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坎集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坎集 卷二 (12)

1. 咳嗽

脈宜浮濡,忌伏沉。

丹溪曰: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之所從出入,皮毛蝢之而潤澤,腎水內滋而生養,腠理不密,外為風寒暑濕之氣所幹而疾作。傷風則脈浮,傷寒則脈緊,傷熱則脈數,傷濕則脈細。上半日嗽者,為胃中有火;午後嗽者,屬陰虛;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即至此時滯。肺氣不利,諸邪或痰皆然。

春是春升之氣或外感,夏是火炎上最重,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束也。

夏月嗽而發熱者,謂之熱嗽,小柴胡湯,方見傷寒。加石膏、知母共七味。

冬月嗽而發寒熱,謂之寒嗽,小青龍湯(麻黃、桂枝、乾薑、細辛、半夏、芍藥、五味子、甘草)加杏仁共九味。

風寒鬱熱於肺,夜嗽者,三拗湯加知母共四味,脈大而浮,有熱加黃芩。

陰虛火動而嗽,四物合二陳加黃柏、知母順而下之,共十味。

陰虛咳嗽或吐紅者,四物加知母、黃柏、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桑白皮、地骨皮共十一味。

嗽而失聲,潤肺散即訶子、五倍子、五味子、黃芩、甘草共五味等分,水煎服。或為末蜜丸,噙化亦可。

嗽而無聲有痰,半夏、白朮、五味子、防風、枳殼、甘草共六味。

嗽而有聲無痰,生薑、杏仁、五味、升麻、防風、桔梗、甘草共七味。

嗽而有聲有痰,白朮、半夏、五味、防風,久不愈加枳殼、阿膠共六味。

凡嗽久,亦有痰中兼血者,或帶血絲者,燥熱血少者,皆當取其化源。故曰滋陰降火,燥熱勞嗽,是宜合而論治。

參蘇飲(主方),治四時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停飲,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一切發熱及內傷外感,諸般咳嗽、痰喘,或欲成勞瘵者並治。

紫蘇(一錢),陳皮(一錢),枳殼(去穰,一錢),桔梗(去蘆,一錢),前胡(二錢),半夏(姜炒,一錢),乾葛(二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人參,木香(二味減半,若新病或不用亦可)

銼作劑,薑棗煎服。

初咳嗽,加桑白皮、杏仁;久咳嗽,加五味子、烏梅;口乾,加麥門冬、天花粉;陰虛痰嗽或吐血、衄血,加四物湯,名茯苓補心湯;嘔逆,加藿香、砂仁;脾泄,加蓮肉、扁豆、白朮;頭痛,加川芎、細辛。

按上方,治諸般咳嗽吐痰之總司也。

清火寧嗽湯,治咳嗽吐痰有熱,胸中痞悶。

枳實,桔梗,前胡,貝母,黃芩,麥門冬,桑白皮,赤茯苓,甘草

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二母寧嗽湯,治因傷酒食,胃火上炎,沖逼肺氣,咳嗽痰喘,胸膈痞滿,經旬不已。

知母(一錢半),貝母(一錢半),陳皮(去白,一錢),枳實(七分),瓜蔞仁(一錢),桑白皮(一錢),黃芩(一錢半),石膏(二錢),梔子(一錢二分),五味子(十粒),生甘草(三分),茯苓(去皮,一錢),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白話文:

咳嗽

脈象宜浮而濡弱,忌諱沉伏。

葉氏(丹溪)說:肺是五臟之首,聲音出入的通道,皮膚的光澤潤澤都依靠肺氣的濡養,腎水的滋養使肺氣更加旺盛,如果肌膚腠理不密,則容易受到風寒暑濕之邪侵襲而發病。傷風則脈浮,傷寒則脈緊,傷熱則脈數,傷濕則脈細。上午咳嗽是胃中有火;下午咳嗽是陰虛;凌晨五更咳嗽較多,是胃中食物積滯到此時。肺氣失調,各種邪氣或痰飲都會導致咳嗽。

春季咳嗽是因春升之氣或外感風寒;夏季咳嗽是因暑熱之邪;秋季咳嗽是因濕熱傷肺;冬季咳嗽是因風寒束肺。

夏季咳嗽並發熱,稱為熱咳,可用小柴胡湯(方劑見傷寒論),加石膏、知母,共七味藥。

冬季咳嗽並發寒熱,稱為寒咳,可用小青龍湯(麻黃、桂枝、乾薑、細辛、半夏、芍藥、五味子、甘草),加杏仁,共九味藥。

風寒鬱熱於肺,夜間咳嗽,用三拗湯加知母,共四味藥,脈象洪大而浮,有熱象者加黃芩。

陰虛火旺而咳嗽,用四物湯加二陳湯,再加黃柏、知母,以降火順氣,共十味藥。

陰虛咳嗽或咳血,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桑白皮、地骨皮,共十一味藥。

咳嗽失聲,用潤肺散(訶子、五倍子、五味子、黃芩、甘草五味藥等分),水煎服,或研末製成蜜丸含化。

咳嗽無聲有痰,用半夏、白朮、五味子、防風、枳殼、甘草六味藥。

咳嗽有聲無痰,用生薑、杏仁、五味子、升麻、防風、桔梗、甘草七味藥。

咳嗽有聲有痰,用白朮、半夏、五味子、防風,久治不愈者加枳殼、阿膠,共六味藥。

凡咳嗽日久,痰中夾帶血或血絲,或因燥熱血少,都應著重從根本調理。因此,滋陰降火,治療燥熱勞嗽,應結合起來考慮。

參蘇飲(主方),治療四季感冒,發熱頭痛,咳嗽,胸悶,嘔吐痰涎,寬胸理氣,不傷脾胃,各種發熱及內外傷所致咳嗽、痰喘,或將發展成肺癆者,均可服用。組成:紫蘇、陳皮、枳殼、桔梗、前胡、半夏(姜炒)、乾葛、茯苓、甘草、人參、木香(後二味酌減,新病或可不加)。水煎服,加薑棗。

初期咳嗽,加桑白皮、杏仁;久咳,加五味子、烏梅;口乾,加麥門冬、天花粉;陰虛痰嗽或吐血、鼻出血,加四物湯,名茯苓補心湯;嘔逆,加藿香、砂仁;脾虛泄瀉,加蓮子、扁豆、白朮;頭痛,加川芎、細辛。

此方為治療各種咳嗽吐痰的總方。

清火寧嗽湯,治療咳嗽吐痰伴有發熱,胸悶。組成:枳實、桔梗、前胡、貝母、黃芩、麥門冬、桑白皮、赤茯苓、甘草。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二母寧嗽湯,治療因飲食不節,胃火上炎,衝犯肺氣,咳嗽痰喘,胸膈痞滿,經久不愈。組成:知母、貝母、陳皮、枳實、瓜蔞仁、桑白皮、黃芩、石膏、梔子、五味子、甘草、茯苓、生薑。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