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坎集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坎集 卷二 (3)

1. 郁證

《內經》曰木鬱達之謂吐之,令其條達也;火鬱發之謂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鬱奪之謂下之,令無壅凝;金鬱泄之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鬱折之,制其沖逆也。

散郁湯

蒼朮(八分),香附(七分),川芎(八分),梔子仁(炒,八分),陳皮(一錢),枳殼(麩炒,七分),白茯苓(一錢),白芍(八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內經》說,木氣鬱結,就要用吐法來疏通;火氣鬱結,就要用汗法來發散;土氣鬱結,就要用下法來排除;金氣鬱結,就要用泄法來滲泄,以解表利小便;水氣鬱結,就要用折法來制止沖逆。

散郁湯:蒼朮八分、香附七分、川芎八分、梔子仁(炒)八分、陳皮一錢、枳殼(麩炒)七分、白茯苓一錢、白芍八分、甘草二分。

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加味越鞠丸,常服開鬱思食。

蒼朮(米泔浸,薑汁炒,四兩),撫芎(四兩),香附(童便浸炒,四兩),神麯(炒,四兩),山梔仁(炒,四兩),陳皮(去白,一兩半),白朮(去蘆炒,一兩半),黃芩(炒,一兩半),山楂(蒸,去子,二兩)

上為末,稀糊為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食後白下。

越鞠丸,治鬱結氣滯,以致胸膈痞悶或肚腹膨脹或咽喉不清,或痰氣不爽或飲食少思,或吞酸不腐,宜用此藥清之。若人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為主。大凡中氣虛弱,變症百出,難以名狀,但用四君補其脾胃,元氣漸復,諸症自退。若用治病之藥則誤矣。

白話文:

生薑三片,用清水煎煮後溫熱服用。加味越鞠丸常服可以開鬱解悶,增進食慾。

將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再用薑汁炒,四兩)、撫芎(四兩)、香附(用童便浸泡後炒,四兩)、神麯(炒,四兩)、山梔仁(炒,四兩)、陳皮(去除白皮,一兩半)、白朮(去除蘆頭後炒,一兩半)、黃芩(炒,一兩半)、山楂(蒸熟去核,二兩)研磨成粉末,用稀糊做成丸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粒,飯後服用,可以通便。

越鞠丸用於治療氣鬱結滯,導致胸膈痞悶、腹部膨脹、咽喉不清、痰氣不暢、食慾不振、吞酸不消化等症狀。如果脾胃虛弱,則應以六君子湯為主。總而言之,中氣虛弱會導致各種症狀,難以用單一藥物治療,應以補益脾胃、恢復元氣為主,切勿使用治病之藥。

2. 痰飲

丹溪云:久得澀脈,痰飲膠固,脈道阻滯也。卒難得開,必費調理。沉弦細滑,大小不勻,皆是痰氣為病。

夫痰屬濕,乃津液所化。痰之為患,為喘,為咳,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怖,為寒熱痛腫,為痞隔,為壅塞,或胸脅間轆轆有聲,或背心一片常如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飲所致。或因脾胃虛弱,不能攝肺,或為四氣、七情所幹,氣壅痰聚而然也。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治痰法,宜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也。凡奇怪之症,人所不識者,皆當作痰症而治之也。病人口藥不效,關上脈伏而大者,痰也。眼皮及眼下如灰煙黑者,痰也。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

長期出現澀脈,表示痰飲膠著,阻礙脈道流通。這很難馬上治癒,需要花時間調理。脈象沉弦細滑,大小不均,都是痰氣導致的疾病。

痰屬於濕邪,是由津液轉化而來。痰的危害很多,會導致喘、咳、嘔、利(腹瀉)、眩(頭暈)、暈(昏厥)、心嘈雜、怔忡(心慌)、驚怖、寒熱痛腫、痞隔(胸悶)、壅塞(氣塞),或胸脅間轆轆作響,或背心一片冰冷,或四肢麻木不仁,這些都是痰飲所致。可能是脾胃虛弱,不能攝納肺氣,也可能是四氣(風寒暑濕)、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導致氣機壅塞,痰液積聚而產生病變。

