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四 (8)
卷之四 (8)
1. 木部
按:腰膝痛非風濕者不宜用。治癬治牙,須與他藥同行。
大腹皮,味苦,微溫,無毒。入脾、胃二經。開心腹之氣,逐皮膚之水。
主用與檳榔相仿,但力稍緩耳。鴆鳥多集大腹樹上,宜以大豆汁多洗,令黑汁去盡,火焙用。
按:病涉虛者勿用。
合歡,味甘,平,無毒。入心、脾二經。安和五臟,歡樂忘憂。
心為君主之官,土為萬物之母,二臟調和則五臟自安,神明自暢。嵇康《養生論》云:合歡蠲忿。正謂此也。一名夜合。
五倍子,味苦、酸、澀,平,無毒。入肺、胃二經。斂肺化痰,故止嗽有效;散熱生津,故止渴相宜。上下之血皆止,陰陽之汗咸瘳。瀉痢久而能斷,腫毒發而能消。糝口瘡須臾可食,洗脫肛頃刻能收。染鬚髮之白,治目爛之疴。
按:五倍子性燥急而專收斂,咳嗽由於風寒者忌之,瀉痢非虛脫者忌之,咳嗽由於肺火實者忌之。誤服反致壅滿,以其收斂太驟,火氣無從泄越耳。
天竺黃,味甘,寒,無毒。入心經。祛痰解風熱,鎮心安五臟。大人中風不語,小兒天吊驚癇。
竹之津氣結成,與竹瀝功用相仿,故清熱養心,豁痰利竅。久用亦能寒中。產於天竺國。
密蒙花,味甘,平,無毒。入肝經。酒潤焙。養營和血,退翳開光。大人眥淚羞明,小兒痘疳攻眼。
獨入東方,為滌熱和營之用,故治目之外,無他長也。
巴豆,味辛,熱,有大毒。入肺、脾、胃、大、小腸五經。芫花為使,畏大黃、黃連、蘆筍、菰筍、醬豆、冷水,惡蘘草,反牽牛。去心及膜,火焙研細,去油用。蕩五臟,滌六腑,幾於煎腸刮胃;攻堅積,破痰癖,直可斬關奪門。氣血與食一攻而殆盡,痰蟲及水傾倒而無遺。胎兒立墮,疔毒旋抽。
生於盛夏之令,成於秋金之月,故味辛氣溫,得剛猛火烈之用,盪滌一切有形之物。
按:元素曰:巴豆不可輕用,鬱滯雖開,真陰隨損,以少許著肌膚,須臾發泡,況腸胃柔薄之質,無論下後耗損真陰,即臟腑被其熏灼,能無潰爛之患耶?萬不得已,亦須炒熱去油,入少許即止,不得多用。
蜀椒,味辛,性熱,有毒。入肺、脾、腎三經。杏仁為使,畏款冬花、防風、附子、雄黃。閉口者害人。溫脾土而擊三焦之冷滯,補元陽而蕩六腑之沉寒。飲癖氣癥和水腫,累建奇功;殺蟲止嘔及腸虛,恆收速效。通血脈則痿痹消除,行肢節則機關健運。椒目善消水腫,可塞耳聾。
椒稟純陽之氣,乃除寒濕、散風邪、溫脾胃、暖命門之聖藥。
按:命門火衰,中氣寒冷者宜之。若陰虛火旺之人,在所大忌。
胡椒,味辛,大熱,有毒。入胃、大腸二經。下氣溫中,消風去痰。
忌用與川椒相同,蓽澄茄即胡椒之大者,乃一類兩種,亦易僭上。
白話文:
[木部]
**說明:**腰部和膝蓋疼痛如果不是風濕引起的,就不適合使用以下這些藥材。治療癬和牙痛,必須搭配其他藥物一同使用。
大腹皮:味道苦澀,性微溫,沒有毒性。歸脾經和胃經。能夠開通腹部的氣機,排除皮膚中的水濕。
主要作用和檳榔相似,但藥力稍微緩和。鴆鳥經常聚集在大腹樹上,因此要用大量的豆漿清洗,把黑色的汁液完全去除,再用火烘乾後使用。
**說明:**如果病人體質虛弱,就不要使用。
合歡: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歸心經和脾經。能夠使五臟安和,讓人感到快樂忘憂。
