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坎集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坎集 卷二 (2)

1. 傷食

東垣云: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壯則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也,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即食㑊也。

大抵飲食不進,以脾胃之藥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謂焉。人之有生,不善攝養,房勞過度,真陽衰憊,坎水不溫,不能上蒸脾土,沖和失布,中州不運,是致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大腑瀉溏,此皆真火衰弱不能蒸蘊脾土而然。古人云:補腎不如補脾。

余謂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若壯,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溫服,中焦自治,則能進食矣。

白話文:

李東垣說:胃氣旺盛的人能吃而不傷,即使時間過了也不會感到飢餓。脾胃都強壯的人能吃而肥胖;脾胃都虛弱的人就無法吃東西而瘦弱,或者吃很少卻肥胖但四肢無力。這是因為脾氣實而邪氣盛的緣故。還有些人雖然能吃卻很瘦,這是因為胃火邪氣在氣分,所以能吃。脾虛則肌肉消瘦,即使吃也無法消化。

總之,飲食不進,單靠補脾胃的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佳。人活着,如果不善於保養,房事過度,真陽衰竭,腎水不溫,無法上蒸脾土,沖和失調,中焦不運,就會導致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者不食而脹滿,或者已食而不消,大便瀉溏,這些都是真火衰弱,無法蒸潤脾土造成的。古人說:補腎不如補脾。

我認為補脾不如補腎,腎氣強盛,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溫暖,中焦自調,就能進食了。

行氣香蘇散(主方),治內傷飲食,外感風寒,夾食夾氣,胸膈脹滿,肚腹疼痛,頭痛身痛,發熱等症。

紫蘇,陳皮,香附,烏藥,川芎,麻黃,枳殼,羌活,甘草

薑、蔥煎服。

理氣健脾丸(主方),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泄瀉,胸膈痞悶,肚腹脹滿,虛勞發熱,痰嗽,便溏腹痛。

白話文:

行氣香蘇散

主治: 內傷飲食,外感風寒,兼夾食積和氣滯,症狀包括胸膈脹滿、腹痛、頭痛身痛、發熱等。

藥方:

  • 紫蘇
  • 陳皮
  • 香附
  • 烏藥
  • 川芎
  • 麻黃
  • 枳殼
  • 羌活
  • 甘草

用法: 以薑、蔥煎服。

理氣健脾丸

主治: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泄瀉,胸膈痞悶,腹脹,虛勞發熱,痰嗽,便溏腹痛。

白朮(去蘆炒,六兩),白芍(酒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三兩),陳皮(三兩),黃連(薑汁炒,二兩),半夏(湯泡、姜炒,各一兩半),神麯(炒、二兩半),山楂(去子,一兩八錢),枳實(麩炒,一兩),香附(童便炒,二兩),當歸身(酒洗,六兩),木香(五錢),甘草(炒,一兩),元氣虛弱加人參(一兩)

白話文:

  • 白朮(去除根部後炒製,用量六兩),
  • 白芍(用酒炒製,用量二兩),
  • 白茯苓(去除外皮後,用量三兩),
  • 陳皮(用量三兩),
  • 黃連(用薑汁炒製,用量二兩),
  • 半夏(先用湯浸泡,再用薑炒製,每項用量各一兩半),
  • 神麯(炒製後,用量二兩半),
  • 山楂(去除種子後,用量一兩八錢),
  • 枳實(用麩炒製,用量一兩),
  • 香附(用童子尿炒製,用量二兩),
  • 當歸身(用酒清洗,用量六兩),
  • 木香(用量五錢),
  • 甘草(炒製後,用量一兩),
  • 氣虛者可加入人參(用量一兩)。

請注意,以上配方為參考,實際應用時應諮詢專業中醫師。

上為末,荷葉湯煮粥為丸,每服七八十丸,清米湯下。人常服之,可保無虞。

百消丸,消酒,消食,消痰,消氣,消積,消痞,消脹,消痛,消腫,消水,消瘀,消滯,消而不見,響而不泄,真簡易之良方也。

黑牽牛(炒取頭末,二兩),香附米(炒,一兩),五靈脂(炒,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送下。

消食散,治食不化,腹脹發熱。

白話文:

上為粉末,以荷葉煎湯煮粥後製成藥丸,每次服用約七八十粒,用清米湯送服。長期服用此方,可以確保健康無虞。

「百消丸」,能消除酒毒、消化不良、痰液、氣體、積食、痞塊、脹滿、疼痛、腫脹、水分、瘀血、消化不良但不見跡象,不阻塞排泄,真是簡便易行的良方。

黑牽牛(炒至取頭部粉末,兩兩分)、香附米(炒過,一兩)、五靈脂(炒過,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以醋糊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約三四十粒,以薑湯送服。

「消食散」,治療消化不良,腹脹發熱的問題。

山楂(蒸,去子曬乾)

