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震集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震集 卷四 (4)

1. 失血

大凡失血,脈貴沉細,設見洪大,後必難治。

夫失血之症,非止一端,有吐血,有衄血,有咳血,有咯血,有嘔血,有唾血,有小便血,有大便血,須有名、色之異。大概俱是熱症,但有新久虛實之不同耳。或妄言寒者,誤也。

丹溪曰:血從上出,皆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歸經。

白話文:

【出血的情況】

大體上來說,出血的情況,脈象最好是沉細的,如果出現了洪大的脈象,那麼之後的治療可能會較為困難。

出血的症狀並非只有一種,有吐血,有鼻血,有咳嗽帶血,有咳血,有嘔血,有唾血,有小便出血,有大便出血,各種出血都有其特徵和差異。總體而言,這些都可能是因為身體過熱造成的,只是新舊病況與虛實程度有所不同罷了。有時有人會錯誤地認為這是因為體寒,這是不正確的觀點。

丹溪先生說:血液若從上部流出,通常都是因為陽氣過剩而陰氣不足,只有上升而沒有下降,血液隨著氣體向上,從身體上方的孔竅溢出,依照醫理應該要補充陰氣抑制陽氣,氣體下降了,血液就會回歸到正常的運行軌道。

2. 吐血

吐血,吐出全是血者,是火載血上,錯經妄行,其脈必芤。身熱脈實大者,難治;身涼脈微細者,易治。血症復下惡痢者,其邪易去。

加味犀角地黃湯(主方),治上焦火盛,口舌生瘡,發熱,或血熱妄行,或吐血或吐衄,或下血及不嗽血自來者。

烏犀角(鎊,二錢),懷生地黃(二錢半),赤芍(一錢半),牡丹皮(二錢),黃連(一錢),黃芩(一錢),玄參(一錢)

上銼,水煎服。如吐血成塊,加大黃一錢,桃仁十個。

二和湯,治暴吐紫血成塊,雖多,不妨。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上銼,水煎服。

桃仁承氣湯,治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者。

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上銼,水煎服。

四生散,治吐血壅出不止。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上取自然汁,入童便不拘多少和藥汁,溫服。干則水煎,亦入童便溫服,愈。

嘗治諸虛,吐、衄、咯血,藥中每入童便半鍾,其效神速,或單用,以重湯燉服,無不應效。蓋溲溺降火滋陰,又能消瘀血,止吐衄。諸血,先賢有言:凡諸失血,服寒涼十無一生,服溲者,百無一死。斯言信矣。每用童便一鍾,少入薑汁二三點攪勻,徐徐服之,日進二三次。如天寒,卻以重湯煮,溫服。此但要與飲食相遠為佳。

服輪迴湯(即自己小便)

凡諸失血,此病初起極要謹慎,戒房勞,獨宿,每臨臥時吃白湯一小鐘,至半夜小便解去汙穢飲食濁氣者一次,至子時卻一陽生,到天明有小便,乃一元真氣也,卻截頭,略解出一些,即以碗盛一碗,後去尾,即解去後面些,將小便乘熱入甘草末一錢,通口閉眼服,隨以甘草末嚼之,或生薑一小片嚼之,此乃輪迴返元之丹。服之,終身可延百歲。

吐血、衄血、便血、虛損服之,神效。去龍頭截龍尾,返本還元歸故里。

治吐血、衄血。服前湯藥,後用大蒜兩顆,煨熟捶爛,貼敷兩腳心,少頃自覺胸中有蒜氣,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兩掌心,效。

止血秘方

童便(上),韭汁(中),薑汁(下)

上三味合和,調百草霜末,溫服。

又方,用側柏葉陰乾,水煎當茶服,效。

百草霜,治一切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重損傷,吐血至多,致血妄行,口鼻出血,但聲末失者,投之無不效。研末,每服三錢,米飲送下,或井花水調下,三服即愈。若鼻衄,用一捻吹入鼻中,一切皮破出血及灸瘡出血,百般用藥不止,摻半錢或一字,立止。

治吐血如神。

家園生地黃(八兩,搗汁),大黃(生末,方寸匕)

上煎地黃汁一二沸,下大黃末調勻,空心溫服,每飲一小盞,日三服,血即止。

定心湯,治吐血,咳嗽上喘,心慌神亂,脈洪數。

用生地黃搗汁半鍾,童便半鍾,二味合和,重湯煮二沸,溫服立效。

人參湯,有人忽然吐血、下血,其症皆因內損或因酒色勞損,或心肺脈破,血氣妄行,血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用側柏葉(蒸,焙),人參(各一兩,焙乾)

二味為末,每服二錢,飛羅面二錢,新汲水調如稀糊,服之神效。

獨參湯,治一切失血,惡寒發熱,作渴煩躁,或口噤痰鳴,自汗盜汗,或氣虛脈沉,手足逆冷。蓋血生於氣,故血脫補氣,陽生陰長之理也。見補益。

若大吐血,毋以脈論,當急用獨參湯救之。若潮熱,咳嗽,脈數,乃元氣虛弱,假熱之脈,尤當用人參溫補,此等證候,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有胃氣,能受補則可救,苟用寒涼止血之藥復傷脾胃,返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

治吐血成鬥,命在須臾。

貫眾(為末,二錢),血餘(燒灰,五分),側柏葉(搗汁,一碗)

上三味放一大碗內,重湯煮一炷香取出,待溫入童便一小鐘,黃酒少許,頻頻溫服,立止。

秘方,止血嗽,用柿餅一個,切開摻青黛末炙,食之立效。

治吐血,用藕切片,蜜蒸爛食之。

治先吐紅後見痰嗽,此陰虛火動,痰不下降。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各一錢五分),山梔(炒),貝母,天花粉(各一錢),牡丹皮(八分),麥門冬(八分)

上銼,水煎,臨服,入童便少許服。

治先痰嗽後見吐紅,是痰積熱。

知母,貝母,瓜蔞仁,生地黃,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天花粉(一錢半),麥門冬(一錢)

上銼,水煎通口服。

清火涼血湯,治吐血,一服立已。

當歸尾(酒洗,一錢),川芎(五分),赤芍(酒洗,一錢),生地黃(酒洗,一錢),熟地黃(五分),百合(一錢),貝母(一錢),梔子(炒黑,一錢),牡丹皮(七分),桃仁(去皮尖,五分),麥門冬(一錢),蒲黃(炒,黑,七分),陳膠(炒,五分)

上銼,加生薑皮一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