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乾集 卷一 (6)

1. 瘟疫

瘟病發熱,忌脈反小。

夫瘟病者,眾人病一般,乃天行時疫也。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然瘟疫者有三因,治法當推歲運,惟冬陰之病,非其時而有其氣者,冬氣當閉藏而返泄於外,非其時矣。其脈左寸浮大,於右寸浮緩,而按之無力,宜補帶表可也。

凡入病家,須避其邪氣不使染著為上之,亦醫人之惠,不可不知。

以雄黃末塗鼻內,或以麻油塗鼻孔中,後入病家則不相傳染,既出以紙捻探鼻深入,令嚏之為佳。常以雞鳴時心中念四海神名三七遍,鬼祟皆除。東海神阿明,南海神祝融,西海神巨乘,北海神禹強。每入病人室,存心念三遍,口勿誦。

白話文:

瘟疫發燒時,脈搏微弱是不好的徵兆。瘟疫是一種流行病,就像大家一起得病一樣,是由天行時疫引起的。治療瘟疫有三种方法:補、散、降。但瘟疫有三种原因,治疗方法应该根据当时的年份运势来判断。只有在冬天陰寒的季节,不应该出现瘟疫却出现了,是因为冬天的氣息应该闭藏,却反而泄露在外,这是不合时宜的。这种情况下,脉搏左边寸关脉浮大,右边寸关脉浮缓,按下去无力,应该补气并疏散表邪。

去病人住处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接触病邪,这是医生的职责,不可不知。

可以用雄黃末塗在鼻子里,或者用麻油塗在鼻孔里,这样进入病人住处就不会被传染,出来之后用纸捻探入鼻腔,使人打喷嚏效果更好。每天鸡鸣时,在心中默念四海神名三七遍,鬼祟就会消失。東海神阿明,南海神祝融,西海神巨乘,北海神禹强。每次进入病人房间,都要用心默念三遍,不要出声。

治四時瘟疫,頭疼發熱,眾人病一般者。

黑沙糖一盞,入真生薑汁二盞,化開服之。當時憎寒壯熱,汗出立已。

治感瘟疫發腫。

黑豆(二合,炒令香熟),甘草

上水煎,時時呷之。

治瘟疫百病,皆是大熱之症,不可妄用熱藥。

天靈蓋數年白者,用雄黃為末,醋調搽上,內外抹之,涼干。每用童便或解毒湯大涼藥,將天靈蓋磨濃服之立效。

按上單方,治瘟疫皆效。

加減敗毒散(主方),治天行瘟疫,頭面腫盛,咽喉不利,舌乾口燥,憎寒壯熱,時氣流傳。

白話文:

治療四季流行的瘟疫,症狀是頭疼發燒,許多人都有相同病症。

用黑沙糖一盞,加入生薑汁兩盞,化開服用。服用後會感到畏寒發熱,很快就會出汗,病症就會消失。

治療因瘟疫而引起的腫脹。

將黑豆(兩合,炒至香熟)和甘草一起用清水煎煮,隨時服用。

治療瘟疫引起的各種疾病,這些疾病都是屬於熱症,不可隨意使用溫熱的藥物。

如果頭頂長期發白,可以用雄黃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勻後塗抹在頭頂,裡外都要塗抹,等它自然風乾。也可以用童尿或解毒湯等寒涼藥物,將頭頂磨成糊狀服用,效果立竿見影。

以上單方治療瘟疫都很有效果。

加減敗毒散是主要的處方,用於治療流行性的瘟疫,症狀是頭面腫脹,咽喉腫痛,舌頭乾燥口渴,畏寒發熱,是時氣流行造成的。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升麻,乾葛,赤芍,川芎,白芷,薄荷,牛蒡子,甘草

薑蔥煎,出汗。

按上方,治瘟疫發表敗毒之劑。

牛蒡芩連湯,治瘟疫腫項面,土名大頭瘟,又名豬頭風,病從耳根下起。兼治啞瘴。

白話文: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升麻、乾葛、赤芍、川芎、白芷、薄荷、牛蒡子、甘草等藥材,用薑蔥煎煮,讓病人出汗。這種藥方可以治療瘟疫,起到發表散寒、解毒的作用。

