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新著四言脈訣

四言脈訣,從來久矣。茲者補其缺略,正其差訛,仍舊者十之二三,新改者十之七八。復加註釋,字字精確,文極簡便,義極詳明。使讀者既無繁多之苦,亦無遺漏之憾也。

脈為血脈,百骸貫通,大會之地,寸口朝宗。

脈者,血脈也。血脈之中,氣道行焉。五臟六腑以及奇經,各有經脈,氣血流行,周而復始,循環無端,百骸之間,莫不貫通,而總會之處,則在寸口。夫寸口左右手六部,皆肺之經脈也,何以各經之脈皆於此取乎?肺如華蓋,居於至高,而諸臟腑皆處其下,各經之氣,無不上熏於肺,故曰肺朝百脈,而寸口為脈之大會也。

診人之脈,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名關上。

白話文:

四言脈訣流傳已久,現今修補不足之處,改正錯誤,保留原有的二三成,改寫七七八成。並加上註解,字字精確,文風簡潔,意思清晰易懂。讓讀者既不會感到繁瑣,也不會有遺漏的遺憾。

脈就是血脈,貫穿全身百骸,匯集的地方在寸口。

脈是血脈,氣血在血脈中流動。五臟六腑和奇經八脈都有各自的經脈,氣血流動循環不止,遍布全身各處,最終匯聚在寸口。寸口左右手六部,都是肺經的脈絡,為什麼各經脈都要在寸口取脈呢?因為肺就像華蓋一樣,位於最高處,其他臟腑都在其下方,各經脈的氣都向上熏蒸到肺,所以說肺統管全身脈絡,寸口是脈絡匯集的地方。

診斷脈象時,讓病人仰起手掌,手掌後方高起的骨頭,叫做關上。

凡診脈者,令病人仰手,醫者覆手診之。掌後有高骨隆起,是即關部也。先將中指定取關部,方下前後二指於尺寸之上也。病人長則下指宜疏,病人短則下指宜密。

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

從魚際至高骨,卻有一寸,因名曰寸;從尺澤至高骨,有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間,因名曰關,關前寸為陽,關後尺為陰。寸候上焦,關候中焦,尺候下焦。經曰:身半以上,同天之陽;身半以下,同地之陰也。先後者,謂先候寸部,次候關部,又次候尺部也。推者推其理,尋者尋其象,各察其得何脈也。

胞絡與心,左寸之應;惟膽與肝,左關所認;膀胱及腎,左尺為定;胸中及肺,右寸昭彰;胃與脾脈,屬在右關;大腸並腎,右尺班班。

白話文:

診脈法

凡是診脈,需讓病人仰起手,醫生覆手去診。手掌後方有高骨隆起,即為關部。首先將中指定取關部,再將前後二指放置於寸尺之上。病人身材較長,下指宜疏;病人身材較短,下指宜密。

關部前方為陽,關部後方為陰,陽寸陰尺,按順序推尋。

從魚際至高骨,距離有一寸,故名為寸;從尺澤至高骨,距離有一尺,故名為尺;位於寸尺之間,故名為關。關前寸為陽,關後尺為陰。寸候上焦,關候中焦,尺候下焦。經書上說:「身體一半以上,與天之陽相應;身體一半以下,與地之陰相應。」先後指的是先診寸部,再診關部,最後診尺部。推者推其脈理,尋者尋其脈象,各察其所得何種脈象。

胞絡與心,應在左手寸部;膽與肝,應在左手關部;膀胱及腎,應在左手尺部;胸中及肺,應在右手寸部;胃與脾脈,應在右手關部;大腸並腎,應在右手尺部。

此遵《內經》脈法,分配臟腑於兩手也。《內經》診法乃胞絡配心,胸中配肺;大腸列於右尺,小腸附於膀胱。三焦不應列於右尺,詳見脈法心參。胞絡與心脈,皆在左手寸上;膽脈與肝脈,皆在左手關上;膀胱及腎脈,皆在左手尺上。胸中與肺脈,皆在右手寸上;胃脈與脾脈,皆在右手關上;大腸與腎脈,皆在右手尺上。

男子之脈,左大為順;女人之脈,右大為順。男尺恆虛,女足恆盛。

左為陽,故男子宜左脈大也;右為陰,故女子宜右脈大也。寸為陽,尺為陰,故男子尺虛,象離中虛也;女人尺盛,象坎中滿也。

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白話文:

按照《內經》脈法,將臟腑分配到兩手。根據《內經》的診法,胞絡與心臟、胸部與肺臟、大腸與右尺脈、小腸與膀胱分別对应。三焦不在右尺脈,詳細內容可參考脈法心參。胞絡與心脈都在左手寸上,膽脈與肝脈都在左手關上,膀胱與腎脈都在左手尺上。胸部與肺脈都在右手寸上,胃脈與脾脈都在右手關上,大腸與腎脈都在右手尺上。

男性的脈象,左手脈大為正常;女性的脈象,右手脈大為正常。男性尺脈通常虛弱,女性足脈通常充盈。

左手屬陽,所以男性宜左手脈大;右手屬陰,所以女性宜右手脈大。寸脈屬陽,尺脈屬陰,所以男性尺脈虛弱,如同離卦中虛位;女性尺脈充盈,如同坎卦中滿位。

關脈前方一寸,為人命之主,左手為人迎脈,右手為氣口脈。

關前一分者,寸、關、尺各有三分,共得九分。今曰關前一分,仍在關上,但在前之一分耳。故左為人迎,辨外因之風,以左關乃肝膽脈,肝為風臟,故曰人迎緊盛傷於風。右為氣口,辨內因之食,以右關乃脾胃脈,胃為水穀之海,脾為倉廩之官,故曰氣口緊盛傷於食。勿以外因兼求六氣,勿以內因兼求七情也。

或以前一分為寸上,豈有左寸之心可以辨風,右寸之肺可以辨食乎?

神門若腎,兩在關後,人無二脈,必死不救。

《難經》曰: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夫脈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枝葉雖枯稿,根本將自生。蓋兩尺屬腎水,水為天乙之元,人之元神在焉。故為根本之脈,而稱神門也。若無此二脈,則根本敗絕,決無生理。

白話文:

脈搏診斷中,關前一分指的是脈搏位置,寸、關、尺各分為三分,總共九分。所謂關前一分,仍然屬於關上,只是在關前的一分而已。左側為人迎脈,用來辨別外因風邪,因為左關脈屬於肝膽脈,肝主風,所以人迎脈緊盛,說明受風邪所傷。右側為氣口脈,用來辨別內因飲食,因為右關脈屬於脾胃脈,胃為水穀之海,脾為倉廩之官,所以氣口脈緊盛,說明受飲食所傷。不要將外因與六氣混淆,也不要將內因與七情混淆。

有人認為關前一分屬於寸上,難道左寸的心脈可以辨別風邪,右寸的肺脈可以辨別飲食嗎?

神門脈如同腎脈,位於關後,兩者皆為人體不可或缺的脈搏,若其中一脈消失,則必死無救。

《難經》中記載,上部脈搏消失,下部脈搏仍然存在,即使身體虛弱,也無性命之憂。脈搏的尺部如同樹木的根部,即使枝葉枯萎,根部仍然可以再生。因為兩尺脈屬於腎水,水為天乙之元,人體的元神存在於此,所以是人體根本之脈,稱之為神門脈。若無此兩脈,則根本敗絕,決無生機。

脈有七診,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尋。

浮者,輕下指皮毛之間,探其腑脈也,表也。中者,略重於下指肌肉之間,候其胃氣也,半表半裡也。沉者,重下指於筋骨之間,察其臟脈也,里也。上者,即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即於寸內前一分取之。下者,即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即於尺內後一分取之。

左右者,即左右手也。凡此七法,名為七診。別有七診,謂獨大、獨小、獨寒、獨熱、獨遲、獨疾、獨陷下也。

又有九侯,即浮中沉,三部各三,合而為名,每候五十,方合於經。

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寸關尺三部算之,共得九候之數也。夫每候必五十動者,出自《難經》,合大衍之數也。乃偽訣四十五動為準,乖於經旨。必每候五十,凡九候共得四百五十,兩手合計九百,方與經旨相合也。

白話文:

七診與九侯:

脈有七診,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尋。

脈象的診斷方法有七種,分別是:浮、中、沉、上、下、左、右,透過這七種方式來探尋脈象的變化。

浮者,輕下指皮毛之間,探其腑脈也,表也。 浮脈是指輕輕按壓在皮膚和肌肉之間,所感覺到的脈象,探查的是腑臟的脈氣,屬於表證。

中者,略重於下指肌肉之間,候其胃氣也,半表半裡也。 中脈是指稍微用力按壓在肌肉之間,所感覺到的脈象,探查的是胃氣的變化,屬於半表半裡。

沉者,重下指於筋骨之間,察其臟脈也,里也。 沉脈是指用力按壓在筋骨之間,所感覺到的脈象,探查的是臟腑的脈氣,屬於裡證。

上者,即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即於寸內前一分取之。 上脈是指按壓在寸口脈的寸位,靠近手腕關節處,探查的是胸喉部位的病變。