善於治療痰症的人,不直接治痰,而是治氣,氣順則全身津液也隨氣而順暢。治療痰的方法,要健脾土,燥脾濕,這是治本之法。凡是奇怪的病症,人們不認識的,都應該當作痰症來治療。病人服用藥物无效,關上脈伏而大,這是痰症。眼皮及眼下像灰煙一樣黑,也是痰症。

二陳湯(主方),火痰,黑色;老痰、膠濕痰,白色;寒痰,清。

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

銼劑,生薑煎服。

濕痰,加蒼朮、白朮;寒痰,加乾薑、大附子;熱痰,加黃連、黃芩、瓜蔞仁;風痰,加南星、白附子、牙皂;氣虛有痰,加人參、白朮;血虛有痰,加天門冬、當歸;食積痰,加山楂、枳實、黃連(炒);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痰在皮膚膜外,非竹瀝、薑汁不可及;痰在四肢,非竹瀝不行,在經絡中亦可用,必以薑汁佐之。

白話文:

二陳湯是主要治療方案。它針對不同類型的痰有不同的效果:火痰呈黑色,老年痰和膠溼痰呈白色,而寒痰則爲清澈狀。

配方包括陳皮、半夏、白茯苓以及甘草四種藥材。將這些材料研磨後用生薑煮沸服用。

如果患者患有溼痰,則可以加入蒼朮和白朮來加強療效。對於寒痰,可添加乾薑和大附子。若患者的症狀表現爲熱痰,則應增加黃連、黃芩和瓜蔞仁等藥物。如果是風痰,則需加上南星、白附子和牙皁。

如果有氣虛並伴有痰的情況出現,可以在藥劑里加入人參和白朮。而對於血液不足且帶有痰的症狀,建議使用天門冬和當歸來改善病情。

若是由於食物積聚導致的痰症,可在原處方基礎上再加入山楂、枳實和經過炒制後的黃連。

如痰位於脅部下方時,必須採用白芥子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至於痰存在於皮膚或肌肉組織外部的情況下,只有通過竹瀝或者薑汁才能夠有效清除它們。同樣地,如果痰分佈在四肢部位的話,也唯有藉助於竹瀝纔有可能將其排出體外,並且最好同時配合著薑汁一起飲用。

按上方,亦治諸痰飲之總司也。

清熱導痰湯,治憎寒壯熱,頭目昏沉迷悶,上氣喘急,口出涎沫,證類傷寒。此因七情內傷,以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神出則舍空,空則痰自生也。挾痰如鬼祟。

黃連,枳實,瓜蔞仁,南星,半夏,陳皮,茯苓(去皮),桔梗,黃芩,白朮,人參,甘草

薑棗煎,加竹瀝、薑汁同服。

按上方,清熱導痰。痰迷心竅,不省人事,一服立醒,真神方也。

開結化痰湯,治熱痰在胸膈間不化,咯吐不出,寒熱氣急,滿悶作痛者,名曰痰結。

白話文:

按下方向,這是一種能治各種痰飲問題的藥方。

清熱導痰湯,用於治療畏寒發燒、頭腦昏沈、呼吸困難、口水過多等症狀,類似於傷寒的表現。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情緒內傷,導致痰液堵塞在心臟的孔隙,使神智不能保持穩定,神志失控後,心房變得空虛,空虛就會產生更多的痰液。痰液就像鬼魅一樣,跟隨著你。

藥物包括:黃連、枳實、瓜蔔仁、南星、半夏、陳皮、茯苓(去皮)、桔梗、黃芩、白朮、人參、甘草。需要使用薑和棗來煎煮,再加入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

