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3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38)

1. 咳嗽

有聲無痰曰咳,肺由火爍。有痰無聲曰嗽,脾受濕侵。有痰有聲曰咳嗽。

黃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此言咳而不言嗽者,省文也。如秋傷於濕,見於二篇,一篇只有咳字,一篇兼有嗽字,則知此篇舉咳而嗽在其中矣。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皮毛。肺為內應,而皮毛為外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故胃受寒,則從肺脈上至於肺也。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外則皮毛受邪,內則肺經受寒,內應外合故咳,所謂形寒飲冷則傷肺是也。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各以時者,如春肝、夏心、長夏脾、秋肺、冬腎是也。非其時而病者,乃他臟相傳也。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各以治時者,四時所傷不同,法因之而別也。咳,外證也;泄,里證也。寒在表則身痛;寒在裡則腹痛。惟其外內合邪,故為病亦兼內外。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四臟各以其時受病,曰先受之者,則次便及乎肺而為咳矣。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肺屬金。所主為音聲,肺自病,故喘息有音。唾血者隨咳而出。其病在於肺,與嘔血、咯血者不同也。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心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上挾於咽,故病喉間如梗,咽腫喉痹,介介如所梗,妨礙之意。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肝脈布脅肋,故病如此。胠者,腋下脅也,音區。脾咳之狀,咳則右胠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脾脈上膈咽隸於右,故為右胠下痛,陰陰然痛引肩背者,脾土體靜,故不可以動也。脾咳則右胠下痛者,陰土之氣應於坤,出西南也。

觀《平人氣象論》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豈非陽土之氣應於艮而出東北乎?人與天地相參,理有無往不合者。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腎繫於腰背,其脈貫脊,故相引而痛。腎主五液,且其脈直者,入肺循喉嚨,故甚則咳涎也。

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臟病日久,乃移於腑,各因其合而表裡相移也。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脾咳不巳,胃必受之,胃不能容,氣逆而嘔,長蟲,蛔蟲也,居腸胃之中,嘔甚則隨氣而上出矣。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膽汁,苦汁也。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遺失,《甲乙經》作遺矢,矢、屎同。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小腸之下則大腸也,大腸之氣,由於小腸之化,故小腸受邪而咳,則下奔失氣。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膀胱為津液之府,故邪氣干之,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久咳則上中下三焦俱病,出納升降,皆失其和,且三焦火衰,不能生土,故腹滿不能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此總結諸咳之證也。諸咳皆聚於胃,關於肺者,胃為臟腑之本根,肺為臟腑之華蓋,如上文所云,皮毛先受邪,及寒飲食入胃者,皆肺胃之候也。陽明之脈,起於鼻,會於面,出於口,故多涕唾,而面浮腫。

肺主氣,故令人氣逆。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此治法也。脈之所注者為俞,所入者為合。所行者為經,諸臟腑皆然也。乃刺法也。《示從容篇》曰:咳嗽煩冤者,腎氣之逆也。腎虛而龍火亢上,則乘金而為咳嗽,煩熱冤苦,此虛癆之候也。

按:咳雖肺病,五臟六腑皆能致之。析其條目,經文尚有漏義,總其綱領,不過內傷外感而已。風寒暑濕傷其外,則先中於皮毛,皮毛為肺之合,肺邪不解,他經亦病,此自肺而後傳於諸臟也。勞役情志傷其內,則臟氣受傷,先由陰分而病及上焦,此自諸臟而後傳於肺也。

自表而入者,病在陽,宜辛溫以散邪,則肺清而咳愈;自內而生者,病在陰.宜甘以壯水,潤以養金,則肺寧而咳愈。大抵治表者藥不宜靜,靜則留連不解,變生他病,故忌寒涼收斂,如《五臟生成篇》所謂肺欲辛是也;治內者藥不宜動,動則虛火不寧,燥癢愈甚,故忌辛香燥熱,如《宣明五氣篇》所謂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是也。

然治表者,雖宜動以散邪,若形病俱虛者,又當補中益氣而佐以和解,倘專於發散,恐肺氣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也;治內者,雖宜靜以養陰,若命門火衰,不能歸元,則參、耆、桂、附在所必用,否則氣不化水,終無補於陰也。至夫因於火者宜清,因於濕者宜利,因痰者消之,因氣者理之,隨其所見之證而調治。

在老人虛人,皆以溫養脾肺為主,稍稍治標可也。若欲速愈而亟攻其邪,因而危困者多矣,可不謹諸。

2. 分條治咳法

肺咳,麻黃湯。心咳,桔梗湯。肝咳,小柴胡湯。脾咳,升麻湯。腎咳,麻黃附子細辛湯。胃咳,烏梅丸。膽咳,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大腸咳,赤石脂禹餘糧湯,不止,用豬苓分水散。小腸咳,芍藥甘草湯。膀胱咳,茯苓甘草湯。三焦咳,錢氏異功散。

感風者,惡風自汗,鼻流清涕,脈浮,桂枝湯加防風、杏仁、前胡、細辛。感寒者,惡寒無汗,鼻流清涕,脈緊,二陳湯加紫蘇、乾葛、杏仁、桔梗。春月風寒所傷,頭痛聲重,金沸草散。夏月喘嗽,面赤脈洪,黃連解毒湯。秋月身熱自汗,口乾便赤,脈虛大,白虎湯。冬月風寒,形氣病氣俱實者,加減麻黃湯。

感濕者,身體重痛,白朮酒。熱嗽,咽喉干痛,鼻出熱氣,痰膿腥臭,金沸草散去麻黃、半夏,加薄荷、枇杷葉、五味、杏仁、桑白皮、貝母、茯苓、桔梗。乍寒亦嗽,乍熱亦嗽,金沸草散、清風散並二方煎服。七情肌飽,邪氣上逆,四七湯加杏仁、五味子、桑皮、人參、阿膠、麥門冬、枇杷葉。