下者,即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即於尺內後一分取之。 下脈是指按壓在寸口脈的尺位,靠近小指一側,探查的是少腹、腰部、股膝、脛足等部位的病變。

左右者,即左右手也。凡此七法,名為七診。 左右是指左右手上的脈象,將這七種方法綜合起來,就稱為七診。

別有七診,謂獨大、獨小、獨寒、獨熱、獨遲、獨疾、獨陷下也。 除了上述七診之外,還有七種特殊脈象,分別是獨大、獨小、獨寒、獨熱、獨遲、獨疾、獨陷下。

又有九侯,即浮中沉,三部各三,合而為名,每候五十,方合於經。 除了七診之外,還有九侯,是指將浮、中、沉三種脈象,分別按寸、關、尺三個部位進行診斷,每種脈象在每個部位都有五十次的跳動,符合經脈的運行規律。

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寸關尺三部算之,共得九候之數也。 每一脈位有浮、中、沉三種脈象,將寸、關、尺三個部位綜合起來,總共就是九種脈象。

夫每候必五十動者,出自《難經》,合大衍之數也。乃偽訣四十五動為準,乖於經旨。必每候五十,凡九候共得四百五十,兩手合計九百,方與經旨相合也。 每個脈象跳動五十次,是根據《難經》的記載,符合大衍之數。有些偽訣將每候脈象跳動次數定為四十五,這就與經脈的運行規律不符。正確的應當是每候五十次,九個脈象共計四百五十次,兩手合計九百次,才能與經脈的運行規律相吻合。

五臟不同,各有本脈。左寸之心,浮大而散;右寸之肺,浮澀而短;肝在左關,沉而弦長;腎在左尺,沉石而濡;右關屬脾,脈象和緩;右足相火,與心同斷。

此言五臟各有平脈也。必知平脈,而後知病脈也。

若夫時令,亦有平脈。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之末,和緩不忒。

此言四時各有平脈也。然即上文五臟之脈,大同小異也。春者,東方肝木也,木始發榮,有干無枝,則近於勁,故曰弦,即弓弦也。夏者,南方心火也,萬物暢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鉤即洪之別名,亦即上文之大也。秋者,西方肺金也,草木黃落,有枝無葉,則類於毛,即上文之浮澀也。

白話文:

人體的五臟(心、肺、肝、腎、脾)各有其特徵的脈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本脈」。在診斷中,瞭解五臟的正常脈象是辨識疾病脈象的重要基礎。

左邊寸脈代表心,其脈象浮大且散漫;右邊寸脈代表肺,其脈象浮動且略帶澀感,脈搏較短;肝脈在左邊關部位,脈象沈實且呈弦狀且長;腎脈在左邊尺部位,脈象沈實且潤滑;右邊關部位代表脾,脈象平和緩慢;右邊足部的相火(與心有關)脈象與心相同。

這些描述的是五臟的正常脈象。必須先瞭解正常脈象,才能分辨出病態脈象。

另外,根據季節的不同,也有其對應的正常脈象。春天的脈象應該像琴絃一樣緊繃有力,夏天的脈象應該像洪水一樣豐沛,秋天的脈象應該像羽毛一樣輕柔,冬天的脈象應該像石頭一樣堅硬。每個季節的脈象都應該保持平和,不偏離正常範圍。

這些描述的四季的正常脈象,與上文五臟的脈象相比,大致相似但又有所差別。春天代表東方的肝木,木開始發芽生長,枝幹尚未分叉,因此脈象強勁,類似於琴絃。夏天代表南方的心火,萬物繁茂,枝葉垂掛,呈現下彎的形狀,類似於鉤子,這是洪脈的另一個名字,也是大脈的一種表現。秋天代表西方的肺金,草木凋謝,枝葉稀少,類似於羽毛,這是上文中提到的浮澀脈象。

冬者,北方腎水也,極寒之時,水凝如石,故名為石。土旺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脾土在中而兼五行也。和緩之義,詳見下文。

太過實強,病生於外;不及虛微,病生於內。

外因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邪,脈必洪大、緊、數、弦、長、滑、實而太過矣;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之傷,脈必虛、微、細、弱、短、澀、濡、芤而不及矣。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

胃為水穀之海,資生之本也,故曰: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脈者,緩而和勻,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揚揚,難以名狀者也。不拘四時,一切百病,皆以胃脈為本。

白話文:

冬季,代表北方的腎水,是極度寒冷的時期,此時水凍結得像石頭,因此稱為石。土元素在四季末期最旺盛,每季18天,脾土在中央且兼備五行特性。和緩的意思,請見後文。

過度強烈或實質強大,疾病可能來自外部;不足或虛弱,疾病可能來自內部。

外部因素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脈搏會變得洪大、緊張、快速、堅硬、長而滑膩、實質且過度強烈;內部因素涉及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的傷害,脈搏會變得虛弱、微弱、細小、柔弱、短暫、乾澀、濕潤、脈絡不清晰,且不足。

四季的各種疾病,其本源在於胃氣。

胃是食物與飲料的來源,是生命之本,所以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脈搏的特點是緩慢而和諧均衡,既不浮動也不沈入,大小適中,快慢適中,意味著欣欣向榮、悠然自得,難以用語言描述。無論四季如何變化,所有疾病的根源都在於胃脈。

凡診病脈,平旦為準,虛靜凝神,調息細審。

經曰: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乃可診有過之脈。又曰:診脈有道,虛靜為寶。言無思無慮,以虛靜其心,惟凝神於指下也。調息者,醫家調勻自己之氣息;細審者,言精細審察,不可忽略也。

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來四至,平和之則。五至無疴,閏以太息。三至太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證。轉遲轉冷,轉數轉熱。

醫者調勻氣息,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呼吸定息,脈來四至,乃和平之準則也。然何以五至亦曰無疴乎?人之氣息,時長時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長,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長,名為太息。如歷家三歲一閨,五歲再閏也。言脈必以四至為平,五至便為太過,惟正當太息之時,亦曰無疴。

白話文:

診脈之法

凡診病脈,平旦為準,虛靜凝神,調息細審。

這句話的意思是:診斷脈象,以清晨(平旦)的時間為準,診脈時要心境平和、虛靜,凝神專注,調整呼吸,細心地審察。

經曰: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乃可診有過之脈。

古籍記載:通常以清晨的時間診脈,因為此時陰氣尚未活動,陽氣尚未散發,患者尚未進食,經脈尚未充盈,絡脈也比較平穩,氣血尚未混亂,所以最適合診斷出脈象的異常。

又曰:診脈有道,虛靜為寶。言無思無慮,以虛靜其心,惟凝神於指下也。

古籍還說:診脈有一定的方法,心境平和、虛靜是診脈的寶貴法寶。意思是說,診脈時要排除雜念,保持內心平靜,專注於指尖下脈搏的變化。

調息者,醫家調勻自己之氣息;細審者,言精細審察,不可忽略也。

調息指的是醫生調整自己的呼吸,讓呼吸平穩;細審則是指醫生要仔細地觀察,不要忽略任何細節。

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來四至,平和之則。

一次完整的呼吸,包含一次呼氣和一次吸氣,稱為一息。脈搏跳動四次,與一次呼吸的時間相吻合,則為正常的脈象。

五至無疴,閏以太息。三至太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證。轉遲轉冷,轉數轉熱。

如果脈搏跳動五次才與一次呼吸的時間相吻合,稱為五至,屬於正常範圍,但說明有較強的生命力。三至則表示脈搏跳動過慢,說明身體偏寒。六至表示脈搏跳動過快,說明身體有熱證。脈搏跳動快慢與身體冷熱相關,脈搏越慢越冷,脈搏越快越熱。

醫者調勻氣息,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呼吸定息,脈來四至,乃和平之準則也。

醫生調整自己的呼吸,一次呼氣時脈搏跳動兩次,一次吸氣時脈搏跳動兩次,呼吸平穩後,脈搏跳動四次才與一次呼吸的時間相吻合,這才是正常的脈象。

然何以五至亦曰無疴乎?人之氣息,時長時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長,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長,名為太息。如歷家三歲一閨,五歲再閏也。言脈必以四至為平,五至便為太過,惟正當太息之時,亦曰無疴。

為什麼五至也屬於正常脈象呢?因為人的呼吸時間有時長有時短,當呼吸三次時,一定有一次呼吸時間較長,當呼吸五次時,也一定有一次呼吸時間較長,這就叫做太息,就像曆法中三年一次閏月,五年兩次閏月一樣。所以,脈搏跳動以四至為正常,五至雖然略快,但如果正好是太息的時候,也屬於正常範圍。

此息之長,非脈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至於性急之人,五至為平脈,不拘太息之例,蓋性急脈亦急也。若一息而脈僅三至,即為遲慢而不及矣,遲主冷病。若一息而脈遂六至,即為急數而太過矣,數主熱病。若一息僅得二至,甚至一至,則轉遲而轉冷矣。若一息七至,甚而八至九至,則轉數而轉熱矣。

一至二至,八至九至,皆死脈也。

遲數既明,浮沉須別。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有陰陽,風雨晦明;人喜怒憂,思悲恐驚。

