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四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5)

1. 谷部

胡麻,味甘,平,無毒。入肝、脾、腎三經。其色如醬,其狀如蝨,九蒸曬。養血潤腸,燥結焦煩誠易退;補中益氣,風淫癱瘓豈難除?堅筋骨,明耳目,輕身不老;長肌膚,填髓腦,辟穀延年。

補陰是其本職,又去風者,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李廷飛雲,風病人久服,步履端正,語言不蹇,神農收為上品,《仙經》載其功能,洵奇物也。但服之令人腸滑,得白朮並行為勝。

麻仁,味甘,平,無毒。入脾、胃二經。畏牡蠣、白薇、茯苓。絹包至沸湯中。至冷取出,懸井中一夜,勿著水,曝乾,新瓦上挪去殼。潤五臟,通大腸。宣氣利關節,催生療產難。

劉完素曰:麻仁,木谷也,而治風,同氣相求也。陳士良云: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事;婦人多食,即髮帶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

麻油,味甘,微寒,無毒。熟者利大腸,下胞衣;生者摩瘡腫,生禿髮。

生者,過食能發冷利,脾虛作瀉者忌之。熬熟不可經宿,即助熱動氣也。

飴糖,味甘,溫,無毒。入脾經。止嗽化痰,《千金方》每嘉神效;脾虛腹痛,建中湯累奏奇功。瘀血熬焦和酒服,腸鳴須用水煎嘗。

按:飴糖雖能補脾潤肺,然過用之,反能動火生痰。凡中滿吐逆,酒病牙疳咸忌之,腎病尤不可服。

黑豆,味甘,平,無毒。入腎經。活血散風,除熱解毒,能消水腫,可稀痘瘡。

嬰兒十歲以下者,炒豆與豬肉同食,壅氣至死,十有八九。凡服蓖麻子忌炒豆,犯之脹死。服厚朴者亦忌之,最動氣故也。

赤小豆,味甘、酸,平,無毒,入心、小腸二經。利水去蠱,一味磨吞決效;散血排膿,研末醋敷神良。止渴行津液,清氣滌煩蒸。通乳汁,下胞衣,產科要矣;除痢疾,止嘔吐,脾胃宜之。

赤豆,心之谷也,其性下行,入陰分,通小腸,治有形之病。消瘕散腫,雖潰爛幾絕者,為末敷之,無不立效。

按:久服赤豆,令人枯燥,肌瘦身重,以其行降令太過也。

綠豆,味甘,寒。入肝經。反榧子,殼惡鯉魚。解蟹毒而止渴,去浮風而潤膚。利小便以治脹,厚腸胃以和脾。

綠豆屬木,通於厥陰,解毒之功,過於赤豆。但功在綠皮,若去殼即壅氣矣。

按:胃寒者不宜食。

扁豆,味甘,溫,無毒。入脾經。去皮炒。補脾胃而止吐瀉,療霍亂而清濕熱。解諸毒大良,治帶下頗驗。

色黃味甘,得乎中和,脾之谷也,能化清降濁,故有消暑之用。皮如栗色者,不可入藥。

按:傷寒邪熾者禁用。

淡豆豉,味甘、苦,寒,無毒。入肺、脾二經。解肌發汗,頭痛與寒熱同除;下氣清煩,滿悶與溫癍並妙。疫氣、瘴氣,皆可用也;痢疾、瘧疾,無不宜之。

白話文:

谷部

胡麻: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進入肝、脾、腎三經。顏色像醬油,形狀像蝨子,需經過九次蒸曬。具有養血潤腸的功效,能緩解燥結、煩熱;還能補益中氣,治療風邪引起的癱瘓;能堅固筋骨,明目,輕身延年益壽;能滋養肌膚,充實髓腦,辟穀延年。

其主要功效是滋陰補腎,又能祛風,因為治療風邪要先調理血液,血液流通了,風邪自然就會消失。李廷飛說,久服胡麻的人,行走穩健,說話流利。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仙經》也記載了它的奇效。但是服用胡麻容易導致腸道滑利,與白朮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麻仁: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進入脾、胃二經。忌與牡蠣、白薇、茯苓同用。需用絹布包裹後放入沸水中煮,煮好後取出,懸掛在井中一夜,注意不要沾水,曬乾後,在新瓦上碾去外殼。具有潤澤五臟,通利大腸的功效。能宣通氣機,舒利關節,催生,治療難產。

劉完素說:麻仁是木屬之物,卻能治療風邪,這是因為同氣相求的道理。陳士良說:過量食用麻仁會損傷血脈,滑泄精氣,導致陽痿;婦女過量食用,容易引起疾病,因為它滑利下行,走而不守。

麻油:味道甘甜,微寒,無毒。熟麻油能通利大腸,排出胎盤;生麻油可以塗抹瘡腫,生髮。

生麻油過量食用會引起腹痛腹瀉,脾虛的人忌食。熬熟的麻油不能隔夜食用,否則會助熱動氣。

飴糖:味道甘甜,性溫,無毒。進入脾經。能止咳化痰,《千金方》中多次記載其神奇的療效;對於脾虛腹痛,配合建中湯效果顯著。瘀血凝結可以用飴糖熬焦後加酒服用,腸鳴腹痛則需用水煎服。

飴糖雖然能補脾潤肺,但過量服用反而會助火生痰。凡是腹部脹滿、嘔吐、酒病、牙疳的人都不宜服用,腎病患者更應忌食。

黑豆: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進入腎經。具有活血散風、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消水腫,能減輕痘瘡的症狀。

十歲以下的嬰兒,炒熟的黑豆不能與豬肉一起食用,否則容易導致氣機壅滯而死亡。服用蓖麻子的人也忌食炒黑豆,否則會脹死。服用厚朴的人也忌食黑豆,因為它最容易動氣。

赤小豆:味道甘甜帶酸,性平,無毒,進入心、小腸二經。能利水消腫,單味研磨服用即可見效;能散血排膿,研磨成末用醋調敷效果很好。能止渴生津,清熱除煩;能通利乳汁,排出胎盤,是婦產科的重要藥物;能治療痢疾,止嘔吐,對脾胃有益。

赤小豆是心臟之谷,其性向下走,進入陰分,通利小腸,治療有形的疾病。能消散瘀塊腫脹,即使是潰爛將愈的瘡瘍,用其研末敷貼,都能很快見效。

久服赤小豆會導致身體枯燥,肌肉消瘦,身體沉重,這是因為它過度下行的緣故。

綠豆:味道甘甜,性寒。進入肝經。忌與榧子、鯉魚同用。能解蟹毒,止渴,祛除浮腫,潤澤肌膚。能利尿消腫,健脾和胃。

綠豆屬木,通於厥陰經,解毒功效勝過赤小豆。但其功效主要在綠色的豆皮上,如果去殼則容易壅滯氣機。

胃寒的人不宜食用綠豆。

扁豆:味道甘甜,性溫,無毒。進入脾經。需去皮炒制。能補益脾胃,止吐瀉,治療霍亂,清熱除濕。解毒療效顯著,治療婦女帶下也頗有功效。

扁豆顏色黃,味道甘甜,性情平和,是脾臟之谷,能化清降濁,因此有消暑的功效。皮色呈栗色的扁豆不能入藥。

傷寒邪氣盛的人禁用扁豆。

淡豆豉:味道甘甜帶苦,性寒,無毒。進入肺、脾二經。能解表發汗,治療頭痛、寒熱;能下氣清熱,治療胸悶、溫病。瘟疫、瘴氣都能使用;痢疾、瘧疾也都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