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8)

1.

喘者,促促氣急,喝喝痰聲,張口抬肩,搖身擷肚。短氣者,呼吸雖急而不能接續,似喘而無痰聲,亦不抬肩,但肺壅而不能下。哮者與喘相類,但不似喘開口出氣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開,呀者口閉,開口閉口,盡有音聲。呷呀二音,合成哮字,以痰結喉間,與氣相擊,故呷呀作聲。三證極當詳辨。

經曰:諸病喘滿,皆屬於熱。火盛為夏熱,火衰為冬寒,故寒病則氣衰而息微,熱病則氣盛而息粗。又寒為陰,主乎遲緩,熱為陽,主乎急數。故寒則息遲氣微,熱則息數氣粗而為喘也。《五臟生成篇》曰: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上氣,喘急也。胸中者,手太陰肺之分也,手陽明大腸為肺之表,二經之氣,逆於胸中,則為喘嗽也。

白話文:

喘息的症狀是呼吸急促,伴有咕嚕聲,病人會張開嘴巴和肩膀抬起,甚至搖晃身體和腹部。氣短的症狀是呼吸雖然急促但無法連貫,看起來像喘息但沒有聲音,也不會抬起肩膀,只是因為肺部堵塞而無法順利呼吸。

哮喘與喘息有些相似,但哮喘發作時呼出的氣量不如喘息多,反而會有嘓嘓的聲音。嘓是指開口的聲音,嘓是指閉口的聲音,無論是開口還是閉口,都有聲音。嘓嘓兩個聲音合在一起形成哮喘的「哮」字,因為痰阻塞喉間,與氣體相互碰撞,所以會發出嘓嘓的聲音。

這三種症狀都應該詳細分辨。

經典中說:各種喘息和滿脹的病症,都與熱有關。火熱過旺是夏季的熱,火熱不足是冬季的寒,因此寒病會導致氣血衰弱,呼吸微弱;熱病則導致氣血旺盛,呼吸粗重。此外,寒病屬陰,主遲緩;熱病屬陽,主急促。因此,寒病時呼吸緩慢且微弱,熱病時呼吸急促且粗重,就會出現喘息的情況。

《五臟生成篇》中提到:咳嗽和喘息上氣,是在胸部積聚的氣息,主要影響到手陽明大腸和手太陰肺。上氣,指的是喘息的急促感。胸部,是手太陰肺的分佈區域,手陽明大腸是肺的外表,這兩條經脈的氣息逆流於胸部,就會導致喘嗽的現象。

秋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秋脈不及,肺金虛也。肺虛則短氣,故云呼吸少氣,非有餘之喘也。勞則喘息汗出。疲勞過度,則陽氣動於陰分,故上奔於肺而喘,外達於表而汗。邪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外傷於邪,則陽受之而入腑,陽邪在表,故身熱,不時臥者,不能以時臥也。

邪盛則實,故為喘呼。二陽之病發心脾,其傳為息賁。二陽者,陽明也。為胃與大腸也。心脾為子母,故胃腑病必傳於脾臟,脾受傷,必竊母氣以自救,則心亦病也。土不能生金。而心火復刑之,則肺傷,故息上賁而喘急。(肝脈)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肝為血海,血瘀則脈搏,木病則氣上,故為喘逆。

白話文:

秋季脉象虚弱,容易让人喘不过气,呼吸短促。秋季脉象虚弱,是因为肺金虚损。肺虚则气短,所以呼吸短促,并非气盛的喘息。过度劳累会导致喘息出汗。疲劳过度,阳气就会进入阴分,从而上冲肺部导致喘息,外达于表面则出汗。邪气侵入六腑,会导致身体发热,不能正常入睡,并伴随喘息。外伤感染邪气,阳气受到侵袭而进入腑脏,阳邪在表,所以身体发热,不能正常入睡。

邪气盛则实,所以会喘息。二阳之病发于心脾,并传染到呼吸系统,导致呼吸急促。二阳,指的是阳明,即胃和大肠。心脾为母子,所以胃腑病变一定会传染到脾脏,脾脏受损,必然会窃取母气以自救,则心脏也会患病。土不能生金,而心火又克制肺金,所以肺部受伤,就会导致呼吸急促喘息。(肝脉)如果搏动,是因为血液积聚在胁下,导致喘逆。肝脏是血海,血液瘀滞则脉搏跳动,肝木受损则气上冲,所以会出现喘逆。

