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乾集 卷一 (8)

1. 濕症

濕有自外入者,有自內得者。陰雨濕地,皆從外入,治宜汗散,久則疏通,滲泄之。食生冷、濕面、潼酪,或飲酒,其症腫滿,皆自內而出也,宜實中,淡味滲泄利小便。其脈沉而細,其自下起。以重腿、腳氣者,亦當汗散。

滲濕湯,治坐臥濕地或為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小便不利,大便溏瀉。

人參(一錢),白朮(去油蘆炒,三錢),白茯苓(五分),白芍(酒炒,一錢),乾薑(炮,一錢),桂枝(五分),大附子(炮去皮,三分),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濕氣可以從外而入,也可以從內而生。陰雨濕地,濕氣從外而入,治療需用汗散法,久濕則需疏通水道,讓濕氣滲泄出去。食用生冷、濕面、油膩食物,或飲酒,容易導致濕氣內生,症狀表現為腫脹,治療需以健脾實中,配合淡味滲泄利小便。這種情況脈象沉細,從下而起。患有重腿、腳氣的人,也需要用汗散法治療。

滲濕湯用於治療因坐臥濕地或雨露侵襲導致的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多汗惡風、小便不利、大便溏瀉等症狀。

薑、棗煎服。

除濕羌活湯,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蒼朮(米泔水浸炒),藁本(各一錢),羌活(七分),防風,升麻,柴胡(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五積散(方見中寒),治寒濕客於經絡,腰腳痠痛,渾身麻木。

四制柏術丸,滋陰降火,開胃進食,盡除周身之濕。

白話文:

用薑和棗煎水喝,可以去除濕氣。羌活湯用來治療風濕相搏,導致全身疼痛的症狀。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藁本(各一錢)、羌活(七分)、防風、升麻、柴胡(各五分)這些藥材磨成粉,煎水溫服。五積散用來治療寒濕停留在經絡,造成腰腳痠痛、全身麻木的症狀。四制柏術丸則可以滋陰降火,開胃進食,徹底去除全身濕氣。

川黃柏(去皮,四斤。銼成片,酥炙十三次一斤;乳汁浸十三次一斤;童便浸十三次一斤;用米泔浸十三次一斤),無油蒼朮(成片,米泔浸切一斤,用川芎、椒炒四兩,破故紙炒四兩,五味子炒四兩,川芎炒四兩)

上去四味同炒之藥,只用蒼朮、黃柏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早酒下,午茶下,晚白湯下。

薏苡仁粥,薏苡仁和米煮粥常食之,去濕極效,功勝諸藥。

白話文:

將黃柏去皮,切片,然後經過酥炙、浸泡乳汁、童便、米泔水等處理,再將蒼朮切片浸泡米泔水,並與川芎、椒、破故紙、五味子一起炒製。將這四味藥炒好後,只取蒼朮和黃柏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子,每個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早晚各服一次,飯後服用。另外,常食用薏苡仁粥可以有效去除濕氣,功效比其他藥物都好。

經驗白朮酒,治中濕,遍身疼痛不能轉側,及皮肉痛,難堪者。白朮去蘆,一兩,細切一服,無灰老酒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白話文:

【經驗白朮酒】,治療中間濕氣所引起的全身疼痛無法翻身,以及皮膚肌肉疼痛,讓人難以忍受的情況。白朮去掉節根,使用一兩(約為30克),細切後服用一次。使用無渣老酒一盞半(約為270毫升),加熱至一盞(約為180毫升),溫熱後服用。

2. 積熱

積熱者,熱毒蘊積於內也。人有體氣素實,一時感觸熱毒之氣或鬱積於臟腑之間,令人口苦咽乾,涎唾稠黏,眼澀多淚,口舌生瘡,大小便秘結;又有陰盛血衰,三焦已燥,服餌酒炙之物,並丹石之藥,愈助其熱,結滯於內亦服。令人變生諸熱,須詳脈症。若結於心隔者,清之、散之;結於臟腑者,蕩之,滌之。量體氣虛實、輕重,用藥治之。