浮脈法天,候表之疾,即外因也;沉脈法地,候里之病,即內因也。外因者,天之六氣,風風淫未疾,寒陰淫寒疾、暑明淫暑疾、濕雨淫濕疾,燥晦淫燥疾、火陽淫水疾是也;內因者,人之七情,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恐傷腎,驚傷心也。

白話文:

呼吸的長短,不代表脈搏的快慢,如果沒有刻意深呼吸,脈搏應該正好與四個呼吸次數相符。不過對於性子急的人來說,五個呼吸次數才算正常的脈搏,不受深呼吸的影響,因為他們本身脈搏就快。如果一次呼吸只跳動三次脈搏,就屬於過慢,代表可能患有寒症。如果一次呼吸跳動六次脈搏,就屬於過快,代表可能患有熱症。如果一次呼吸只跳動兩次或只有一次脈搏,就代表越來越慢,越來越寒。如果一次呼吸跳動七次、八次甚至九次脈搏,就代表越來越快,越來越熱。

一次呼吸只跳動一次或兩次脈搏,以及一次呼吸跳動八次、九次脈搏,都屬於死亡的徵兆。

脈搏的快慢已經清楚,接下來要辨別脈搏的浮沉。浮沉快慢,可以區分疾病的內外原因,外因來自於自然環境,內因來自於自身。自然環境有陰陽、風雨、晴晦變化;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

浮脈與天相應,代表外在疾病,也就是外因;沉脈與地相應,代表內在疾病,也就是內因。外因來自於自然界的六種氣候,例如風邪入侵導致風症、寒邪入侵導致寒症、暑邪入侵導致暑症、濕邪入侵導致濕症、燥邪入侵導致燥症、火邪入侵導致水症。內因來自於人體的七種情緒,例如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恐傷腎、驚傷心。

浮表沉里,遲寒數熱;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浮遲表寒,沉遲冷結。

此以浮、沉、遲、數四脈,提諸脈之綱也。脈象雖多,總不外此四脈。浮主表證,沉主裡證,遲為寒,數為熱。浮而且數,表有熱也;沉而且數,里有熱也。浮而且遲,寒在表也;沉而且遲,寒在裡也。

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來盛去悠。無力虛大,遲而且柔。虛極則散,渙漫不收。有邊無中,其名曰芤。浮小為濡,綿浮水面。濡甚則微,不任尋按。更有革脈,芤弦合看。

此係浮脈提綱,而取洪、虛、散、芤、濡、微、革七脈之兼乎浮者,統匯於下也。

白話文:

脈象可分為浮、沉、遲、數四種,這四種脈象是所有脈象的基礎。浮脈代表表證,沉脈代表裡證,遲脈代表寒證,數脈代表熱證。浮脈而數則表有熱;沉脈而數則裡有熱;浮脈而遲則寒在表;沉脈而遲則寒在裡。

浮脈是指脈象浮於皮膚表面,輕輕按壓即可觸摸到,感覺像水面漂浮的木頭一樣。浮脈又可分為洪脈、虛脈、散脈、芤脈、濡脈、微脈、革脈七種。洪脈有力而洪大,來勢猛烈,去勢緩慢;虛脈無力而大,脈搏遲緩而柔軟;散脈虛弱而散漫,不收斂;芤脈有邊無中,像空心竹一樣;濡脈浮小而軟,如水面浮動;微脈微弱難以觸摸;革脈則需與芤脈、弦脈一起觀察。

浮脈法天,清輕在上,故輕手即見,與肉分相應,如木之漂於水面也。

洪脈者,如洪水之洪,有波濤洶湧之象,浮而有力,來盛去衰,即大脈也,即鉤脈也。

虛脈者,浮而無力,且大且遲也。

散脈者,亦浮而無力,但按之如無,比於虛脈則更甚矣,若楊花飄散之象。

芤脈者,芤草中空,狀如蔥管,浮沉二候易見,故曰有邊。獨中候豁然難見,正如以指著蔥,浮取得上面之蔥皮,中取正在空處,沉按之又著下面之蔥皮也。無中者,非中候絕無,但比之浮沉則無力也。若泥為絕無,是無胃氣矣。舊說以前後為兩邊,與芤蔥之義不合。

濡脈者,浮而小且軟也。

白話文:

浮脈的特性如同天空般高遠,清氣和輕氣在上部,所以只需輕輕一按就能感受到脈搏的跳動,與皮膚的表面相對應,就像樹枝漂浮在水面上一樣。

洪脈就像洪水氾濫時的情景,脈搏顯得非常強壯且充滿力量,來勢強勁,但去勢漸弱,這就是所謂的大脈,同時也是鉤脈。

虛脈是指脈搏浮現但力量不足,並且脈象既大又緩慢。

散脈也是脈搏浮現但力量不足,按下去時感受不到脈動,相對於虛脈而言,散脈的脈象更加薄弱,就像楊花飄散的景象。

芤脈的特徵是脈搏浮現但中間空洞,狀如蔥管,上下兩部分都容易感受到脈動,因此稱之為有邊。而在中間部分則難以找到脈動,就像用手觸摸蔥管,浮著的部分可以得到上面的蔥皮,中間的部分在空洞處無法觸及,而沈按則可以得到下面的蔥皮。如果在中間部分完全找不到脈動,這表示力量更弱,而非完全沒有脈動。過去有說法認為左右兩邊分別代表兩邊,但這種解釋與芤脈和蔥管的特徵不符。

濡脈是指脈搏浮現但脈象細小且柔軟。

微脈者,浮而極小極軟,比於濡脈則更甚矣。欲絕非絕,似有若無八字,可為微脈傳神。

革脈者,浮而且弦且芤,浮多沉少,外急內虛,狀如皮革。仲景云: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革脈牢脈,皆大而弦,革則浮取而得,牢則沉候而見也。舊以牢、革為一脈者,非。

沉脈法地,如投水石。沉極為伏,推筋著骨。有力為牢,大而弦長。牢甚則實,愊愊而強。無力為弱,柔小如綿。細直而軟,如蛛絲然。

此以沉脈提綱,而取伏、牢、實、弱、細五脈之兼乎沉者,統匯於下也。沉脈法地,重濁在下,故重按乃得,與筋骨相應,如石之墜於水底也。伏脈者,沉之極也,伏於下也。沉脈在筋骨之間,伏脈則推筋著骨,然後可見也。牢脈者,沉而有力,且大、且弦、且長也。實脈者,浮中沉三候皆有力,更甚於牢脈也。

白話文:

微脈的特徵是脈象微弱而極小極軟,相比於濡脈,其微弱的程度更加顯著。脈象既不完全斷絕,但又似有若無,這種脈象可以精確地描述為微脈。

革脈的特徵是脈象浮現且帶有弦韌和芤(脈搏跳動時脈管破裂的感覺)的特性。脈象浮現的部分多於沈下的部分,外側緊繃而內側空虛,形狀類似皮革。張仲景提到,脈弦表示寒症,脈芤表示虛弱;虛弱和寒冷交纏在一起,便形成了革脈。革脈和牢脈都有大而帶弦韌的特點,但是,革脈在浮表就可以感受到,而牢脈則需沈按才能察覺。

沈脈的特徵類似地處於地底,如同投入水中的石頭。沈至極點則成為伏脈,需要推開筋肉才能察覺。如果脈象有力,則形成牢脈,並具有大、弦、長的特徵。如果脈象特別實在,會感覺到脈動堅硬而強烈。如果脈象無力,則形成弱脈,脈象柔軟小如綿絮。細直而軟的脈象,如同蜘蛛絲一般。

這段文字以沈脈為主線,詳細描繪了伏脈、牢脈、實脈、弱脈、細脈等五種沈脈的變化。沈脈的特點在於深處,重物沈降的特性,因此需要重按才能察覺,與筋骨的關係密切,就像石頭沈入水底。伏脈是沈脈的極端表現,隱藏於筋骨之下,只有推開筋肉才能發現。牢脈在沈脈的基礎上,脈象有力且大、弦、長。實脈則是在浮、中、沈三候中都表現出力量,比牢脈更加強烈。

弱脈者,沉而極細軟也。細脈者,沉細而直且軟也。

遲脈屬陰,一息三至,緩脈和勻,春柳相似。遲細為澀,往來極滯;結則來緩,止而復來。代亦來緩,止數不乖。

此以遲脈提綱,而取緩、澀、結、代四脈之兼乎遲者,統匯於下。遲脈者,往來遲慢,為不及之象。緩脈者,一息四至,往來和勻,春風微吹柳梢,此確喻也,即胃氣脈也。澀脈者,遲滯不利,狀如輕刀刮竹,舊稱一止復來者,非也。結脈者,遲而時有一止也。代脈者,遲而中止,不能自還,且止有定數,如四時之有禪代,不愆其期也,故名曰代。

數脈屬陽,一息六至,往來流利,滑脈可識。有力為緊,切繩極似。數時一止,其名為促。數如豆粒,動脈無惑。

白話文:

