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神彀》~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歌曰:
雲林清隱著岐黃,檃括歌中要審詳,
某脈某證分虛實,何方何藥辨溫涼。
勘破玄機如中鵠,勿勞岐路問亡羊,
醫家有此真神彀,萬世蒼生慶澤長。
白話文:
歌詞說:
雲林清隱寫下了醫學寶典,其精華內容在歌中詳細敘述,需仔細研讀,
對於不同的脈象和症狀,要分辨其虛實;
選擇什麼藥方和藥材,要懂得辨別其溫熱或寒涼屬性。
若能透徹理解其中奧祕,猶如箭無虛發,就不必浪費時間在錯誤的方向上尋求解答,
對醫生來說,擁有這種真才實學,就如同擁有神妙的弓箭,
能使他們為萬世的百姓帶來長久的健康福祉。
2. 真中風
屬厥陰風木。脈浮滑弦數順,沉細短澀逆。
中風口禁遲浮吉,急實大數三魂脈。
中風不治症:中風鼻鼾,口張氣直,面赤如妝,汗綴如珠,頭面貴黑,痰聲拽鋸,吐沫上竄,搖頭髮直,眼開手撒,遺尿不知。以上諸證,不治無疑。
真中風因體氣虛,風邪外感卒昏迷,中腑中臟中血脈,氣虛血虛分治之。
中風忽口噤,卒倒昏不省,先要通關竅,後治風痰症。
搐鼻通關散,皂角細辛末,少許吹鼻中,有嚏即可治。
一方,用生半夏末吹之,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並壓死、縊死、溺死、魘死及產後暈死。
中風牙關緊,南星末半錢,龍腦入少許,擦牙即能言。
一方,用烏梅肉,揉南星、細辛末,擦牙即開,亦可。
中風痰氣厥,巴豆紙槌油,油紙捻入鼻,涼氣通頂頭。
一方,用巴豆紙槌油,燒煙,熏入鼻中即省。
痰在上者,當吐之。宜後方:
中風忽口噤,痰厥不省事,桐油掃喉中,吐出痰為愈。
一方,用香油,加麝香一二分灌之,或薑汁亦可。
中風痰涎盛,瓜蒂一錢淨,為末熟水吞,吐痰如神應。
一方,加輕粉五分,水調勻灌服,良久涎自出。如未出,含砂糖一塊,下咽即吐,不損人。
中風痰氣閉,礬皂均研細,二錢薑湯調,稀出涎為貴。中風卒痰厥,辰砂白礬末,三伏入豬膽,陰乾用一捻,涼水研化灌,頃刻話能說。
中風卒不語,牙皂蜜煎水,吹些入口中,能起昏沉睡。
痰在中者,當降之。用後方:
中風卒不省,痰與火太盛,靛缸水一鍾,溫服可救命。中風痰氣響,古石灰半兩,研末入水煎,服之痰下降。
中風中寒,中暑中濕,卒中卒倒,痰厥氣厥。
攝生飲,內細辛蒼,半夏南星與木香,甘草菖蒲姜七片,風痰氣厥總安康。(七味)
中風不語,痰迷心竅,痰火氣鬱,豁開為妙。
加味導痰,二陳湯,參朮芩連歸木香,枳梗南星瓜蔞子,中風痰火最為良。(十四味)
中風氣虛,痰氣厥絕,口噤不省,溫藥急啜。
三生飲,內用南星,川烏附子木香並,姜十片煎通口服,中風痰厥最為靈。(四味)
中風頑麻,骨節疼痛,風濕氣鬱,用藥疏通。
烏藥順氣,陳皮姜,枳殼殭蠶芎芷詳,甘草麻黃桔梗入,中風先服最為良。(十味)
風邪中腑者,手足拘攣急,脈浮惡風寒,解表病當失。
疏風湯,內二陳宜,芎芷羌防辛桂枝,香附當歸土烏藥,表後還當調理之。(十三味)
風邪中臟者,多滯於九竅,脈沉二便閉,通里治之妙。
滋潤湯,歸生地黃,枳殼厚朴及檳榔,羌活杏仁天麻子,再入紅花與大黃。(十味)
風中血脈者,肢廢不能言,外無六經症,內無便溺愆。
養榮湯,內羌防風,二陳四物麥門冬,遠志菖蒲連枳實,南星秦艽烏藥同。(十八味)
白話文:
真中風
此症屬厥陰風木。脈象浮滑弦數而有力,或沉細短澀逆。
