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24)
乾集 卷一 (24)
1. 傷暑
上銼水煎,夏月時時代熟水飲之。孫真人曰:夏月必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東垣曰:夏月服生脈散加黃耆、甘草,令人氣力湧出。泄瀉加白朮微炒。
千里水葫蘆,暑天,長途含化一丸,津液頃生,寒香滿腹。
枇杷葉,臘梅花,百藥煎,烏梅肉,乾葛,甘草(俱一兩,各為末),黃蠟(五兩)
上先溶蠟開,投蜜一兩,和藥末搗千下,丸如雞頭實大,每一丸含化。
征途望梅丸,祛暑熱,解煩渴。
川百藥煎(三兩),人參(二錢),麥門冬(去心),烏梅肉,白梅肉,乾葛,甘草(各五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夏月出行,一丸可度一日。
凡人夏月沖斥道途,或於田野中務農作勞,或肥白氣虛之人,不能抵當暑熱,忽然昏悶暈僕,其氣將絕,如在日中即當移病者於陰處,徐徐以溫湯水灌之,如未醒,急灸氣海穴以復其元氣,醒後以大劑滋補之藥補之,切不可灌涼水,即死。
小柴胡湯,人參白虎湯,蒼朮白虎湯,(俱見傷寒)
白話文:
將藥材磨碎後用水煎煮,在夏天的時候,可以隨時當成開水飲用。孫思邈說:夏天一定要服用五味子來補養五臟的氣。李東垣說:夏天服用生脈散,再加入黃耆、甘草,可以使人氣力充沛。如果腹瀉,可以加入微炒過的白朮。
_千里水葫蘆_這個藥方,在炎熱的夏天,長途跋涉時含著一丸,很快就能產生津液,並且感覺到一股清涼的香氣充滿腹中。
枇杷葉、臘梅花、百藥煎、烏梅肉、乾葛、甘草(各一兩,都磨成粉末),黃蠟(五兩)。 先將黃蠟融化,加入一兩蜂蜜,再將藥粉和入,搗成一千下,做成雞頭實大小的藥丸,每次含化一丸。
_征途望梅丸_這個藥方,可以祛除暑熱,解除煩渴。
川百藥煎(三兩),人參(二錢),麥門冬(去心),烏梅肉,白梅肉,乾葛,甘草(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雞頭實,每次服用一丸含化。夏天出門在外,含一丸可以度過一天。
一般人在夏天,如果在大太陽底下趕路,或是於田野中從事勞動,又或是體質肥胖虛弱的人,無法抵擋暑熱,可能會突然昏迷暈倒,氣息將要斷絕。如果在太陽底下發生這種狀況,應該馬上將病人移到陰涼處,慢慢地用溫水灌服,如果還沒醒過來,要趕快針灸氣海穴來恢復元氣。醒來之後,要用大劑量的滋補藥物來補養身體,千萬不能灌冷水,這樣會立刻死亡。
小柴胡湯,人參白虎湯,蒼朮白虎湯,(這些藥方都記載於《傷寒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