脈搏微弱的人,脈象沉而極細軟。脈搏細弱的人,脈象沉細而直且柔軟。

遲脈屬於陰性脈象,一分鐘跳動三次,緩脈則和勻有致,像春天的柳枝一樣。遲脈細弱則稱為澀脈,脈象極為遲滯;結脈則來得緩慢,停頓一下又繼續跳動;代脈也是來得緩慢,停頓次數固定。

以上以遲脈為綱,並包含了緩脈、澀脈、結脈、代脈四種與遲脈相關的脈象,統一解釋如下:遲脈指脈搏跳動緩慢,反映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緩脈則一分鐘跳動四次,跳動和勻,就像春風輕輕吹拂柳梢一樣,這是胃氣充足的脈象。澀脈指脈搏遲滯不暢,感覺像輕刀刮竹子一樣,以前認為停頓一下就繼續跳動的,是不正確的。結脈指脈搏遲緩,並時而停頓。代脈指脈搏遲緩,停頓之後不能自行恢復跳動,且停頓次數固定,就像四季更替一樣,有規律的循環,因此稱為代脈。

數脈屬於陽性脈象,一分鐘跳動六次,脈象流暢,滑脈是容易辨識的。有力則稱為緊脈,就像切繩子一樣。數脈如果偶爾停頓,則稱為促脈。數脈如果像豆粒一樣,那麼一定是動脈無恙。

此以數脈提綱,而取滑、緊、促、動四脈之兼乎數者,統匯於下也。數脈者,往來急數,為太過多象。滑脈者,滑而不滯,如珠走盤也。緊脈者,緊急有力,左右彈手;切繩者,喻其緊,亦喻左右彈也。促脈者,數而時有一止,如疾行而蹶也。動脈者,形如豆粒,厥厥動搖,兩頭俱俯,中間高起,故短如豆粒。

舊云:上下無頭尾,則上不至寸為陽絕,下不至尺為陰絕,是死絕之脈,非動脈也。仲景云: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由是則寸尺皆有動脈,謂獨見於關者,誤矣。

別有三脈,短長與弦。不及本位,短脈可原。過於本位,長脈綿綿;長而端直,狀類弓弦。

白話文:

在這裡,我們主要討論脈象的理論基礎,並特別強調了數脈、滑脈、緊脈、促脈和動脈等五種脈象。數脈指的是脈搏跳動頻繁,快速,顯示身體功能過度。滑脈則是脈搏流動順暢,如同珠子在盤中滾動一樣。緊脈則特徵為脈搏緊繃有力,左右手都能感受到,類比於拉繩子,同時也表示脈搏的緊張感。促脈是指脈搏快速,偶爾會突然停止,類似於快跑時突然摔倒的情況。動脈則表現為脈搏形狀像豆粒一樣,顫動著,兩端低垂,中間隆起,因此它們的外觀就像小豆粒。

古書中提到,如果脈搏沒有頭尾,且上部未達到寸的位置(代表陽脈),或下部未達到尺的位置(代表陰脈),這被認為是死亡的脈象,而不是動脈。張仲景指出,陽性動脈會引發出汗,而陰性動脈則會引起發熱。由此可知,脈搏在寸和尺的位置都可能出現動脈,但認為只在關部位出現動脈是一個錯誤。

此外,還有三種脈象需要考慮,分別是短脈、長脈和絃脈。如果脈象超出其應在的位置,則長脈會呈現纖細延續的特徵,類似於長繩的樣子。如果長脈端直,類似於弓弦的形狀。

此短、長與弦三脈,非浮、沉、遲、數可括,故別列於此。短者,短縮之象。長者,相引之象。弦者,勁而端直之象。

按:戴同父曰:關不診短。若短脈見於關上,是上不通寸為陽絕,下不通尺為陰絕矣。

一脈一形,各有主病,脈有相兼,還須細訂。

前所載者皆脈之形象,然有所主之病,有相兼之脈,更須細加考訂。

此以下至女胎三月句,凡十有三節,各明某脈主某病,而相兼之脈盡在其中矣。

浮脈主表,腑病所居。有力為風,無力血虛,浮遲表冷,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六腑屬陽,其應在表,故浮主腑病也。浮而有力,則知風邪所幹,邪氣盛則實,有餘之象也。浮而無力,則知陰血虧損,正氣奪則虛,不足之象也。脈浮主表,脈遲主冷,浮遲兼見,則為表冷也。脈浮主風,脈數主熱,浮數兼見,則為風熱也。緊脈為寒,浮緊兼見,則為風寒也。緩脈主濕,浮緩兼見,則為風濕也。

白話文:

短、長、弦這三種脈象,無法用浮、沉、遲、數來概括,所以單獨列出來說明。短脈代表縮短的徵兆,長脈代表相引的徵兆,弦脈代表勁直的徵兆。

關脈不診短脈。如果在關上出現短脈,就代表上不通寸脈,是陽氣衰絕的表現,下不通尺脈,是陰氣衰絕的表現。

每種脈象都有它所代表的疾病,脈象可能互相兼並,需要細心辨別。

前面所記載的都是脈象的形態,但它們所代表的疾病,以及可能兼並的脈象,都需要仔細考量。

以下到「女胎三月」的內容,一共十三節,分別說明某種脈象代表哪種疾病,以及可能兼並的脈象,都在其中了。

浮脈代表表證,也就是腑病所在。脈浮有力,代表風邪入侵,邪氣盛則為實,是氣血有餘的表現。脈浮無力,代表陰血虧損,正氣不足,是氣血不足的表現。脈浮代表表證,脈遲代表寒證,浮遲兼見,就是表寒。脈浮代表風證,脈數代表熱證,浮數兼見,就是風熱。緊脈代表寒證,浮緊兼見,就是風寒。緩脈代表濕證,浮緩兼見,就是風濕。

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火,浮微勞極。浮濡陰虛,浮散虛劇,浮弦痰飲,浮滑痰熱。

暑傷氣,氣虛則脈虛,故浮虛為傷暑也。失血之脈必芤,如吐血下血之類,芤脈自兼浮,非浮脈兼芤也。洪主火,洪而兼浮,知為虛火。微為氣血俱虛,故主勞極,此亦微脈自兼浮也。血屬陰,其應在下,濡脈按之而軟,故為陰虛。散者,散亡之義,虛極所致,劇即極也。弦者,風木之象,浮亦為風,故為痰飲,乃風痰也。

滑主痰證,滑本陽脈,而又兼浮,則炎上之象,故為熱痰也。

沉脈主裡,為寒為積。有力痰食,無力氣鬱。沉遲虛寒,沉數熱伏;沉緊冷痛,沉緩水蓄。

白話文:

浮脈虛弱,常見於中暑、失血、虛火、勞累過度等情況。浮芤脈常見於失血,浮洪脈常見於虛火,浮微脈常見於過度勞累,浮濡脈常見於陰虛,浮散脈常見於虛弱極度,浮弦脈常見於痰飲,浮滑脈常見於痰熱。

五臟屬陰,其應在裡,故沉主裡病也。沉者,陰象也;積者,臟病也,故為寒積。沉而有力,有餘之象,必有形之物凝滯於內;沉而無力,不足之象,乃無形之氣鬱結於中。沉遲皆偏於陰,所以虛寒;沉里數熱,故熱伏於裡也。緊主諸痛,亦主於寒,得之沉分,非冷痛乎?濕家得緩,沉位居里,當水畜矣。

沉牢痼冷,沉實熱極,沉弱陽虧,沉細虛濕,沉弦飲痛,沉猾食滯。沉伏吐利,陰毒積聚。

仲景曰:寒則堅牢,有牢固之義,故云痼冷。牢脈自在沉分,非兼見也,實脈為陽熱之極也,實則三候皆強,不獨在沉分也。按之無力為弱脈,故曰陽虧。細為不足,亦主濕侵,故曰虛濕。弦本主飲,亦主諸痛。滑雖主痰,若在脾部而沉分見之,為食滯也。寸伏則吐,尺伏則利,在陰證傷寒,則為陰毒積聚耳。

白話文:

五臟屬於陰性,對應於體內,因此沈脈表示內科疾病。沈脈是陰性的象徵;積脈代表五臟的疾病,所以它們通常被認為是寒性的積聚。沈脈有力,顯示有形的物質在體內凝滯;沈脈無力,表示無形的氣體在體內鬱結。沈遲兩種脈象都傾向於陰性,所以它們常表現為虛寒。沈脈伴隨內部熱象,表明熱邪潛伏在體內。緊脈主要表現於疼痛,也與寒性有關,如果在沈脈範圍內出現,那麼它應該是冷痛。濕症出現緩脈,因為沈脈在體內,暗示著體內有水液積聚。

沈脈可能表現為堅硬、牢固(痼冷)、實熱極度、陽氣嚴重虧損、細微的虛濕、弦脈(飲食引起的疼痛)和滑脈(食滯)。沈脈伏藏於體內,導致吐瀉或利尿,可能是陰毒和積聚的表現。