按下方向,這是一種可以清熱導痰的藥方。當心臟的孔隙被痰液堵塞,導致失去意識時,服下這個藥方可以立刻恢復清醒,確是神奇的方子。

開結化痰湯,用於治療胸部和膈肌間的熱痰未能分解,咳嗽卻無法排出,伴有寒熱感和呼吸困難、胸脹痛等症狀,稱為痰結。

陳皮,半夏,茯苓,枳殼,桔梗,貝母,瓜蔞仁,黃連,黃芩,梔子,蘇子,杏仁,桑白皮,朴硝,甘草

上銼水煎,入薑汁磨木香服。

按上方,清火化痰,順氣開膈之劑。

清濕化痰湯,治遍身四肢骨節走注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側,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來沉滑,乃是濕痰流注經絡,關節不利故也。

白話文:

陳皮、半夏、茯苓、枳殼、桔梗、貝母、瓜蔞仁、黃連、黃芩、梔子、蘇子、杏仁、桑白皮、朴硝、甘草,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清水煎煮,再加入薑汁和磨好的木香服用。這方藥可以清熱化痰,順氣開膈,用於治療全身四肢骨節疼痛、牽引胸背、寒熱交替、咳嗽喘息、心煩氣悶、腫塊疼痛、難以翻身、四肢麻木不仁、背部一處冰冷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由於濕痰流注經絡,導致關節不利所致。

南星,半夏,陳皮,茯苓,蒼朮,羌活,酒芩,白芷,白芥子,甘草

上銼水煎,入竹瀝、薑汁,磨木香溫服。骨體痛甚及有腫塊作痛者,名曰痰塊,加乳香、沒藥、滑石、朴硝。頭項痛,加川芎、威靈仙。手臂腰痛,加薄桂,引南星。

控涎丸,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頸項、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不寧,時時走易不定,俗醫不識,謂之走注,便用風藥及針灸,皆無益。又疑是風毒結聚,欲為癰疽,亂以藥貼,亦非也。此乃痰涎在心膈上下,隨氣升降於經絡中作楚而然。或令人頭痛不可舉,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稠黏,夜間喉內如鋸聲,多流唾涎,手腳重墜冷痹,氣脈不通,誤認為癱瘓,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此藥,不過數服乃愈。

白話文:

南星、半夏、陳皮、茯苓、蒼朮、羌活、酒芩、白芷、白芥子、甘草,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清水煎煮,加入竹瀝和薑汁,再磨入溫熱的木香,服用。如果骨頭疼痛嚴重,並且有腫塊疼痛,稱為痰塊,可以再加入乳香、沒藥、滑石、朴硝。頭頸疼痛的話,可以加川芎、威靈仙。手臂腰部疼痛,可以加薄桂,引導南星的藥效。

這種藥方叫做控涎丸,適用於突然出現胸背、手足、頸項、腰胯隱隱作痛,連筋骨都牽引著痛,坐立不安,經常走動不定,俗稱走注的病症。一般醫生不了解這種病症,就用治療風寒的藥物或針灸,卻無濟於事。有些人還誤認為是風毒聚集,快要形成癰疽,就亂用藥膏貼敷,也是錯誤的。這種病症其實是痰涎停留在心膈上下,隨著氣息在經絡中升降流動而引起的疼痛。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無法抬起頭,神志昏沉愛睡覺,飲食沒有味道,痰液濃稠粘膩,晚上喉嚨裡有鋸子摩擦的聲音,經常流口水,手腳沉重寒冷麻木,氣血不通暢,甚至被誤認為是癱瘓,其實都不是。遇到這種病症,只要服用這種藥方,通常服用幾劑就能痊癒。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要紫的),白芥子(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如疾猛,加至二十丸,臨臥淡薑湯送下,以下飲為愈。如驚氣痰成塊者,加穿山甲、鱉甲、玄胡索、莪朮;如驚痰,加硃砂為衣,甚者加全蠍;如臂痛,加木鱉子霜、桂心;如酒痰,加雄黃、全蠍;熱痰,加盆硝;寒痰,加丁香、胡椒、肉桂。

白話文:

