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雲林神彀》~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傷寒(附傷風)

傷寒熱病,宜洪大,忌沉細,主有變。

凡傷寒脈,浮滑洪數,陽脈為順;沉細微弱,陰脈為逆。

傷寒惡寒卻無汗,寒脈緊澀真可斷,傷鳳惡風有汗出,風脈來兮多微緩。

十神湯,內紫蘇多,甘草陳皮香附顆,乾葛升麻並芍藥,川芎白芷麻黃和。(十味)

升麻葛根,甘白芍,四味均勻水煎卻,頭疼發熱及惡寒,時行瘟疫香蘇佐。(四味)

人參敗毒散桔梗,甘草川芎茯苓等,枳殼前胡獨活柴胡十味性涼冷。(十味)

傷寒脈浮者,無汗腰脊強,發熱頭項痛,此病在太陽。

無汗惡寒,此傷寒在表。(春夏秋月,宜羌活湯

羌活,中蒼朮辛,川芎白芷地黃芩,更有防風甘草等,薑蔥煎服有神靈。(九味)

無汗惡寒,此傷寒在裡。(冬月宜麻黃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宜,再加芎芷並羌活,升麻防風發汗奇。(九味)

有汗惡風,此傷風在表。(春夏秋月,宜羌活沖和湯)

羌活沖和湯,(即羌活湯去蒼朮,加白朮黃耆,十味)

有汗惡風,此傷風在表。(冬月宜桂枝

桂枝湯,內藥三般,芍藥甘草一處攢;羌活川芎與白朮,四味加入病當安。(七味)

傷寒脈長者,鼻乾眼眶疼,身熱不得臥,此病在陽明。

若渴而有汗不解,或經汗過不解,宜白虎湯

黃帝素問,白虎湯,,甘草知母石膏人參亦有加之用,熱渴虛煩用米熬。(四味)

傷寒脈弦者,耳聾胸脅痛,寒熱嘔口苦,此是少陽症。

小柴胡湯,只五般,半夏人參一處攢,更有黃芩與甘草,生薑棗子水煎湯。(五味)

傷寒脈沉細,腹滿而作痛,咽乾手足溫,此是太陰症。

桂枝大黃湯,,柴胡芍藥藏,枳實並甘草,棗子共生薑。

傷寒不惡寒,而反惡熱者,表證尚未除,里證又急也。

大柴胡湯,用大黃,半夏枳實最為良,更有黃芩赤芍藥,薑棗煎來利大腸。(六味)

傷寒躁渴急,狂妄作譫語,便實陽作陰,熱邪傳入里。

六一順氣,柴芩芍,大黃芒硝厚朴,枳實甘草水煎湯,清熱利便通神藥。(八味)

傷寒汗吐下,煩躁口渴者,表裡大熱證,解毒致奔焦。

黃連解毒湯,四味,黃柏黃芩梔子是,退黃解熱又除煩,吐血便紅諸熱治。(四味)

傷寒陽毒深,發黃身似金,妝此欲亂走,清涼可起沉。

三黃石膏湯,,梔子與麻黃,細茶姜豆豉,九味共煎嘗。

傷寒血分熱,裡實而表虛,皮膚髮斑疹,黑斑不可醫。

消癍青黛玄參,知母石膏生黃連,柴胡梔子烏犀角,甘草人參薑棗煎。(十一味)

傷寒小便利,口燥大便黑,漱水不肯咽,下焦瘀血隔。

桃仁承氣,五般奇,甘草硝黃並桂枝,加入青皮白芍藥,柴胡枳實並當歸。(十

傷寒結胸膈,痞悶不通泰,多是熱與痰,清除即通快。

清火化痰,芩連梔,二陳蔞貝杏桑皮、枳桔朴硝並蘇子木香研入最為奇。(十六味)

傷寒汗下後,煩熱津液枯,發熱氣逆吐,表與里俱虛。

竹葉石膏湯,用參,麥門半夏更加臨,甘草生薑兼用米,虛寒自利熱家尋。

傷寒大病後,晝夜不得眠,心膽皆虛怯,溫膽即安然。

溫膽湯,半陳芩草,竹茹枳實加酸棗,人參遠志熟地黃,五味同煎虛煩好。(十味)

傷寒懊憹者,悶郁不舒暢,反復多顛倒,梔豉可瘳恙。

梔子治肺煩,豆豉醫腎燥,梔豉共煎嘗,懊憹一齊好。

傷寒百合病,百沒是處者,非熱又非寒,形容不盡也。

加味柴胡,加知母,百合竹茹一處煮,炒米食鹽姜與些,一服教君不受苦。(八味)

傷寒痰與氣,緊滿在胸臆,上不得喘息,吐之立可愈。

瓜帝赤小豆,等分為末候,豉湯調一錢,以吐痰為妙。

傷寒昏不語,熱邪傳心肺,名為越經症,莫將針灸治。

瀉心導赤,烏犀角,人參茯苓知母銼,芩連梔子麥門冬滑石甘草為使佐。(十味)

傷寒陽似陰,火極似水列,自熱以至溫,由溫乃至厥。此是傳經邪,不可用溫熱。(宜四逆散合小柴胡湯。如渴,用白虎湯,重則六一順氣湯

四逆散,內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扶,生薑一片水煎服,手足厥冷立時蘇。(四味)

傷寒陰似陽,水極似火象,自病手足冷,莫把寒涼喪。

傷寒狐與惑,唇瘡聲啞得,食下部曰狐,食其臟為惑。

黃連犀角,共煎湯,烏梅桃仁與木香,不問傷寒狐惑病,須知一藥即安康。(五味)

傷寒吐蛔蟲,手足多厥冷,胃氣一虛寒,蛔蟲因作梗。

理中安蛔,用花椒,參朮乾薑要炒焦,茯苓烏梅止二個,服後柴胡湯退潮。(六味)

傷寒汗下後,人事昏不省,熱渴發狂言,元氣大虛症。

奪命獨參湯,,一兩水煎嘗,諸虛危急症,服下立安康。

病後一勞復,多因氣血虛,微微復發熱,清補是良醫。

益氣養神,參茯神,麥冬歸芍炒梔仁,前胡知母陳昇草,十一味藥效通靈。

傷寒新差後,交接因復發,欲死眼不開,一話不能說。

清郁,山梔子,算來三十枚,銼碎水煎服,能令性命回。

勞力復感冒,內傷外感病,熱汗身頭痛,沉困無力應。

加味益氣湯,參耆,陳皮白朮草當歸,柴胡升麻炒黃柏,羌活防風不用疑。(十一味)

余方附後:

小靈丹,丸治傷寒,不論表裡,陰陽虛實,傳變經絡,服之鼻準微汗,其疾自愈。余昔在京師,世宗時,興大工,百工感其疾,死者莫計其數。後以此藥救之,蒙活者甚重,人成以神稱之,故名曰小靈丹也。

甘草麻黃四兩分,硃砂雄黃一兩均,芍藥用赤獨二兩,升麻柴胡各一參。春夏滑石及枳實,秋冬桂枝與細辛,四味各來五錢准,須擇甲子與庚申。

上各為極細末,各味用杏仁少許,擂羅澄粉,陰乾,各秤分兩,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雄黃末三分和,井水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