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坤集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坤集 卷七 (1)

1. 小兒科

小兒諸病,但見兩眼無精光,黑睛無運轉,目睫無蜂芒,如魚眼、貓眼之狀,個個不治。或神藏於內,但外若昏困者無妨。其有病篤而眼神氣不脫者,猶可以活。眼者,五臟六腑神氣之所發,神氣已脫,脈雖僅存,亦未能保。

小兒之脈,洪則為實,濡則為虛,緊則為風,緩則為積,數則為熱,遲則為涼。更看虎口三關紋理,兩手食指本節為風關,中節為氣關,第一節為命關。其紋曲直不同,如紋只在本節,病易治;透過中節則病重;過第三節則難治。驚則紋青,淡紅則寒熱在表,深紅必主傷寒痘疹。

故亂則病久;紋細則腹痛多啼,乳食不消;紋粗直射指甲,必主驚風惡候;紋黑如墨,必困難醫。此乃神聖工巧之一端也。

白話文:

小兒諸病之診斷與預後

關於眼神:

孩子生病時,如果雙眼無精光,黑眼球沒有轉動,眼睫毛沒有光澤,像魚眼或貓眼一樣,這種情況往往無法治癒。不過,如果孩子精神隱藏在內,只是表面看起來昏昏沉沉,倒不至於有性命之憂。對於病重但眼神氣息尚未消失的孩子,仍然有活下去的機會。因為眼睛是五臟六腑神氣的發源地,神氣一旦消失,即使脈搏依然存在,也無法保住性命。

關於脈象:

孩子的脈象,洪大而有力則為實證,微弱而濡弱則為虛證,脈搏緊而有力則為風證,脈搏緩慢則為積證,脈搏快速則為熱證,脈搏遲緩則為寒證。

關於虎口紋理:

還要觀察虎口的三關紋理,食指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紋理的曲直不同,代表著病情的輕重。如果紋理僅在本節,病症容易治療;如果紋理貫穿中節,則病症較重;如果紋理超過第三節,則難以治療。

紋理發青表示驚嚇,淡紅色表示寒熱表證,深紅色則代表傷寒或麻疹。

關於紋理的其他特徵:

紋理混亂則代表病程較長;紋理細小則代表腹痛啼哭,乳食消化不良;紋理粗大直達指甲則代表驚風惡候;紋理黑如墨則代表病情危重,難以醫治。

這些都是醫學上的神聖巧妙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診斷和治療疾病。

觀面部察色

左腮屬肝,其色青者為順,白者為逆。若色赤,主肝經風熱,發熱拘急;青黑,主驚風腹痛;淡赤,主潮熱痰嗽。

右腮屬肺,其色白者為順,赤者為逆。若赤色甚者,主咳嗽喘急,悶亂飲水,傳於腎,則小便赤澀或淋閉不通。

額上屬心,其色赤者為順,黑者為逆。若青黑,主驚風,腹痛,瘛瘲,啼哭;微黃,主盜汗,頭髮乾燥,驚疳骨熱。

鼻屬脾,其色黃者為順,青者為逆。若色赤,主脾經虛熱,飲食少思;深黃,主小便閉而鼻燥衄血。

頦屬腎,其色黑者為順,黃者為逆。若色赤,主腎與膀胱有熱而小便不通。

下額屬腎水,北。(一云耳輪。)

白話文:

觀察臉部顏色可以了解身體狀況。左邊臉頰代表肝臟,青色為正常,白色為異常。如果臉頰發紅,表示肝經有風熱,會發燒、肌肉緊繃;青黑色則表示驚風、腹痛;淡紅色則表示潮熱、咳嗽痰多。右邊臉頰代表肺臟,白色為正常,紅色為異常。如果臉頰發紅且顏色深,表示咳嗽喘不過氣、胸悶想喝水,如果熱氣傳到腎臟,就會小便顏色深或排尿不順。額頭代表心臟,紅色為正常,黑色為異常。如果額頭青黑色,表示驚風、腹痛、抽搐、哭鬧;微微發黃則表示盜汗、頭髮乾燥、驚癇、骨頭發熱。鼻子代表脾臟,黃色為正常,青色為異常。如果鼻子發紅,表示脾經虛熱,食慾不振;深黃色則表示小便閉塞、鼻子乾燥、流鼻血。下巴代表腎臟,黑色為正常,黃色為異常。如果下巴發紅,表示腎臟和膀胱有熱氣,導致排尿不順。下顎代表腎水,位置在北方。(也有說法認為是耳朵的輪廓。)

左頰屬肝木,東。(一云眉稜上下,又云太陽。)

鼻準屬脾土,中。(一云人中是。)

右頰屬肺金,西。(又太陰。)