將甘遂去掉心,大戟去掉皮留紫色的,白芥子炒熟,三味藥材各取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病情嚴重者,可以增加到二十丸。臨睡前用淡薑湯送服,並喝大量溫水,直到痊癒。如果患者驚恐發作,痰結成塊,可以加入穿山甲、鱉甲、玄胡索、莪朮;如果驚痰,可以用硃砂包覆丸藥,嚴重者可以加入全蠍;如果手臂疼痛,可以加入木鱉子霜和桂心;如果酒痰,可以加入雄黃和全蠍;如果熱痰,可以加入盆硝;如果寒痰,可以加入丁香、胡椒和肉桂。

按上方,治諸痰腫痛、風毒,又治痰迷心竅,狂言如有所見,殊效。

滾痰丸,洞虛子曰:痰證,古今未詳,方書須有懸飲、流飲、支飲、痰飲、溢飲之異,而莫知其為病之源。或頭風目昏,眩暈耳鳴,或口眼蠕動,眉稜、耳輪瘙癢;或四肢遊風腫硬,似痛非痛;或為齒頰癢痛,牙床浮腫而癢不一;或噯氣吞酸,嘈雜嘔噦;或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色似煙煤,形如破絮,或如桃膠、蜆肉之狀;或心下如停冰鐵,心頭冷痛時作;或夢寐奇怪鬼魅之類;或足腕痠軟,腰背卒痛;或四肢骨節煩疼,並無常處,乃至手麻臂痛,狀若銼閃;或脊中每有一掌如冰凍之寒痛者;或渾身習習而蟲行者;或眼沿澀癢,口糜舌爛,甚為喉閉等症;又或繞項結核,似癧非癧;或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噎塞煩悶,有如煙氣上衝,頭面烘熱;或為失志癲狂;或為中風癱瘓;或為勞瘵荏苒之疾;或為風痹及腳氣之候;或心下怔忡,驚悸,如畏人將捕;或喘嗽嘔吐;或嘔冷涎、綠水、墨汁,甚為肺壅,腸毒便膿,攣跛,其為內外痛疾,非止百端,此皆痰之所致也。蓋津液既凝為痰、為飲,而洶湧上焦,故口燥咽乾,流而之下則大便閉塞,面如枯骨,毛髮焦乾,婦人則經閉不通,小兒則驚癇搐搦,治法以此先逐去敗痰,然後調理。

白話文:

上方藥方主治各種痰引起的腫痛、風毒,也能治療痰迷心竅,導致患者胡言亂語,像是有所看見的症狀,效果顯著。

括曰:

甑里翻身甲掛金,於今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秤,硝煅青蒙倍若沉,十七兩中令半兩,水丸梧子意常斟,千般怪證如神效,水瀉雙身卻不任。

綿紋大黃(酒拌蒸,八兩),黃芩(去朽,八兩),沉香(五錢),青礞石(十兩,捶碎,焰硝一兩入小砂鍋內,瓦片蓋之,針線縛定,鹽泥封固,曬乾火煅,冷取出)

一方加硃砂二兩,研細末為衣。

上為細末,水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量虛實加減服之。

一切中風癱瘓,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閉者。

白話文:

括曰:

(藥方註解)

這方藥的組成像是鍋中翻滾的盔甲,掛著金光閃閃,現在又像草堂深處,戴著帽子,讓人摸不著頭緒。病人年齡在二十八歲左右,需用斤秤來衡量藥量。硝石和青礞石的份量要比沉香多一倍。十七兩藥中要減去半兩,藥丸要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服用時要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來調整藥量。這方藥可以治癒各種奇怪的病症,效果如同神明一般,但如果病人出現水瀉,則不宜使用。

(藥方組成)

  • 綿紋大黃(酒拌蒸,八兩)
  • 黃芩(去朽,八兩)
  • 沉香(五錢)
  • 青礞石(十兩,捶碎,焰硝一兩入小砂鍋內,瓦片蓋之,針線縛定,鹽泥封固,曬乾火煅,冷取出)

(藥方加註)

  • 有些方子會加硃砂二兩,研磨成細末,作為藥丸的外衣。

(藥方用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增減藥量。

(藥方主治)