飲冷致嗽,紫菀飲。嗽吐痰食俱出,二陳湯加木香、杏仁、細辛、枳殼。食積痰嗽,二陳湯加瓜蔞、萊菔子、山楂、枳殼、曲芽。聲啞,外感寒包熱者,細辛、半夏、生薑辛以散之,內傷火來剋金者,為重證,宜壯水清金。經年久嗽,服藥不瘥,余無他證,與癆嗽異,一味百部膏。

咳嗽煩冤,八味丸,安腎丸。暴嗽諸藥不效,大菟絲子丸,不可以其暴嗽而疑遽補之非。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醋嗆而嗽,甘草二兩,去皮,作二寸段,中半劈開,用豬膽汁五枚,浸三日,火炙為末,蜜丸,清茶吞二錢,臨臥時服之。食鹹哮嗽,白麵二錢,砂糖二錢,糖餅灰汁捻作餅子,爐內爍熟,劃出,加輕粉四錢另炒,將餅切作四椏,摻輕粉在內,令患人吃盡,吐出病根即愈。

肺脹嗽而上氣,鼻扇抬肩,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無外邪而內虛之肺脹,宜訶子、海藻、香附、栝蔞仁、青黛、半夏、杏仁、薑汁為末,蜜調噙之。肺脹躁喘,脈浮,心下有水,小青龍湯加石膏。肺脹在左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韭汁。

白話文:

[分項治療咳嗽的方法]

  • 肺引起的咳嗽,使用麻黃湯。

  • 心臟引起的咳嗽,使用桔梗湯。

  • 肝臟引起的咳嗽,使用小柴胡湯。

  • 脾臟引起的咳嗽,使用升麻湯。

  • 腎臟引起的咳嗽,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 胃引起的咳嗽,使用烏梅丸。

  • 膽囊引起的咳嗽,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 大腸引起的咳嗽,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如果效果不佳,則改用豬苓分水散。

  • 小腸引起的咳嗽,使用芍藥甘草湯。

  • 膀胱引起的咳嗽,使用茯苓甘草湯。

  • 三焦引起的咳嗽,使用錢氏異功散。

  • 感冒風邪的,畏風自汗,鼻流清涕,脈搏浮動,使用桂枝湯加上防風、杏仁、前胡、細辛。

  • 感受寒冷的,畏寒無汗,鼻流清涕,脈搏緊繃,使用二陳湯加上紫蘇、乾葛、杏仁、桔梗。

  • 春季被風寒侵襲,頭痛聲音沉重,使用金沸草散。

  • 夏季喘息咳嗽,面色紅潤脈搏洪大,使用黃連解毒湯。

  • 秋季身體發熱自汗,口乾小便赤色,脈搏虛弱且大,使用白虎湯。

  • 冬季感受風寒,形體氣色和病情都顯得實證,使用加減麻黃湯。

  • 感受濕邪的,身體沉重疼痛,使用白朮酒。

  • 熱性咳嗽,咽喉乾燥疼痛,鼻孔冒出熱氣,痰液膿稠且帶腥臭,使用金沸草散去掉麻黃、半夏,加入薄荷、枇杷葉、五味、杏仁、桑白皮、貝母、茯苓、桔梗。

  • 遇冷遇熱都咳嗽,使用金沸草散、清風散兩方煎煮服用。

  • 由情緒和過飽引發的咳嗽,邪氣向上逆流,使用四七湯加上杏仁、五味子、桑皮、人參、阿膠、麥門冬、枇杷葉。

  • 因飲冷導致的咳嗽,使用紫菀飲。

  • 咳嗽伴隨痰食一併吐出,使用二陳湯加上木香、杏仁、細辛、枳殼。

  • 食物積滯和痰液引起的咳嗽,使用二陳湯加上瓜蔞、萊菔子、山楂、枳殼、麴芽。

  • 嗓音嘶啞,外感寒邪包裹熱邪的,使用細辛、半夏、生薑以辛散之,內傷火邪剋制金屬的,為嚴重病症,應壯水清金。

  • 長期咳嗽,服藥無效,沒有其他症狀,和肺結核咳嗽不同,使用一味百部膏。

  • 咳嗽伴有焦躁,使用八味丸、安腎丸。

  • 急性咳嗽各種藥物無效,使用大菟絲子丸,不能因為是急性咳嗽就懷疑立即補充是否正確。

  • 咳嗽伴隨上氣,喉嚨中像水雞的聲音,使用射干麻黃湯。

  • 因醋嗆而咳嗽,使用甘草二兩,去皮切成二寸長,中間剖開一半,用五個豬膽汁浸泡三天,烘烤成粉末,蜂蜜製成丸,用清茶吞服二錢,睡前服用。

  • 食用鹹食後哮喘咳嗽,使用白麵二錢,砂糖二錢,糖餅灰汁揉成餅子,爐內燒熟,取出,加上輕粉四錢另炒,將餅切成四塊,摻入輕粉,讓患者全部吃完,吐出病根即可痊癒。

  • 肺脹咳嗽伴隨上氣,鼻子扇動抬肩,脈搏浮大的,使用越婢加半夏湯。

  • 沒有外邪但內部虛弱的肺脹,宜使用訶子、海藻、香附、栝蔞仁、青黛、半夏、杏仁、薑汁研磨成末,蜂蜜調和含服。

  • 肺脹躁喘,脈搏浮動,心下有水,使用小青龍湯加上石膏。

  • 肺脹在左右側睡覺都難以入眠,這是痰液夾雜瘀血,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的疾病。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訶子、青皮、竹瀝、韭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