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四 (26)
卷之四 (26)
1. 蟲魚部
即蚶殼也,咸走血而軟堅,故主治如上。
石決明,味鹹,平,無毒。入肝、腎二經。鹽水煮,水飛。內服而障翳潛消,外點而赤膜盡散。
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久服令人寒中。
蟹,味鹹,寒,有小毒。畏紫蘇、大蒜、木香,忌柿。和筋脈而散惡血,清熱結而續筋骨。合小兒之囟,解漆毒之瘡。爪能墮胎。
性寒,能發風,能薄藥力。孕婦食之,令人橫生。
蘄州白花蛇,味鹹,溫,有毒。去頭尾,酒浸三宿,去盡皮骨,俱有大毒。主手足癱瘓,及肢節軟疼,療口眼歪斜,及筋脈攣急。厲風與破傷同寶,急驚與慢驚而珍。
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家要藥。內達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服者大忌見風。產蘄州者最佳,然不可多得。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方勝紋,腹有念殊斑,口有四長牙,尾有爪甲一、二分,腸如連珠,眼光如生。產他處者或兩目俱閉,或一開一閉也。
按:白花蛇性走竄,有毒,惟真有風者宜之。若類中風屬虛者,大忌。
烏梢蛇,大略相同,但無毒而力淺,色黑如漆,尾細有劍脊者良。
穿山甲,味鹹,寒,有毒。炙黃。搜風逐痰,破血開氣。療蟻瘻絕靈,截瘧疾至妙。治腫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潰;理痛痹在上則升,在下則降。古名鯪鯉甲。
穴山而居,寓水而食,能走竄經絡,無處不到,達病所成功。患病在某處,即用某處之甲,此要訣也。性猛不可過服。
白殭蠶,味鹹、辛,溫,無毒。入肺、脾、肝三經。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米泔浸一日,待涎浮水上,焙,去絲及黑口。治中風失音,去皮膚風癢,化風痰,消瘰癧,拔疔毒,滅瘢痕。男子陰癢,女子崩淋。
即蠶之病風者,用以治風,殆取其氣相感歟!
雄蠶蛾,味鹹,溫,有小毒。炒去足翅。止血收遺泄,強陽益精氣。
健於媾精,敏於生育,祈嗣者宜之。
斑蝥,味辛,寒,有毒。入肺、脾二經。畏巴豆、丹參、甘草、豆花,惟黃連、黑豆、蔥、茶能解其毒。破血結而墮胎兒,散癥癖利水道。拔疔疽之惡根,下猘犬之惡物。中蠱之毒宜求,輕粉之毒亦化。
直走精溺之處,蝕下敗物,痛不可當,不宜多用,痛時以木通等導之。
蟾酥,味辛,溫,有毒。入胃、腎二經。發背疔疽,五疳羸弱,立止牙痛,善扶陽事。
入外科方有奪命之功,然輕用能爛人肌肉。
蝦蟆,味辛,溫,有毒。酒浸一宿,去皮、腸、爪,炙乾。發時瘡之毒,理疳結之疴,消猘犬之毒,枯腸痔之根。
屬土之精,應月魄而性靈異,過用發濕助火。
水蛭,味鹹、苦,平,入肝經。畏石灰,鹽炒枯黃。惡血積聚,閉結堅牢,炒末調吞多效;赤白丹腫,癰毒初生,竹筒含咂有功。
白話文:
蚶殼:味道鹹,能活血化瘀、軟化堅硬的腫塊,所以有上述提到的療效。
石決明:味道鹹,性平,無毒。歸肝、腎二經。用鹽水煮過後,再研磨成細粉。內服可以消除眼睛的障翳(視力模糊),外用可以去除眼部的紅膜。七個或九個孔的石決明品質較好,十個孔的則較差。長期服用會使人體質變得虛寒。