  • 適用於一切中風癱瘓,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閉的病症。

一切走注氣痛,或腫或攣,或無常痛、無定所,不腫在一處,痠軟沉滯者。

一切陽證風毒,腳氣,遍身遊走疼痛。

一切無病之人遍身筋骨平白疼痛,不能名狀者。

一切頭痛,非頭風症,牙痛或浮或癢。

一切因風、因寒,鼻塞聲重,身體不痛,非傷寒症者。

一切噎氣吞酸,至於噯逆隔氣及胸悶,或從胸中氣塊衝上,嘔吐涎飲,狀如翻胃者。

一切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陰陽關格,變生乖症。

一切忍飢傷飽,憂思過慮,至於心下嘈雜或噦,晝夜飲食無度,或只虛飽,腹中稍飢,並不喜食。

一切新久痰氣喘嗽,或嘔吐涎沫,或痰結實熱,或頭目眩暈。

白話文:

全身各處疼痛,可能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部位不定,或腫脹或抽筋,或酸軟沉重。

陽氣不足,風寒邪氣入侵,導致腳氣或全身遊走疼痛。

身體無病卻莫名其妙地疼痛,筋骨酸痛難以形容。

頭痛不是因風寒引起的頭風症,牙齒疼痛或浮腫或發癢。

因風寒引起的鼻塞,聲音嘶啞,身體不痛,不是傷寒症。

吞嚥時感到噎氣和泛酸,伴隨噯氣、胸悶,或從胸中湧上氣塊,嘔吐涎液,像是胃翻滾一樣。

心慌意亂,像是害怕被人抓住一樣,心神不安,陰陽失調,身體出現各種奇怪的症狀。

飢餓時勉強忍耐,飽餐後又傷脾胃,過度憂思,導致胃部不適,或反胃,飲食無度,或只是虛飽,腹部稍微飢餓就沒有食慾。

新舊痰氣喘咳,或嘔吐涎沫,或痰液黏稠發熱,或頭昏眼花。

一切急慢喉閉、赤眼。

一切腮頷腫硬,繞項結核,若瘰癧者。

一切口糜舌爛,咽喉生瘡,每用同蜜少許,一處嚼破,噙睡徐徐咽之,此小口瘡,如此噙三二夜瘥也。

一切心氣冷痛如停水塊,或動身散入腹中絞痛,上攻頭面腫硬,遍身四肢去處腫起軟浮,或痛或癢,或穿或不穿,或穿而復閉,或此消彼長,漸成篤疾。此係痰毒內攻,或使爛痰臭,或作腸癰內疽,服之以下惡物立效。

一切男婦久患心疼,下連小腹,面黃肌瘦,痛陣日發,必嘔綠水、黑汁、冷涎,乃至氣絕,心下溫暖者,每服八九十丸立見生意,然後陸續服之,以差為度。

一切痢疾不間雜色,或帶血塊惡物者,不問曾經推挨,但是新久不已者。

白話文:

各種急慢性喉嚨閉塞、眼睛發紅;各種腮幫子腫硬、脖子結塊,像是瘰癧的;各種口腔潰瘍、舌頭潰爛、咽喉長瘡,每次服用少量蜂蜜,在一處嚼碎,含著睡覺慢慢吞下,這種小口瘡,這樣含著三兩天就會好了;各種心氣冷痛,感覺像是水塊停滯,或者移動身體後散入腹中絞痛,向上攻到頭面腫硬,全身四肢各處腫起柔軟浮腫,或痛或癢,或穿或不穿,或穿破了又閉合,或此消彼長,逐漸變成嚴重的疾病。這是痰毒內侵,可能會導致膿痰臭味,或形成腸癰內疽,服用藥物後,馬上就能排出惡物。各種男女久患心痛,痛感向下連到小腹,面色發黃,肌膚消瘦,疼痛發作每天都出現,必定會嘔吐綠水、黑汁、冷涎,甚至昏厥,心口感覺溫熱,每次服用八九十丸藥,立刻就能見到效果,然後陸續服用,直到痊癒為止。各種痢疾,顏色不限,或者帶有血塊惡物,不論曾經治療過多久,只要是新舊病症不斷,都能服用。

