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坎集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坎集 卷二 (4)

1. 傷食

東垣云: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壯則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也,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即食㑊也。

大抵飲食不進,以脾胃之藥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謂焉。人之有生,不善攝養,房勞過度,真陽衰憊,坎水不溫,不能上蒸脾土,沖和失布,中州不運,是致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大腑瀉溏,此皆真火衰弱不能蒸蘊脾土而然。古人云:補腎不如補脾。

余謂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若壯,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溫服,中焦自治,則能進食矣。

行氣香蘇散(主方),治內傷飲食,外感風寒,夾食夾氣,胸膈脹滿,肚腹疼痛,頭痛身痛,發熱等症。

紫蘇,陳皮,香附,烏藥,川芎,麻黃,枳殼,羌活,甘草

薑、蔥煎服。

理氣健脾丸(主方),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泄瀉,胸膈痞悶,肚腹脹滿,虛勞發熱,痰嗽,便溏腹痛。

白朮(去蘆炒,六兩),白芍(酒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三兩),陳皮(三兩),黃連(薑汁炒,二兩),半夏(湯泡、姜炒,各一兩半),神麯(炒、二兩半),山楂(去子,一兩八錢),枳實(麩炒,一兩),香附(童便炒,二兩),當歸身(酒洗,六兩),木香(五錢),甘草(炒,一兩),元氣虛弱加人參(一兩)

上為末,荷葉湯煮粥為丸,每服七八十丸,清米湯下。人常服之,可保無虞。

百消丸,消酒,消食,消痰,消氣,消積,消痞,消脹,消痛,消腫,消水,消瘀,消滯,消而不見,響而不泄,真簡易之良方也。

黑牽牛(炒取頭末,二兩),香附米(炒,一兩),五靈脂(炒,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送下。

消食散,治食不化,腹脹發熱。

山楂(蒸,去子曬乾)

為末,每服五錢,一日進三次。或米糊為丸服亦可。

草豆蔻丸,治飲酒無度,恣食寒冷之物,有痃癖積飲在胸腹間作痛,或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咽膈不通,食飲不下。

草豆蔻(麩裹煨,一兩),白朮(去蘆炒,一兩),枳實(麩炒,二兩),青皮(去穰,二錢),陳皮(二錢),半夏(姜炒,五錢),黃芩(炒,五錢),神麯(炒,五錢),麥芽(炒,五錢),乾生薑(炒,二錢),炒鹽(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熟水下。

如冬月,不可用黃芩。歲火不及又傷冷物,加以溫劑是其治也。然也有熱物傷者,從權以寒藥治之,隨時之宜,不可不知也。

葛花解酲湯,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小便不利,飲食減少。

白話文:

傷食

東垣(指醫家李東垣)說:胃氣旺盛,就能吃得多而不傷身,即使超過時間也不覺得餓。脾胃都強壯,就能吃得多而身體肥胖;如果脾胃都虛弱,就不能吃得多而消瘦,或者吃得少卻肥胖但四肢無力。這是因為脾臟實熱,邪氣盛的緣故。還有些人雖然吃得多卻消瘦,這是因為胃中伏藏火邪於氣分,所以還能吃東西;脾虛則肌肉消瘦,即使吃了東西也很快就餓了。

總的來說,飲食減少,只用治療脾胃的藥物,往往效果不佳。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不善於保養身體,房事過度,導致真陽衰弱,下焦腎水不足,不能溫養脾土,氣血運行失調,中焦運化失常,因此導致飲食減少,胸膈痞塞,或者不吃東西也脹滿,或者吃了東西也不消化,大便溏瀉,這些都是因為真陽衰弱,不能溫煦脾土造成的。古人說:補腎不如補脾。

但我認為,補脾不如補腎。如果腎氣充足,丹田之火就能溫養脾土,脾土溫和,中焦就能自行調節,就能進食了。

行氣香蘇散(主方):治療內傷飲食,外感風寒,夾雜食積和氣滯,胸膈脹滿,腹痛,頭痛身痛,發熱等症。

組成:紫蘇、陳皮、香附、烏藥、川芎、麻黃、枳殼、羌活、甘草

用法:薑、蔥煎服。

理氣健脾丸(主方):治療脾胃虛弱,不想吃東西,嘔吐腹瀉,胸膈痞悶,腹部脹滿,虛勞發熱,咳嗽痰多,大便溏稀腹痛。

組成:白朮(去蘆炒,六兩)、白芍(酒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三兩)、陳皮(三兩)、黃連(薑汁炒,二兩)、半夏(湯泡、薑炒,各一兩半)、神麴(炒,二兩半)、山楂(去子,一兩八錢)、枳實(麩炒,一兩)、香附(童便炒,二兩)、當歸身(酒洗,六兩)、木香(五錢)、甘草(炒,一兩),元氣虛弱者加人參(一兩)

用法:研磨成粉末,用荷葉湯煮粥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米湯送服。經常服用,可以預防疾病。

百消丸:消酒、消食、消痰、消氣、消積、消痞、消脹、消痛、消腫、消水、消瘀、消滯,效果顯著,是簡單有效的良方。

組成:黑牽牛(炒取頭末,二兩)、香附米(炒,一兩)、五靈脂(炒,一兩)

用法: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藥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薑湯送服。

消食散:治療食物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發熱。

組成:山楂(蒸,去子曬乾)

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一天三次。也可以用米糊做成藥丸服用。

草豆蔻丸:治療飲酒過度,食用寒涼食物,胸腹部有痞塊積滯疼痛,或者胃脘部正中疼痛,疼痛向上蔓延至兩脅,咽喉阻塞,飲食不下。

組成:草豆蔻(麩裹煨,一兩)、白朮(去蘆炒,一兩)、枳實(麩炒,二兩)、青皮(去穰,二錢)、陳皮(二錢)、半夏(薑炒,五錢)、黃芩(炒,五錢)、神麴(炒,五錢)、麥芽(炒,五錢)、乾生薑(炒,二錢)、炒鹽(五分)

用法:研磨成細粉,用湯浸泡蒸餅做成藥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冬天不宜使用黃芩。如果體質虛弱又吃了寒涼食物,則應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但如果病情是由於食用熱物所致,則應根據情況使用寒涼藥物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葛花解酲湯:治療飲酒過度,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顫抖,小便不利,飲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