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腎主納氣,腎水不足,虛火上越則不得靜而臥,乃動而喘也。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土虛不能制水,則水邪泛溢,並於胃腑,氣道不利,故為喘咳。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此下四條,言喘屬氣,病在陽也,陰受氣於夜,主靜,夜行則勞動,腎主陰氣,故喘出於腎,陰傷陽勝,故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

墮恐者,傷筋損血,故喘出於肝,木淫乘土,故害脾也。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驚恐則神氣散亂,肺藏氣故喘出於肺,心藏神,故淫氣傷之。渡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水氣通於腎,跌僕傷於骨,故喘出焉。

白話文:

腎是水質器官,主掌體內的津液調節,並影響人的睡眠和喘息。腎能攝納呼吸之氣。若腎水不足,虛熱上沖,人就無法平靜安睡,反而會動蕩地喘息。喘息咳嗽的情況,表示體內的水分和陽明經絡有問題。土(脾胃)功能不足,無法制衡水分,導致水分過量,流瀉至胃部,影響呼吸道運作,因而引起喘息咳嗽。夜晚活動時,喘息會由腎部產生,過度的性行為導致肺部受到感染,這四個段落談論喘息是因為氣體問題,且問題出在陽面。晚上身體接收氣體,應該保持平靜,但夜晚活動會使身體疲勞,腎主導陰性能量,因此喘息由腎部發出,陰氣受損導致陽氣過盛,進而影響肺部。有墮落或驚恐的經歷,喘息可能來自肝臟。這代表肝受損,血液和筋肉都受到傷害,因此喘息源自肝。有驚恐的經驗,喘息可能來自肺部,因氣體損害了心臟。驚恐會讓心神不寧,肺負責存儲氣體,因此喘息由肺部產生。渡水或跌倒時,喘息可能源自腎和骨頭。水分和腎有著密切聯繫,跌倒對骨頭造成傷害,因此會出現喘息現象。

愚按:《內經》論喘,其因眾多,窮不越於火逆上而氣不降也。挾虛者亦有數條,非子母情牽,即仇讎肆虐,害乎肺金之氣,使天道不能下濟,而光明者孰非火之咎耶?雖然火則一而虛實則分。丹溪曰:虛火可補,參耆之屬;實火可瀉,芩連之屬。每見世俗一遇喘家,純行破氣,於太過者當矣,於不及者可乎?余嘗論證,因虛而死者十九,因實而死者十一。

治實者攻之即效,無所難也;治虛者補之未必即效,須悠久成功,其間轉折進退,良非易也。故辨證不可不急,而辨喘證為尤急也。巢氏、嚴氏止言實熱,獨王海藏云,肺氣果盛,則清肅下行,豈復為喘?皆以火爍真氣,氣衰而喘,所謂盛者,非肺氣也,肺中之火也。斯言高出前古,惜乎但舉其端,未能縷悉,請得而詳之。

白話文:

《內經》中提到喘息的原因很多,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火逆上行,導致氣機不能下降。虛喘也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臟腑之間的氣血失調,也可能是外邪侵犯,損害了肺金之氣,使得陽氣不能下行,這些都是由於火邪作祟造成的。雖然火邪只有一個,但虛實卻有所區別。丹溪先生說,虛火可以用參、耆等補益藥物治療,實火則可以用芩、連等清熱瀉火藥物治療。我經常看到有些人遇到喘息的病人,就一味地使用破氣藥物,對於火氣過旺的病人來說是有效的,但對於火氣不足的病人來說就不合適了。我曾經總結過,因虛而死的病人佔了九成,因實而死的病人只佔一成。

治療實證的病人,只要用攻邪的方法就能見效,並不難。而治療虛證的病人,用補益的方法不一定能立刻見效,需要長期治療才能見效,中間的變化和調整,也並不容易。因此,辨證論治非常重要,而辨別喘息證候更為重要。巢氏、嚴氏只講究實熱證,只有王海藏說,如果肺氣充足,就能清肅下行,怎麼會喘呢?都是因為火邪灼傷了真氣,氣虛才導致喘息,所謂的「盛」,不是肺氣旺盛,而是肺中火邪旺盛。王海藏的觀點超越前人,可惜只是點到為止,還沒有詳細闡述,希望有人能將其完善。