中風時,口部反應遲緩,或稍稍浮腫,預後良好;但若病情緊急,脈象有力、脈搏數目多,則三魂(指人的精氣神)受損嚴重。
中風不治之症狀:鼻鼾聲響、口張開、呼吸急促、臉色紅如妝容、汗珠如串、頭面髮黑、痰聲如鋸子拉動、吐沫向上噴濺、頭髮豎起、眼睛睜開、手腳亂動、遺尿且不知。以上這些症狀,若出現,則無治癒的可能。
真中風是由於體虛,加上外感風邪,突然昏迷,導致臟腑、血脈受損,需分治氣虛和血虛。
中風突然口噤,猝然倒地昏迷不醒,需先疏通關竅,再治療風痰。
搐鼻通關散:取皂角和細辛研磨成粉末,少量吹入鼻中,打噴嚏即可見效。
一方:用生半夏研成粉末吹入鼻中,治療中風痰厥,昏迷不醒,以及壓死、絞死、溺死、魘死和產後暈死等。
中風牙關緊閉,可用南星粉末半錢,加少許龍腦,擦拭牙齒,即可說話。
一方:用烏梅肉,與南星、細辛研磨成粉末,擦拭牙齒即可張開。
中風痰氣厥逆,可用巴豆油浸過的紙捻,點燃後,將油煙熏入鼻中,涼氣直達頭頂。
一方:用巴豆油浸過的紙捻點燃,熏入鼻中,即可清醒。
痰在上者,應當把它吐出來。宜用以下方法:
中風突然口噤,痰厥昏迷不醒,可用桐油掃過喉嚨,吐出痰液即可痊癒。
一方:用香油,加麝香一二分灌服,或用薑汁亦可。
中風痰涎過多,可用瓜蒂一錢洗淨研磨成粉末,用溫水送服,可迅速吐出痰液。
一方:加輕粉五分,用水調勻灌服,過久痰涎自然會出來。如果沒出來,含一塊砂糖,嚥下即可吐出,不會傷身。
中風痰氣閉塞,可用白礬和皂角研磨成細末,二錢用薑湯調服,稀釋痰涎為佳。中風突然痰厥,可用辰砂和白礬研磨成粉末,加入豬膽中,陰乾後取少量,用涼水研磨後灌服,片刻即可說話。
中風突然不能說話,可用牙皂和蜂蜜煎水,吹入口中,可以緩解昏沉嗜睡。
痰在中間者,應當把它往下引導。宜用以下方法:
中風突然不省人事,痰火過盛,可用靛缸水一杯溫服,可以救命。中風痰氣喘鳴,可用生石灰半兩,研磨成粉末用煎水送服,可以使痰下行。
中風因受寒、中暑、濕邪侵襲,導致昏迷不醒,痰厥氣厥。
攝生飲:細辛、蒼朮、半夏、南星、木香、甘草、菖蒲、生薑七片,治療風痰氣厥,使人安康。(七味)
中風不能說話,痰迷心竅,痰火氣鬱,需豁然開通。
加味導痰湯: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加上人參、白朮、黃芩、黃連、熟地黃、木香、枳實、桔梗、南星、瓜蔞仁,治療中風痰火最為有效。(十四味)
中風氣虛,痰氣厥逆,口噤不省人事,需用溫藥急救。
三生飲:南星、川烏、附子、木香,加生薑十片煎水送服,治療中風痰厥最為有效。(四味)
中風肢體麻木,骨節疼痛,風濕氣鬱,需用藥物疏通。
烏藥順氣湯:陳皮、生薑、枳殼、僵蠶、川芎、白芷、甘草、麻黃、桔梗,治療中風初期最為有效。(十味)
風邪侵犯腑臟者,手足拘攣緊急,脈浮惡風寒,需解表散寒。
疏風湯:二陳湯,加上川芎、白芷、羌活、防風、桂枝、香附、當歸、土烏藥,解表後再調理。(十三味)
風邪侵犯臟腑者,多滯於九竅,脈沉,二便不通,需通利腸胃。
滋潤湯:熟地黃、生地黃、枳殼、厚朴、檳榔、羌活、杏仁、天麻、紅花、大黃。(十味)
風邪侵犯血脈者,肢體無力,不能言語,外無六經症狀,內無大小便異常。
養榮湯:羌活、防風,二陳湯,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麥門冬、遠志、菖蒲、黃連、枳實、南星、秦艽、烏藥。(十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