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艮集 卷三 (14)

回本書目錄

艮集 卷三 (14)

1. 脫肛

夫脫肛者,肛門翻出也。蓋肺與大腸為表裡。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腎主大便,故肺腎虛者多此症。肺虛者用補中益氣湯,腎虛者六味地黃丸。若大腸濕熱用:

升陽除濕湯,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柴胡,升麻,防風,豬苓,澤瀉,蒼朮,陳皮,神麯,麥芽,甘草

冒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

治脫肛腸出數寸,大蜘蛛瓦上焙焦為末,每少許,擦上即收。

治脫肛,用浮萍草為末敷之。

治大腸久積虛冷,每因大便脫肛,按不得入。石灰炒令熱,故帛裹,坐其上,冷則易之。

治脫肛,白礬、五倍子煎水洗。又用浮萍末摻肛上。

白話文:

【脫肛】

脫肛指的是肛門部位向外翻出的情況。在中醫學說中,肺與大腸相表裡,肛門就是大腸的出口。當肺有實熱時,會導致便祕;肺虛寒時,則可能使肛門脫出。由於腎主宰大便,所以肺腎虛弱的人常見此病狀。

對於肺虛的患者,可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若是腎虛,則可用六味地黃丸。如果大腸有濕熱問題,則適用升陽除濕湯,這種藥方能由下往上引導,將濕熱排出。

該藥方包含:柴胡、升麻、防風、豬苓、澤瀉、蒼朮、陳皮、神麯、麥芽、甘草等成分。如遇天冷腸鳴,還可加入益智仁和半夏。

治療肛門脫出幾寸的病例,可以將大蜘蛛放在瓦片上烤至焦黑,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塗抹在脫出部位,即可使其縮回。

治療脫肛,也可採用浮萍草研磨成粉,敷於患處。

對於長時間腸胃虛寒導致每次排便後肛門脫出,且無法自行收回的情況,可將石灰炒熱,用舊布包裹,讓患者坐在上面,待石灰冷卻後再更換新的熱石灰。

治療脫肛,還可以使用白礬和五倍子煎煮的水來清洗,同時,將浮萍草磨成的粉撒在肛門上。

2. 諸蟲

夫人身有諸蟲,若無則人身不成不立,蟲與人俱生,狀如馬尾或如□筋,出則在脾,入則在腸。古方論,凡人皆有之,固不待辨而知矣。皆由脾胃俱虛,飲食生冷、甘肥油膩等物,節宜不時,腐敗停滯所以發。蟲之為病,嘔吐噁心,口出涎沫,有去有來,乍發乍止是也。

九蟲形狀:

一曰伏蟲,長四分。

二曰蛔蟲,又曰長蟲。動則吐清水,出則心痛,貫心則殺人。

三曰白蟲,長一寸。又曰寸白蟲,相生子孫轉大,長至四五尺,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發,動則腹痛,發作腫聚,去來上下,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貫傷心者死。

四曰肉蟲,狀如爛杏,令人煩滿。

五曰肺蟲,狀如蠶,令人咳嗽。

六曰胃蟲,狀如蛤蟆,令人嘔逆吐,喜噦。

七曰弱蟲,狀如瓜瓣,又名膈蟲,令人多唾。

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令人腸鳴。

九曰蟯蟲,形至細微,狀如菜蟲,居洞腸之間。因臟腑虛弱而致發,動則為痔、為疥癬。因人瘡處以生諸癰、疽、癬、瘻、瘑、疥、齲蟲,天所不為。穀道蟲者,由胃弱腸虛而蟯蟲下乘之也,穀道、肛門、大腸之候。蟯蟲者,九蟲之內一蟲也,在於腸間。若臟腑氣爽則不妄動,胃弱腸虛則蟯蟲乘之。輕者,或癢或蟲從穀道中溢出;重者,侵食肛門瘡爛。

治蛔蟲,或心如刀刺,口吐清水,用生艾取汁,夜宿勿食,但取肥香脯一方寸片先吃,令蟲聞香,然後飲艾汁,當下蟲效。

大七氣湯,治諸般痞積,面色萎黃,肌體羸瘦,四肢無力,皆緣內有蟲積。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好食茶、炭、咸、辣等物者,只此一服除根。