黃連解毒湯,治諸般積熱實火,大效。(見傷寒。)

錢半散,治一切諸熱紅痢,裡急後重;臟毒下血,糞前糞後;酒毒膈熱,肚痛赤眼,四肢煩熱及諸熱、結核、瘡毒。

白話文:

「積熱」指的是熱毒在體內積聚。如果一個人原本體質強壯,突然接觸到熱毒或熱氣,或是熱毒在臟腑間積聚,會導致口苦、口乾、唾液粘稠、眼睛幹澀、頻流淚、口腔潰瘍、大便和小便困難等症狀。此外,如果陰氣過盛、血液不足、三焦(身體的三個主要通道)已經乾燥,服用過熱的食物、烤製食物或是礦物藥物,會讓熱毒更加旺盛,在體內積聚。

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各種熱症,需要詳細瞭解脈象和症狀。如果熱毒聚集在心肺部位,需要用清熱、疏散的方法處理;如果聚集在臟腑(五臟六腑),則需要用排除、清潔的方法處理。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實、輕重程度,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

「黃連解毒湯」,對於各種積熱實火,效果顯著(見於《傷寒論》)。

「錢半散」,可以治療一切熱症、紅腫痢疾、腹瀉時感到急迫、大便前後出血、飲酒過量引起的胃部灼熱、肚子疼痛、紅眼、四肢發熱,以及其他熱症、結節、傷口感染等。

黃芩(二兩),連翹(一兩),梔子(二兩),芒硝(一兩),薄荷葉(三兩),黃連(二兩,一半生,一半酒炒),大黃(三兩,半生,半酒炒),粉草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食後茶調下。

三黃丸,治男女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衝,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不煩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閉結。五臟俱熱,即生癰癤瘡痍,及治五般痔疾,糞門腫痛或下鮮血。

白話文:

取黃芩、連翹、梔子各二兩,芒硝一兩,薄荷葉三兩,黃連二兩(一半生,一半用酒炒),大黃三兩(一半生,一半用酒炒),以及粉草。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半,飯後用茶水送服。此方名為三黃丸,主治男女三焦積熱。上焦熱則會引起眼睛紅腫、頭頸疼痛、口舌生瘡;中焦熱則會造成心煩意燥、食慾不振;下焦熱則會導致小便赤澀、大便不通。五臟俱熱更易引發癰疽瘡痍、痔瘡等疾病,糞門腫痛或出血。

黃連,黃芩,大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熟水下。如臟腑壅實,倍加丸數。小兒積熱亦宜服之。

黃金丸,治積熱,積痰,並三焦五臟有餘之熱,挾熱下痢,食痞膈悶,咽痛,眼目赤腫,中暑、中熱煩躁等症及發腫毒,皆治。

大黃(火煨),鬱金,牙皂(去筋膜,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病輕重加減,白湯下。大便少,去一二次即止,不傷元氣。

碧雪膏,一切積熱,口舌生瘡,心煩喉閉並治。

白話文:

黃金丸是用黃連、黃芩、大黃各二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若臟腑積熱嚴重,可加倍丸藥數量。小兒積熱也適合服用此丸。

碧雪膏則是用火煨過的大黃、鬱金、牙皂(去除筋膜),各等份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依病情的輕重加減用量,用白湯送服。若大便次數減少,服用一至兩次即可停止,以免傷及元氣。

芒硝,朴硝,硝石,馬牙硝,石膏,寒水石,青黛(各等分),甘草(煎湯,二升)

上將甘草湯入諸藥再煎,用大柳棍不住手攪,令硝溶入青黛等項,沙盆內候冷,結凝成霜,研為末,每用少許,含化咽津下。一方加硼砂。

秘傳玄明粉方,治上焦邪熱,咽喉腫痛,牙痛;傷寒誤補,大潮大熱,聲啞不出,胸膈作痛,鼻衄吐血;痰火壅盛,癲狂譫語,實熱之症。

白話文:

玄明粉方

組成:

