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離集 卷六 (1)
離集 卷六 (1)
1. 眩暈
夫眩者言其黑,暈者言其轉,無痰不能作眩,此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其痰。經云,諸風眩暈,皆屬於肝木。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又或七情鬱而生痰,痰因火鬱迫氣上厥,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淫欲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此氣虛而眩暈也。
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攝榮氣,而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暈也。左手脈數,熱多;脈澀而有力為死血。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為氣血俱虛,痰濁不降也。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眩暈眼黑,頭旋噁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懶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痰厥頭痛,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此乃胃氣虛損,停痰而致也。
白話文:
眩暈病症與治療
眩暈,指的是眼前發黑,暈則是指頭昏眼花,感覺周遭事物旋轉。沒有痰就無法產生眩暈,這是因為痰停留在上,而火氣在下,火氣向上燃燒,就會導致痰濁上涌。
古籍記載,所有的風眩暈症都屬於肝木所致。 風則會引起出汗,寒則會導致肢體抽搐疼痛,暑則會感到熱悶,濕則會使身體沉重滯澀,這些都是由於四氣趁機侵入身體而造成的眩暈。
另外,七情鬱結也會導致痰濁產生, 痰濁因火氣鬱結而向上迫使氣機逆流,造成厥逆,這就是七情導致虛弱而產生眩暈。
过度纵欲会导致肾氣不足,无法将气机纳入体内, 导致气机逆流向上,形成氣虛眩暈。
吐血、鼻出血、月經過多,都是肝氣不固,無法收攝精血,導致精血失常而妄行,造成血虛眩暈。
左手脉搏跳动快速,表示热气过盛;脈搏沉澀有力,则是死血的表现。 右手脈搏有力,表示体内有痰积聚;脈搏洪大,则是久病导致气血雙虛,痰濁不降的表現。
半夏白朮天麻湯 可以治療眩暈眼黑、頭昏噁心、煩悶、氣短上喘、無力懶言、心神恍惚、目不能開、如在風雲中、痰厥頭痛、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等症状。這些症状都是由於胃氣虛損,停痰所致。
陳皮,半夏(姜炒),麥芽(炒,各七分半),白朮,神麯(炒,各五分),黃耆(蜜炒),人參,白茯苓,蒼朮,天麻,澤瀉(各三分半),乾薑(炒,二分),黃柏(酒炒,一分半)
上銼一劑,水煎,食前可一服而愈。
白話文:
陳皮、半夏(薑炒)、麥芽(炒)、白朮、神麴(炒)、黃耆(蜜炒)、人參、白茯苓、蒼朮、天麻、澤瀉、乾薑(炒)、黃柏(酒炒)各取適量,煎水服用,飯前飲用即可。
按上方,治氣虛濕痰眩暈之劑。
清暈化痰湯(主方),治眩暈之總司也。
陳皮(去白,一錢半),半夏(一錢半),南星(姜炒,六分),茯苓(一錢半),枳實(麩炒,一錢),黃芩(酒炒,八分),川芎(八分),白芷(七分),羌活(七分),防風(六分),細辛(六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上面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氣虛濕痰導致的頭昏眼花,是治療眩暈的總方。藥方由陳皮、半夏、南星、茯苓、枳實、黃芩、川芎、白芷、羌活、防風、細辛、甘草等藥材組成。
氣虛加人參七分,白朮一錢;血虛加當歸,倍川芎;有熱加黃連六分。
上銼散,生薑三片,水煎服。以此方作丸,為末,稀糊為丸,梧桐子大,每七十丸,薑湯送下。
祛風豁痰湯,治肥人日常頭眩眼昏,卒時暈倒者,名日痰暈。
天麻,半夏,南星,蒼朮,川芎,陳皮,茯苓,桔梗,枳殼,烏藥,酒芩,羌活,竹瀝,薑汁
白話文:
在治療氣虛的情況下,建議使用人參七分,白朮一錢;對於血虛的情況,應該加入當歸,並且將川芎的份量加倍;如果患者有熱症,則需添加黃連六分。
服用方法是將以上配方煎煮後服用,或者可以將此方製成丸狀,先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稀糊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粒,用薑湯送服。
