。食後頻頻溫服,時時呷之,每一劑作二十餘次服,常令在上,毋令飲食在後也。
二聖救苦丸,治天行瘟疫、傷寒,頭面頸項腫大,一切大熱之症。
大黃(酒蒸,四分),牙皂(二兩)
共為末,稀糊為丸,綠豆大,每五七十丸,冷綠豆湯下,大汗為效。
治時行腫項,大頭病,蛤蟆瘟。(內府仙方。)
大黃(四兩),殭蠶(二兩),加蟬退(六錢半),薑黃(二錢半)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每重一錢,大人服一丸,小兒服半丸,蜜水調下。
五仙丹,(司寇黃蒼岳傳。)治時行瘟疫,頭項腫痛一切等症。
大黃五兩,銼碎,用巴豆二十四粒,槌去油,用童便一鍾,酒、醋各一鍾,鹽五錢,入巴豆霜在內攪勻,入大黃內拌勻,久蒸如墨,曬乾。苦參五兩另為末,和勻,童便、酒、醋、鹽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按上方,治瘟疫發表攻裡敗毒之劑。
發汗散,治四時寒疫。
蒼朮(四兩),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牙皂(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一二沸,不拘時和渣溫服。
按上方,治四時寒疫流行,可合以救濟貧民。
治時疫熱病,狂言心躁,結胸垂死。(徐達齊。)
苦參五錢,銼散,水煎溫服,連進二三服,有汗無汗皆瘥。一以酒煎服亦可。
闢穢丹
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降真香
上為末,烈火焚之辟邪。
白話文:
瘟疫導致的發燒,最忌脈象反常地微弱。
所謂瘟疫,就是大眾會同時患病,這是天地運行的時疫。治療上有三個方法:適度的補充能量,適當的散發病氣,以及必要的降火。然而瘟疫的形成有三大原因,治療時應考慮季節變化,尤其是冬天的陰寒病症,不在冬天卻出現冬天的氣候,冬天本應封閉收藏的能量卻反向外界洩露,這就不是正常的現象了。若脈象顯示左寸浮大,右寸浮緩,但按下去卻無力,應採用補充能量並表裡調節的方式來治療。
進入病人家中,必須避免被邪氣感染,這是最重要的,也是醫生的智慧,不可不知。
可以用雄黃粉末塗在鼻子內,或是用麻油塗在鼻孔中,再進入病人家就不會被傳染,出來後可用紙條深探鼻腔,讓自己打噴嚏是最好的。每天在雞鳴時刻,在心中默唸四海神的名字三十七遍,鬼怪災禍都能去除。東海神阿明,南海神祝融,西海神巨乘,北海神禹強。每次進入病人的房間,都要在心裡默唸三遍,千萬不要唸出聲。
治療四季的瘟疫,頭痛發燒,大眾都會有的病狀。
取一盞黑砂糖,加入兩盞新鮮生薑汁,融化後服用,馬上會感到寒冷,發高燒,然後出汗,病情隨即減輕。
治療因瘟疫導致的腫脹。
取二合黑豆,炒至香熟,加上甘草,用水煎煮,隨時飲用。
治療瘟疫和各種疾病,這些都是高熱的病症,不能隨意使用熱性藥物。
取幾年的天靈蓋,用雄黃粉,用醋調和,塗抹在上面,內外都抹,晾幹。每次使用童便或解毒湯大涼藥,將天靈蓋研磨成濃稠狀服用,效果立竿見影。
按照以上單方,治療瘟疫都很有效。
「加減敗毒散」是主要的藥方,用於治療天地運行的瘟疫,面部腫脹,咽喉不順,舌乾口渴,感到寒冷,高燒,時氣傳播。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升麻,乾葛,赤芍,川芎,白芷,薄荷,牛蒡子,甘草
薑蔥煎煮,促進排汗。
上述藥方,是治療瘟疫,排除病毒的良藥。
「牛蒡芩連湯」,用於治療瘟疫導致的頸部和麪部腫脹,民間稱為大頭瘟,又叫豬頭風,這種病從耳朵下方開始。還可以治療啞瘴。
黃連,黃芩,桔梗,甘草,連翹,牛蒡子,玄參,大黃,羌活,荊芥,防風,石膏
一劑煎煮,薑煎。飯後頻繁溫服,隨時飲用,一劑分成二十多次服用,要保持藥物始終在胃中,不要讓食物跟在後面。
「二聖救苦丸」,用於治療天地運行的瘟疫、傷寒,頭部和頸部腫大,各種高熱病症。
大黃,牙皁
混合成粉末,用稀糊做成丸,大小如綠豆,每次五十到七十粒,用冷綠豆湯吞服,大量出汗為最佳效果。
治療流行性的頸部腫脹,大頭病,蛤蟆瘟。
大黃,殭蠶,加蟬退,薑黃
混合成細末,用薑汁打糊做成丸,每個重一錢,成人服用一丸,兒童服用半丸,用蜂蜜水送服。
「五仙丹」,由司寇黃蒼嶽傳授。用於治療流行性瘟疫,頭部和頸部腫痛等症。
大黃,巴豆,苦參
將大黃搗碎,取二十四粒巴豆,去掉油脂,加入一鍾童尿,一鍾酒,一鍾醋,五錢鹽,和巴豆霜一起攪拌均勻,倒入大黃中拌勻,蒸至黑色,晾乾。將五兩苦參磨成粉末,和均勻,用童尿,酒,醋,鹽水做成丸,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五六十粒,用白湯送服。