為末,每服五錢,一日進三次。或米糊為丸服亦可。

草豆蔻丸,治飲酒無度,恣食寒冷之物,有痃癖積飲在胸腹間作痛,或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咽膈不通,食飲不下。

草豆蔻(麩裹煨,一兩),白朮(去蘆炒,一兩),枳實(麩炒,二兩),青皮(去穰,二錢),陳皮(二錢),半夏(姜炒,五錢),黃芩(炒,五錢),神麯(炒,五錢),麥芽(炒,五錢),乾生薑(炒,二錢),炒鹽(五分)

白話文:

將山楂蒸熟,去籽晒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一天服用三次。也可以用米糊做成丸子服用。

草豆蔻丸是用來治療飲酒過度、吃太多冰冷食物,導致胸腹積聚飲食,引起疼痛,或者胃脘疼痛,痛到兩邊肋骨,咽喉不通,食不下嚥的。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熟水下。

如冬月,不可用黃芩。歲火不及又傷冷物,加以溫劑是其治也。然也有熱物傷者,從權以寒藥治之,隨時之宜,不可不知也。

葛花解酲湯,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小便不利,飲食減少。

葛花(五錢),砂仁(五錢),白豆蔻(五錢),人參(二錢半),白朮(二錢),白茯苓(一錢半),青皮(一錢半),陳皮(一錢半),木香(五分),豬苓(一錢半),澤瀉(二錢),神麯(炒,一錢),乾生薑(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湯浸泡蒸餅製成藥丸,每個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溫水送服。冬月不宜使用黃芩,因為冬季寒涼,使用黃芩會傷及寒性體質。如果患者體質偏寒,應使用溫性藥物治療。但如果患者是因熱性病症而造成身體不適,則可使用寒性藥物治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用藥。葛花解酲湯可以治療飲酒過度導致的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悶、手腳發抖、小便不利、食慾不振等症狀,其組成藥物包括葛花、砂仁、白豆蔻、人參、白朮、白茯苓、青皮、陳皮、木香、豬苓、澤瀉、神麴(炒)、乾生薑。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得微汗,酒病去矣。

八仙銼散,壯脾進食,令人飲酒不醉。

丁香,砂仁,白豆蔻(去殼),粉葛(各五錢),百藥煎(二錢半),木瓜(鹽窨倍用,一兩),燒鹽(一錢),甘草(二錢半)

上細銼。人不能飲酒者,只抄一錢細嚼,溫酒下,即能飲不醉。

石膏湯,治飲酒過多,大醉難醒。

石膏(五兩),葛根(銼),生薑(銼,各五錢)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材三錢,用白湯調和服用,微微出汗,酒病就會消除。八仙銼散可以壯脾開胃,讓人飲酒不醉。將丁香、砂仁、白豆蔻(去殼)、粉葛(各五錢)、百藥煎(二錢半)、木瓜(鹽醃製,用量加倍,一兩)、燒鹽(一錢)、甘草(二錢半)等藥材切碎。不善飲酒的人,每次服用一錢,細嚼後用溫酒送服,就能飲酒不醉。石膏湯則用於治療飲酒過多,醉酒不醒的情況。將石膏(五兩)、葛根(切碎)、生薑(切碎,各五錢)等藥材煎煮服用。

上每銼五錢,水二盞,煎一盞,不拘時溫服。

治飲食不住口,仍易飢餓。

綠豆,糯米,小麥(各一升,炒熟磨成粉)

每服一小鐘,以滾湯調服,日三五服效。

吃酒不醉方

薄荷(五錢),乾葛(一兩),桂花(三錢),白梅肉(五錢)

上為末,蜜丸。先放入口內舌下,自然化酒。

凡覺胸中酒食停積,或被人勸飲過多,一時心下脹滿,只用鹽花擦牙齒,溫水漱下,不過三次,如湯潑雪,即時寬暢通快也。

白話文:

每次取五錢藥材,用兩盞水煎煮成一盞,不拘時間溫熱服用,可治療飲食停滯、難以下嚥,卻又容易飢餓的症狀。

取綠豆、糯米、小麥各一升,炒熟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鐘,用滾水調和服用,每日三至五次,效果顯著。

若吃酒不醉,可取薄荷五錢、乾葛一兩、桂花三錢、白梅肉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丸。先將丸放入口中舌下,使其自然融化,便可解酒。

若感覺胸中酒食積滯,或因勸酒過多而心腹脹滿,只需用鹽花擦拭牙齒,溫水漱口,重複三次,如同熱水潑灑在雪地上一般,即可快速舒緩通暢。

治酒積,面黃黑色,腹脹不消。

甘遂末一錢,用糟頭豬肉一兩,細切如泥,入遂末和勻,通作一丸,紙裹燒令香熟取出。細嚼,酒下,臨臥服。取下酒布袋為炒。

燒酒醉傷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燙皮切片,將箸開口,用涼水送下。

斷酒法,用驢駒衣燒灰,酒服之。

治飲酒過多,蘊熱胸膈,以致吐血、衄血。

葛花(二兩),黃連(四兩)

