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坎集 卷二 (18)
坎集 卷二 (18)
1. 喘證
五虎湯,治傷寒喘急,發熱口乾,頭痛。
麻黃(三錢),杏仁(去皮尖,五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細茶(一撮)
薑、蔥煎,熱服。汗出而愈。
白話文:
五虎湯,用來治療因傷寒引起的喘促急迫,伴隨發燒口渴、頭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是:麻黃三錢、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五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細茶一小撮。
將上述藥材加入薑和蔥一同煎煮,趁熱服用。服用後發汗,病症就會好轉。
2. 斑疹
有色點而無頭粒者,謂之斑。有頭粒而隨出即沒,沒而又出者,謂之無斑,屬風熱挾痰而作疹,屬熱與痰在肺。凡斑從四肢入腹者死。又云:癮疹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言癮疹也。發則多癢或不仁者,是兼風兼濕之殊。色紅者,兼火化也。熱微者,赤斑;出熱甚者,黑斑。出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一生。
防風通聖散,斑疹通治,消息隨宜。
防風,當歸,川芎,麻黃,薄荷,連翹,大黃,芒硝(各五錢),黃芩,桔梗,石膏(各一兩),滑石(三兩),荊芥,梔子,白朮(各三錢),甘草(二兩),白芍(五錢)
上銼,水煎服。身疼加蒼朮、羌活;痰嗽加半夏。
化斑湯,治傷寒汗、吐、下後,斑發脈虛。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
守真加白朮,一方加玄參。
上銼作劑,水煎時時服。一方用黃瓜水調伏龍肝末,服之去紅點斑。
消毒犀角飲,治斑及癮疹。
牛蒡子(四錢),荊芥(一錢),防風(一錢),甘草(一錢),犀角(一錢),黃芩(一錢)
上銼水煎服。
消斑救苦散,治斑症悉具消化,便令不出。如已出者,稀少,再不生斑。
當歸身(一錢),川芎(五錢),生地黃(三錢),乾葛(五錢),防風(五錢),羌活(五錢),細辛(一錢),藁本(五錢),連翹(五錢),柴胡(二錢),黃芩(生,一錢;酒炒,一錢),黃連(一錢),酒黃柏(三錢),蒼朮(五錢),白朮(一錢),陳皮(一錢),紅花(一錢),蘇木(一錢),吳茱萸(五分),甘草(一錢),升麻(三錢),麻黃(五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去渣溫服。
白話文:
[斑疹]
若皮膚出現有色的點狀物但沒有突出的顆粒,我們稱之為「斑」。若有突出的顆粒且隨即消失,又再度出現,這種情況不能稱之為斑,而是因為風熱夾雜痰濕所導致的疹,這顯示熱氣和痰濕在肺部。若斑疹從四肢蔓延到腹部,通常預示病情危急。另有一說,癢疹多與脾臟相關,它隱藏於皮膚之下,所以稱為癢疹。發作時可能伴隨瘙癢或失去感覺,這是風濕不同的表現。若疹色偏紅,代表併有火熱。若熱度輕微,會出現紅斑;若熱度嚴重,則會出現黑斑。出現紅斑的患者,存活率約五分之一;黑斑患者,存活率僅十分之一。
「防風通聖散」,適用於治療斑疹,根據病情調整劑量。
藥方成分包括防風、當歸、川芎、麻黃、薄荷、連翹、大黃、芒硝、黃芩、桔梗、石膏、滑石、荊芥、梔子、白朮、甘草、白芍等,將其研磨混合後用水煎煮服用。若身體疼痛可添加蒼朮、羌活;若有咳嗽帶痰,可添加半夏。
「化斑湯」,用於治療傷寒後期,因汗、嘔吐、瀉肚後,斑疹發作,脈象虛弱。
藥方成分有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守真派在此基礎上添加了白朮,另一派則添加了玄參。將所有成分研磨混合後,用水煎煮,隨時服用。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黃瓜水調和伏龍肝粉末,服用後可以去除紅色斑點。
「消毒犀角飲」,用於治療斑疹和癢疹。
藥方成分有牛蒡子、荊芥、防風、甘草、犀角、黃芩。將所有成分研磨混合後用水煎煮服用。
「消斑救苦散」,用於治療斑疹,能促進消化,防止斑疹再次出現。即使已經出現斑疹,也能減少其數量,防止新的斑疹產生。
藥方成分有當歸、川芎、生地黃、乾葛、防風、羌活、細辛、藁本、連翹、柴胡、黃芩、黃連、酒黃柏、蒼朮、白朮、陳皮、紅花、蘇木、吳茱萸、甘草、升麻、麻黃。將所有成分研磨至豆粒大小,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去渣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