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指出:寒冷的脈象堅硬、牢固,這表示存在一種牢固的疾病,因此稱為痼冷。沈脈通常在寒冷的脈象範圍內,不是和其他脈象同時出現的,實脈表示陽熱極度,實脈通常強烈,不僅限於沈脈範圍。按壓時無力是弱脈,表示陽氣的虧損。細脈表示不足,也主導濕邪的入侵,因此稱為虛濕。弦脈原本主導飲食問題,也主導各種疼痛。滑脈通常與痰有關,但如果在脾部出現並在沈脈範圍內,則表示食滯。寸脈伏藏時引起吐瀉,尺脈伏藏時導致利尿,在陰性證狀的傷寒中,這可能表示陰毒和積聚。

遲脈主臟,陰冷相干,有力為痛,無力虛寒。

五臟為陰,遲亦為陰,是以主臟,乃陰冷相干也。遲而有力,則因寒而凝滯,是以為痛。遲而無力,中空顯然,故當虛寒。

數脈主腑,主吐主狂,有力實熱,無力虛瘡。

六腑為陽,數亦為陽,是以主腑。吐者,陽氣亢逆。狂者,熱邪傳裡也。數而有力,實熱可知;數而無力,虛瘡可斷。

滑司痰飲,右關主食,尺為畜血,寸必吐逆。

滑為痰脈,右關沉滑,知有食停。兩尺見之,畜血可察。兩寸見之,吐逆難免矣。

澀脈少血,亦主寒濕,反胃結腸,自汗可測。

尺中見澀,血少精傷也;關中見之,脾虛不能勝濕也。血液枯竭,上為反胃,下為結腸也。兩寸見澀,則為自汗,蓋汗乃心主液,而肺主皮毛也。

白話文:

脈象遲緩,與臟腑陰冷有關,脈有力表示寒凝疼痛,無力則表示虛寒。五臟屬陰,脈象遲緩也屬陰,因此反映臟腑陰冷。脈象遲緩而有力,是因為寒氣凝滯導致疼痛。脈象遲緩而無力,則代表身體虛弱、寒氣入侵。

脈象數快,與腑臟有關,表示有吐瀉、狂躁等症狀,脈有力表示實熱,無力則表示虛弱或有瘡瘍。六腑屬陽,脈象數快也屬陽,因此反映腑臟狀況。吐瀉是因為陽氣上逆,狂躁是因為熱邪入侵。脈象數快而有力,表示實熱明顯;數快而無力,則表示身體虛弱或有瘡瘍。

脈象滑利,表示痰飲停滯,右關脈沉滑表示食積,尺脈見之表示積血,寸脈見之表示吐逆。滑脈是痰脈,右關脈沉滑表示有食物停滯。兩尺脈見之,表示有積血。兩寸脈見之,則吐逆難免。

脈象澀滯,表示血少,也可能與寒濕有關,容易出現反胃、結腸等症狀,也可以反映自汗。尺脈見澀,表示血少精傷;關脈見澀,表示脾虛不能勝濕。血液枯竭,向上則導致反胃,向下則導致結腸問題。兩寸脈見澀,則表示自汗,因為汗液是心臟主導的液體,而肺臟主導皮毛。

弦脈主飲,木侮脾經,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木旺者,脈必弦。木旺必來侮土,土虛不能制濕,而痰飲之證生焉。陽弦者,寸也,寸主上焦,故當頭痛;陰弦者,尺也,尺主下焦,故當腹痛。

長則氣治,短則氣病。細則氣衰,大則病進。

長乃肝之平脈,故曰氣治。經曰:如循長竿末梢為平,如循長竿為病。短雖肺之平脈,若非右寸及秋令見之,即為病矣。脈以和平為貴,細者,不及而氣衰;大者,太過而病進也。

浮長風癇,沉短痞塞,洪為陰傷,緊主寒痛。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血傷,緩滑濕痰。

浮風長火,風火相搏,則肝病而癇生。沉陰短虛,虛寒相合,則氣滯而痞生。洪即大脈,火之亢也;陽亢者,陰必傷。緊為寒脈,浮分則表為寒束而痛,沉分則里為寒滯而痛。緩為虛而大為風,緩大並至,故曰風虛。緩者,濕氣停滯;細者,虛氣不行而痹生焉。澀見即為血傷,挾緩則轉傷也。滑見即為濕痰,挾緩則愈濕矣。

白話文:

弦脈代表體內有水飲,木氣過盛會傷害脾經,陽弦脈象會導致頭痛,陰弦脈象會引起腹痛。

木氣旺盛的人,脈象一定會是弦脈。木氣旺盛必然會侵犯土氣,土氣虛弱無法制約濕氣,就會產生痰飲的症狀。陽弦脈指的是寸脈,寸脈主宰上焦,所以會出現頭痛;陰弦脈指的是尺脈,尺脈主宰下焦,所以會出現腹痛。

脈象長則氣血調和,脈象短則氣血不調。脈象細則氣血衰弱,脈象大則病情加重。

長脈是肝經的正常脈象,所以稱為氣血調和。經書上說:脈象如循長竿末梢為正常,如循長竿則為病。短脈雖然是肺經的正常脈象,但如果不是在右寸或秋季見到,則為病態。脈象以平和為貴,細脈是氣血不足,大脈是氣血過盛而病情加重。

浮長脈象代表風邪和火邪,風火相搏就會導致肝病和癇症。沉短脈象代表陰虛和寒邪,虛寒相合就會導致氣滯和痞症。洪脈是大脈,代表火氣過盛;陽氣過盛,陰氣必然受傷。緊脈是寒脈,浮在表面代表表寒束縛而疼痛,沉在裏面代表里寒阻滯而疼痛。緩大脈象代表虛風,緩大脈象同時出現,所以稱為虛風。緩脈代表濕氣停滯,細脈代表虛氣不運而導致痹症。澀脈代表血傷,與緩脈同時出現則會加重血傷。滑脈代表濕痰,與緩脈同時出現則濕氣更重。

澀小陰虛,弱小陽竭。陽微惡寒,陰微發熱。陽動汗出,為痛為驚;陰動則熱,崩中失血。虛寒相搏,其名為革,男子失精,女人漏血。

澀自主血虛,兼小而愈虛矣。弱脈自制小,此非兼脈,但弱脈見則陽氣虛竭矣。微者,大虛之脈,故在陽分見則氣虛而惡寒,在陰分見則血虛而發熱。寸動名陽,汗出者心肺之證,驚氣入心;氣滯則痛,亦心肺也。尺動名陰,熱者,腎水不足;崩中失血,皆腎經失閉蟄封藏之本也。

仲景論革脈云: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女子半產漏下。

陽盛則促,肺癰熱毒;陰盛則結,疝瘕積鬱。代則氣衰,或泄膿血,傷寒霍亂,跌打悶絕,瘡疽痛甚,女胎三月。

白話文:

「澀」主血虛,再加上陰部狹小,病情更加嚴重。「弱」脈是從小脈發展而來,這並不是說有多種脈象,只是弱脈出現就代表陽氣已經枯竭了。「微」脈是大虛之脈的表現,所以在陽氣部分出現就是氣虛導致的畏寒,而在陰血部分出現則是血虛導致的發熱。寸脈代表陽氣,出汗是心肺病狀,驚恐會進入心臟。氣滯則會引起疼痛,也是心肺問題。尺脈代表陰血,熱症是因為腎水不足;崩漏和失血都是因為腎經功能失常。

張仲景論述「革」脈時說:「弦」表示寒,「芤」表示虛,虛寒交加,這種脈象稱為「革」。男性出血、失去精液,女性有半產(妊娠期出血)或漏血(長期不規則出血)的症狀。

過度的「陽」盛會導致脈搏急促,肺癰熱毒;過度的「陰」盛會導致腹內結塊,疝、瘕、積鬱等症狀。脈搏代脈表示氣血衰弱,可能出現洩膿血的情況。傷寒、霍亂、跌打傷、悶絕、以及女性懷孕三個月時的疼痛等症狀都可能出現。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專業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尋求專業醫生指導。

數而有止為促,豈非陽盛乎?肺癰熱毒,皆火極所致者。遲而有止為結,豈非陰盛乎?疝瘕積鬱,皆陰氣凝滯也。至於代脈,真氣衰敗而後見也。泄膿血者,見之必死。惟傷寒心悸,或霍亂昏煩,或跌打損傷,或瘡疽痛極,或懷胎三月,此五者見之,弗作死脈也。

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吉凶可推。

病有陰陽,脈亦有陰陽,順應則吉,逆見即凶。

此以下至其死可測句,凡二十七節,詳分某病見某脈吉,某病見某脈凶也。

中風之脈,卻喜浮遲,堅大急疾,其凶可知。

中風者多虛脈,以浮遲為順,若反堅急,決無生理。

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微澀小,證反必凶。汗後脈靜,身涼則安;汗後脈躁,熱甚必難。陽證見陰,命必危殆;陰證見陽,雖困無害。

白話文:

脈象變化反映著人體的陰陽虛實,脈搏有力而快速,代表陽氣旺盛,例如肺癰熱毒就是陽氣過盛所致;脈搏遲緩而有力,代表陰氣盛,例如疝瘕積鬱就是陰氣凝滯所導致。脈象虛弱,代表元氣衰敗,出現膿血則生命垂危。但若傷寒心悸、霍亂昏迷、跌打損傷、瘡疽劇痛,或懷孕三月出現虛弱脈象,則不一定是死兆。