青皮(去穰),陳皮(去白),三稜(醋炒),莪朮(醋炒),香附,益智仁,藿香,官桂,桔梗,大黃,檳榔,甘草

上銼,水煎露一宿,空心溫服,不得些少飲食,不然則藥力減而蟲積不行矣。服後食頃,腹必痛,當下如魚凍,或長蟲,或血鱉,至日午,蟲積下盡,方用溫粥止之,後服綠礬丸一料而愈。(方見五疸。)

萬應丸,治諸蟲。

黑牽牛(四兩),大黃(八兩),檳榔(五兩)

上各為末,外用苦楝根皮一斤,皂角肥而不蛀者十枚,二味用水一大碗,熬成膏子。入前三味攪加一處為丸,如梧子大。先用沉香為衣。後用雷丸、木香為衣。每服三丸,四更時用砂糖水送下三味各一兩。如心脾痛有蟲者,必面上白斑,唇紅,又痛後便能食,時作時止者是也。

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先以肉汁及糖蜜食下,則引蟲頭向上,然後用藥打出。

治下部蟲癢。大棗蒸取膏,以水銀和,捻長三寸,以綿裹,宿內下部,明早蟲皆出。

一人腹中積塊,面黃肌瘦,腹大如鼓,死在旦夕。用端午日收下菖蒲,陰乾,切薄片放碗內,用滾米湯泡熟蓋之,待溫飲之。打下蜈蚣數百條,內有一大條長二尺余,病即愈。

蟲已食下部,肛盡腸穿者,取長股蛤蟆青背者一枚,雞骨一分,燒為灰合,吹下部令極深,大驗。

去蟲積,檳榔一味為末,蜜水調下。令患者先一日少吃飯,臨晚亦勿食,次早五更服之。

治婦人陰蝕瘡,陰戶中有蛔蟲,其癢不可當,食入臟腑即死,令人發寒熱,與勞症相似。用豬肝切大片,以花椒、蔥拌豬油煎乾,待冷入陰戶中,少頃,取出再換一片,其蟲入肝盡出,再以洗榻散洗淨。

五倍子,花椒,蛇床子,苦參,白礬蔥

等分,水煎洗。

一方,治婦人陰癢不可忍,以鹽納陰中即好。

治下部生蟲食其肛,爛見五臟便死。艾葉入雄黃末,入管中熏下部,令煙入即已。

治蛔蟲方

用苦楝根生子者,東向不出土者,刮去外粗皮,取內白皮二兩,以水三碗煮取一碗半,去渣,用晚粳米三合煮糜粥,空心先以炒肉一二片吃,引蟲向上,然後進藥粥一二口,少頃,又吃一二口,漸加至一碗或二碗,其蟲盡下而愈。

張秀才年近六旬,素稟虛怯,憂思過度,面黃肌瘦,飲食少思,精神昏倦,忽患遍身上下狀如蟲行,因循日久,似覺蛇在皮里行走,迨半年漸漸長大,每五更覺在丹田食精微,微響動或遊走上下不定,使人昏沉,心不自在,十分難過,一日三兩次攻作。若覺昏沉,自己將心執正,抖搜精神,其物不見。

忽一日其蛇自腹中下至左膝腿,後被患者將兩手緊拿左腿不放一時許,坐在書屋不見人,至手力氣盡,不得已而放之,其蛇永不下腳,異乎怪哉!症出多端,難以名狀,諸醫調治,皆用殺蟲化痰。攻擊之過,以致虛羸之甚。召余診,左手澀數,右脈洪滑,氣口緊盛。予曰:此元氣虧損,脾胃虛弱,不能運化精微,使抑鬱之氣釀哉!痰火結聚,化為斯疾。

予以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貝母、枳實、香附晚服,以補元氣,理脾胃,兼化痰清郁;以六味地黃丸加遠志、石菖蒲、人參、當歸早服,以養心滋腎。二藥兼進,服至一月,其物攻作漸減,服至兩月間,或攻作,三月痊愈,身體康強如舊,其物永不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