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7)
乾集 卷一 (7)
1. 中風惡候
口開者,心氣絕。遺尿者,腎氣絕。手撒者,脾氣絕。眼合者,肝氣絕。鼻鼾者,肺氣絕。
髮直吐沫,睛如直視,聲如鼾睡,皆不治之症也。及筋枯不治,舉動則筋痛者,是無血以滋養其筋故也。面赤如妝,頭面青黑,汗綴如珠,不治之症也。
凡初中時,昏沉口噤,不可進藥,急以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通關散搐鼻內,即提起頭髮,立蘇。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或急以手指掐刻人中即醒。其或不醒者,急以三稜針刺手十指甲角十井穴,捋去黑血,就以氣針刺合谷二穴,人中一穴,覺稍醒,即多灌香油或加麝香一二分,或薑汁亦可。
凡中氣亦似中風,但風中多痰涎,氣中口中無涎。又風中身溫,氣中身冷。此七情內傷,氣逆為病,治當順氣散主之。有熱者,導痰湯主之,或藿香正氣散皆可。
通關散,治中風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欲絕者。
先用皂角、細辛等分為末,每少許吹入鼻中,有嚏可治。隨用吐法,皂角末五分,半夏、白礬各三分,為細末作一服,薑汁調服,探吐後服解毒丸或導痰湯、攝生飲之類。
擦牙開關散,治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不能下藥。
用烏梅肉和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頻擦牙上,自開。
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用巴豆去殼捶油,在紙上入麝香少許,將紙卷作條入桐油內蘸過,點著吹滅,取煙燻鼻而省。
一方,治中風不語。牙皂七個,蜜水同煎,用鵝管吹入些許。
按上方,治中風不省人事外治之法。
雄黃解毒丸,治中風卒然倒僕,牙關緊急,不省人事,並解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閉,一應熱毒。又能消食化氣兼治食瘧,取積下熱。
鬱金(二錢半,研末),雄黃(二錢半,研末),巴豆(去油,二十四個)
先將上二味末和一處同研極細,再入巴豆同研用。好米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熱茶送下,吐出痰涎立蘇,未吐再服。如牙關緊,以刀、尺斡開口灌下。
一纏喉風急喉閉,七丸研化,以熱水研白梅肉調下,或熱茶下。熱則流通之意,纏喉風卒死而心頭猶熱者,灌下即蘇。
一久瘧腹中有癖,用沉香磨水送下。
一諸積下痢,煎五苓散送下。
一瘰癧,加斑貓十四個,去翅足,糯米炒,冷茶下。
家秘牛黃丸,治驚風痰熱等症。即雄黃解毒丸加牛黃一錢,硼砂一錢,水糊為丸,薄荷湯下。
一方,治小兒急驚風,痰熱上壅,加膩粉一錢。
一方,治疔瘡,加全蠍二錢,皂角二錢,麝香少許,滴水為丸,綠豆大,每二十丸,茶下。
按上方,治中風不醒人事,風痰壅熱者宜之。
祛風導痰湯,治中風,中氣,痰火,頭目昏沉,痰氣迷悶,上氣喘急,口吐涎沫,症類傷寒,憎寒壯熱,此因內傷七情,以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空空則痰自生也。
白話文:
中風惡候
嘴巴張開,代表心氣已絕。尿失禁,代表腎氣已絕。手抖動無法控制,代表脾氣已絕。眼睛閉合,代表肝氣已絕。鼻鼾如雷,代表肺氣已絕。
頭髮豎直、流口水、眼睛直視、鼾聲如睡,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徵兆。筋絡枯萎,肢體活動就疼痛,這是因為沒有血液滋養筋絡所致。臉色紅得像塗了胭脂,頭面青黑,汗珠像串珠一樣,這些也是無法治療的徵兆。
中風初期,病人昏迷不醒、嘴巴緊閉,此時不宜服用藥物,應立即將生半夏磨成粉末吹入鼻中,或用通關散吹入鼻中,然後提起頭髮,病人就會立刻清醒。若打噴嚏則可治癒,若不打噴嚏則難以治癒,或者用手指掐人中穴也能使其清醒。如果仍然不醒,應立即用三稜針刺破十指指甲角和井穴,放出黑血,再用針灸刺合谷穴兩個、人中穴一個,如果稍微清醒,就多灌入香油,或加入麝香一到二分,或薑汁也可以。
中氣虛弱的症狀也類似中風,但中風患者多伴有痰涎,中氣虛弱者口中則無痰涎。此外,中風患者體溫偏高,中氣虛弱者則體溫偏低。這是由於七情內傷,氣逆所致,治療應以順氣散為主。如有發熱症狀,則用導痰湯,或藿香正氣散皆可。
通關散:治療中風痰厥,昏迷不省人事,危在旦夕者。
先將皂角、細辛等量研磨成粉,每次少量吹入鼻中,能引發打噴嚏則可治癒。然後用吐法,取皂角末五分,半夏、白礬各三分,研成細末服用,用薑汁調服,催吐後服用解毒丸或導痰湯、攝生飲等。
擦牙開關散:治療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無法服藥者。
將烏梅肉與南星、細辛研磨成粉,用中指蘸取,反覆塗擦牙齒,使其張開。
治療中風痰厥,不省人事。將巴豆去殼榨油,在紙上加入少量麝香,將紙卷成條狀,蘸取桐油點燃後吹滅,用煙燻鼻,使其清醒。
一方:治療中風不語。取皂角七個,用蜂蜜水煎煮,用鵝管吹入少量藥液。
以上方法,是治療中風不省人事的外治方法。
雄黃解毒丸:治療中風突然倒地,牙關緊閉,不省人事,以及治療上膈壅熱,痰涎阻塞,咽喉腫脹,一切熱毒。也能消食化氣,兼治食積瘧疾,清除積熱。
鬱金(二錢半,研磨成粉),雄黃(二錢半,研磨成粉),巴豆(去油,二十四個)
先將鬱金、雄黃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巴豆研磨。用好米醋煮成麵糊做成藥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熱茶送服,吐出痰涎後即可清醒,若未吐出則繼續服用。如果牙關緊閉,可用刀或尺撬開嘴巴灌服。
治療纏喉風,喉嚨緊閉,取七丸研碎,用熱水調和白梅肉服用,或用熱茶送服。由於熱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纏喉風猝死,但心臟仍然發熱者,灌服此藥即能蘇醒。
治療久患瘧疾,腹中有積癖者,用沉香磨成水送服。
治療各種積滯導致的腹瀉,服用五苓散。
治療瘰癧,加入斑蝥十四個,除去翅膀和腳,用糯米炒制,冷茶送服。
家秘牛黃丸:治療驚風、痰熱等症。即雄黃解毒丸中加入牛黃一錢,硼砂一錢,用水糊做成藥丸,用薄荷湯送服。
一方:治療小兒急驚風,痰熱壅盛者,加膩粉一錢。
一方:治療疔瘡,加入全蠍二錢,皂角二錢,麝香少許,加水滴成藥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茶水送服。
以上方法,治療中風不省人事,風痰壅熱者適用。
祛風導痰湯:治療中風、中氣虛弱、痰火、頭昏眼花、痰氣阻塞、上氣喘促、口吐涎沫,症狀類似傷寒,惡寒發熱。這是由於七情內傷,導致痰迷心竅,神志不清,心神空虛則痰涎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