一切荏苒之疾日久,男婦之疾非傷寒內外之症,或酒色吐血,或月水愆期,心煩志亂,或腹脹脅痛,耳聵鼻塞,骨節痠痛,乾嘔噁心,諸般內外疼痛,百藥無效。病者不能喻其狀,方書未嘗載其疾,醫者不能辨其症,加減服之無不效也。

按上方,治諸般痰飲,為病屬有餘者宜之。

自傳治痰火第一方,先用生石灰一斤,選擇好半夏一般大者一斤,滾水八九碗傾在瓦盆內,待溫澄清去渣,將半夏投入,日曬夜露七日取出,用井水投洗三遍,水泡三日,一日一換水,三次足,取出在篩子內,又用明淨白礬八兩、皮硝一斤,滾水八九碗將礬、硝投入內,晾溫,將半夏投入泡七日,日曬夜露日足取出,投洗三次,泡三日,一日一換水,三次取出,入藥聽用於後:

白話文:

很多疾病拖延日久,不屬於傷寒內外之症,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酒縱欲導致吐血,或是月經不調、心煩意亂,也可能是腹脹脅痛、耳聾鼻塞、骨節酸痛、乾嘔噁心,等等各種內外疼痛,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病人無法清楚描述病情,醫書也未曾記載這種病症,醫生也無法辨別病因,只能隨意加減藥物,結果卻總是無效。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各種痰飲,因為屬於身體機能過盛的病症,所以適用於此。

這個方子叫做「自傳治痰火第一方」,首先用生石灰一斤,挑選大小如半夏的一斤,用八九碗滾水倒入瓦盆中,待水溫涼後澄清去渣,再將半夏放入,放在太陽底下曬,晚上露水浸泡,持續七天取出,用井水清洗三次,再泡水三天,每天換水一次,重複三次後取出,放在篩子裡。接著用乾淨的白礬八兩、硝石一斤,用八九碗滾水將白礬和硝石放入,待水溫涼後,將半夏放入浸泡七天,每天曬太陽和露水,七天後取出,再清洗三次,泡水三天,每天換水一次,重複三次後取出,就可以入藥使用。

粉草(四兩),南薄荷(四兩),陳皮(五錢),肉桂(三錢),丁香(一錢),白豆蔻(去殼,五錢),枳實(五錢),沉香(一錢),木香(三錢),五味子(五錢),青皮(五錢),生薑(半斤),砂仁(五錢),川芎(二錢)

上十四味為咀片,用滾水十碗晾溫,將半夏投入,藥浸泡二七日,日曬夜露勤攪之,日取出將藥渣曬乾,合半夏包在白新布內,放在熱炕上,著瓦盆扣住,發三炷香取出。取了藥只用半夏,放在篩子內曬乾,裝在磁器瓶內聽用,其藥不用引當可食。有痰人服,大便如魚凍相似,小便似漂水痰出,絕不生病疾。

白話文:

將粉草、薄荷、陳皮、肉桂、丁香、白豆蔻、枳實、沉香、木香、五味子、青皮、生薑、砂仁、川芎等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十碗滾水浸泡,加入半夏,放置二十七天,每天曬太陽、晚上露水,勤加攪拌。每天取出藥渣曬乾,將半夏和藥渣一起用白布包裹,放在熱炕上,蓋上瓦盆,熏三炷香後取出。取出藥物,只取半夏,放在篩子上曬乾,裝入磁器瓶中備用。這種藥物可以直接食用,不需要其他引子。痰多的人服用後,大便會像魚凍一樣,小便會像清水一樣,痰會排出,不會生病。

如有痰迷心竅,若將半夏研爛為極細末,灌在口內,響音一聲,化痰順氣而醒,用二人扶之勿放倒,吃清米飲半鍾,後吃稀米飲則可。忌飲酒大醉、腥物厚味,一切油膩,其痰永不犯也。若不信,將此半夏二三枚放在碗內研極細末,放在痰盆內,即時化為清水矣。

