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不失人情論

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嘗不瞿然起,喟然嘆軒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亟,然戛戛乎難之矣!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傍人之情;三曰醫人之情。

所謂病人之情,五臟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臟者宜涼,陰臟者宜熱,耐毒者緩劑無功,不耐毒者峻劑有害,此臟氣之不同也。動靜各有欣厭,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意多憂者慰安云偽,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此好惡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

貧者衣食不周,況乎藥餌;賤者焦勞不適,懷抱可知,此調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岐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為害也。有境緣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之為害也。有急性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為害也。

有參朮沾唇懼補,心先痞寒;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為害也。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不知自古神聖,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傍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論,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言,而醫理何曾夢見?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執膚淺之見,頭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標孰本誰知?或尊貴執言難抗,或密戚偏見難回。又若薦醫,動關生死,有意氣之私厚而薦者,有庸淺之偶效而薦者,有信其利口而薦者,有貪其酬報而薦者。甚至薰蕕不辨,妄肆品評。

譽之則蹠可為舜,毀之則鳳可作鴞。致懷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待死亡。此皆傍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謂醫人之情者,或巧語逛人,或甘言悅聽,或強辨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接納親和,或修好童僕,或營求上薦,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有腹無藏墨,詭言神授;目不識丁,假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問、切,漫不關心,枳、樸、歸、芩,到手便撮,妄謂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妒嫉性成,排擠為事,陽若同心.陰為浸潤,是非顛倒,朱紫混淆,此讒妒之流也。

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極其詳慎,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輕投劑,至於敗壞,嫁謗自文,此貪悻之流也。有意見各持,異同不決,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謗多,一齊之傅幾何?眾楚之咻易亂,此庸淺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圖功;有素不相識,偶延辨症。

病家既不識醫,則倐趙倐錢;醫家莫肯任怨,則惟苓惟梗。或延醫眾多,互為觀望;或利害攸系,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誠然得矣;坐失機宜,誰之咎乎?此由知醫不真,任醫不專也。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詳,尚多難盡。聖人以不失人情為戒,欲令學者思之慎之,匆為陋習所中耳。雖然必期不失,未免遷就,但遷就既礙於病情,不遷就又礙於人情;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故曰戛戛乎難之矣!

白話文:

標題:[理解人情的重要性]

內容:

曾經閱讀《黃帝內經》至《方盛衰論》,最後強調:不能失去對人情的理解。這總是讓我猛然醒悟,感嘆黃帝與岐伯對人體深入的認識。不失人情,對於醫者來說至關重要,然而這卻是件非常難的事!大致來說,人情可以分爲三種:一爲病人的情感;二爲旁人的情感;三爲醫生的情感。

所謂的病人的情感,五臟各有其傾向,七情各有其主導,陽髒的人適合涼性藥物,陰髒的人適合熱性藥物,能承受毒性的用溫和藥劑無效,不能承受毒性的用猛烈藥劑則有害,這就是臟器特性的差異。靜動各有喜好,飲食各有偏好,性格樂觀的人聽到危言會感到不適,多慮的人安慰反而會被認爲是虛僞,未建立信任前忠告難以實行,善於懷疑的人深談則會有所顧忌,這是喜好的差異。富有的人往往任性和不遵守醫囑,高貴的人常自尊且傲慢,違背道理,這是交往方式的差異。

貧窮的人連基本的衣食都難以滿足,更別說藥物了;低賤的人身心疲憊,他們的痛苦可想而知,這是調養方式的差異。有的病人剛相信了好的建議,又被錯誤的言論影響,如同歧路亡羊,最終一事無成,這是沒有主見的危害。有的病人極度害怕新奇的治療方法,只追求穩妥,如同車薪杯水,終究難逃敗亡,這是過於謹慎的危害。有的病人因爲環境不順,追求未遂,內心牽掛,再好的藥也難以治癒,這是得失感的危害。有的急性子病人遇到慢性疾病,頻繁換醫生導致亂投藥;有的慢性子病人遇到急病,拖延成難以挽回的後果,這是緩急處理不當的危害。

