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巽集 卷五 (26)
巽集 卷五 (26)
1. 聲啞
夫心者,乃聲音之主,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風、寒、暑、濕、氣、血、痰、熱,邪氣有干於心肺者,病在上脘,隨症解之,散邪氣則無籟鳴矣。夫腎虛為病,不能納氣歸元,故氣上咳嗽,痰壅或喘或脹,或髓虛多唾,足冷骨痿,胸腹經絡俱為之牽制,其嗽愈重,其氣愈乏,其聲愈焦,須當審於受病之處,圖之可也。
滋腎湯,主方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人參(各五錢),白朮(二錢五分),白茯苓,陳皮,半夏(各五錢),牛膝(去蘆,二錢五分),杜仲(姜炒),菟絲子(酒炒),五味子(各五錢),益智仁(二錢五分),破故紙(炒,二錢五分),巴戟(去心,五錢),胡蘆巴(炒,二錢五分),石菖蒲(一錢五分),甘草(炙,二錢五分)
上銼每一兩,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於五更頭,腎氣開,不得咳嗽言語,服之,立有功效。
嘹亮丸,治聲啞失音。
當歸(一兩),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天門冬(鹽炒,五錢),麥門冬(鹽炒,五錢),黃柏(蜜炒,一兩),知母(五錢),人參(二錢),白茯苓(去皮,一兩),訶子(五錢),阿膠(蛤粉炒,五錢),烏梅肉個,人乳(一碗),牛乳(一碗),梨汁(一碗)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每服八九十丸,訶子湯下。蘿蔔湯亦可。
響聲鐵笛丸,治歌謳失音。
連翹(二兩五錢),桔梗(二兩五錢),川芎(一兩五錢),砂仁(一兩),訶子肉(炒,一兩),百藥煎(二兩),薄荷(四兩),大黃(一兩),甘草(二兩五錢)
上為細末,雞子清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噙化服。
訶子散,治久嗽,聲語不出。
訶子(去核,一兩),杏仁(泡去皮尖,一兩),通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煨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溫服。
治痰火聲嘶。(胡前溪傳)
五倍子(完全未破者一個),槐花(一撮),細茶(一撮)
上銼,水煎服。
人慾好聲音,用杏仁一升,熬去皮尖,酥一兩,蜜少許,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米湯下。
治失音不語,新槐花不拘多少,瓦上慢火炒焦,置懷中、袖中,時時將一二粒口中咀嚼咽之,使喉中常有味,久,聲自出。
治語音不出。
皂角(一提,去皮子),蘿蔔(三個,切片)
上銼,水煎服之,不過三服,能語聲出。
又方
真蘇子(二兩),訶子(三個),杏仁(三十個),百藥煎(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
治聲音不清。
訶子(三錢,半生半熟炮),木通(三錢,半生半熟炮),桔梗(三錢,半生半熟炮),甘草(三錢,半生半炙)
上銼,水煎,用生地黃搗爛,入藥服。
白話文:
[聲音沙啞]
心臟是發聲的主宰,肺部是聲音的通道,而腎臟是聲音的根本。當風、寒、暑、濕、氣、血、痰、熱等邪氣侵犯到心肺,導致上腹部的疾病,只要針對症狀解除邪氣,聲音的嘶啞就會消失。如果腎臟虛弱,無法將氣納入根源,會引發咳嗽,痰多,呼吸困難或是脹氣,髓虛多唾,腳冷骨萎,胸腹的經絡也會受到影響,咳嗽會加重,氣力會更缺乏,聲音會更嘶啞,需要詳細檢查生病的地方,才能對症下藥。
「滋腎湯」是主要的藥方,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人參、白朮、白茯苓、陳皮、半夏、牛膝、杜仲、菟絲子、五味子、益智仁、破故紙、巴戟、胡蘆巴、石菖蒲、甘草等組成。將這些藥材磨碎,每次使用一兩,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用水煎煮。在凌晨腎氣最旺盛時服用,不要說話,效果立現。
「嘹亮丸」治療聲音沙啞、失音。由當歸、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黃柏、知母、人參、白茯苓、訶子、阿膠、烏梅、人乳、牛乳、梨汁等組成。將藥材磨成粉末,加蜂蜜製成丸狀,每次服用八九十粒,可用訶子湯或蘿蔔湯送服。
「響聲鐵笛丸」治療唱歌失音。由連翹、桔梗、川芎、砂仁、訶子肉、百藥煎、薄荷、大黃、甘草等組成。將藥材磨成細粉,用雞蛋清混合成丸,每次服用一丸,睡前含化。
「訶子散」治療長期咳嗽,聲音無法發出。由訶子、杏仁、通草等組成,每次服用四錢,用生薑五片煎煮,飯後溫服。
治療因痰火導致的聲音嘶啞,可以使用五倍子、槐花、細茶等組成的藥方。
對於想要聲音美好的人,可以用杏仁、酥油、蜂蜜等組成的藥方。
治療失音不語,可以使用新鮮槐花,慢慢炒焦,隨時放入口中咀嚼吞下。
治療聲音無法發出,可以使用皁角、蘿蔔組成的藥方。
另一個治療聲音不清的藥方,由蘇子、訶子、杏仁、百藥煎等組成,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
治療聲音不清,訶子、木通、桔梗、甘草等組成的藥方,用水煎煮,再加入生地黃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