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艮集 卷三 (9)
艮集 卷三 (9)
1. 積聚
上共二十二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六七十丸,米湯下。
按上方,治積塊攻補兼施之劑。
化痞膏
肥皂(煎水),皮硝,大蒜,蔥白,生薑(各四兩)
上五味入石臼內搗爛,入水二碗取汁,將潭再搗,入水二碗取汁再搗,仍入水二碗取汁,共搗三次,約水四五碗,慢火熬,入大黃末四兩同熬至一碗許,即成膏矣。先將塊上五花各灸五七壯,將紙攤膏貼塊上,二日一換,內服化鐵丹一月,塊消神效。
貼男婦腹中積塊及小兒癖疾。
硃砂(三錢),硇砂(三錢),血竭(三錢),巴豆(去油,三錢)
為末聽用,每一帖用大黃二兩、朴硝二兩為末,將前藥四味止用一錢入內,加雞子兩個搗成膏,如調不濕又加好醋,加在油紙上貼患處,如干取下來加醋再搗,三日一換。
按上方,治積塊外治之方。
神化丹,消癖塊,破血氣,下鬼胎,通經脈及諸癖積血。
硇砂,乾漆(炒),血竭(各一錢),紅娘子(二十個),斑貓(二十個),乳香(一錢半)
上為末,棗肉為丸,碗豆大,每一丸,服至三五丸,臨臥棗湯下,或薑湯或紅花、蘇木煎湯下。
取積丹,綿紋大黃為末,以好醋熬成膏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量虛實大小,休吃晚飯,用好墨濃磨,好酒送下,次日見膿血為效。
保安丸,治癥積心腹內結,如拳漸上撞,心痛及腹痛不可忍。
大黃(三兩,酒浸一宿,蒸,切片焙乾),乾薑(炮,一兩),大附子(炮去皮,五錢),鱉甲(一兩半,醋煮一伏時,炙黃)
上為末,陳米醋一升,煮去四五合後和藥丸,梧子大,每二十丸,五更醋湯下,天明時不動,再服五丸,取積如魚腸膿血爛泥而下。
三稜煎丸,治過傷飲食,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又治婦人血積血塊,乾血氣經閉。
大黃(八兩,為末),三稜,莪朮(各一兩,二味濕紙包煨為末)
上,先將大黃銀石器內好醋漬令平,慢火熬微干,入二味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二十丸,食後白湯下。看虛實加減服,大人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
按上方,治積塊皆專攻之劑,宜對症選用。
白話文:
積聚
將以上二十二味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用米湯送服。
以上這個方子,是治療積塊時,攻邪和補正兼顧的藥方。
化痞膏
肥皂(用水煎煮),芒硝,大蒜,蔥白,生薑(各四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放入石臼中搗爛,加入兩碗水取汁,再將殘渣搗爛,再加入兩碗水取汁,再次搗爛,再加入兩碗水取汁,共搗三次,總共約有四、五碗水,用小火熬煮,加入大黃粉末四兩一起熬煮至剩下約一碗的量,就成為藥膏了。先在腫塊處的五個點,各灸五到七壯(一種中醫的艾灸療法),將藥膏攤在紙上,貼在腫塊處,每兩天更換一次。內服化鐵丹一個月,腫塊就會消失,效果非常好。
這個藥膏可以用來貼敷男女腹中的積塊以及小孩的癖疾(腹部腫塊)。
硃砂(三錢),硇砂(三錢),血竭(三錢),巴豆(去除油脂,三錢)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備用。每一劑藥,取大黃二兩、芒硝二兩磨成粉末,將前述的四味藥粉只用一錢加入其中,再加入兩個雞蛋搗成膏狀,如果太乾,就加入一些好醋調濕,塗在油紙上,貼在患處。如果藥膏乾了就取下來,再加醋搗一搗繼續使用,每三天更換一次。
以上這個方子,是治療積塊的外用藥方。
神化丹,可以消除癖塊,破除瘀血,使死胎排出,疏通經脈,以及治療各種癖積血。
硇砂,乾漆(炒過),血竭(各一錢),紅娘子(二十個),斑貓(二十個),乳香(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棗泥做成丸子,像碗豆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多則三到五丸,睡前用棗湯送服,或用薑湯、紅花、蘇木煎的湯送服。
取積丹,將上好的棉紋大黃磨成粉末,用好醋熬成膏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依據個人體質虛實大小調整劑量,晚上不要吃飯,用濃磨的好墨汁,用好酒送服。隔天如果排出膿血,就表示藥效發揮了。
保安丸,治療因癥積導致心腹內結塊,像拳頭一樣逐漸往上頂,引起心痛和腹痛難以忍受的情況。
大黃(三兩,用酒浸泡一個晚上,蒸過,切片烘乾),乾薑(炮製過,一兩),大附子(炮製去皮,五錢),鱉甲(一兩半,用醋煮一個時辰,炙黃)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一升陳年米醋煮至剩下四、五合,再將藥粉加入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在五更天(凌晨三點到五點)用醋湯送服,天亮時如果沒有反應,再服用五丸,會排出像魚腸、膿血、爛泥一樣的積塊。
三稜煎丸,治療因飲食過量造成的痞悶疼痛,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形成癖積。也可以治療婦女血積、血塊、乾血氣、月經閉止。
大黃(八兩,磨成粉末),三稜、莪朮(各一兩,將這兩種藥材用濕紙包裹煨過再磨成粉末)
先將大黃放入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用好醋浸泡至淹沒藥材,用小火慢慢熬煮至微乾,再將三稜和莪朮的粉末加入,做成丸子,像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十丸或二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依據體質虛實調整用量,大人則可做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
以上這些方子,都是專門攻破積塊的藥劑,應該根據病情對症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