牛蒡芩連湯則可以治療瘟疫導致的頸部腫脹、面部腫脹,民間俗稱大頭瘟或豬頭風,這種病症通常從耳根下方開始。此藥方也兼治啞瘴。

黃連(薑汁炒,二錢半),黃芩(酒洗,二錢半),桔梗(一錢半),甘草(一錢),連翹(一錢),牛蒡子(炒,一錢),玄參(一錢),大黃(酒蒸,一錢),羌活(五分),荊芥(五分),防風(五分),石膏(一錢半)

銼一劑,姜煎。食後頻頻溫服,時時呷之,每一劑作二十餘次服,常令在上,毋令飲食在後也。

白話文:

取黃連(薑汁炒,二錢半)、黃芩(酒洗,二錢半)、桔梗(一錢半)、甘草(一錢)、連翹(一錢)、牛蒡子(炒,一錢)、玄參(一錢)、大黃(酒蒸,一錢)、羌活(五分)、荊芥(五分)、防風(五分)、石膏(一錢半)等藥材,磨碎成一劑,以薑汁煎服。飯後頻頻溫熱服用,隨時少量多次飲用,每劑分作二十餘次服用,務必藥物先行,避免飲食後才服用。

二聖救苦丸,治天行瘟疫、傷寒,頭面頸項腫大,一切大熱之症。

大黃(酒蒸,四分),牙皂(二兩)

共為末,稀糊為丸,綠豆大,每五七十丸,冷綠豆湯下,大汗為效。

治時行腫項,大頭病,蛤蟆瘟。(內府仙方。)

大黃(四兩),殭蠶(二兩),加蟬退(六錢半),薑黃(二錢半)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每重一錢,大人服一丸,小兒服半丸,蜜水調下。

五仙丹,(司寇黃蒼岳傳。)治時行瘟疫,頭項腫痛一切等症。

白話文:

二聖救苦丸用於治療流行性瘟疫、傷寒,以及頭面頸項腫大等發熱症狀。大黃用酒蒸過,取四分,牙皂取二兩,研磨成粉末,用稀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冷綠豆湯送服,大汗淋漓即為有效。

另外,治療時行腫項、大頭病、蛤蟆瘟,可用大黃四兩,殭蠶二兩,加蟬退六錢半,薑黃二錢半,研磨成細末,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丸子,每丸重一錢,成人服用一丸,小兒服用半丸,用蜜水送服。

五仙丹則是用於治療流行性瘟疫,頭項腫痛等症。

大黃五兩,銼碎,用巴豆二十四粒,槌去油,用童便一鍾,酒、醋各一鍾,鹽五錢,入巴豆霜在內攪勻,入大黃內拌勻,久蒸如墨,曬乾。苦參五兩另為末,和勻,童便、酒、醋、鹽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按上方,治瘟疫發表攻裡敗毒之劑。

發汗散,治四時寒疫。

蒼朮(四兩),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牙皂(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一二沸,不拘時和渣溫服。

白話文:

將大黃五兩切碎,與巴豆二十四粒(去除油份)一同放入童便、酒、醋各一鍾,並加入鹽五錢和巴豆霜,充分攪拌混合,蒸煮至呈墨色,曬乾。另外將苦參五兩研磨成粉末,與童便、酒、醋、鹽水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白湯送服。此方可治療瘟疫,發汗散表,攻入內裡,驅除毒素。

另外,蒼朮四兩、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牙皂四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水一盞,煎煮至沸騰兩次,不分時辰,溫服,渣滓可食用。此方可治療四季寒疫。

按上方,治四時寒疫流行,可合以救濟貧民。

治時疫熱病,狂言心躁,結胸垂死。(徐達齊。)

苦參五錢,銼散,水煎溫服,連進二三服,有汗無汗皆瘥。一以酒煎服亦可。

闢穢丹

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降真香

上為末,烈火焚之辟邪。

白話文:

【按上方,治四時寒疫流行,可合以救濟貧民。】 「按上方」是指根據古方。「治四時寒疫流行」表示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四季間流行的寒性疾病或疫病。「可合以救濟貧民」則是說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救助貧困的人們。

【治時疫熱病,狂言心躁,結胸垂死。(徐達齊。)】 「治時疫熱病」指的是治療熱性的時令疾病。「狂言心躁」形容患者情緒不穩定、語無倫次。「結胸垂死」表示病情嚴重,胸腹堵塞,接近死亡。「徐達齊」是這段描述的作者名稱。

