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不失人情論
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嘗不瞿然起,喟然嘆軒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亟,然戛戛乎難之矣!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傍人之情;三曰醫人之情。
所謂病人之情,五臟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臟者宜涼,陰臟者宜熱,耐毒者緩劑無功,不耐毒者峻劑有害,此臟氣之不同也。動靜各有欣厭,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意多憂者慰安云偽,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此好惡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
貧者衣食不周,況乎藥餌;賤者焦勞不適,懷抱可知,此調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岐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為害也。有境緣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之為害也。有急性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為害也。
有參朮沾唇懼補,心先痞寒;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為害也。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不知自古神聖,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傍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論,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言,而醫理何曾夢見?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執膚淺之見,頭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標孰本誰知?或尊貴執言難抗,或密戚偏見難回。又若薦醫,動關生死,有意氣之私厚而薦者,有庸淺之偶效而薦者,有信其利口而薦者,有貪其酬報而薦者。甚至薰蕕不辨,妄肆品評。
譽之則蹠可為舜,毀之則鳳可作鴞。致懷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待死亡。此皆傍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謂醫人之情者,或巧語逛人,或甘言悅聽,或強辨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接納親和,或修好童僕,或營求上薦,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有腹無藏墨,詭言神授;目不識丁,假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問、切,漫不關心,枳、樸、歸、芩,到手便撮,妄謂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妒嫉性成,排擠為事,陽若同心.陰為浸潤,是非顛倒,朱紫混淆,此讒妒之流也。
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極其詳慎,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輕投劑,至於敗壞,嫁謗自文,此貪悻之流也。有意見各持,異同不決,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謗多,一齊之傅幾何?眾楚之咻易亂,此庸淺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圖功;有素不相識,偶延辨症。
白話文:
標題:[理解人情的重要性]
內容:
曾經閱讀《黃帝內經》至《方盛衰論》,最後強調:不能失去對人情的理解。這總是讓我猛然醒悟,感嘆黃帝與岐伯對人體深入的認識。不失人情,對於醫者來說至關重要,然而這卻是件非常難的事!大致來說,人情可以分爲三種:一爲病人的情感;二爲旁人的情感;三爲醫生的情感。
所謂的病人的情感,五臟各有其傾向,七情各有其主導,陽髒的人適合涼性藥物,陰髒的人適合熱性藥物,能承受毒性的用溫和藥劑無效,不能承受毒性的用猛烈藥劑則有害,這就是臟器特性的差異。靜動各有喜好,飲食各有偏好,性格樂觀的人聽到危言會感到不適,多慮的人安慰反而會被認爲是虛僞,未建立信任前忠告難以實行,善於懷疑的人深談則會有所顧忌,這是喜好的差異。富有的人往往任性和不遵守醫囑,高貴的人常自尊且傲慢,違背道理,這是交往方式的差異。
貧窮的人連基本的衣食都難以滿足,更別說藥物了;低賤的人身心疲憊,他們的痛苦可想而知,這是調養方式的差異。有的病人剛相信了好的建議,又被錯誤的言論影響,如同歧路亡羊,最終一事無成,這是沒有主見的危害。有的病人極度害怕新奇的治療方法,只追求穩妥,如同車薪杯水,終究難逃敗亡,這是過於謹慎的危害。有的病人因爲環境不順,追求未遂,內心牽掛,再好的藥也難以治癒,這是得失感的危害。有的急性子病人遇到慢性疾病,頻繁換醫生導致亂投藥;有的慢性子病人遇到急病,拖延成難以挽回的後果,這是緩急處理不當的危害。
有的病人一嘗人參、黃芪就害怕補過頭,心裏先就感到壓抑寒冷;一吃硝石、黃連就擔心太猛,精神就會飄忽不定,這是固有想法的危害。有的病人諱疾忌醫,有的有隱情難以啓齒;甚至故意隱瞞病情,通過脈象考驗醫生;殊不知自古以來的聖賢,沒有單憑脈象而忽視問診的。例如,氣口脈旺盛,就知道是傷食,至於哪天受傷,傷了什麼,怎能僅憑脈象知道呢?這些都是病人的情感,必須仔細觀察。
所謂旁人的情感,可能他們持有確鑿的理論,但不一定符合病情;可能他們提出毫無根據的說法,卻從未夢見過醫學原理。可能他們握有評判是非的大權,贊同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反對自己的就是錯誤的,而真正的對錯無法分辨;可能他們持有膚淺的觀點,頭痛救頭,腳痛救腳,但誰是主因誰是次因,誰能知曉?可能他們身份高貴,說話難以反駁;可能他們親近的偏見難以改變。又如推薦醫生,關係到生死大事,有人出於私情推薦,有人因爲偶然有效的庸醫推薦,有人相信他們的甜言蜜語推薦,有人爲了報酬推薦。甚至無法分辨香臭,胡亂評價。
讚美時,壞人也能成爲聖人;詆譭時,鳳凰也能變成貓頭鷹。導致有才華的人拂袖離去;讓嚴重疾病的病人坐等死亡。這些都是旁人的情感,不可不察。
所謂的醫生的情感,有的花言巧語欺騙他人,有的甜言蜜語討好聽者,有的強詞奪理欺騙他人,有的危言聳聽嚇唬他人,這是諂媚之人。有的接納親近,有的討好僕人,有的尋求上級推薦,有的未經邀請自行前往,這是阿諛奉承之人。有的肚子裏沒墨水,胡言亂語說是神授;有的目不識丁,假託祕傳,這是欺詐之人。有的望、聞、問、切漫不經心,枳、樸、歸、芩隨手抓來,妄想別人愚蠢自己聰明,別人生疏自己熟練,這是輕率之人。有的嫉妒成性,排擠他人,表面同心實則暗中誹謗,是非顛倒,混淆黑白,這是讒言嫉妒之人。
有的貪婪無知,輕視人命,如果病情危急,良醫難以確定,即使詳細審慎,仍希望挽回生命;這類人貪功冒進,輕率用藥,導致病情惡化,還自我辯解,這是貪婪之人。有的各執己見,意見不合,曲高和寡,道高者謗多,齊一的傅說有多少?衆楚的咻聲容易混亂,這是平庸之人。有的平時相識,勉強圖功;有的素未謀面,偶爾請來辨症。
病人家屬既然不懂醫術,就會頻繁更換醫生;醫生不願承擔責任,只會開些茯苓、桔梗。或者請來衆多醫生,互相觀望;或者牽涉利害關係,彼此避免嫌疑。只求免於抱怨,確實做到了;但錯過治療時機,是誰的過錯呢?這是由於不瞭解醫生的真實能力,對醫生沒有專一的信任。
所有這些,哪個不是人情?而人情的細節,還有很多難以窮盡。聖人以不失人情爲警誡,希望學者們慎重思考,不要被陋習所困。雖然要做到不失人情,難免會有妥協,但妥協又會影響病情,不妥協又會傷害人情;有些病情無論如何都不能妥協,卻又不得不在人情上妥協,那該怎麼辦呢?所以說,這真是件困難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