心是君主之官,土是萬物之母,這兩個臟器調和,五臟自然安穩,精神也會暢快。嵇康的《養生論》說:「合歡能消除憤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它又名夜合。
五倍子:味道苦、酸、澀,性平,沒有毒性。歸肺經和胃經。能夠收斂肺氣,化解痰液,所以止咳效果好;散發熱氣,促進津液生成,所以適合止渴。各種出血都能止住,陰陽虛弱引起的汗出也能痊癒。長期的腹瀉能夠止住,腫毒發作能夠消散。口瘡含在口中片刻就能吃東西,脫肛清洗後很快就能收縮。能夠把白頭髮染黑,治療眼疾。
**說明:**五倍子藥性乾燥且收斂力強,因為風寒引起的咳嗽要避免使用,腹瀉不是因為虛脫引起的要避免使用,肺火旺盛的實熱咳嗽要避免使用。如果誤用反而會造成胸悶腹脹,因為它收斂的力量太強,使火氣無法宣洩。
天竺黃: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歸心經。能夠祛除痰液,解除風熱,鎮靜心神,安定五臟。成年人中風失語,小孩驚嚇抽搐都能使用。
它是竹子的津液凝結而成,和竹瀝的功效相似,所以能夠清熱養心,化痰利竅。長期使用也會導致體內寒涼。產於天竺國。
密蒙花: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歸肝經。用酒潤濕後烘乾使用。能夠滋養營血,調和氣血,消除眼翳,使眼睛重見光明。成年人迎風流淚,眼睛怕光,小孩痘瘡引起的眼疾都可以治療。
它單獨歸入東方,主要用於清除熱邪和調和營血,所以除了治療眼睛疾病,就沒有其他特長了。
巴豆:味道辛辣,性熱,有劇毒。歸肺經、脾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五經。芫花是它的輔助藥,畏懼大黃、黃連、蘆筍、菰筍、醬豆、冷水,厭惡蘘草,與牽牛花相剋。使用時要去除心和薄膜,用火烘乾後研磨成粉,去除油脂後使用。能夠盪滌五臟,清洗六腑,作用強烈到幾乎能刮腸胃;能夠攻破堅硬的積聚,破除痰癖,就像攻城破門一樣。氣血和食物都被一掃而空,痰液、寄生蟲和積水都能清除乾淨。能夠使胎兒立即流產,使疔瘡毒液迅速消散。
它生長於盛夏,成熟於秋天,所以味道辛辣,性溫熱,具有剛強猛烈的藥性,能夠盪滌一切有形之物。
**說明:**元代醫家李杲說:巴豆不能輕易使用,雖然能夠開通鬱滯,但也會耗損真陰,如果少量接觸皮膚,很快就會起泡,更何況腸胃如此柔弱,不僅會損耗真陰,臟腑也會被它灼傷,難道不會潰爛嗎?萬不得已要用,也必須炒熱去除油脂,只能加入少量,不能多用。
蜀椒:味道辛辣,性熱,有毒。歸肺經、脾經、腎經三經。杏仁是它的輔助藥,畏懼款冬花、防風、附子、雄黃。閉口的果實會害人。能夠溫暖脾土,驅除三焦的寒冷停滯,補足元陽,清除六腑的沉寒。對於飲水停聚、氣機阻滯和水腫,能夠建立奇功;殺蟲止嘔,對於腸道虛弱,能夠快速見效。疏通血脈,消除麻痺,促進肢體活動,使關節靈活。椒目(蜀椒的種子)善於消除水腫,能夠治療耳聾。
蜀椒稟賦純陽之氣,是祛除寒濕、散風邪、溫脾胃、溫暖命門的良藥。
**說明:**命門火衰,中焦寒冷的人適合使用。如果是陰虛火旺的人,則絕對禁止使用。
胡椒:味道辛辣,性大熱,有毒。歸胃經、大腸經。能夠降氣溫中,消除風邪,祛除痰液。
忌用情況和川椒相同。蓽澄茄是較大的胡椒,它們屬於同一類,也容易被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