脈象與疾病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根據脈象的變化,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和預後。疾病有陰陽之分,脈象也有陰陽之分,脈象與疾病相符則吉利,反之則凶險。

接下來會詳細分析各種疾病的脈象變化,例如中風患者通常脈象虛弱,以浮緩為吉,若出現堅急的脈象則預後不佳。傷寒熱病患者,脈象以浮洪為佳,若出現沉微澀小的脈象則病情凶險。汗後脈象平和,身體涼爽則病情趨於穩定;汗後脈象躁動,體溫升高則病情危急。陽證出現陰脈,病情危重;陰證出現陽脈,則無大礙。

此節皆言傷寒之順逆也。雖受寒邪,傳裡必熱,故曰熱病。病既屬熱,脈以浮洪為吉,若沉微澀小,是證與脈反,故凶。汗後邪解,便當脈靜身涼;若躁而熱,所謂汗後不為汗衰,不可治矣。陽證而見沉、澀、細、弱、微、遲之陰脈,則脈與證反,命必危殆。陰證而見浮、大、數、動、洪、滑之陽脈,雖若反證,在他證忌之,獨傷寒為邪氣將解之象,病雖危困,無害於命也。

勞倦內傷,脾脈虛弱;汗出脈躁,死證可察。

勞倦傷脾,故脾脈虛弱為順也。若汗出而脈反躁疾,則逆矣,安得不死?

瘧脈自弦,弦數者熱,弦遲者寒,代散則絕。

瘧者,風暑之邪,客於風木之府,木來乘土,脾失轉輸,不能運水穀之精微,遂多停痰留飲。弦應風木,又主痰飲,無痰不成瘧,故曰瘧脈自弦。數熱遲寒,自然之理,獨見代散二脈,則命必絕矣。

白話文:

傷寒病的發展過程,有順利和逆轉兩種情況。雖然是受寒邪入侵,但傳入內裡就會導致發熱,因此稱為熱病。既然是熱病,脈象浮而洪大就表示病情良好,如果脈象沉而微弱,澀而細小,就代表證狀與脈象相反,預後凶險。出汗後邪氣消退,就應該脈象平靜,身體涼爽;如果反而躁熱,那就說明汗出後沒有真正排解寒邪,病情無法治癒。陽證卻出現沉、澀、細、弱、微、遲的陰脈,表示脈象與證狀相反,病人性命必定危殆。陰證卻出現浮、大、數、動、洪、滑的陽脈,雖然像是反證,但在其他病症中都是忌諱的,唯獨傷寒病中,這是邪氣將要消退的徵兆,雖然病情危重,但無礙性命。

過度勞累導致內傷,脾臟脈象虛弱;出汗後脈象躁動,是死亡的徵兆。

過度勞累傷了脾臟,所以脾臟脈象虛弱是正常的發展過程。如果出汗後脈象反而躁動急促,就代表病情逆轉,怎麼可能不死?

瘧疾的脈象本來就弦,弦數代表熱證,弦遲代表寒證,出現代脈和散脈就表示生命將要結束。

瘧疾是風暑之邪入侵,停留在風木之府,木氣乘克土氣,脾臟失調,無法轉輸水谷精微,導致痰飲積聚。弦脈應於風木,又主痰飲,沒有痰飲就不會發生瘧疾,所以說瘧疾的脈象本來就弦。數代表熱,遲代表寒,這是自然規律,唯獨出現代脈和散脈,就表示性命必將結束。

泄瀉下利,沉小滑弱,實大浮數,發熱則惡。

瀉利則虛,宜見沉、小、滑、弱之虛脈;若反見實、大、浮、數之脈,則身必發熱而成惡疾矣。

嘔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數緊澀,結腸者亡。

嘔吐反胃,脾虛有痰也。浮為虛,滑為痰,是其正象可以受補,故曰昌也。若弦、數、緊、澀,則血液枯竭,遂致糞如羊屎,必死不治矣。

霍亂之候,脈代勿訝;厥逆遲微,是則可嗟。

霍亂之脈,洪大為佳;若見代脈,因一時清濁混亂,故脈不接續,非死脈也。微細而舌卷囊縮者,不可治耳。

嗽脈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緊,死期將至。

嗽乃肺疾,脈浮為宜,兼見濡者,病將退也。若沉伏與緊則相反,而病深矣,不死何待?

白話文:

腹瀉頻繁,脈象沉細滑弱,代表身體虛弱,但如果脈象反而實大浮數,身體就會發熱,形成嚴重的疾病。

嘔吐反胃,脈象浮滑表示虛寒有痰,可以治療;脈象弦數緊澀,則代表腸道阻塞,性命堪憂。

嘔吐反胃,是脾胃虛弱,痰濕阻滯的表現。脈象浮而滑,代表虛寒有痰,可以透過調理改善。但如果脈象弦數緊澀,則代表血液枯竭,糞便如羊屎,將會不治而亡。

霍亂發作時,脈象代脈不用驚慌,因為這是清濁混亂所致。但如果脈象微細,舌頭卷縮,則無救治之法。

咳嗽時,脈象多浮,浮而濡濕容易治癒;但如果脈象沉伏而緊,則代表病情嚴重,死亡將至。

咳嗽是肺部疾病,脈象浮為正常,浮而濡濕表示病情將要減輕。但如果脈象沉伏而緊,則病情嚴重,難以挽回。

喘息抬肩,浮脈是順;沉澀肢寒,均為逆證。

喘息無非風與痰耳,脈以浮滑為順;若反沉澀而四肢寒者,必死不治。

火熱之證,洪數為宜,微弱無神,根本脫離。

熱證而得洪數,乃正應也;若見微弱,脈證相反,根本脫絕,藥餌不可施矣。

骨蒸發熱,脈數為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

骨蒸者,腎水不足,壯火潛上,虛數二脈,其正象也。若見澀小之脈,所謂發熱脈靜,不可救藥耳。

癆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則數。

虛證宜見虛脈,若兩手脈弦,謂之雙弦。弦乃肝脈,右關見之,是肝木乘脾,故曰土敗。火熱太過,脈必極數,甚而七至,癆證之脈,六至以上,便不可治。

白話文:

喘息時肩膀抬舉,脈搏浮現是正常的徵兆;反之,脈搏沈澀且四肢冰冷,這就是逆向的病症。

喘息的原因多半是風邪或痰阻,脈搏以浮滑為正常;如果脈搏反而沈澀且四肢寒冷,那麼這情況非常危險,通常預示著生命垂危,無法治療。

熱症的表現,脈搏洪大而數跳是合適的,若脈搏微弱無力,這表示病情嚴重,根基已經脫離。

熱症出現洪大而數跳的脈搏是正常的反應;若脈搏微弱,這與症狀相悖,根基已經脫離,就無法再進行藥物治療了。

骨頭內部熱感,脈搏數跳錶示虛弱,熱症伴隨脈搏細小,這將導致生命結束。

骨頭內部熱感,表示腎水不足,腎火上昇,脈搏數跳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脈搏細小,這稱為「熱脈靜」,表示病情無法輓救。

各種虛弱的情況下,脈搏浮軟微弱,這表示脾胃功能失調,如果火熱過度,脈搏必然急數,甚至達到每分鐘七次。癆症的脈搏如果超過每分鐘六次,就表示病情已經無法治療了。

失血諸證,脈必現芤,緩小可喜,數大堪憂。

芤有中空之象,失血者宜爾也;緩小亦為虛脈,順而可喜。若數且大,謂之邪勝,故可憂也。

畜血在中,牢大欲宜,沉澀而微,速愈者希。

畜血有形實證,牢大之脈,脈證相宜;倘沉澀而微,是挾虛矣,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難施峻猛之劑,安望其速愈耶?

三消之脈,數大者生,細微短澀,應手堪驚。

渴而多飲為上消,消穀善飢為中消,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三消皆燥熱太過,惟見數大之脈為吉耳;細微短澀,死不可救。

小便淋閉,鼻色必黃,實大可療,澀小知亡。

鼻頭色黃,必患小便難,六脈實大者,但用分理之劑必愈;若逢澀小,為精血敗壞,死亡將及矣。

白話文:

失血症狀,脈象一定會呈現虛弱無力、細小、空虛的狀態。脈搏跳動緩慢、細小是好的徵兆,而脈搏跳動快速、有力則需要擔心。

虛弱的脈象呈現空虛的狀態,就像失血的人一樣。緩慢而細小的脈象也是虛脈,但只要脈搏跳動順暢,就是好的現象。如果脈搏跳動快速且有力,代表邪氣過盛,所以需要擔心。

血液停留在體內,脈象會呈現強壯有力、大而沉重的狀態。如果脈搏沉重而微弱,就很少能快速痊癒。

血液停留在體內屬於實證,脈象强壮有力、大而沉重,符合病情。如果脈搏沉重而微弱,就代表虛弱的狀態。既不能自行化解血液,又不能使用猛烈的藥物,怎麼能期望快速痊癒呢?