上述藥方,是治療瘟疫,排除病毒,攻內散外的良藥。
「發汗散」,用於治療四季的寒疫。
蒼朮,麻黃,甘草,牙皁
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煮沸一兩次,不限時間,連同藥渣溫服。
上述藥方,用於治療四季的寒疫流行,可合併使用,以救濟貧困百姓。
治療流行性熱病,精神狂躁,結胸瀕死。
苦參
五錢苦參,搗碎,用水煎煮溫服,連續服用兩三回,無論有無出汗,病情都會好轉。也可以用酒煎煮服用。
「闢穢丹」
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降真香
混合成粉末,用大火燃燒以驅邪。
2. 瘴氣
天下以東南地暖而西北地寒,咸謂東南有瘴氣。愚謂士大夫遊宦四方,謂水土不服則可,若兩廣山峻樹茂,水惡地濕,漚熱甲於天下,所以有瘴病時作仕宦初到及商賈住此方,多為濕熱所苦,宜常預服理脾卻瘴湯。遊宦四方,水土不服,常用此方,任兩廣尤宜多服。
蒼朮(米泔浸鹽水炒,八分),白朮(去油蘆炒,一錢),白茯神(去皮炒,一錢),陳皮(一錢),半夏(薑汁炒,一錢),黃連(薑汁炒,一錢),山梔仁(炒,一錢),前胡(七分),神麯(炒,八分),山楂肉(去核,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不拘時一日一服,或間日一服,可免瘴病,何也?蒼、白朮去濕,二陳化痰,芩、連清熱化毒,楂、曲消食理脾,百病自去矣。更戒酒色,慎起居為宜。
養正祛邪丸,預製此丸,途中可服。
白朮(去油蘆炒,二兩),蒼朮(米泔水浸炒,一兩),枳實(麩炒,一兩),橘紅(一兩),山楂(去核,一兩),神麯(炒,一兩),黃連(薑汁炒,七錢),黃芩(酒炒,七錢),山梔仁(炒,五錢)
上為細末,淡薑湯煮米糊為丸;每百丸,白湯下。
以上二方乃闢瘴之劑,可服於未病之先。若既病之後,宜以後方並前瘟疫方對症選用。
不換金正氣散,治四時傷寒,瘟疫時氣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痢赤白,瘧疾寒熱,或出遠方不伏水土,並治之。
蒼朮(米泔浸炒),陳皮,厚朴(去皮姜炒),藿香,半夏(姜炒),甘草
上銼,薑、棗煎服。頭痛加川芎、白芷;感寒腹痛加乾薑、官桂;潮熱加柴胡、黃芩;嘔逆加丁香、砂仁;口燥心煩加柴胡、乾葛;氣塊加三稜、枳實、檳榔、小茴;冷瀉不止加木香、訶子、肉豆蔻;熱極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瘧疾加常山、檳榔、草果;腹脹加香附、枳殼、白豆蔻;痢疾加黃連、枳殼,去甘草;胸脅脹滿加枳實、砂仁、莪朮;咳嗽加桔梗、杏仁、五味子;兩足浮腫加木瓜、大腹皮、五加皮;喘急加麻黃、蘇子、桑白皮;濕加白朮、茯苓,名除濕湯;身體疼痛加麻黃、桂枝、赤芍;濕症聲啞加石菖蒲;寒症聲啞加桂。
加味柴胡湯,治挾嵐瘴、溪源蒸毒之氣,其狀血乘上焦,病欲來時令人迷茫,甚則發躁狂妄,亦有啞不能言者,皆由敗血瘀心,涎毒聚於脾經所致。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枳殼,大黃,甘草
上銼,薑、棗煎,空心服。啞瘴食後服。
白話文:
內容大意為:天下間,東南地區因氣候溫暖,西北則較寒冷,人們普遍認為東南一帶有瘴氣。我認為,對於遊宦四方的士大夫來說,稱為水土不服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兩廣地區山勢陡峭且植被茂密,水源惡劣且土地濕潤,在全球的炎熱與潮濕程度首屈一指,因此時常會出現瘴病。對於剛到此地的公務人員和在此地居住的商人來說,他們大多會受到濕熱的困擾,因此應該常備和服用一些調理脾胃、抵抗瘴氣的湯藥。
接下來詳細列出了「理脾卻瘴湯」和「養正祛邪丸」的藥材及製作方法,以及「不換金正氣散」和「加味柴胡湯」的藥材及使用情況。這些方子都是在尚未生病之前就能服用的預防瘴氣的藥方。如果已經生病,則應選擇適合症狀的藥方。其中提到,要避免過度飲酒和房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還特別提到,「不換金正氣散」能治療四季感冒、瘟疫、山嵐瘴氣等導致的寒熱交錯、霍亂吐瀉、赤白下痢、瘧疾等病症,也能應對前往異地因水土不服產生的問題。
而「加味柴胡湯」則能治療因瘴氣和溪源蒸毒導致的血瘀心臟,病發時讓人精神恍惚,甚至發狂,也可能會導致失語的病症,這些都由於血液循環受阻,毒素積聚在脾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