按上方,治痰火之聖藥也。

逐痰丸

紫口海蛤如雞子大者一斤,火煅紅淬,入童便內,如此三次為末,卻用鮮瓜蔞拌蛤粉,搗千百杵乃勻,稀稠得宜,作成餅子,將麻線穿,懸當風處吹乾,為末四兩。

牛膽南星(二兩),半夏(四兩,用薑、礬煮,香油數點煮令透,炒黃色),青黛(二兩),黃連(二兩),陳皮(去白,二兩),青皮(去穰炒,二兩),大黃(五兩,酒拌九蒸九曬),木香(五錢)

白話文:

如果有人痰迷心竅,可以將半夏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灌入患者口中,會聽到一聲響,痰就會化開,氣順了人也就醒了。醒來後要扶著患者,不要讓他倒下,先喝半碗清米湯,之後再喝稀飯。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喝酒喝醉、吃腥味重的食物,以及所有油膩的食物,這樣就能防止痰再犯。如果不信,可以將兩三枚半夏放在碗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放在痰盂裡,很快就會化為清水。

這是治療痰火最有效的藥方。

逐痰丸方:

紫口海蛤,選取像雞蛋一樣大的,一斤。用火煅燒至紅,然後放入童尿中浸泡,如此反覆三次,研磨成粉。再用新鮮的瓜蔞拌入蛤粉,搗磨千百次,直到均勻,稀稠適宜,做成餅狀,用麻線穿起來,掛在通風處吹乾,研磨成粉,四兩。

牛膽南星二兩,半夏四兩(用薑、礬煮,加幾滴香油煮透,炒至黃色),青黛二兩,黃連二兩,陳皮去白二兩,青皮去穰炒二兩,大黃五兩(用酒拌,九蒸九曬),木香五錢。

上為末,薑汁、竹瀝丸,如綠豆大,每三四十丸,薑湯下。

清火豁痰丸,治上焦鬱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咽喉煩躁噎塞,如有所礙,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大黃(酒拌九蒸九曬,二兩),青礞石(干硝一兩火煅如金色,五錢),沉香(二錢),黃芩(酒炒,一兩半),白朮(去蘆炒,二兩),南星,半夏(各一兩半,礬、皂、姜各一兩水煎湯浸七日),枳實(麩炒,二兩),黃連(姜炒,一兩半),梔子(炒,一兩半),貝母(去心,一兩三錢),天花粉(一兩),連翹(一兩),陳皮(鹽水浸,二兩),茯苓(一兩),神麯(炒,一兩),青黛(一兩),玄明粉(七錢),白芥子(炒,一兩),甘草(五錢)

白話文:

先服用末藥,以薑汁調和竹瀝丸,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薑湯送服。服用清火豁痰丸,治療上焦鬱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咽喉煩躁噎塞,如有所礙,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藥方如下:大黃(酒拌九蒸九曬,二兩)、青礞石(干硝一兩火煅如金色,五錢)、沉香(二錢)、黃芩(酒炒,一兩半)、白朮(去蘆炒,二兩)、南星、半夏(各一兩半,礬、皂、姜各一兩水煎湯浸七日)、枳實(麩炒,二兩)、黃連(姜炒,一兩半)、梔子(炒,一兩半)、貝母(去心,一兩三錢)、天花粉(一兩)、連翹(一兩)、陳皮(鹽水浸,二兩)、茯苓(一兩)、神麯(炒,一兩)、青黛(一兩)、玄明粉(七錢)、白芥子(炒,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竹瀝和為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茶下。

