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艮集 卷三 (19)
艮集 卷三 (19)
1. 痿躄
痿,音威,不能舉也;躄,音壁,跛跛不能行也。
風痹痿軟宜虛濡,忌急疾。
夫痿者,手足不能舉持是也。又名軟風,下身瘦弱不能趣步及手戰搖不能握物,此症屬血虛。血虛乃陰虛,陰虛則內熱,熱則筋弛,步履艱難而手足軟弱,此乃血氣兩虛,風淫之症。古方通用風藥治之等也。我東垣、丹溪二公治法始合經意,而以清燥湯主之。
子和云:痿因肺熱相傳四臟,其脈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濕腳氣治之。
主方,治痿躄四肢軟弱,不能舉動。
當歸身(酒洗,一錢),熟地黃(二錢),白芍(酒炒,一錢),川芎(七分),人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茯苓(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味子(十二粒),牛膝(去蘆酒洗,一錢),杜仲(去皮酒炒,一錢),蒼朮(米泔浸炒,一錢),黃連(酒炒,五分),黃柏(酒炒,一錢),知母(五分)
水煎,空心服。
清燥湯,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之邪,是絕寒水生化之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
黃耆,人參,白朮,蒼朮,陳皮,茯苓,黃連,當歸,生地黃,黃柏,麥門冬,五味子,豬苓,澤瀉,柴胡,升麻,神麯,甘草
上銼,生薑一片,水煎服。
按上方,治痿躄攻補兼施之劑。
治兩足痿躄不能動履。
鹿茸,人參(各五錢)
銼一劑,水煎,空心連進數服而愈。
按上方,治痿躄屬氣虛者宜之。
鹿茸膠丸,治氣血兩虛,雙足軟弱不能健運行走,久臥床褥。
鹿角膠(八兩),鹿角霜(四兩),懷熟地黃(用懷生地酒蒸,四兩),川牛膝(去蘆酒洗,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菟絲子(酒製,一兩),人參(一兩),當歸(酒洗,六兩),白芍(鹽酒炒,二兩),白朮(去蘆土炒,二兩),川杜仲(去皮薑汁炒,二兩),虎脛骨(酥炙,一兩),龜板(酥炙,一兩),蒼朮(泔浸,二兩),黃柏(去皮,鹽酒炒,二兩)
上為細末,將鹿角膠、好酒溶化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薑湯下。忌生冷寒濕之物。
起痿丹,治腎氣虛憊,腰膝痠疼,行步無力。
菟絲子(酒淘浸蒸,二兩五錢),肉蓯蓉(酒浸),川萆薢,破故紙,胡蘆巴(酒炒),沙菀蒺藜(微炒),川牛膝(去蘆酒洗),川杜仲(去皮酒炒),甘枸杞子,防風(酒洗,各二兩)
河間方,去枸杞,加桂,減半。
上為末,酒煮豬腰子,搗爛和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空心溫酒下。
按上方,治兩足軟弱大補之劑,久服奏效。
治兩足痿弱不能行。用新磚火燒紅,用好醋澆之,將濕紙包,烙腳上遍處,立能行。
白話文:
【痿躄】
痿,這個字的發音像"威",意思是無法舉起;躄,發音像"壁",指的是腳跛無法行走。
風濕導致的肌肉萎縮應該採用滋養的方式治療,避免使用快速激烈的療法。
所謂的痿,就是手腳無法舉起或把持東西。這又被稱為軟風,下半身瘦弱到無法快步行走,或是手部顫抖到無法握住物品,這種症狀屬於血虛。血虛即是陰虛,陰虛會導致內熱,熱度過高會讓筋骨鬆弛,行走困難且手腳無力,這是血液和氣血兩方面都虛弱,以及風邪入侵的病症。古方通常會使用祛風的藥物來治療,但我們東垣和丹溪兩位先生的治療方式更符合經典的理論,他們主要使用清燥湯來治療。
子和先生說:痿的原因是肺熱傳播至其他四個臟器,脈象通常是浮大,不能按照寒濕腳氣的方式來治療。
【主方】,用於治療四肢軟弱,無法舉動的痿躄。
當歸身、熟地黃、白芍、川芎、人參、白朮、茯苓、麥門冬、五味子、牛膝、杜仲、蒼朮、黃連、黃柏、知母,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
【清燥湯】,用於治療濕熱造成的痿躄,濕邪侵犯肺金,阻斷了寒水生成的來源,當來源被截斷,腎臟就會衰弱,嚴重的痿躄疾病就會爆發,腰部以下的部位會變得軟弱,甚至癱瘓無法移動。
黃耆、人參、白朮、蒼朮、陳皮、茯苓、黃連、當歸、生地黃、黃柏、麥門冬、五味子、豬苓、澤瀉、柴胡、升麻、神麯、甘草,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上述的配方,是治療痿躄的攻補兼施的配方。
【鹿茸膠丸】,適用於氣血兩虛,雙腿軟弱無法健步如飛,長期臥牀不起的人。
鹿角膠、鹿角霜、懷熟地黃、川牛膝、白茯苓、菟絲子、人參、當歸、白芍、白朮、川杜仲、虎脛骨、龜板、蒼朮、黃柏,這些藥材磨成細粉,鹿角膠和好酒融化後混合成丸,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一百顆,空腹時配鹽薑湯吞服。避免食用生冷或寒濕的食物。
【起痿丹】,用於治療腎氣虛弱,腰膝痠痛,行走無力。
菟絲子、肉蓯蓉、川萆薢、破故紙、胡蘆巴、沙菀蒺藜、川牛膝、川杜仲、甘枸杞子、防風,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豬腰子,搗碎後混合成丸,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七八十顆,空腹時配溫酒吞服。
用新磚頭燒紅,然後用好醋澆在上面,再用濕紙包起來,烙在腳上,立刻就能行走,這是治療雙腳痿弱無法行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