三消病的脈象,如果脈搏跳動快速有力,就代表有生存的希望。如果脈搏細小、短促、沉澀,就非常危險。

口渴、大量喝水屬於上消;吃飯後很快又餓屬於中消;口渴、大便次數頻繁、還有粘液屬於下消。三消都是由於燥熱過度,只有脈象跳動快速有力是好的徵兆。如果脈搏細小、短促、沉澀,就無藥可救了。

小便閉塞,鼻頭一定會發黃。如果脈象強壯有力、大而沉重,就能够治療。如果脈象沉澀而細小,就代表精血敗壞,死亡將近。

癲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為吉,沉急凶殃。

癲狂二證,皆以浮洪為吉,取其病尚淺也;若沉而急,病已入骨,雖有扁倉,莫之能療矣!

癇宜虛緩,沉小急實,或但弦急,必死不失。

癇本虛痰,脈見虛緩,自應然也。若沉小急實,或虛而弦急者,肝之真臟脈見矣,安望其更生耶?

心腹之痛,其類有九,細遲速愈,浮大延久。

九種心腹之痛,皆宜遲細,易於施療。如浮而大,是為中虛,不能收捷得之效也。

疝屬肝病,脈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肝主筋,疝則筋急,故屬肝病也。肝脈弦急,是其常也;疝系陰寒之咎,牢主裡寒之脈,亦其常也。如且弱且急,必有性命之憂。

白話文:

癲癇發作時,如果身體輕微顫抖,恢復得快,預後較好;如果沉重急促,則病情嚴重,即使名醫也難以治療。

癲癇的最佳治療方式是緩慢舒緩,如果脈象沉小急促,或只有弦急,則預示著生命危險。

癲癇的病根是虛痰,脈象虛緩是正常的。如果出現沉小急促,或者虛弱且弦急的脈象,說明肝臟受損,很難恢復健康。

心腹疼痛有九種,脈象細微緩慢的預後較好,脈象浮大持久的預後較差。

九種心腹疼痛都適合用緩慢細緻的治療方法。如果脈象浮大,說明身體虛弱,難以快速治愈。

疝氣屬於肝病,脈象必定弦急,如果脈象強勁急促則可治癒,如果脈象微弱急促則預示著死亡。

肝臟主導筋脈,疝氣會導致筋脈緊縮,所以屬於肝病。肝臟的脈象通常是弦急,疝氣是陰寒導致,強勁急促的脈象也屬於正常現象。如果脈象既微弱又急促,則生命垂危。

黃疸濕熱,洪數偏宜,不妨浮大,微澀難醫。

濕蒸熱壅,黃疸生焉,洪數也,浮大也,皆所宜也。一見微澀,虛衰已甚,必食少瀉多,無藥可療矣。

脹滿之脈,浮大洪實;細而沉微,岐黃無術。

脹滿屬有餘之證,宜見有餘之脈,浮、大、洪、實是矣。沉細而微,謂之證實而脈虛,雖岐黃神聖,莫可回生矣。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實強可生,沉細難愈。

積也、聚也,皆實證也,實脈強盛,是所當然。沉細為虛之診,真氣敗絕,不可為已。

中惡腹脹,緊細乃生;浮大維何?邪氣已深。

中惡者,不正之氣也,緊細主吉,浮大則凶也。

白話文:

黃疸病如果伴隨着濕熱症狀,脈象應該表現為洪數且偏向浮大,但如果摸起來略微澀滯,就難以治療了。

濕氣蒸騰熱氣鬱積,就會導致黃疸的產生,脈象洪數、浮大都是正常的表現。一旦摸起來微澀,就代表身體虛弱衰敗嚴重,必然會出現食慾不振、排泄頻繁的情況,藥物已經無法治療了。

脹滿症的脈象應該浮大洪實,如果脈象細小沉微,就無藥可治了。

脹滿屬於身體積聚過多導致的症狀,所以脈象應該呈現浮、大、洪、實等有餘之象。沉細而微代表症狀嚴重但身體虛弱,即使是神醫也無力回天。

五臟積聚、六腑聚結,都是實症,脈象應該強勁有力。如果脈象沉細,代表真氣衰敗,無藥可救。

中惡(食物中毒)導致腹脹,脈象應該緊細才吉利,如果脈象浮大,就代表邪氣侵襲嚴重了。

鬼祟之脈,左右不齊,乍大乍小,乍數乍遲。

鬼祟犯人,左右二手脈象不一,忽大忽小,忽數忽遲,無一定之脈形也。

癰疽未潰,脈宜洪大;及其已潰,洪大始戒。

未潰屬實,洪大為正脈也;若潰後則虛矣,亦見洪大,毋乃不可乎!

肺癰已成,寸數而實;肺痿之形,數而無力。肺癰色白,脈宜短澀,浮大相逢,氣損血失。腸癰實熱,滑數可必,細沉無根,其死可測。

肺癰而寸口數實,知膿已成矣。肺葉焦痿,火乘金也,是以數而無力。肺癰幾作,則肺氣虛損;白者,西方本色,所謂一臟虛則一臟之本色見也。短澀者,秋金之素體,若逢浮大,是謂火來乘金,克我者為賊邪,血氣敗壞之診也。腸癰,實也;沉細,虛也;證實脈虛,死期將至矣。

白話文:

脈象左右不一致,時而強勁時而微弱,時而快時而慢,變化無常,這是鬼祟作祟的徵兆。癰疽尚未潰破,脈象應當洪大有力;一旦潰破,洪大就要引起警惕,因為潰破後身體虛弱,脈象仍然洪大,就可能出現問題。肺癰形成時,寸脈有力而數;肺痿則脈數而無力。肺癰患者面色蒼白,脈象應當短澀,浮大同時出現,說明氣血受損。腸癰實熱,脈象滑數可見;脈象細沉無根,則預示著死亡。肺癰寸脈數實,說明膿已形成。肺葉焦痿,是火氣過盛克制金氣,所以脈象數而無力。肺癰將要發作,肺氣就會虛損;白色是西方的顏色,說明一個臟器虛損就會出現其本色。短澀是金氣的特性,如果出現浮大,就說明火氣克制金氣,這是敵邪侵襲、氣血衰敗的徵兆。腸癰是實證,脈象沉細是虛證,證實脈虛,說明死亡將至。

婦人有子,陰搏陽別,少陰動甚,其胎已結。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別。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此一節,女科胎前之脈也。陰搏陽別者,寸為陽,尺為陰,言尺陰之脈,搏指而動,與寸陽之脈迥然分別,此有子之診也。或手少陰心脈獨動而甚,心臟主血,故胎結而動甚也。動者,往來流利之動,非厥厥如豆之動也。疾即數也,滑而且數,按之不散,三月之胎也。滑脈不見,而但疾不散,五月之胎也。

左為陽,故左疾為男胎;右為陰,故右疾為女胎。女胎腹形如箕之圓也,男胎腹形狀如釜之上小而下大也。

欲產之脈,散而離經;新產之脈,小緩為應,實大弦牢,其凶可明。

白話文:

婦女懷孕時,陰脈搏動明顯,與陽脈分開,少陰脈跳動頻繁,說明胎兒已成形。如果滑脈持續存在,胎兒在懷孕三個月時就會形成。如果滑脈消失,但脈搏依然頻繁,則胎兒在懷孕五個月時就會形成。左邊脈搏頻繁代表懷男胎,右邊脈搏頻繁代表懷女胎。懷女胎的肚子像簸箕一樣圓,懷男胎的肚子像鍋一樣上窄下寬。

這段描述的是婦科中關於胎兒形成前的脈象。陰脈搏動明顯是指尺脈搏動明顯,與寸脈搏動明顯區分開,這是懷孕的徵兆。如果手少陰心脈跳動頻繁,因為心臟主血,所以胎兒成形後脈搏跳動頻繁。這裡的“動”指的是脈搏流暢的跳動,不是像豆子一樣的顫動。滑脈是指脈搏滑利而頻繁,按下去不能散開,這是懷孕三個月時的脈象。如果滑脈消失,但脈搏依然頻繁,則是懷孕五個月時的脈象。

左邊代表陽,所以左邊脈搏頻繁代表懷男胎;右邊代表陰,所以右邊脈搏頻繁代表懷女胎。懷女胎的肚子像簸箕一樣圓,懷男胎的肚子像鍋一樣上窄下寬。

臨近生產的脈象,會變得散漫,失去經脈的約束;剛生產完的脈象,會變得輕柔緩慢,但如果脈象仍然強勁有力,說明有凶險的徵兆。

此一節,產中之脈也。散而離經,離經者,離乎經常之脈也。胎動於中,脈亂於外,勢之必至也。產後氣血兩虛,見小緩之虛脈為吉。若見實大弦牢,凶可知矣。

奇經八脈,不可不察。直上直下,尺寸俱牢,中央堅實,衝脈昭昭,胸中有寒,逆氣裡急,疝氣攻心,支滿溺失。

奇經者,無表裡配偶之經也。八脈者,陽維也,陰維也,陽蹻也,陰蹻也,沖也,督也,任也,帶也。直上直下,弦長相似,尺寸俱牢,亦兼弦長;是以有逆氣裡急之那,疝氣攻心,正逆急也。支滿者,脹也;溺失者,衝脈之邪干腎也。此以下凡五節,皆奇經脈也。

