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神彀》~ 卷一 (4)
卷一 (4)
1. 中寒
屬太陽寒水,脈滑實、手足溫者順,虛結、手足寒者逆。
中寒無頭痛,怕寒手足冷,寒中三陰經,回陽藥要猛。
凡中寒卒倒,昏迷不省者,先用熱酒、薑汁各半盞灌服。稍醒後,進湯藥救之。
回陽急救,乾薑桂,參朮茯苓遼五味,陳皮半夏大附子,甘草生薑同一類。(十味)
寒中太陰經,中脘作疼痛,嘔瀉不作渴,理中湯可送。
白話文:
屬於太陽寒水,脈象滑實,手腳溫暖的是順氣,虛弱凝滯,手腳冰冷的則是逆氣。
如果中寒沒有頭痛,怕冷手腳冰冷,寒氣侵犯三陰經,就要用回陽藥猛烈治療。
凡是中寒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的,先用熱酒和薑汁各半杯灌服。稍稍清醒後,再服用湯藥救治。
回陽急救時,需要使用乾薑、桂枝、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附子、甘草、生薑等十味藥。
如果寒氣侵犯太陰經,中脘部位疼痛,嘔吐腹瀉不口渴,可以用理中湯治療。
理中,甘草及乾薑,白朮人參是本鄉,若是內中加附子,更名,附子理中湯,。(四味)
寒中少陰經,臍腹作疼痛,惡寒頭及疼,五積立可中。
五積,白芷陳皮樸,桔梗枳殼川芎芍,甘草茯苓蒼朮歸,半夏薑桂麻黃著。(十五味)
寒中厥陰經,小腹至陰痛,四肢厥冷極,熱藥急須用。
白話文:
理中湯
理中湯,由甘草和乾薑組成,白朮和人參是主要的藥材。如果在裡面加入附子,就叫做附子理中湯。(四味藥)
寒中少陰經
寒氣侵犯少陰經,會出現臍腹疼痛、怕冷、頭痛等症狀,五積散可以治療。
五積散
五積散由白芷、陳皮、樸硝、桔梗、枳殼、川芎、芍藥、甘草、茯苓、蒼朮、當歸、半夏、生薑、桂枝和麻黃組成。(十五味藥)
寒中厥陰經
寒氣侵犯厥陰經,會出現小腹陰痛、四肢厥冷等症狀,需要用熱藥來治療。
四逆湯,中大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研,更有甘草六錢炙,乾薑五錢生用之。(三味)
灸中寒陰症法,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用艾火灸二七壯,但手足溫暖,臍脈至,知人事,無汗要有汗,即生。不暖、不省者死。
白話文:
四逆湯由附子、甘草、乾薑三味藥組成,其中附子一枚去皮生用研磨,甘草六錢炙用,乾薑五錢生用。治療中寒陰症,可用艾灸氣海穴、丹田、關元穴,每個穴位灸二七壯,直到手腳溫暖,臍脈跳動,神志清醒,無汗者出汗,即可痊癒。若不溫暖、不省人事,則凶多吉少。
2. 瘟疫
眾人病一般,是天行時疫,腫項大頭瘟,症總屬風熱。
人參敗毒散(治四時瘟疫。通用方見傷寒)
神效二聖救苦丸,,大黃四兩酒蒸研,牙皂二兩糊丸子,綠豆冷湯送二錢。
人間治疫有仙方,一兩殭蠶二大黃,薑汁為丸如彈子,井花和蜜即清涼。
牛蒡芩連,用大黃,玄參桔梗並羌防,荊芥石膏甘草入,連翹敗毒免災殃。(十二味)
白話文:
大家病症都一樣,是天災流行的疫病,脖子腫大頭疼,症狀都屬於風熱。有人參敗毒散可以治療四季瘟疫,通用方見傷寒。神效二聖救苦丸,大黃四兩酒蒸研,牙皂二兩糊成丸子,綠豆冷湯送服兩錢。人間治療疫病有仙方,一兩殭蠶,二兩大黃,薑汁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井水和蜂蜜一起服下,清涼解毒。牛蒡、黃芩、黃連,加上大黃、玄參、桔梗、羌活、荊芥、石膏、甘草、連翹,十二味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敗毒解毒,免除災難。
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治時行瘟疫熱病)
八聖散,治大頭瘟,連芩蒲柏五錢存,雞內金與蛇蛻炒,白丁雄黃二錢勻,為末每服一錢重,藍靛根湯送下吞。
