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15)

回本書目錄

乾集 卷一 (15)

1. 傷寒(要方)

按上方,治傷寒用前發表之藥,或有汗、無汗未解,宜服此。治足少陽膽經受症,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脈來弦數,屬半表半裡,宜和解此經。膽無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

白虎湯,治傷寒,大汗出後表證已解,必煩渴欲飲,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渴,飲水數升者;三陽合病,腹滿身重,口燥,面垢,譫語,發黃,厥逆,自汗,和解兩感,解頭痛,止自汗,或傷風自汗,桂枝湯症表未解半入於裡;中暑自汗,脈虛弱;雜病時疫;煩渴發斑兼小兒痘疱、瘡疹、伏熱。

石膏(四兩),知母(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粳米(一合)

上每銼五錢,水一鍾,煎六分,去渣溫服無時候,日進二四服。或咳或嘔,加半夏、橘紅半兩,生薑煎服。

傷寒發汗未解,脈浮者加蒼朮,名蒼朮白虎湯。

傷寒或汗或吐下後煩渴,口乾舌燥,脈洪大,加人參半兩,名人參白虎湯。

傷寒下後自汗,虛熱不已,加蒼朮、人參。一服通神,汗止身涼,此通仙之妙也。

傷寒汗下之後自汗,虛熱不退,不問有汗無汗,加蒼朮解之。又加人參亦妙。

正傷寒或濕熱病,若胸脅之間見紅點者,發斑,加人參,名化斑湯。或再加玄參。

此藥立夏後,立秋前可服。春時秋後,並亡血虛家並不可服。不惡寒反惡熱,大便閉者,亦可服。

按上方,治傷寒發汗後,大渴飲水者宜之。

六一順氣湯,治傷寒熱邪傳裡,大便堅實,口燥咽乾,怕熱譫語,揭衣狂妄,揚手擲足,斑黃陽厥,潮熱自汗,胸腹滿硬,繞臍疼痛等症,並皆治之。可代大小承氣,調胃承氣,三乙承氣,大柴胡,大陷胸等湯之神藥也。

黃芩,柴胡,芍藥,枳實,厚朴,大黃,芒硝,甘草

上先將水二鍾,滾三沸後入藥,煎至八分。臨服入鐵鏽水三匙溫服。

如潮熱自汗,譫語發渴,揚手擲足,揭衣狂妄,斑黃便實,俱屬正陽明腑病,依本方。口燥咽乾,大便實者屬少陽,依本方。如下利純清,心下硬痛而渴者屬少陰,依本方。如怕熱發渴,譫妄,手足乍冷乍溫,大便實者陽厥症屬厥陰,依本方。舌卷囊縮者難治,須急下之。若譫語發渴,大便實,繞臍疼痛者,有燥糞,依本方。

熱病目不明,謂神水已竭,不能照物,病已篤矣,須急下,依本方。如結胸症,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譫語,大便實者,依本方去甘草,加桔梗、甘遂。凡傷寒過經及老弱並血氣兩虛之人,或婦人產後有下症,或有下後不解,或有表症尚未除而里症又急,不得不下者,以此湯去芒硝下之。

按上方,治傷寒熱傳於裡,譫言妄語,大便閉結者宜之。

桃仁承氣湯,治熱邪傳裡,熱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滿痛,身目黃,譫語燥渴,為蓄血症,脈沉有力,宜此下盡黑物則愈。未服前而血自下者為欲愈,不必服。

白話文:

傷寒(要方)

如果用發表的藥物治療傷寒後,無論有沒有出汗,病情都沒有好轉,都適合服用以下方劑。治療足少陽膽經受病的症狀,例如:耳聾、脅肋疼痛、寒熱交替、想嘔吐且口苦、脈象呈現弦數,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應該用和解的方法來調治。膽的病變有三種禁忌,不可以發汗、瀉下或利小便。

白虎湯:治療傷寒,在大汗淋漓後,表證已經解除,但出現口渴想喝水、嘔吐或腹瀉七八天後邪毒還沒有解除,熱邪結在體內,呈現表裡俱熱的狀況,時常怕風、極度口渴、舌頭乾燥而煩躁口渴,喝很多水;也可用於三陽合病,症狀有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口乾、面色污垢、胡言亂語、黃疸、手腳冰冷、自汗,以及調和表裡同時發病的狀況;還可以緩解頭痛、止自汗、治療因風邪引起的自汗,或桂枝湯證表證未解而邪氣半入於裡的狀況,以及中暑引起的自汗,脈象虛弱;也可用於治療其他雜病或時疫;以及煩渴、發斑,還有小兒痘疹、瘡疹和伏熱等。