【苦參五錢,銼散,水煎溫服,連進二三服,有汗無汗皆瘥。一以酒煎服亦可。】 「苦參五錢」表示使用苦參五錢的份量。「銼散」是將藥材研磨成粉。「水煎溫服」是指用水煎煮後,溫和地服用。「連進二三服」表示連續服用兩三次。「有汗無汗皆瘥」意指無論是否有發汗反應,病症都能得到緩解。「一以酒煎服亦可」表示也可以使用酒來煎煮服用。

闢穢丹】 「闢穢丹」是一種用於驅除異味、防禦疾病的藥物。

【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降真香】 這些是闢穢丹的成分,分別是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降真香。

【上為末,烈火焚之闢邪。】 「上為末」表示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烈火焚之」是指用強烈的火焰燒燬這些粉末,以達到驅邪的效果。

2. 瘴氣

天下以東南地暖而西北地寒,咸謂東南有瘴氣。愚謂士大夫遊宦四方,謂水土不服則可,若兩廣山峻樹茂,水惡地濕,漚熱甲於天下,所以有瘴病時作仕宦初到及商賈住此方,多為濕熱所苦,宜常預服理脾卻瘴湯。遊宦四方,水土不服,常用此方,任兩廣尤宜多服。

蒼朮(米泔浸鹽水炒,八分),白朮(去油蘆炒,一錢),白茯神(去皮炒,一錢),陳皮(一錢),半夏(薑汁炒,一錢),黃連(薑汁炒,一錢),山梔仁(炒,一錢),前胡(七分),神麯(炒,八分),山楂肉(去核,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民間普遍認為,天下東南地區氣候溫暖,西北地區氣候寒冷,因此東南地區容易產生瘴氣。但我認為,官員和士大夫到各地任職,若出現水土不服是可以理解的,但兩廣地區山高樹密,水質不好,土地潮濕,濕熱之氣比天下其他地方都重,因此容易產生瘴病。許多初到兩廣任職的官員和做生意的商人,都深受濕熱之苦。因此,建議常備「理脾卻瘴湯」預防。到各地任職的官員,若出現水土不服,也可以服用此方,尤其是在兩廣地區,更應該多服。

理脾卻瘴湯藥方:

  • 蒼朮(米泔浸泡後以鹽水炒,八分)
  • 白朮(去除油蘆後炒,一錢)
  • 白茯神(去除皮後炒,一錢)
  • 陳皮(一錢)
  • 半夏(薑汁炒,一錢)
  • 黃連(薑汁炒,一錢)
  • 山梔仁(炒,一錢)
  • 前胡(七分)
  • 神麯(炒,八分)
  • 山楂肉(去除核,一錢)
  • 甘草(五分)

註:

  • 一錢:古代藥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3.75克。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不拘時一日一服,或間日一服,可免瘴病,何也?蒼、白朮去濕,二陳化痰,芩、連清熱化毒,楂、曲消食理脾,百病自去矣。更戒酒色,慎起居為宜。

養正祛邪丸,預製此丸,途中可服。

白朮(去油蘆炒,二兩),蒼朮(米泔水浸炒,一兩),枳實(麩炒,一兩),橘紅(一兩),山楂(去核,一兩),神麯(炒,一兩),黃連(薑汁炒,七錢),黃芩(酒炒,七錢),山梔仁(炒,五錢)

白話文: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不拘時一日一服,或間日一服,可免瘴病,何也?蒼、白朮去濕,二陳化痰,芩、連清熱化毒,楂、曲消食理脾,百病自去矣。更戒酒色,慎起居為宜。

取藥材煮成一劑湯,加入三片生薑,用溫水調服。不分時間,一天內可以服用一次,或者每隔一天服用一次,這樣可以避免瘴病。這是因為蒼朮和白朮能去濕,二陳湯能化痰,黃芩和黃連能清熱解毒,山楂和神麯能消食理脾,這樣就能治療各種疾病。更需要注意的是,應該戒除過度飲酒和色慾,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養正祛邪丸,預製此丸,途中可服。