觀面部五色,面赤為風熱,面青驚可詳,心肝形此見,脈證辨溫涼,脾怯黃疳積,虛寒㿠白光,若逢生黑色,腎敗命須亡。

觀形察色辨因由,陰弱陽強發硬柔,若是傷寒雙足冷,要知有熱肚皮求,鼻冷更知是瘡疹,耳冷應知風熱症,渾身皆熱是傷寒,上熱下冷傷食病。

辨證歌:

紫熱紅傷寒,青驚白色疳,黑紋因中惡,黃色自脾端。

虎口,叉手處是也。

三關,第二指反三節。

風關第一節,寅位,紋現於風關為輕;

白話文:

左頰對應肝木,位於東方。(另一說法認為是眉骨上下或太陽穴。)

鼻頭對應脾土,位於中央。(另一說法認為是人中部位。)

右頰對應肺金,位於西方。(另一說法認為是太陰經路線。)

觀察臉部五色,臉色紅潤表示風熱,臉色青綠可能為驚嚇,這與心和肝的功能有關。脈象和症狀可以分辨出熱性和涼性。脾氣虛弱可能導致黃疸或蟲積(一種寄生蟲病),虛寒症則會表現為面色蒼白無光澤,若遇見黑色,可能表示腎臟功能衰竭,生命危急。

透過觀察臉部的形態和顏色,可以判斷病因。陰虛的表現為形體消瘦、肌肉鬆軟,陽虛的表現為形體肥胖、肌肉緊實。若感冒後雙腳冰冷,可能是內有熱邪,腹部發熱。鼻孔冰冷可能表示有瘡疹,耳朵冰冷可能表示風熱症狀,全身都感到熱,可能是傷寒的表現,而上半身熱下半身冷則可能表示消化不良的病症。

辨證歌:

紫紅色表示熱傷寒,青綠色表示驚嚇,白色表示脾虛,黑色表示中間受到邪氣影響,黃色表示脾臟問題。

虎口,即手掌的虎口部位。

三關,指的是第二個手指反折的三節。

風關在第一節,位於寅位,若在風關出現紋理表示病情較輕。

氣關第二節,卯位,紋現於氣關為重;

命關第三節,辰位,紋過於命關則難治矣。

歌訣:

五指梢頭冷,驚來不可當;若逢中指熱,必定是傷寒;中指獨自冷,麻痘症相傳;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細看。

小兒外症十五候歌:

眼上赤脈,下貫瞳人,囟門腫起,兼及作坑,鼻乾黑燥,肚大青筋,目多直視,睹不轉睛,指甲黑色,忽作鴉聲,虛舌出口,齧齒咬人,魚口氣急,啼不作聲,蛔蟲既出,必是死形,用藥速救,十無一生。

白話文:

氣關第二節,位於卯位,如果紋路出現於氣關,病情就比較嚴重。命關第三節,位於辰位,如果紋路超過命關,就非常難治癒了。

歌訣:

五個手指尖如果冰冷,這是驚風發作,不可輕忽。如果中指發熱,一定是傷寒。中指單獨冰冷,是麻疹的徵兆。觀察時,女看右側,男看左側,要仔細分辨。

小兒外症十五候歌:

眼睛上出現紅色血管,向下延伸到瞳孔,囟門腫脹,而且出現凹陷,鼻子乾燥發黑,肚子青筋暴露,眼睛直視,不能轉動,指甲變黑,突然發出烏鴉叫聲,舌頭虛弱伸出,咬人,呼吸急促,哭泣不出聲,蛔蟲吐出,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要立刻用藥治療,否則十個小孩中就沒有活下來的。

2. 急驚

夫急驚之候,因聞不常之聲,或遇驢馬禽獸之唬,以致面青口噤,或聲嘶而厥,發過則容色如故,良久復作,其身熱面赤,引飲,口鼻中氣熱,大小便黃赤色,惺惺不睡。蓋熱甚則生痰,痰盛則生風,偶因驚而發耳。蓋急驚屬肝木,風邪有餘之症,治宜清涼苦寒瀉氣之藥,宜鎮驚散、抑肝散、抱龍丸之類。

鎮驚散(主方),治驚風搐搦,痰嗽喘熱。

膽南星,防風,蟬退,薄荷,甘草

白話文:

遇到突然的驚嚇,例如聽到不尋常的聲音,或遇見驢馬禽獸嚇人,導致面色蒼白、嘴巴緊閉,甚至聲音嘶啞昏厥。驚嚇過後,臉色恢復正常,但過一會兒又發作,身體發熱、臉頰紅潤,口渴,口鼻中氣息發熱,大小便呈黃赤色,睡覺不安。這是因為熱氣過盛導致痰液產生,痰液過多則生風,偶然遇到驚嚇就會發病。急驚屬於肝木,屬於風邪過盛的症狀,治療需要使用清涼苦寒瀉氣的藥物,適合使用鎮驚散、抑肝散、抱龍丸等藥物。