有的病人一嘗人參、黃芪就害怕補過頭,心裏先就感到壓抑寒冷;一吃硝石、黃連就擔心太猛,精神就會飄忽不定,這是固有想法的危害。有的病人諱疾忌醫,有的有隱情難以啓齒;甚至故意隱瞞病情,通過脈象考驗醫生;殊不知自古以來的聖賢,沒有單憑脈象而忽視問診的。例如,氣口脈旺盛,就知道是傷食,至於哪天受傷,傷了什麼,怎能僅憑脈象知道呢?這些都是病人的情感,必須仔細觀察。

所謂旁人的情感,可能他們持有確鑿的理論,但不一定符合病情;可能他們提出毫無根據的說法,卻從未夢見過醫學原理。可能他們握有評判是非的大權,贊同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反對自己的就是錯誤的,而真正的對錯無法分辨;可能他們持有膚淺的觀點,頭痛救頭,腳痛救腳,但誰是主因誰是次因,誰能知曉?可能他們身份高貴,說話難以反駁;可能他們親近的偏見難以改變。又如推薦醫生,關係到生死大事,有人出於私情推薦,有人因爲偶然有效的庸醫推薦,有人相信他們的甜言蜜語推薦,有人爲了報酬推薦。甚至無法分辨香臭,胡亂評價。

讚美時,壞人也能成爲聖人;詆譭時,鳳凰也能變成貓頭鷹。導致有才華的人拂袖離去;讓嚴重疾病的病人坐等死亡。這些都是旁人的情感,不可不察。

所謂的醫生的情感,有的花言巧語欺騙他人,有的甜言蜜語討好聽者,有的強詞奪理欺騙他人,有的危言聳聽嚇唬他人,這是諂媚之人。有的接納親近,有的討好僕人,有的尋求上級推薦,有的未經邀請自行前往,這是阿諛奉承之人。有的肚子裏沒墨水,胡言亂語說是神授;有的目不識丁,假託祕傳,這是欺詐之人。有的望、聞、問、切漫不經心,枳、樸、歸、芩隨手抓來,妄想別人愚蠢自己聰明,別人生疏自己熟練,這是輕率之人。有的嫉妒成性,排擠他人,表面同心實則暗中誹謗,是非顛倒,混淆黑白,這是讒言嫉妒之人。

有的貪婪無知,輕視人命,如果病情危急,良醫難以確定,即使詳細審慎,仍希望挽回生命;這類人貪功冒進,輕率用藥,導致病情惡化,還自我辯解,這是貪婪之人。有的各執己見,意見不合,曲高和寡,道高者謗多,齊一的傅說有多少?衆楚的咻聲容易混亂,這是平庸之人。有的平時相識,勉強圖功;有的素未謀面,偶爾請來辨症。

病人家屬既然不懂醫術,就會頻繁更換醫生;醫生不願承擔責任,只會開些茯苓、桔梗。或者請來衆多醫生,互相觀望;或者牽涉利害關係,彼此避免嫌疑。只求免於抱怨,確實做到了;但錯過治療時機,是誰的過錯呢?這是由於不瞭解醫生的真實能力,對醫生沒有專一的信任。

所有這些,哪個不是人情?而人情的細節,還有很多難以窮盡。聖人以不失人情爲警誡,希望學者們慎重思考,不要被陋習所困。雖然要做到不失人情,難免會有妥協,但妥協又會影響病情,不妥協又會傷害人情;有些病情無論如何都不能妥協,卻又不得不在人情上妥協,那該怎麼辦呢?所以說,這真是件困難的事啊!

