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震集 卷四 (4)
震集 卷四 (4)
1. 脈法
治腳氣痛連腰胯,治虛壅牙齒疼痛,治耳聵及虛,治耳鳴,用全蠍四十九個,炒黃為末,每三錢,酒調送下地黃丸百丸。治陰虛火動,勞瘵百病,地黃丸用紫河車頭生者,長流水洗淨,砂鍋內碗盛蒸一日極爛,和藥末搗和為丸服,神效。
八味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而患流注、鶴膝等症,不能消潰收斂,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方也。又治婦人脬轉小便不通,殊效。
懷生地黃(酒蒸,八兩),山茱萸(酒蒸去核,八兩),懷山藥(四兩),白茯苓,牡丹皮,澤瀉(各三兩),肉桂(用三分厚者去皮,方能補腎虛,引火歸源),大附子(要一兩五錢重者,用麵裹火煨,去皮臍切四片,童便浸透焙乾,各二兩)
上,如六味地黃丸製法,為末,煉蜜加水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滾湯下,酒亦可。
一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用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
一治腎氣虛寒,牙齒作痛,面色黧黑,精神憔悴,腳膝無力,飲食少思,或痰氣上升,小便頻數,齒不堅固,或口舌麻悶,畏飲冷水。
一治下元虛憊,心火上炎,渴欲飲水,或脾虛不能剋制腎水,多吐痰唾而不咳者。
一治心腎不交,消渴引飲。有人病渴,用渴藥累年不愈,用加減八味丸而愈。其病本於腎水枯竭不能制火,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藥降心火,生腎水。
養生書云:立秋後宜服八味丸,治男子虛羸百病眾所不療者,久服輕身不老,加以攝養則成地仙。
夏末秋初,熱氣酷烈,不可於中庭脫露身背受風取涼,五臟俞穴並會於背,或令人扇風,或宣露手足,此中風之原。若染諸疾,便宜服八味丸,大能補理腑臟,驅御邪氣,仍忌三白,恐沖剋藥性。
凡人久服加減八味丸,必肥健而多子,晚年服此不生癰疽。
一患癰疽之人,雖云有熱,皆因虛而得之,愈後發渴及先渴而後疽,非八味丸不能治。
人病癰疽,多有愈後發渴而不救者,治之惟八味丸最效。疽安而渴者,服此則渴止;疽安而未渴者,預服此丸則永不生渴。氣血如壯,或未疽而先發渴者,服此不惟渴止,疽亦不作。
加減八味丸,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各一兩。
一滋養肝腎,補益心血,利足膝,實肌膚,悅顏色,真衛生之良藥也。八味丸,依本方加鹿茸、當歸、五味子各四兩,牛膝二兩,共十二味精製,用五仁斑龍膠酒化,加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忌三白。
白話文:
[脈法]
治療腳氣病導致的疼痛,甚至連帶到腰部和胯部,以及治療因虛弱引起的牙齒疼痛,還有治療耳聾和因虛弱引起的耳鳴,可以用全蠍四十九個,炒黃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調和後送服地黃丸一百丸。治療因陰虛引起的火氣旺盛、勞損病和各種虛弱疾病,地黃丸要用新鮮的胎盤(紫河車),用長流水洗淨後,放在砂鍋內用碗盛著蒸一天,直到極爛,然後和藥末一起搗成丸狀服用,效果非常好。
八味丸,治療命門火衰,不能產生能量來滋養脾胃,導致脾胃虛寒而引起流注(皮膚下腫塊)、鶴膝風(膝關節腫痛)等疾病,這些疾病無法消退或收斂。也適用於食慾不振、吃了東西不消化、臍腹疼痛、夜間多尿等症狀。經典醫書說,補益火的來源,可以消除陰寒的遮蔽,指的就是這個方子。這個方子還能有效治療婦女因膀胱功能失調導致的小便不通。
配方是:懷生地黃(用酒蒸,八兩)、山茱萸(用酒蒸後去核,八兩)、懷山藥(四兩)、白茯苓、牡丹皮、澤瀉(各三兩),肉桂(要用三分厚的去皮,才能補腎虛,引火歸源),大附子(要用一兩五錢重的,用麵包裹後在火上煨,去皮臍後切成四片,用童便浸泡透後烘乾,各二兩)。
製作方法與六味地黃丸相同,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加水調和成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八十丸,用熱水送服,用酒送服也可以。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因腎臟虛弱導致的面色黯黑、手腳冰冷腫脹、耳鳴耳聾、身體消瘦、腿腳無力、小便不暢或多或少、腰背疼痛等症狀。如果將八味丸加上鹿茸、五味子,就稱為十補丸。
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因腎氣虛寒導致的牙痛、面色黯黑、精神萎靡、腿腳無力、食慾不振、痰氣上升、小便頻繁、牙齒不堅固、口舌麻木、怕喝冷水等症狀。
這個藥方還可以用來治療下元虛弱,導致心火上炎,口渴想喝水;或者脾虛不能制約腎水,導致痰多而不咳嗽的情況。
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消渴病(糖尿病),有人患消渴病多年,用治療消渴的藥物都無法治癒,用了加減八味丸就好了。因為這個病的根本原因是腎水枯竭不能制約火,導致心火上炎而引起口渴,這個藥可以降低心火,滋生腎水。
養生書上說:立秋後應該服用八味丸,治療男子因虛弱導致的各種難治疾病,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衰老,如果再加上適當的養生,就可以成為地仙。
夏末秋初,天氣酷熱,不要在庭院中裸露背部受風取涼,因為五臟的俞穴都匯集在背部,讓別人扇風,或者裸露手腳,這樣容易引起中風。如果患上疾病,應該服用八味丸,能夠有效調理腑臟,驅除邪氣,仍然要忌食三白(白糖、白鹽、白麵),以免沖剋藥性。
一般人長期服用加減八味丸,一定會身體強壯而且多子,晚年服用這個藥方也不會長癰疽(毒瘡)。
患癰疽的人,雖然說有熱,但大多是因為虛弱引起的,痊癒後如果出現口渴,或是先出現口渴然後長癰疽,必須用八味丸才能治好。
很多人長癰疽,痊癒後會出現口渴,但無藥可救,用八味丸治療最有效。如果癰疽治好後出現口渴,服用這個藥方就能止渴;如果癰疽治好後還沒有口渴,預先服用這個藥方就能永遠不口渴。如果氣血充足,或還沒長癰疽就先口渴,服用這個藥方不僅可以止渴,還能預防癰疽。
加減八味丸,治療腎水不足,導致虛火上炎,引起發熱口渴、口舌生瘡、牙齦潰爛、咽喉疼痛,或者身體消瘦、睡覺出汗發熱、五臟都受損的情況。這個方子是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加上肉桂、五味子各一兩。
這個藥方能滋養肝腎,補益心血,有利於腿腳,使肌肉充實,使面色紅潤,是真正的養生良藥。八味丸,按照原方,再加上鹿茸、當歸、五味子各四兩,牛膝二兩,共十二味精製而成,用五仁斑龍膠用酒化開,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丸狀,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鹽水或溫酒送服,忌食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