上銼散,生薑一片,水煎服。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者。

當歸(一錢),川芎(八分),白朮(炒,一錢),茯苓(一錢),柴胡(五分),鉤藤鉤(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子母服。

治小兒角弓反張,目直視,因驚而致。

用南星、半夏,姜三片,煎熟,入竹瀝、薑汁灌服。

白話文:

將銼散和一片生薑用水煎服。抑肝散是用於治療肝經虛熱導致抽搐、發熱咬牙、驚悸寒熱、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等症狀的方劑。方劑由當歸、川芎、白朮(炒)、茯苓、柴胡、鉤藤、甘草組成,用水煎服,父母和孩子都要服用。用於治療因驚嚇導致的小兒角弓反張、目直視的症狀,需用南星、半夏、薑三片煎熟後,加入竹瀝和薑汁灌服。

防風,蟬退,白芍,木通,車前,赤茯苓,麥門冬,甘草

用燈草水煎服。

治小兒發搐,眼翻口噤,抽掣,痰喘氣促。蟬退去翅足,七個水煎,白附子磨濃,溫服立已。

神效抱龍丸,抱龍之義:抱者,保也;龍者,肝也。肝應東方、青龍、木,木生火,謂生我者,父母也。肝為母,心為子,母安則子安,況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安,不從何生?故曰抱龍丸,理嬰兒諸驚,四時感冒,瘟疫,邪熱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並瘡疹欲出發搐,並宜服之。其藥性溫平,不僭不燥,常服驅風化痰,鎮心解熱,和脾胃,益精神,大有神效。

白話文:

防風、蟬退、白芍、木通、車前、赤茯苓、麥門冬、甘草,用燈草水煎服,可以治療小兒發搐、眼翻口噤、抽搐、痰喘氣促。蟬退去翅足,七個水煎,白附子磨濃,溫服可以立刻見效。神效抱龍丸,抱者,保也;龍者,肝也。肝應東方、青龍、木,木生火,謂生我者,父母也。肝為母,心為子,母安則子安,況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安,不從何生?故曰抱龍丸,可以治療嬰兒諸驚、四時感冒、瘟疫、邪熱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以及瘡疹欲出發搐等症,常服可以驅風化痰、鎮心解熱、和脾胃、益精神,療效顯著。

牛膽南星(一兩),天竺黃(五錢),雄黃(二錢半),硃砂(二錢半),真麝香(一錢)

上為極細末,濃煎甘草水,煮麵糊丸,如芡實大,雪水煮糊丸更佳,用薄荷湯研化服,或蔥白湯;痰塞咳嗽,薑湯;痘疹見形,有驚,白湯下。心悸不安,燈草煎湯,入珍珠末和勻,不拘時服;錢仲陽加天麻。一方,加牛黃五分,珍珠一錢,琥珀一錢,水煮甘草膏為丸,金箔十片為衣,治驚風百病,大有神效。

白話文:

「牛膽南星(一兩),天竺黃(五錢),雄黃(二錢半),硃砂(二錢半),真麝香(一錢)」 這些是藥材的名稱與份量。

「上為極細末,濃煎甘草水,煮麵糊丸,如芡實大,雪水煮糊丸更佳,用薄荷湯研化服,或蔥白湯;痰塞咳嗽,薑湯;痘疹見形,有驚,白湯下。」 這段描述瞭如何將藥材磨成粉末,然後用濃煎的甘草水調和,製成大小類似芡實的丸狀物,並建議使用不同湯汁來服用:如果是痰多咳嗽,可用薑湯;如果遇到痘痘出現且有驚嚇的情況,則可以用白湯來服用。

「心悸不安,燈草煎湯,入珍珠末和勻,不拘時服;錢仲陽加天麻。一方,加牛黃五分,珍珠一錢,琥珀一錢,水煮甘草膏為丸,金箔十片為衣,治驚風百病,大有神效。」 對於心悸不安的情況,建議使用燈草煎湯,再加入珍珠粉末混勻後服用,無需特定時間。另一個配方則是在原有基礎上添加牛黃五分、珍珠一錢、琥珀一錢,並用水煮出的甘草膏製成丸狀,外覆以十片金箔,此方對驚風等多種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治急驚風,見生人如見虎,面赤口紅,舌生芒刺,喉中痰響,眼目直視,手足牽連並治。慢驚風不可服。

用蘆薈為末,稀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燈心、竹瀝湯下。

白話文:

治療急驚風,患者見到人就好像見到老虎一樣害怕,臉色發紅,嘴唇紅腫,舌頭上長出尖刺,喉嚨裡痰聲響亮,眼睛直視前方,手腳抽搐,需要同時治療。慢驚風則不可服用此方。用蘆薈磨成粉末,用稀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燈芯和竹瀝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