為末,以大黃末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溫湯下。

治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

白話文:

治療因長期飲酒導致的面色發黃發黑、腹部脹滿不消,可以用甘遂末一錢,混合細切的豬肉一兩,搓成丸藥,用紙包起來燒熟後食用,並以酒送服。如果因飲酒過度昏迷不醒,則可以用綠豆粉燙皮切片,用筷子夾著,用涼水送服。想要戒酒,可以用驢駒衣燒成的灰,用酒服用。治療因飲酒過度導致胸膈積熱,進而吐血、鼻出血的,可以用葛花二兩、黃連四兩研磨成粉末,加入大黃熬製成的膏,搓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溫熱水送服。治療連月飲酒導致咽喉潰爛、舌頭生瘡的,可以用葛花和黃連研磨成粉末,加入大黃熬製成的膏,搓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溫熱水送服。

水中螺蚌肉、蔥、豉、椒、姜煮,飲汁三兩盞瘥。

治中氣虛損,脾胃怯弱,飲食不下,或瀉或痢。有調胃實腸之功。

大鯽魚去腸屎,淨,入蒜五六瓣於內,紙包水濕,火煨熟,去蒜食魚,日服二三次,自然進食。又治噎膈食不下。

醒醉湯

用青橄欖,黃損者不用,瓦土磨,去粗皮、核,細切如縷一斤,以粉草末二兩,炒鹽二兩拌勻,入磁罐內密封,以沸湯點服,自然生津液,醒酒極妙。

治酒後傷風,身熱頭痛,以防風通聖散加黃連須二錢,蔥白十根,煎服。

白話文:

將螺肉、蔥、豆豉、辣椒、薑煮在一起,喝下三兩杯湯即可痊癒。這道湯可以治療中氣虛損、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或痢疾,具有調理胃腸、健脾固腸的功效。

將鯽魚去除內臟,洗淨後放入五六瓣大蒜,用紙包好再以濕布包覆,火烤至熟,取出大蒜,食用魚肉,每天吃兩三次,自然就會想吃東西了。這道菜還可以治療噎膈食不下。

將青橄欖,不要用發黃的,用瓦片磨去粗皮和核,切成細絲,約一斤重,加入二兩粉草末和二兩炒鹽拌勻,放入磁罐密封,用滾水沖泡飲用,可以自然生津液,醒酒效果極佳。

治療酒後傷風、發熱頭痛,可以用防風通聖散加入二錢黃連須和十根蔥白,煎服即可。

凡遇天寒冒露或入病家,則飲酒三兩盞,壯精神,闢疫癘。閒暇則陶性情,養血脈。飲者不過,量力而已,過則耗傷血氣也。古云:飲酒無量不及亂。此言信矣。飲者,未嘗得和於氣血,抑且有傷脾胃,傷於形,亂於性,顛倒是非,皆此物也。早酒傷胃,宿酒傷脾,為嘔吐痰沫,醉以入房,以竭其精,令人死,尚不知,雖知者亦迷而不戒養,浩高人當節色而養精神,戒飲食以益眉壽,此先聖之格言,實後人之龜鑑。

一人飲酒大醉後,口中氣,仰頭往外出不盡,有出氣無收氣,此乃氣不歸元,死在須臾,請醫罔效。用韭菜根捶損,入舊釅醋炒熱,絹包熨臍下,此一包冷了又易一包,熨至臍下溫暖,氣漸降而歸元矣。

五味淡薄,令人神爽氣清,酸多傷脾,咸多傷心,苦多傷肺,甘多傷腎,辛多傷肝。

白話文:

在遇到寒冷的天氣或者進入病人家時,可以喝三到四杯酒,這能提振精神,防禦疫病。閒暇時可以陶冶情操,養護血脈。飲酒應適度,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過量會耗損血氣。古人說:飲酒無限量,但不要失控。這話是真的。飲酒的人,往往與氣血不合,對身體有害,傷害脾胃,擾亂性情,混淆是非,都是因為這種行為。早上喝酒傷害胃,晚上喝酒傷害脾,會導致嘔吐和痰液,醉酒後行房事,會耗盡精力,讓人死亡,即使知道這樣做不好,還是無法戒掉,高明的人應該控制情慾,戒除不健康的飲食,以延年益壽,這是先賢的教導,也是後人的借鑒。

一個人醉酒後,口中氣息難以控制,不斷往外呼出,沒有收縮氣息,這表示氣息不能回歸本源,生命隨時可能結束,找醫生也沒有效果。可以用韭菜根打碎,放入舊醃製的醋中炒熱,用絹布包裹,敷在肚臍下方,每次換一包熱的,直到肚臍下方感到溫暖,氣息逐漸下降,回到本源。

清淡的食物能使人精神清爽,氣息清新,酸性食物過多傷害脾臟,鹹性食物過多傷害心臟,苦性食物過多傷害肺,甘甜食物過多傷害腎,辛香食物過多傷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