螃蟹:味道鹹,性寒,略有毒性。忌與紫蘇、大蒜、木香同食,也忌食柿子。能疏通筋脈、化解瘀血,清除熱結、接續筋骨。可以幫助幼兒囟門閉合,也能解漆瘡的毒。蟹爪有墮胎作用。螃蟹的性味寒涼,容易引發風邪,也會減弱藥效。孕婦食用容易導致胎位不正。
蘄州白花蛇:味道鹹,性溫,有毒。去除頭尾,用酒浸泡三晚,去除皮骨,這些部位都含有劇毒。主要治療手腳癱瘓、肢體關節軟弱疼痛,以及口眼歪斜、筋脈拘攣等症狀。對於麻風病和破傷風有相同的療效,是治療急慢性驚風的珍貴藥材。能夠深入骨髓、驅散風邪、截斷驚厥、鎮定抽搐,是治療風病的要藥。藥力可達臟腑,外透皮膚,無處不到。服藥者要避免吹風。產於蘄州的品質最佳,但很難得到。外形特徵為龍頭虎口、黑底白花,脅部有二十四個方勝紋,腹部有念珠斑,口有四顆長牙,尾部有一兩分長的爪甲,腸道像連珠,眼睛炯炯有神。其他地方產的白花蛇可能兩眼都閉著,或者一隻睜著一隻閉著。
*註:白花蛇藥性走竄,有毒,只適合真正患有風邪的病症。如果是類似中風但屬於虛弱體質的人,絕對不能使用。
烏梢蛇:藥效與白花蛇大致相同,但無毒且藥力較弱,顏色像漆一樣黑,尾巴細長帶有劍脊的品質較好。
穿山甲:味道鹹,性寒,有毒。需炙烤至黃色。能搜風、化痰、活血、通氣。治療蟻瘻效果極佳,截瘧疾效果神奇。能治療尚未成形的腫毒,使其消散;已成形的腫毒,使其潰破。能治療痛痹,病位在上則能升提藥力,在下則能下降藥力。古代稱之為鯪鯉甲。穿山甲棲息在山洞中,以水為食,能走竄經絡,無處不到,直達病灶。患病部位在哪裡,就使用該部位的穿山甲,這是用藥的訣竅。藥性猛烈,不宜過量服用。
白殭蠶:味道鹹、辛,性溫,無毒。歸肺、脾、肝三經。忌與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同用。用米泔水浸泡一天,等有黏液浮在水面上時,取出烘乾,去掉蠶絲和黑色的頭部。可以治療中風失語、皮膚風癢,化解風痰、消除瘰癧(淋巴結腫大)、拔除疔瘡毒、去除疤痕。也能治療男性陰部瘙癢、女性崩漏等症。白殭蠶是患風病的蠶,用來治療風病,可能是利用其同氣相求的原理吧!
雄蠶蛾:味道鹹,性溫,略有毒性。需炒過,去除足和翅膀。能止血、固澀、強壯陽氣、益精氣。雄蠶蛾擅於交合,生育能力強,適合想要生育的人使用。
斑蝥:味道辛,性寒,有毒。歸肺、脾二經。忌與巴豆、丹參、甘草、豆花同用,只有黃連、黑豆、蔥、茶能解其毒。能破除血瘀、墮胎、消除癥瘕、疏通水道。能拔除疔瘡的惡根,排出狂犬病毒素。對蠱毒有效,也能化解輕粉的毒。斑蝥藥力直達精溺之處,腐蝕壞死的組織,疼痛難忍,不宜多用。疼痛時可用木通等藥引導藥性。
蟾酥:味道辛,性溫,有毒。歸胃、腎二經。能治療背部疔瘡、五疳羸弱(嬰幼兒體弱多病),立即止痛,有助於陽氣。外用在外科方中能發揮起死回生的功效,但輕微使用也能腐蝕肌肉。
蝦蟆:味道辛,性溫,有毒。用酒浸泡一晚,去除皮、腸、爪,炙乾。能發散瘡毒、治療疳積、消除狂犬病毒、使痔瘡根部枯萎。蝦蟆屬土之精,與月亮有感應,具有靈性。過量使用會加重體內濕氣、助長火氣。
水蛭:味道鹹、苦,性平,歸肝經。忌石灰,用鹽炒至枯黃。對於惡血積聚、閉塞堅硬的情況,將水蛭炒末調服效果好。對於紅腫疼痛的丹毒,以及剛發生的癰瘡,用竹筒吸吮患處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