祛風豁痰湯,適用於治療肥胖人士經常出現頭暈眼花,突然暈倒的情況,這種情況稱為痰暈。
所需材料包括:天麻、半夏、南星、蒼朮、川芎、陳皮、茯苓、桔梗、枳殼、烏藥、酒製黃芩、羌活、竹瀝、薑汁。
按上方,治風痰眩暈之劑。
姜附湯,治一時為寒所中,口不能言,眩暈欲倒。
乾薑(一兩),大附子(生去皮臍,一枚)
上為末,每銼三錢,水煎溫服。
按上方,治虛寒眩暈之劑。
芎歸湯,治一切失血過多,眩暈不蘇。
川芎,當歸
虛甚加大附子制,銼散,水煎服。
按上方,治血虛眩暈之劑。
清陽除眩湯,治氣一虛,痰火炎上,以作眩暈。
人參(六分),白朮(一錢),茯苓(一錢),陳皮(二錢),半夏(薑製,一錢),天麻(八分),旋覆花(八分),檳榔(八分),甘草(四分),生薑(三片),煎服。
白話文:
治療風痰引起頭暈的藥方,可以用姜附湯。姜附湯可以治療因受寒而導致口不能言、頭暈欲倒的情況。乾薑一兩,附子(去皮臍,一枚),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水煎服。
治療虛寒導致頭暈的藥方,可以用芎歸湯。芎歸湯可以治療因失血過多導致頭暈昏迷的情況。川芎、當歸,如果虛寒很嚴重,可以加入附子。研磨成粉末,用熱水煎服。
治療血虛導致頭暈的藥方,可以用清陽除眩湯。清陽除眩湯可以治療因氣虛、痰火上炎導致頭暈的情況。人參六分,白朮一錢,茯苓一錢,陳皮二錢,半夏(薑製)一錢,天麻八分,旋覆花八分,檳榔八分,甘草四分,生薑三片,煎服。
按上方,治氣虛眩暈之劑。
清火化痰湯,治有痰有火而作眩暈者。
法制半夏(一錢),赤茯苓(一錢),甘草(炙,五分),黃芩(酒洗,七分),黃柏(酒炒,七分),知母(七分),石膏(一錢),白朮(一錢半),薄荷(五分),川芎(五分),黃連(五分),橘紅(一錢)
上銼一服,生薑三片,臨臥服。
按上方,清火化痰,除眩暈之劑。
白話文:
根據上方的配方,這是一種治療氣虛導致的頭暈眼花的藥方。
藥物組成如下:半夏(一錢),赤茯苓(一錢),炙甘草(五分),黃芩(酒洗後,七分),黃柏(酒炒後,七分),知母(七分),石膏(一錢),白朮(一錢半),薄荷(五分),川芎(五分),黃連(五分),橘紅(一錢)。
以上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份,並加上三片生薑,於臨睡前服用。根據上方的配方,此藥方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能消除頭暈眼花的症狀。
一婦人素頭暈不時而作,月經足而少,此中氣虛弱,不能上升而頭暈,不能下化而經少,用補中益氣湯而愈。後因勞仆地,月經如湧,此勞傷火動,用前湯加五味子一劑而愈。前症雖雲氣無所附,實因脾氣虧損耳。
一,男婦氣血虛弱而作眩暈者,十全大補湯加陳皮、半夏、天麻。
清暈豁痰丸(安節吳大巡方),清頭目,止眩暈,扶元氣,健脾胃,清火化痰。頑痰能化,結痰能開,風痰能祛,濕痰能除,清三焦火邪,治一切痰證。
白話文:
一位婦女經常頭暈,月經量少,這是因為中氣虛弱,不能上行導致頭暈,不能下行導致經量少,服用補中益氣湯後痊癒。後來她因勞累過度,月經量突然增多,這是勞傷火動所致,在原方中加入五味子一劑後也治癒了。之前雖然說氣無所附,其實是脾氣虧損。
男性和女性氣血虛弱導致頭暈的,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入陳皮、半夏、天麻。
清暈豁痰丸能清頭目、止眩暈、扶元氣、健脾胃、清火化痰。頑固的痰能化解,積聚的痰能開通,風痰能驅散,濕痰能去除,清三焦火邪,治療各種痰證。
嫩黃耆(蜜水炒,一兩),人參(一兩),白朮(去蘆米泔浸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陳皮(去白,一兩),半夏(薑、礬、牙皂同煮半日,四兩),膽星(四兩),枳實(麩炒,一兩),海石(火煅,一兩),天花粉(二兩),枯黃芩(去朽清炒,二兩),川黃柏(去皮酒炒,一兩),知母(酒炒,二兩),當歸身(酒洗,四兩),天麻(火煨,三兩),防風(去蘆,二兩),白附子(煨,二兩),甘草(生,三錢),綿紋大黃(酒拌蒸九次,要蒸如墨,用五兩)
上為細末,神麯二兩,打稀胡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茶水任下。
白話文:
將嫩黃耆用蜜水炒過,人參、白朮(去蘆米泔浸炒)、白茯苓(去皮)、陳皮(去白)、半夏(薑、礬、牙皂同煮半日)、膽星、枳實(麩炒)、海石(火煅)、天花粉、枯黃芩(去朽清炒)、川黃柏(去皮酒炒)、知母(酒炒)、當歸身(酒洗)、天麻(火煨)、防風(去蘆)、白附子(煨)、甘草(生)、綿紋大黃(酒拌蒸九次,要蒸如墨)各取適量,研磨成細末,加入神麯打成稀糊狀,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茶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