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乾集 卷一 (17)

1. 傷寒(要方)

治傷寒五四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口渴。

苦參(一兩),黃芩(五錢),乾生地黃(二兩),水煎服。

治傷寒伏熱譫語,溫病大熱狂言。

白頸蚯蚓,味鹹,氣寒,無毒,取須鹽水洗淨,搗爛絞汁,井水調下,立差。小水不通亦搗汁飲。蠱毒卒中,須浸酒吞。

治傷寒濕䘌方

黃連,生薑(各一兩),艾葉(八兩),苦參(四兩)

水煎服。

治熱病有䘌,上下食人。豬膽一枚,苦酒一合,同煎二兩,滿日飲之,蟲立死即愈。

甘露散,治傷寒時氣作熱發狂,及解五毒,治煩熱。

寒水石,石膏,甘草(炙)

為末,新汲水入薑汁調服。

獨參湯,治傷寒汗、下後不解,或投藥錯誤,致患人困重,垂死昏沉,或陰陽二症不明,七日以後皆可服。

好人參一兩,銼片,水二鍾,煎至一鍾半,溫服。病人喜冷,以新水沉冷服之,渣再煎服,連進數服,至鼻尖上潤汗出,是其應也。此藥不拘男婦,傷寒時氣疫症,二七、三七不解,不知人事者並治。

治傷寒頭痛,發熱口乾,屢服發表解肌之藥罔效,而日晡發熱尤甚,或時日輕重,此陰虛而火動也,宜六味地黃丸。(方見補益。)依本方作湯,加酒炒黃柏、知母服之,立效。

白話文:

治療傷寒(重要藥方)

治療傷寒病發五六天,出現頭痛、發高燒、胸悶煩躁、口渴的症狀。

使用苦參(一兩)、黃芩(五錢)、乾生地黃(二兩),加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傷寒病潛伏的熱邪導致說胡話,或溫病高燒導致胡言亂語。

使用白頸蚯蚓,味道鹹,屬性寒涼,無毒,取用後用鹽水洗淨,搗爛擠汁,用井水調和後服用,立刻見效。小便不通暢,也將蚯蚓搗汁飲用。若有蠱毒或突然中邪,則需浸泡在酒中服用。

治療傷寒濕痹的藥方

使用黃連、生薑(各一兩)、艾葉(八兩)、苦參(四兩),加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熱病有濕邪,導致上下侵蝕人體。使用豬膽一個,加入苦酒一合,一同煎煮至剩二兩,在一天內飲用完,蟲子就會死亡,病也就痊癒了。

甘露散,治療傷寒時疫導致發熱發狂,並能解各種毒,治療煩熱。

使用寒水石、石膏、炙甘草,磨成粉末,用剛汲取的井水加入薑汁調和後服用。

獨參湯,治療傷寒發汗或使用瀉藥後病情沒有好轉,或用藥錯誤,導致病人極度虛弱、瀕臨死亡、神志不清,或陰陽兩證不明,病程在七天以上都可服用。

使用上等人參一兩,切成片,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半,溫熱服用。病人喜歡冰冷的,可以用新汲取的冷水沖服,藥渣再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數次,直到鼻尖微微出汗,就是藥效起作用了。此藥不論男女,傷寒時疫,病程兩週或三週仍未好轉、神志不清者都可使用。

治療傷寒導致頭痛、發燒、口乾,多次服用發汗解表的藥物都沒有效果,且在午後發燒更嚴重,有時病情輕有時病情重,這是陰虛火旺的表現,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藥方在補益篇)將原本的藥方做成湯劑,加入用酒炒過的黃柏、知母後服用,立刻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