2. 疑似之症須辨論

天下皆輕談醫,醫者輒以長自許。一旦臨疑似之症,若處雲霧,不辨東西,幾微之間,瞬眼生殺矣。夫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雖在庸淺,當不大謬。至如至實有羸狀,誤補益疾,至虛有盛候,反瀉含冤。陰症似乎陽,清之必斃;陽症似乎陰,溫之轉傷。

當斯時也,非察於天地陰陽之故,氣運經脈之微,鮮不誤者。蓋積聚在中,實也。甚則嘿嘿不欲語,肢體不欲動,或眩運昏花,或泄瀉不實,皆大實有羸狀也。正如食而過飽,反倦怠嗜臥也。脾胃損傷,虛也。甚則脹滿而食不得入,氣不得舒,便不得利,皆至虛者有盛候也。

正如飢而過時,反不思食也。脾腎虛寒,真陰症也。陰盛之極,往往格陽,面目紅赤,口舌裂破,手揚足擲,語言錯妄,有似乎陽也。正如嚴冬慘肅,而水澤腹堅,堅為陽剛之象也。邪熱未解,真陽症也。陽盛之極,往往發厥,厥則口鼻無氣,手足逆冷,有似乎陰也。正如盛夏炎灼,而林木流津,津為陰柔之象也。

諸凡疑似之症,不可更僕數。一偶三反,是有望乎智者。大抵症之不足憑,當參之脈理;脈又不足憑,當取之沉候。彼假症之發現,皆在表也,故浮取脈而脈亦假焉;真病之隱伏,皆在裡也,故沉候脈而脈可辨耳。脈辨已真,猶未敢恃。更察稟之厚薄,症之久新,醫之誤否,夫然後濟以湯丸,可以十全。

使諸疑似之症,瀕於死而復生之,何莫非仁人君子之遺澤耶!

白話文:

【對於疑似病症必須進行辨識】

現在的人們都輕易地談論醫學,行醫者也常自我吹噓其技藝高超。但當遇到難以確定的病症時,就彷彿身處雲霧之中,無法分辨東南西北,稍有不慎,可能在瞬息間就會導致病情惡化或康復。虛弱的身體應補充營養,實證的身體應排毒,寒冷的身體應保暖,過熱的身體應降溫,這些即使是淺薄的醫術,也不會太離譜。然而,有些實證的病人卻表現出虛弱的樣子,如果誤補,反而會加重病情;有些虛弱的病人卻表現出實證的徵兆,如果誤瀉,就會造成冤屈。陰性病症看似陽性,如果誤用清涼藥物,病人可能會死亡;陽性病症看似陰性,如果誤用溫暖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深入瞭解天地陰陽的原理,以及氣運和經脈的細微變化,很少不會誤診的。像是體內有積聚的情況,這就是實證。病情嚴重時,病人可能不想說話,不想動彈,或者頭暈目眩,或者腹瀉不止,這些都是嚴重實證表現出虛弱的樣子。就像吃得太飽,反而會感到疲倦想睡覺一樣。脾胃受損,這是虛證。病情嚴重時,病人可能腹部脹滿,食物進不去,氣息不暢,排便困難,這些都是極度虛弱表現出實證的徵兆。

就像飢餓過了時間,反而不想吃東西一樣。脾腎虛寒,這是真正的陰性病症。陰性極度旺盛時,往往會排斥陽性,表現出面部紅赤,口舌裂開,手腳揮舞,言語失常,看起來像陽性病症。就像寒冬嚴酷,但水塘中央卻結冰最堅固,堅固是陽性的象徵。邪熱未消,這是真正的陽性病症。陽性極度旺盛時,往往會產生厥症,厥症表現為口鼻無氣,手腳冰冷,看起來像陰性病症。就像酷暑炎熱,但樹木卻流出液體,液體是陰性的象徵。

各種疑似病症,多得數不勝數。一次診斷需要三次反覆確認,希望能得到智者的幫助。總的來說,單靠症狀來判斷病情往往不準確,應該結合脈象來分析;脈象也有不準確的時候,應該結合深入診斷來判斷。那些偽裝的病症,通常表現在外表,所以輕診脈象也會得到偽裝的結果;真實的病情,通常隱藏在內部,所以深入診斷脈象才能分辨出來。脈象分辨清楚後,還不能完全相信。還需要進一步瞭解患者體質的強弱,病情的新舊,是否有醫生誤診,然後再決定是否使用湯劑或丸藥,這樣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治療效果。

如果能把所有疑似病症的患者從死亡邊緣拯救回來,這豈不是仁人君子留下的恩澤嗎?