凡入瘟疫家,雄黃塗鼻孔,多食燒酒蒜,出門打涕噴。(以紙條深入鼻,則自然有涕噴)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可以用於治療中風和流行性瘟疫熱病。八聖散治療大頭瘟,用芩、蒲、柏各五錢,雞內金和蛇蛻炒後,加入白丁雄黃二錢,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藍靛根湯送服。進入瘟疫之家,可以用雄黃塗抹鼻孔,多吃燒酒和蒜,外出時打噴嚏。(可以用紙條深入鼻孔,就會自然噴嚏。)
3. 中暑
暑者,熱也。屬少陰君火。
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中暑身煩熱,四肢沉困倦,此熱傷元氣,體虛多自汗。
清暑,歸耆二術參,麥門五味橘甘升,葛根神麯並黃柏,澤瀉青皮亦可臻。(十五味)
中暑口乾燥,或吐或瀉時,暑風或昏冒,香薷加減醫。
香薷散,內藥三般,厚朴相參扁豆攢,加上黃連為絕妙,和中祛暑最能安。(暑風,因暑熱客於胸膈之間,痰鬱昏冒如醉,用黃連香薷散加防風、木香、南星、姜,水煎,磨化抱龍丸服)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醫理論的簡要解讀:
暑病是指由高溫引起的疾病,主要與心臟有關(即「少陰君火」)。 當出現脈搏微弱且身體發燒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受了暑邪所影響。 如果受到暑邪侵襲而感到全身不適、疲勞乏力、四肢沈重無力以及容易出汗等症狀,則是暑邪損耗正氣所致,並且由於人體虛弱而出現大量汗水。 治療暑病的方法包括清暑、補益脾胃及滋養津液等方面。常用的草藥有:葛根、黃柏、澤瀉、青皮等等;另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消食健胃作用的草藥,例如香薷、藿香、扁豆等等。 對於暑病患者來說,若出現口渴、嘔吐或者腹瀉等症狀,可以用香薷散來進行調理。香薷散是由香薷、厚朴、扁豆等草藥組成的一種方劑,能夠幫助消除暑熱、保護胃腸道功能。此外,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添加其他草藥,比如黃連、防風、木香、南星等等,以便更好地發揮其療效。
中暑作熱渴,水便閉澀黃,和中清下部,暑病一奇方。
清暑一元散,,滑石用六錢,一錢甘草末,水調服下痊。
中暑煩熱渴,大便泄瀉溏,小便赤澀少,宜分利陰陽。
五苓散,內用豬苓,白朮茯苓澤瀉停,肉桂用之多與少,白水煎來止渴行。(五味)
注夏之症者,夏初春末時,煩渴沉困倦,元氣血皆虛。
白話文:
夏天中暑會感到發熱口渴,小便量少且顏色深黃,這時應該清熱解暑、利濕通便。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子,叫清暑一元散,用滑石六錢、甘草一錢,研成粉末,用水調和服用,就可以缓解中暑症状。
如果中暑之後,除了口渴之外,還有腹瀉、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說明身體阴阳失衡,需要分别调理。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其中包含豬苓、白朮、茯苓、澤瀉,以及適量肉桂,用白水煎服,可以解渴利水。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初和春季末,容易出現中暑症狀,主要原因是天氣炎熱,人體元氣和血液都比較虛弱。
參歸益元,芍地黃,麥冬五味茯苓詳,知母黃柏陳皮草,炒米烏梅棗一雙。(十一味)
行人千里水葫蘆,,硼砂薄荷白糖殊,柿霜烏梅搗丸子,噙化一丸省用沽。(五味)
白話文:
參歸益元,地黃、麥冬、五味子、茯苓,知母、黃柏、陳皮、炒米、烏梅、紅棗各一兩。行人千里,水葫蘆、硼砂、薄荷、白糖、柿霜、烏梅搗成丸子,噙化一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