氣虛而火入於肺者,補氣為先,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陰虛而火來乘金者,壯水為亟,六味地黃丸。風寒者解其邪,三拗湯、華蓋散。濕氣者利其水,滲濕湯。暑邪者滌其煩,白虎湯、香薷湯。肺熱者清其上,二冬、二母、甘、桔、梔、苓。痰壅者消之,二陳湯。氣鬱者疏之,四七湯。

白話文:

氣虛導致熱邪入侵肺部,應先補氣,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和補中益氣湯。陰虛導致熱邪乘虛而入,應先滋陰,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風寒侵襲,應解其寒邪,可以使用三拗湯和華蓋散。濕氣困阻,應利水消濕,可以使用滲濕湯。暑邪燥熱,應清熱解暑,可以使用白虎湯和香薷湯。肺熱咳嗽,應清熱降肺,可以使用生地、麥冬、甘草、桔梗、梔子、茯苓等藥材。痰濁壅塞,應化痰止咳,可以使用二陳湯。氣鬱不暢,應疏肝理氣,可以使用四七湯。

飲停者吐之,吐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火實者清之,白虎湯加栝蔞仁、枳殼、黃芩,神效。肺癰而喘,保金化毒,苡仁、甘草節、桔梗、貝母、防風、金銀花、橘紅、門冬。肺脹而喘,利水散邪,肺脹之狀,咳而上氣,喘而煩躁,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加石膏主之。腎虛火不歸經,導龍入海,八味丸主之。

白話文:

如果痰多的人嘔吐後仍然沒有好轉,可以用「木防己湯」來治療。 如果是因為熱盛引起的症狀,可以使用「白虎湯」加上栝蔞仁、枳殼和黃芩,效果非常好。 肺部發炎並伴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可以服用「保金化毒」方劑,其中包含薏米、甘草節、桔梗、貝母、防風、金銀花、橘紅和天冬等成分。

肺部擴張並且伴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可以服用「利水散」去除病邪。「肺脅之狀」是指咳嗽且上呼吸道出現喘息和焦慮不安的情緒,眼睛看起來像要掉下來一樣,脈搏浮大時,可用「越婢加半夏湯」進行治療。若脈搏浮動,則表示胸部有積液,可使用「小青龍湯」加入石膏進行治療。

如果是因為腎臟虛弱導致火氣無法回到正常的位置,可以使用「八味丸」引導火氣進入海洋之中。

腎虛水邪氾濫,逐水下流,金匱腎氣丸。別有哮證,似喘而非,呼吸有聲,呀呷不巳,良由痰火鬱於內,風寒束於外;或因坐臥寒濕,或因酸鹹過食,或因積火熏蒸,病根深久,難以卒除。避風寒,節厚味,禁用涼劑,恐風邪難解;禁用熱劑,恐痰火易升。理氣疏風,勿忘根本,為善治也,宜蘇子、枳殼、桔梗、防風、半夏、栝蔞、茯苓、甘草。

如冬月風甚,加麻黃;夏月痰多,加石膏;挾寒者多用生薑。哮證發於冬初者,多先於八九月未寒之時,用大承氣下其熱,至冬來時無熱可包,此為妙法。

白話文:

腎虛導致水氣失控,向下流動,可以用金匱腎氣丸來治療。另外,還有一種像喘息但又不完全是喘息的哮症,呼吸時發出聲音,而且持續不斷,這是因為體內痰火鬱結,加上外感風寒所致;也可能是因為坐臥受寒濕,或過食酸鹹,或積火熏蒸,導致病根深久,難以根除。要避開風寒,少吃肥膩的食物,禁用寒涼藥物,以免風邪難以去除;也不能用熱性藥物,以免痰火更易上浮。治療方法應該以理氣疏風為主,同時不忘治療根本,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可以考慮用蘇子、枳殼、桔梗、防風、半夏、栝蔞、茯苓、甘草等藥材。如果是在冬天風寒較盛的時候,可以加麻黃;夏天痰多,可以加石膏;如果是寒邪較重,可以用生薑。冬初發作的哮症,往往在八九月天氣未寒時,就先用大承氣湯瀉去體內熱邪,等到冬天來時,體內就沒有熱邪可以包藏了,這樣治療效果會更好。

如上諸款,皆其大綱,若五臟六腑,七情六氣,何在非致喘之由,須知舉一隅即以三隅反,方不愧為明通,可以司人之命矣!

白話文:

以上的這些條目都是大致的概述,如果說到五臟六腑、七情六氣等,哪一個不是導致哮喘的原因呢?要知道從一方面推導出其他方面,才能稱得上是明智透徹的人,才配掌管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