藥材組成:

  • 石膏(160克)
  • 知母(60克)
  • 甘草(40克,炙)
  • 粳米(一合)

服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20克,用水400毫升煎煮至240毫升,去除藥渣後溫服,不限時間,每天可以服用二到四次。如果出現咳嗽或嘔吐,可以加入半夏和橘紅各20克,再加入生薑煎服。

如果傷寒發汗後沒有好轉,脈象浮在表面,可以加入蒼朮,稱為蒼朮白虎湯。

如果傷寒出現發汗、嘔吐或腹瀉後,出現口渴、口乾舌燥、脈象洪大的情況,可以加入人參20克,稱為人參白虎湯。

如果傷寒在瀉下後出現自汗,虛熱不退,可以加入蒼朮和人參,服用後效果顯著,能夠止汗並使身體涼爽。

傷寒在汗下之後出現自汗,虛熱不退,無論有沒有汗,都可加入蒼朮來緩解,再加入人參效果更佳。

如果是正傷寒或濕熱病,胸脅之間出現紅點,並且發斑,可以加入人參,稱為化斑湯,也可以再加入玄參。

這個藥方在立夏之後、立秋之前可以服用。春天和秋天之後,以及有失血虛弱的人不宜服用。如果不怕冷反而怕熱、大便不通暢的人,也可以服用。

按照以上說明,這個藥方適合治療傷寒發汗後出現極度口渴,大量喝水的情況。

六一順氣湯:治療傷寒熱邪傳入體內,導致大便乾硬、口乾咽燥、怕熱、胡言亂語、躁動不安、手舞足蹈、出現黃疸、四肢厥冷、潮熱自汗、胸腹脹滿僵硬、肚臍周圍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都可以用此方治療。這個方子可以代替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三乙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陷胸湯等藥方。

藥材組成:

  • 黃芩
  • 柴胡
  • 芍藥
  • 枳實
  • 厚朴
  • 大黃
  • 芒硝
  • 甘草

服用方法:

先用水800毫升煮開,沸騰三次後加入藥材,煎煮至320毫升,臨服時加入三湯匙鐵鏽水,溫服。

如果出現潮熱自汗、胡言亂語、口渴、手舞足蹈、躁動不安、黃疸、大便硬結等症狀,屬於陽明腑實證,按照此方服用。如果口乾咽燥、大便乾硬,屬於少陽病,按照此方服用。如果腹瀉、心下硬痛且口渴,屬於少陰病,按照此方服用。如果怕熱口渴、胡言亂語、手腳忽冷忽熱、大便乾硬,屬於厥陰陽厥症,按照此方服用。如果出現舌頭捲曲、陰囊萎縮,屬於危重症狀,需要立即服用此方。如果胡言亂語、口渴、大便乾硬、肚臍周圍疼痛,表示有燥屎,按照此方服用。

熱病導致眼睛看不清,表示神水耗竭,病況已經很嚴重,需要立即瀉下,按照此方服用。如果出現結胸症,心下硬痛且不能觸碰、口渴胡言亂語、大便乾硬,按照此方,去除甘草,加入桔梗和甘遂。凡是傷寒病程過長、年老體弱、氣血兩虛的人,或產後婦女出現下證,或瀉下後沒有好轉,或表證未解而裡症又很急迫,不得不瀉下時,可以使用這個湯方,但要去除芒硝。

按照以上說明,這個藥方適合治療傷寒熱邪傳入體內,導致胡言亂語、大便閉結的情況。

桃仁承氣湯:治療熱邪傳入體內,熱蓄膀胱,導致病人精神狂亂、小便正常、大便黑色、小腹脹痛、身體眼睛發黃、胡言亂語口渴,屬於蓄血症,脈象沉實有力,應該服用這個藥方瀉下黑血,病才能好。如果沒有服用藥物之前就已經出現下血,表示病情正在好轉,不需要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