  • 芒硝、朴硝、硝石、馬牙硝、石膏、寒水石、青黛(各等分)
  • 甘草(煎湯,二升)

用法:

  1. 將甘草煎成湯,加入其他藥材,再煎煮。
  2. 用大柳棍不停攪拌,使硝溶解並與青黛等藥材融合。
  3. 待藥液冷卻後,在沙盆中凝結形成霜狀。
  4.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許,含化咽津,慢慢吞下。

另有一方加硼砂。

主治:

此方為秘傳玄明粉方,主治上焦邪熱,咽喉腫痛,牙痛;傷寒誤補,大潮大熱,聲啞不出,胸膈作痛,鼻衄吐血;痰火壅盛,癲狂譫語,實熱之症。

黃連解毒湯加連翹、石膏、澤瀉、大黃、枳殼、薄荷、赤苓、玄參、赤芍、牡丹皮、桔梗、防風、荊芥各等分。

上大合六劑,水八碗煎七碗,去渣入皮硝一斤,先澄過,入藥鍋內煎至干,將干時須慢火划起,入新砂鍋內,用新燈盞一個蓋住,入水在盞內,頂火煅乾水,三盞為度,取出放地上出火毒,研末,入甘草五分,每二錢,茶清下。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加上連翹、石膏、澤瀉、大黃、枳殼、薄荷、赤苓、玄參、赤芍、牡丹皮、桔梗、防風、荊芥,各份量相等。

將以上材料混合,總計製成六劑。用水八碗,煎煮至剩七碗,去除藥渣後加入一斤的皮硝,先進行澄清,再倒入藥鍋中煎煮至乾燥。在接近乾燥時,需用慢火將其翻動,然後放入新的砂鍋中,使用新的燈盞覆蓋,並在盞內加入水,利用餘火將水蒸發乾淨,此過程需進行三次。接著將藥物取出放在地上,讓其中的熱力和毒性散發,再研磨成粉末,加入五分的甘草,每次取二錢,用茶水送服。

人中黃散,治瘢瘡痘疹,疔腫癰疽,諸般惡毒及中砒毒、菌毒,傷寒發狂言並治。

五月初四日,預選甘草不拘多少,為細末,卻用大竹一段,兩頭留節,鑽一頭作小孔,入甘草末在內,其孔用木塞勿令泄氣,至端午日置糞缸中,以磚墜竹至底,四十九日取出,長流水洗淨,候乾燥再研細收貯磁器內。如遇痘疹見苗,每服一錢,淡砂糖調服,及諸般惡毒並用砂糖調服,大能解毒,效不可言。

牛黃丸,治風熱,積熱,風壅。疏積消食,化氣導血,大解壅滯。

大黃(四兩),黑牽牛(四兩半,生薑炒)

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十丸,茶下。如要微動,加十五丸。

白話文:

人中黃散

功效: 治癒瘢瘡痘疹、疔腫癰疽等各種毒瘡,包括砒霜中毒、菌毒感染,以及傷寒發狂等症狀。

製作方法:

  1. 五月初四日,選取任意量的甘草,研磨成細末。
  2. 取一段大竹子,兩端保留竹節,在其中一端鑽一個小孔。
  3. 將甘草粉末放入竹子的小孔內,用木塞塞住孔口,避免洩氣。
  4. 端午節當天,將竹子放入糞缸中,用磚頭壓住竹子使其沉至缸底。
  5. 經過四十九天后取出竹子,用流水沖洗乾淨,待其乾燥後再次研磨成細粉,存放於瓷器容器中。

用法:

  1. 遇到痘疹發病時,每次服用一錢(約3.75克),用淡砂糖調和服用。
  2. 治療其他各種毒瘡時,也用砂糖調和服用。

藥效: 解毒功效顯著,效果不可言喻。

牛黃丸

功效: 治風熱、積熱、風壅。疏通積滯、消食導血,有效解決壅滯症狀。

藥材:

  • 大黃(四兩)
  • 黑牽牛(四兩半,生薑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