3. 用藥須知《內經》之法論

用藥之難,非順用之難,逆用之難也;非逆用之難,逆用而與病情恰當之難也。今之醫師,知以寒治熱,以熱治寒,以通治塞,以塞治通;熱者熱之無遺,寒者寒之無遺而已矣。獨不聞諸經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用熱遠熱,用寒遠寒。則又何以說也?蓋塞因塞用者,若脾虛作脹,治以參朮,脾得補而脹自消也。

通因通用者,若傷寒夾熱下利,或中有燥屎,用調胃承氣湯下之乃安;滯下不休,用芍藥湯通之而愈也。寒因熱用者,藥本寒也,而反佐之以熱;熱因寒用者,藥本熱也,而反佐之以寒。俾無拒格之患,所謂先其所主,而伏其所因也。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者,如寒病宜投熱藥,熱病宜投寒藥,僅使中病而已,勿過用焉,過用則反為藥傷矣。

如前諸法,非通達者,烏足以語此?故曰:病無常形,醫無常方,藥無常品。順逆進退,存乎其時;神聖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此長桑、盧扁能斡旋造化之偏,而噓其枯萎;仲景、東垣諸君子之方,所向神奇,為世司命,豈偶然也者?彼庸夫俗子,心不存救濟之思,目不閱軒岐之典,規尺寸之利以自肥,因而傷殘於世比比也。嗟乎!安得讀萬卷夾靈奇者,與之商醫事哉!

白話文:

使用藥物的困難,不在於順應病情使用藥物的困難,而在於逆向使用藥物的困難;更進一步地說,不在於逆向使用藥物的困難,而在於逆向使用藥物卻能精準地配合病情的困難。現在的醫生,知道用寒性藥物治療熱症,用熱性藥物治療寒症,用疏通的藥物治療阻塞,用止滯的藥物治療通暢;對於熱症就用熱性藥物直到無遺,對於寒症就用寒性藥物直到無遺。然而,他們獨獨忽略了古經典上所言:堵塞的情況可以利用堵塞的原理來治療,通暢的情況可以利用通暢的原理來治療,寒症可以利用熱性來治療,熱症可以利用寒性來治療,使用熱性藥物要避免在熱性病狀時,使用寒性藥物要避免在寒性病狀時。

堵塞的情況利用堵塞的原理來治療,例如脾臟虛弱導致脹氣,可以用人參和白朮來補充脾臟,脹氣自然就會消失。 通暢的情況利用通暢的原理來治療,例如感冒夾雜熱症導致下痢,或者腸道有乾燥的糞便,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才能安心;如果腸道阻滯不斷,使用芍藥湯來疏通就能痊癒。 寒症利用熱性來治療,藥物原本是寒性的,但反而佐以熱性;熱症利用寒性來治療,藥物原本是熱性的,但反而佐以寒性。這樣做可以避免藥物互相排斥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先考慮主要的病情,再考慮如何適應病因。 使用熱性藥物要避免在熱性病狀時,使用寒性藥物要避免在寒性病狀時,例如寒症應該使用熱性藥物,熱症應該使用寒性藥物,只需要讓病情得到控制即可,不要過度使用,過度使用會反受藥物所傷。

像前面提到的各種方法,如果不是通達的人,怎麼能夠理解這些呢?因此,病情並沒有固定的表現,醫生並沒有固定的處方,藥物並沒有固定的種類。順應病情或逆向病情,以及進步或退步,都取決於當時的情況;高超的技藝和智慧,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君臣佐使的原則,取決於使用的藥物。像長桑、盧扁這樣的人,能夠調整自然界的偏離,使枯萎的植物復活;像仲景、東垣等人的處方,所到之處都能產生神奇的效果,成為世人生命的守護者,這難道是偶然的嗎?那些庸俗之人,心中沒有救援的想法,眼中沒有看過黃帝內經等醫學典籍,只為了追求微小的利益而自肥,因此傷害和摧殘世人的情形比比皆是。唉!何時才能找到讀過大量醫書並且具有靈感和奇想的人,一起討論醫學的事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