直上直下,尺寸俱浮,中央浮起,督脈可求。腰背強痛,風癇為憂。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產程中的脈象。脈象散漫且與常規脈象不同,這是因為胎兒在腹中活動導致的。產後氣血兩虛,見到細弱的脈象通常表示病情較輕;反之,如果見到實大、弦硬或緊實的脈象,則病情可能較嚴重。

奇經八脈是指不與表裏相配的經脈,包括:陽維脈、陰維脈、陽蹻脈、陰蹻脈、沖脈、督脈、任脈和帶脈。這些脈象直上直下,脈象強硬且形狀類似,脈象又兼有弦和長的特徵,因此容易出現逆氣(即氣逆)和裡急(腹部不適)的症狀,以及疝氣(腹部疼痛)攻擊心臟的情況。此外,脈象支滿(腹部脹滿)和溺失(尿頻或尿失禁)可能是衝脈邪氣幹擾腎臟的表現。

這以下的五節內容,都是關於奇經脈的描述。如果脈象直上直下,且脈象浮現,中央部位脈象更加浮起,這可能是督脈的特徵。這種脈象往往伴有腰背疼痛和風癇(一種風濕性神經系統疾病)的問題。

直上直下,則弦長矣;尺寸俱浮,中央亦浮,則六部皆浮,又兼弦長,故其見證,皆屬風家。大抵衝脈主裡,督脈主表也。

寸口丸丸,緊細實長,男疝女瘕,任脈可詳。

寸口者,統寸關尺三部也。丸丸,動貌。緊細實長,寒邪盛而實也。男疝女瘕,即所謂苦少腹繞臍下,引陰中切痛也。

寸左右彈,陽蹻可決;尺左右彈,陰蹻可別,關左右彈,帶脈之訣。

左右彈,緊脈之相也。陽蹻主陽絡,故應於寸;陰蹻主陰絡,故應於尺;帶脈如束帶之狀,在人腰間,故應於關。

尺外斜上,至寸陰維,尺內斜上,至寸陽維。

從右手手少陽三焦,斜至寸上手厥陰心胞絡之位,是陰維脈也;從左手足少陰腎經,斜至寸上手太陽小腸之位,是陽維也。斜上者,不由正位而上,斜向大指,名為尺外斜向小指,名為尺內,邪在陽維陽蹻則發癇,癇動而屬陽,邪在陰維陰蹻則發癲,癲靜而屬陰故也。

白話文:

脈象直上直下,表示脈弦長;寸關尺三部都浮,中央也浮,則六部皆浮,再加上脈弦長,這些脈象都屬於風邪所致。總體來說,衝脈主裡,督脈主表。

寸口脈摸起來圓滑,緊而細,實而長,男性的疝氣,女性的瘕症,都可以從任脈的脈象推測出來。

寸口是指寸、關、尺三部脈象。圓滑是指脈象跳動的形態。緊、細、實、長,說明寒邪入侵而導致脈象偏實。男性的疝氣和女性的瘕症,指的是少腹繞臍下,引發陰部疼痛的症狀。

寸口脈左右彈跳,可以判斷陽蹻脈的狀況;尺口脈左右彈跳,可以判斷陰蹻脈的狀況;關口脈左右彈跳,可以判斷帶脈的狀況。

左右彈跳,是指緊脈的表現。陽蹻脈主陽絡,因此應於寸口脈;陰蹻脈主陰絡,因此應於尺口脈;帶脈像束帶一樣,位於腰間,因此應於關口脈。

尺口脈向外斜上,到達寸口脈的陰維脈;尺口脈向內斜上,到達寸口脈的陽維脈。

從右手手少陽三焦經,斜向寸口脈的手厥陰心包絡,就是陰維脈;從左手足少陰腎經,斜向寸口脈的手太陽小腸經,就是陽維脈。斜上指的是不走正位,而是斜向上走,斜向大拇指稱為尺外,斜向小拇指稱為尺內。邪氣入侵陽維脈和陽蹻脈,就會導致發癇,癇症屬於陽邪;邪氣入侵陰維脈和陰蹻脈,就會導致發癲,癲症屬於陰邪。

脈有反關,動在臂後,別由列缺,不幹證候。

反關脈者,脈不行於寸口,由列缺絡入臂後,手陽明大腸之經也。以其不順行於關上,故曰反關。有一手反關者,有兩手反關者,此得於有生之初,非病脈也。令病人覆手診之,方可見耳。

經脈病脈,業已昭詳,將絕之形,更當度量。

經常之脈,主病之脈,皆明於前矣,而死絕之脈,亦不可不察也。分別於後。

心絕之脈,如操帶鉤,轉豆躁疾,一日可憂。

經曰:脈來前曲後倨,如操帶鉤,曰心死。前曲者,謂輕取則堅強而不柔;後倨者,謂重取則牢實而不動,如持革帶之鉤,全失沖和之氣,但鉤無胃,故曰心死。轉豆者,即經所謂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狀其短實堅強,真臟脈也。又曰:心絕,一日死。

白話文:

脈象有反關現象,動脈位置在手臂後方,與列缺穴相連,與大腸經有關,並非病症所引起。反關脈指的是脈搏在關部位以上,不正常地走向手臂後面,是因為由列缺絡進入。這種脈象可能出現在出生時,而非疾病所致。在診斷時,必須讓病人把手覆蓋,才能觀察到這種脈象。

對於脈象的常態、病態已經很清楚了,對於臨終脈象的判斷,也需要進行詳細評估。

心經的終末脈象,表現為如握帶鉤一樣,快速而急躁,一天內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根據經典記載,脈象前部下垂後部直立,如同握著帶鉤,表示心經已經死亡。前部下垂,是指輕按脈象時感到堅硬而不柔軟;後部直立,是指重按脈象時感覺堅實而不動搖,就像握著皮革的鉤子,完全失去了和諧的氣息,但鉤子沒有胃氣,所以表示心經已經死亡。快速而急躁的脈象,就是經典中所說的如同循環薏苡子一樣,表現出短實堅硬的特徵,這是真臟脈象。此外,心經終止的脈象,在一天內就會死亡。

肝絕之脈,循刀責責,新張弓弦,死在八日。

經曰: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又曰:脈來急溢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又曰:肝絕,八日死。

脾絕雀啄,又同屋漏,一似水流,還如杯覆。

舊訣曰:雀啄連來四五啄,屋漏少刻一點落。若流水,若杯履,皆脾絕也。經曰:脾絕,四日死。

肺絕維何?如風吹毛,毛羽中膚,三日而號。

經曰:如風吹毛,曰肺死。又曰:真肺脈至,如以毛羽中人膚。皆狀其但毛而無胃氣也。又曰:肺絕,三日死。

腎絕伊何?發如奪索,辟辟彈石,四日而作。

經曰:脈來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又曰:腎絕,四日死。舊訣云:彈石硬來尋即散,搭指散亂如解索。正謂此也。

白話文:

肝經的脈象,像是循刀割般尖銳,新張開的弓弦般緊繃,預示著在八天內會死亡。

經典上說:真正的肝脈搏動,內外都緊繃得如同循刀的邊緣。又說:脈搏來得緊繃有力,像是新張開的弓弦,這表示肝臟已經死亡。再說:肝絶後,八天就會死亡。

脾經的脈象,像是鳥雀啄食般頻繁,又像是屋頂漏水滴落,就像水流般連續,或者像杯子倒覆,都是脾經失常的徵兆。舊有的口訣說:鳥雀啄食連著出現四五次,屋頂漏水短暫滴落一次。如果像是水流,或者像杯子倒覆,都代表脾經已絕,預計四天內就會死亡。

肺經的脈象,像是風吹動毛髮,毛髮觸及皮膚,三天後會發出呼號。

經典上說:脈搏來得像是風吹動毛髮,這表示肺臟已經死亡。又說:真正肺脈的搏動,像是用毛髮觸及人的皮膚。都在形容只有毛髮沒有胃氣的情形。再說:肺經絕後,三天就會死亡。

腎經的脈象,像是被奪走索繩,啪啪聲響如彈石,三天後會開始表現出來。

經典上說:脈搏來得像是被奪走索繩,啪啪聲響如彈石,這表示腎臟已經死亡。又說:腎經絕後,四天就會死亡。舊有的口訣說:彈石堅硬地來,隨後迅速散去,搭在指頭上的脈搏散亂得像解開的索繩。這正是描述的現象。

命脈將絕,魚翔蝦游,至如湧泉,莫可換留。

舊訣云:魚翔似有又似無,蝦游靜中忽一躍。經云:渾渾革至如湧泉,綿綿其去如弦絕。皆死脈也。

白話文:

生命的重要氣息即將消失殆盡,看到水中的魚兒在水中悠遊、蝦子也在其中來回穿梭,但即使到了深不可測的地方,也不能留下任何東西。古時候的人說過:“魚好像存在著,又好像不存在;蝦子在安靜之中突然跳動。”《黃帝內經》裡曾提到:“混混沌沌的生命力到達了像湧泉般無法輓回的地步,生命力就像斷掉的琴絃一樣消逝而去。”這些都是死亡前的徵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