按上方,治諸般氣鬱痰火之症。

秘傳清氣化痰丸

大南星(四兩),大半夏(四兩),二味先用米泔水各浸三五日,以透為度,洗淨切片,以碗盛貯,曬乾,先用薑汁,次皂角汁,又次礬汁,又次硝水,曬乾。

一用生薑汁浸一旦夕,曬乾。

一用皂角一兩,煎水去渣,浸一旦夕,曬乾。

一用白礬一兩,煮水浸一旦夕,洗曬乾。

一用朴硝水煮浸一旦夕,洗曬乾。

青皮(去穰),陳皮(去白),枳殼(去穰麩炒),枳實(麩炒),白朮(去蘆油),白茯苓(去皮),紫蘇子(炒),白芥子(炒),萊菔子(炒),香附子(鹽水炒),瓜蔞仁,乾葛,桔梗(去蘆),杏仁(水泡去皮),黃芩(酒炒),神麯(炒),麥芽(炒),山楂肉(蒸去子),白豆蔻(去殼),前胡(去蘆),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竹瀝混合成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六七十顆,飯後用茶水送服。此方用於治療各種氣鬱痰火症狀。

大南星和半夏各取四兩,先用米泔水浸泡三五天,直到水滲透,洗淨切片,放在碗裡曬乾。接著分別用薑汁、皂角汁、礬汁、硝水浸泡曬乾,每種浸泡一天一夜。

青皮、陳皮、枳殼、枳實、白朮、白茯苓、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香附子、瓜蔞仁、乾葛、桔梗、杏仁、黃芩、神麴、麥芽、山楂肉、白豆蔻、前胡、甘草各取一兩。

上為細末,用前浸四味藥水,加竹瀝一碗泡,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茶或薑湯任下。

按上方,清氣化痰,消食理氣健脾,士夫日用之藥。

按痰病之原,有因熱而生痰者,也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風寒暑濕而得者,有因驚因氣而得者,有因酒飲而得者,有因食積而得者,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者。若熱痰則多煩熱,風痰多成癱瘓奇證,冷痰多川芎痹,濕痰多倦怠軟弱,驚痰多成心痛、癲疾,飲痰多脅痛、臂痛,食積痰多成癖塊、痞滿,其為病狀種種難明。

王隱君論中頗為詳盡,學者但察其病形、脈症,則知所挾之邪,隨其表裡、上下、虛實以治也。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前先浸泡於四味藥水中,再加入一碗竹瀝,用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可用茶水或薑湯送服。

上面所述藥方,具有清熱化痰、消食理氣、健脾的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士大夫們常用的藥物。

痰病的成因,有因熱而生痰的,也有因痰而生熱的;有因風寒暑濕而導致的,也有因驚恐、氣憤而導致的;有因飲酒而導致的,也有因飲食積滯而導致的;還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的。若為熱痰,則多伴有煩熱;風痰則多會導致癱瘓等奇症;冷痰則多會出現肢體麻木痹痛;濕痰則多會出現倦怠乏力;驚痰則多會導致心痛、癲癇;飲痰則多會導致脅痛、臂痛;食積痰則多會導致腹中結塊、痞滿。痰病的症狀種類繁多,難以明辨。

王隱君在論述中對痰病的分析十分詳盡,學者只需觀察患者的病症、脈象,便可知曉患者所挾之邪氣,並根據表裡、上下、虛實等情況對症施治。

羌活勝濕湯,治背惡寒,雖盛暑亦著棉衣。人之背屬陽,濕中太陽久而熱,乃火也。火起而痰隨之滲入於背,兼以飲酒,酒乃濕熱之物,與病湊合,濕痰結聚,其勢則冷而性則熱,所以外雖惡寒,其中實熱也,宜先燥其濕,次降其火則病除矣。先明此藥滲濕方,見肩背門。依本方各一錢,加蒼朮米泔浸炒、黃芩酒炒,各一錢。

白話文:

《羌活勝濕湯》,治療背部怕冷,即使盛夏也穿棉衣的症狀。

人體的背部屬陽,濕邪侵犯太陽經脈日久,則會化熱。熱氣上炎,痰液隨之滲入背部。再加上飲酒,酒本身就是濕熱之物,與病邪相互作用,濕痰凝聚,表現為外寒內熱。因此,雖然患者怕冷,但實際上體內卻是熱的。治療應先燥濕,再降火,如此病症才能消除。

這個藥方可以參考「肩背門」的滲濕方。按照本方藥材比例,各取一錢,並加入蒼朮(米泔水浸泡後炒制)、黃芩(酒炒),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