白朮(去油蘆炒,二兩),蒼朮(米泔水浸炒,一兩),枳實(麩炒,一兩),橘紅(一兩),山楂(去核,一兩),神麯(炒,一兩),黃連(薑汁炒,七錢),黃芩(酒炒,七錢),山梔仁(炒,五錢)

養正祛邪丸,提前製備好這種丸子,在旅途中可以服用。其中包含:白朮(去油蘆後炒乾,兩兩兩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再炒乾,一兩),枳實(麩炒,一兩),橘紅(一兩),山楂(去核後,一兩),神麯(炒乾,一兩),黃連(用薑汁炒,七錢),黃芩(酒炒,七錢),山梔仁(炒乾,五錢)。

上為細末,淡薑湯煮米糊為丸;每百丸,白湯下。

以上二方乃闢瘴之劑,可服於未病之先。若既病之後,宜以後方並前瘟疫方對症選用。

不換金正氣散,治四時傷寒,瘟疫時氣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痢赤白,瘧疾寒熱,或出遠方不伏水土,並治之。

蒼朮(米泔浸炒),陳皮,厚朴(去皮姜炒),藿香,半夏(姜炒),甘草

上銼,薑、棗煎服。頭痛加川芎、白芷;感寒腹痛加乾薑、官桂;潮熱加柴胡、黃芩;嘔逆加丁香、砂仁;口燥心煩加柴胡、乾葛;氣塊加三稜、枳實、檳榔、小茴;冷瀉不止加木香、訶子、肉豆蔻;熱極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瘧疾加常山、檳榔、草果;腹脹加香附、枳殼、白豆蔻;痢疾加黃連、枳殼,去甘草;胸脅脹滿加枳實、砂仁、莪朮;咳嗽加桔梗、杏仁、五味子;兩足浮腫加木瓜、大腹皮、五加皮;喘急加麻黃、蘇子、桑白皮;濕加白朮、茯苓,名除濕湯;身體疼痛加麻黃、桂枝、赤芍;濕症聲啞加石菖蒲;寒症聲啞加桂。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淡薑湯煮米糊做成丸藥,每百丸用白湯服用。以上兩種藥方是預防瘴氣的,可以在生病之前服用。如果已經生病,則要根據病症選擇服用以上藥方,以及之前的瘟疫藥方。

不換金正氣散可以用於治療四季傷寒、瘟疫時氣、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痢赤白、瘧疾寒熱,或出遠方不適應水土,都能治療。

藥方成分:蒼朮(米泔水浸泡後炒)、陳皮、厚朴(去皮用生薑炒)、藿香、半夏(用薑炒)、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薑、棗煎煮服用。頭痛加川芎、白芷;感寒腹痛加乾薑、官桂;潮熱加柴胡、黃芩;嘔逆加丁香、砂仁;口燥心煩加柴胡、乾葛;氣塊加三稜、枳實、檳榔、小茴;冷瀉不止加木香、訶子、肉豆蔻;熱極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瘧疾加常山、檳榔、草果;腹脹加香附、枳殼、白豆蔻;痢疾加黃連、枳殼,去甘草;胸脅脹滿加枳實、砂仁、莪朮;咳嗽加桔梗、杏仁、五味子;兩足浮腫加木瓜、大腹皮、五加皮;喘急加麻黃、蘇子、桑白皮;濕加白朮、茯苓,稱為除濕湯;身體疼痛加麻黃、桂枝、赤芍;濕症聲啞加石菖蒲;寒症聲啞加桂。

加味柴胡湯,治挾嵐瘴、溪源蒸毒之氣,其狀血乘上焦,病欲來時令人迷茫,甚則發躁狂妄,亦有啞不能言者,皆由敗血瘀心,涎毒聚於脾經所致。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枳殼,大黃,甘草

上銼,薑、棗煎,空心服。啞瘴食後服。

白話文:

加味柴胡湯

此方用於治療挾嵐瘴、溪源蒸毒之氣所引起的疾病。患者表現為血氣上逆,導致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甚至發狂,嚴重者還會出現失語。這些症狀皆因敗血瘀阻心經,以及涎毒積聚脾經所致。

藥方組成:

  • 柴胡
  • 黃芩
  • 半夏
  • 人參
  • 枳殼
  • 大黃
  • 甘草

用法用量:

將藥材切碎,用生薑、大棗煎服。空腹服用,失語症患者則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