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坎集 卷二 (19)
坎集 卷二 (19)
1. 瘧疾
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短者,傷食;弦滑者,多痰。弦而緊者,宜下;浮大者,宜吐;弦遲者,宜溫。
夫瘧者,風暑不正之邪也。有一日一發,有二日一發,有三日一發,有間一日連二日發者(氣血俱受病),有日與夜各發,有有汗,有無汗,有上半日發,有下半日發,有發於夜者。其初發時,欠伸,畏寒,戰慄,頭痛,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單寒單熱,或寒少熱多,或寒多熱少。治法,邪從外入當以汗解,又以扶持胃氣為本,須分別陽分、陰分而用藥。
邪瘧及新發者,可散可截;虛瘧及久者,宜補氣血。若過服截藥致傷脾胃,則必綿延不休。
瘧初起,頭疼發熱,憎寒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用散邪湯。
瘧初起,頭疼發熱,憎寒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用正氣湯。
瘧已用發表之藥不解,此病在半表半裡,宜分利陰陽,用柴苓湯。
瘧已發表分利仍不愈,可用截藥止之,不二飲。
瘧用前諸藥治之不愈者,此病屬內傷元氣,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則愈。
瘧經年,諸藥罔效,此氣血之大虛也,用十全大補湯,多服收效。
凡患瘧熱盛纏久不愈,必結癖塊,俗云瘧母,宜加減柴苓湯多服,內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矣。
治久瘧腹中有癖,用水磨沉香,下雄黃解毒丸,打下黑血如泥極臭。
散邪湯,治諸瘧初起,頭疼無汗,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熱獨作,或連日併發,或間一日一發,並宜服之。
川芎,白芷,麻黃,白芍,防風,荊芥,紫蘇,羌活(各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蔥白三根水煎,露一宿,次早溫服。有濕加蒼朮,夾食加香附,有痰加半夏。
按上方,治瘧初起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
正氣湯,治症同前。
柴胡,前胡,白芷,半夏,麥門冬,檳榔,草果,青皮,茯苓,川芎(各一錢),桂枝,甘草(各三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預先熱服。
按上方,治瘧疾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
治瘧初起,五七日以內發者,此寒甚也。久瘧勿用。
麻黃,桂枝,蒼朮,陳皮,乾葛,黃芩,甘草
生薑三片,水煎熱服,立已。
按上方,治瘧初起,寒氣甚,用此發之。
加減柴苓湯,治諸瘧疾,不拘寒熱新久皆效。
柴胡,黃芩,半夏,豬苓,澤瀉,蒼朮,厚朴,青皮,檳榔,草果,烏梅,甘草
上銼,薑棗煎服。一方去豬苓,加茯苓、藿香、陳皮、常山。
按上方,因前發表,瘧疾未已,用此分利陰陽可愈。
不二飲,治諸瘧。
常山,檳榔(要一雄一雌),知母(去毛),貝母(各等分)
上銼,每八錢銼一劑,酒一鍾,煎至八分,不可過熟,熟則不效,露一宿,臨發日五更溫服,勿令婦人煎藥。
白話文:
瘧疾
瘧疾的脈象,弦脈多見,弦脈數而有力者多為熱證,弦脈遲緩者多為寒證。弦脈而短者,是食物積滯;弦脈而滑利者,多為痰濕。弦脈而緊者,宜用瀉下之法;脈浮大者,宜用吐法;弦脈遲緩者,宜用溫熱之法。
瘧疾是風寒暑濕等不正之邪引起的疾病。發作時間有每日一次、每二日一次、每三日一次,也有隔一日發作兩日的(氣血都受到病邪侵犯),還有晝夜各發作一次的。有些患者發作時出汗,有些則不出汗;有些是上半天發作,有些是下半天發作,還有些在夜間發作。發病初期,常有伸懶腰、畏寒、戰慄、頭痛等症狀,有的先寒後熱,有的先熱後寒,有的單純畏寒或發熱,有的寒少熱多,有的寒多熱少。治療方法,外邪入侵應以發汗解表為主,同時應以扶持胃氣為本,還要區分陽分、陰分用藥。
新發的瘧疾,可以用散邪或截瘧的方法治療;久病虛弱的瘧疾,則應補益氣血。如果過度服用截瘧藥物損傷脾胃,則會使病情遷延不愈。
瘧疾初期,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需要發汗,以散邪為主,可用散邪湯。
瘧疾初期,頭痛發熱,惡寒有汗,需要止汗,以扶正為主,可用正氣湯。
如果已經用了發汗的藥物,但瘧疾仍然沒有好轉,說明病邪已深入半表半裡,應該分利陰陽,可用柴苓湯。
如果用了發汗和分利的方法仍然沒有治癒,可以用截瘧藥物來阻止發作,可用不二飲。
如果用上述方法治療瘧疾仍然沒有效果,說明是內傷元氣,脾胃虛弱,可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如果瘧疾已經持續多年,各種藥物都無效,說明氣血已經大虛,可用十全大補湯,多服則有效。
凡是瘧疾熱盛纏綿久治不愈,必然會形成癖塊,俗稱瘧母,可用加減柴苓湯多服,其中青皮可以疏利肝邪,則癖塊自然不會形成。
治療久瘧腹中有癖塊,可用水磨沉香,配合雄黃解毒丸服用,可以排出像泥一樣黑而臭的血塊。
散邪湯,治療各種瘧疾初期,頭痛無汗,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熱單獨發作,或連續多日發作,或間日發作,都可以服用。組成:川芎、白芷、麻黃、白芍、防風、荊芥、紫蘇、羌活(各一錢),甘草(三分)。用法:上藥共研為末,加生薑三片,蔥白三根,水煎,放置一夜,次日早晨溫服。如有濕邪加蒼朮,如有食積加香附,如有痰濕加半夏。此方主治瘧疾初期無汗,需發汗,以散邪為主。
正氣湯,治療症狀與散邪湯相同。組成:柴胡、前胡、白芷、半夏、麥門冬、檳榔、草果、青皮、茯苓、川芎(各一錢),桂枝、甘草(各三錢)。用法:上藥共研為末,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熱服。此方主治瘧疾初期有汗,需止汗,以扶正為主。
治療瘧疾初期,發病在五到七天以內者,屬於寒邪較盛,久瘧忌用。組成:麻黃、桂枝、蒼朮、陳皮、葛根、黃芩、甘草。用法: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即可見效。此方主治瘧疾初期,寒邪較盛。
加減柴苓湯,治療各種瘧疾,無論寒熱新久皆有效。組成:柴胡、黃芩、半夏、豬苓、澤瀉、蒼朮、厚朴、青皮、檳榔、草果、烏梅、甘草。用法:上藥共研為末,加薑棗水煎服。另一方去豬苓,加茯苓、藿香、陳皮、常山。此方主治因前用發汗法治療瘧疾無效,用此方分利陰陽,可治愈。
不二飲,治療各種瘧疾。組成:常山、檳榔(一雄一雌)、知母(去毛)、貝母(各等分)。用法:每八錢研為末作一劑,用酒一盅煎至八分,不可煎過,煎過則無效,放置一夜,發病前五更溫服,忌婦女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