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艮集 卷三 (31)

回本書目錄

艮集 卷三 (31)

1. 痔漏

夫痔漏者,肛門邊內外有瘡是也。或成㿔不破者曰痔;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瀝,久不止者曰漏也。皆由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也。痔有五種:謂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也。古方又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螻蛄等,痔之名不一。究其因,亦不過久嗜辛熱、炙煿、新酒及房勞,憂思,蘊積熱毒,憤郁之氣所致也。

或藏於肛門之內,或突於肛門之外。若蘊毒深者,其狀大;蘊毒淺者,其狀小。大者,蓮花、雞冠、核桃之狀;小者,如牛奶、雞心、櫻桃之類。或流膿水,或出鮮血,有妨行坐,久而不愈則成漏矣。治法:在外者,宜貼之、洗之;在內者,宜祛其風而除其濕,消其熱,解其毒,斯得治之法矣。大抵脈滑而大者易治,懸絕者難也。

主方,治痔瘡腫痛。

黃連(一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連翹(一錢),赤芍(一錢),梔子(一錢),槐花(一錢),苦參(一錢半),大黃(一錢半)

上銼,水煎空心服。

逐瘀湯,治痔漏疼痛,內有瘀血作痛,要通利大小腸,取下惡物立效。兼赤痢、血痢如神。

川芎,白芷,枳殼(麩炒),赤芍,阿膠(炒),茯苓,莪朮,生地黃,茯神,木通,甘草,五靈脂(炒,各一錢),桃仁(去皮尖),大黃(各一錢半)

生薑三片,蜜三匙,水煎,空心服,以利為度。

治痔漏如神。先用豬澀脾三條,竹刀刮開,將鱉斬去頭取血,將澀脾焙熱,用鱉血塗上,乘熱坐在糞門上,冷則再換,其癢不可當,冷則取出澀脾有小蟲在上無其數,然後服後藥。

蔓荊子(二錢),槐花(二錢),條芩(三錢),黃連(二錢),生甘草梢(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又一方,用豬肚上屎皮,貼在痔上夾住,引出小蟲為效。

治蓮花痔瘡。(余紹坤)

黃連(三錢),烏梅(三個),大黃(三錢),穿山甲(炒,三錢)

上銼散,水煎服。

治痔漏神方。(二府陳灼無)

陳棕(燒有性,一兩),魚鰾(一兩),廣膠(一兩,二味用炒為珠),柏子仁(炒,一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

四治丸,治痔漏,脫肛,便血。

黃連(多用酒浸約三日許,淨四兩),枳殼(去穰麩炒,二兩),防風(去蘆,二兩),當歸(用全,四兩)

上四味為末,以前浸黃連酒和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六七十丸,空心米飲或沸湯送下。忌煎、炒、酒、面、羊、鵝、魚之物。

潤腸化毒丸,治痔漏方。

槐花(一兩),枳殼(麩炒,一兩),蝟皮(二兩),雷丸(三錢),蘄艾(一兩),梔子(一兩)

上共為末,入公豬大腸內煮極爛,搗千下為丸。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水送下。

按上方,治痔漏專攻之劑。壯盛者宜之。

白話文:

痔漏指的是肛門內外長瘡的病症。沒有破潰的稱為痔;破潰流出膿血黃水,持續不斷,久治不癒的稱為漏。 這些病症都是由於濕、熱、風、燥四種氣候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痔有五種: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古代醫書中還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螻蛄等名稱,痔的稱謂不一而足。但究其原因,都與長期嗜食辛辣刺激、燒烤、新酒,以及房事過度、憂思過度、積聚熱毒、鬱怒之氣有關。

痔瘡有的藏在肛門內,有的突出於肛門外。毒素積聚較深者,痔瘡較大;毒素積聚較淺者,痔瘡較小。大的像蓮花、雞冠、核桃;小的像牛奶滴、雞心、櫻桃。有的流膿水,有的出血,影響坐臥行走,久治不癒就會變成漏。治療方法:外出的痔瘡,宜用藥膏外貼和清洗;內出的痔瘡,則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脈搏滑數而有力者容易治療,脈象虛弱者則較難治癒。

以下是一些治療痔瘡腫痛及痔漏的方劑:

治痔瘡腫痛方:

黃連、黃芩、黃柏、連翹、赤芍、梔子、槐花、苦參、大黃各一錢,苦參用一錢半,大黃用一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水煎服,空腹服用。

逐瘀湯: 治療痔漏疼痛,內有瘀血導致疼痛,此方能通利大小腸,排出瘀血,療效顯著。也適用於赤痢、血痢。

川芎、白芷、枳殼(麩炒)、赤芍、阿膠(炒)、茯苓、莪朮、生地黃、茯神、木通、甘草、五靈脂(炒)、桃仁(去皮尖)各一錢,大黃用一錢半。生薑三片,蜂蜜三匙。水煎服,空腹服用,以通便為度。

治療痔漏特效方: 先用豬脾三條,用刀刮開,取鱉血塗抹在焙熱的豬脾上,趁熱敷於肛門處,冷了就換新的,直到止癢。過程中會發現有大量小蟲。之後服用以下藥物:

蔓荊子二錢,槐花二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生甘草梢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水煎服,空腹服用。

另一方: 將豬肚上的油脂粘在痔瘡上,夾住,引出小蟲。

治療蓮花痔瘡方:(余紹坤)

黃連三錢,烏梅三個,大黃三錢,穿山甲(炒)三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水煎服。

治療痔漏神方:(二府陳灼無)

陳棕(燒至有性)一兩,魚鰾一兩,廣膠(炒珠)一兩,柏子仁(炒)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酒送服。

四治丸: 治療痔漏、脫肛、便血。

黃連(用酒浸泡三日,淨四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防風(去蘆,二兩),當歸(全當歸,四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浸泡黃連的酒和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用米湯或沸水送服。忌食煎炸食物、酒、麵食、羊肉、鵝肉、魚。

潤腸化毒丸: 治療痔漏。

槐花一兩,枳殼(麩炒)一兩,蝟皮二兩,雷丸三錢,蘄艾一兩,梔子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放入公豬大腸內煮爛,搗碎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用滾水送服。

以上各方劑,均為治療痔漏的專方,體質強健者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