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兌集 卷八 (4)
兌集 卷八 (4)
1. 癰疽
上用芝麻油二斤四兩,將藥入鍋內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以桑柴文武火煎油黑色,以穿山甲浮起黑為度,絹濾去渣,再煎油滴水成珠,陸續下黃丹十四兩,柳條攪不住手,成膏軟硬得宜,再下乳香、沒藥各五錢,血竭三錢,降香末三錢,次冷定下麝香末二錢,水浸二三日去火性,攤貼患處。
按上方,皆外治之劑。
觀音萬化丸,治一切發背癰疽,無名腫毒,諸般惡毒疔瘡,及治破傷風,陰症傷寒,並楊梅瘡毒,筋骨疼痛,並皆一服見效。
蟾酥(一錢),血竭(二錢),銅綠(二分半),蝸牛(二十個,瓦上焙乾,北人謂之麥牛兒肉,殼皆用,以上四味同研),枯白礬(一錢),輕粉(二錢,二味同研),硃砂(三錢,研細,留一錢為衣)
上為細末,用小兒母乳汁和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遇此病,令患人自嚼生蔥一二根令爛,取出裹藥三丸在內吞下,卻以熱酒一二杯送下。如重車行十里路遍身汗出,據天氣斟酌,衣被蓋易汗出,毒散腫消;如病人昏沉,人代嚼蔥白如前服;如疔瘡走黃過心者,並出冷汗者,難治。病人不能嚼蔥,研爛裹之。
瘡在上,食後、下食前服。忌冷水、黃瓜、茄子、油膩、雞、魚、肉、濕面,一切發物不可食,最宜戒之。
白話文:
癰疽外敷膏
先用二斤四兩的芝麻油,把藥材放入鍋中浸泡,春天浸五天,夏天浸三天,秋天浸七天,冬天浸十天。用桑樹枝作為柴火,先用文火再轉為武火煎煮,直到油變成黑色。以穿山甲浮在油面,油色變黑為標準。用絹布過濾掉藥渣,再將油煎煮到滴入水中會凝成珠狀。接著陸續加入十四兩的黃丹,用柳條不停攪拌,直到藥膏軟硬適中。再加入乳香、沒藥各五錢,血竭三錢,降香末三錢,放涼後加入麝香末二錢。將藥膏浸泡在水中二三天,去除火性,即可敷在患處。
以上所說,都是外用的藥劑。
觀音萬化丸
這種藥丸可以治療各種背部癰疽、無名腫毒、各種惡毒的疔瘡,以及破傷風、陰症傷寒、梅毒瘡毒、筋骨疼痛等病症,服用一劑就會見效。
藥材包含:蟾酥(一錢)、血竭(二錢)、銅綠(二分半)、蝸牛(二十個,在瓦片上烤乾,北方人稱作麥牛兒,肉和殼都要用,以上四種藥材一起研磨)、枯白礬(一錢)、輕粉(二錢,這兩種藥材一起研磨)、硃砂(三錢,研磨成細粉,留一錢作為藥丸外衣)。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嬰兒的母乳汁和成藥丸,大小如綠豆一般,再用硃砂做藥丸外衣。遇到這種病症,讓病人自己嚼一兩根生蔥,嚼爛後取出,包住三顆藥丸吞服,再喝一兩杯熱酒送服。如果藥效發揮,就像坐著裝滿重物的車子走了十里路一樣全身出汗。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地用被子覆蓋,幫助發汗,使毒散去,腫痛消退。如果病人昏迷不醒,則由他人代替嚼爛蔥白,按照上述方法服用。如果疔瘡毒氣攻心,或是出現冷汗,就比較難治療。如果病人無法嚼蔥,則將蔥搗爛包住藥丸給病人服用。
如果瘡在上半身,在飯後服用;如果瘡在下半身,則在飯前服用。忌食冷水、黃瓜、茄子、油膩食物、雞、魚、肉、濕麵等一切會引發病情加重的食物,務必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