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四 (6)
卷之四 (6)
1. 木部
竹瀝薑汁為使。痰在皮裡膜外者,直達以宣通;痰在經絡四肢者,屈曲而搜剔;失音不語偏宜,肢體攣踡決用。
竹種最多,惟大而味甘者為勝,必生長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竹能損氣,故古人以筍為刮腸篦。竹瀝滑腸,脾虛泄瀉者勿用。惟痰在皮里、膜外、經絡、肢節者相宜,若寒痰、濕痰與食積痰勿用。
吳茱萸,味辛,熱,有小毒。入脾、胃、肝三經。蓼實為使,惡丹參、滑石、白堊,畏紫石英。開口者良,鹽湯泡過,焙乾。燥腸胃而止久滑之瀉,散陰寒而攻心腹之痛。祛冷脹為獨得,疏肝氣有偏長。疝疼腳氣相宜,開鬱殺蟲至效。
辛散燥熱,獨人厥陰有功,脾胃其旁及者也。東垣云:濁陰不降,厥氣上逆,甚而脹滿,非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損元氣。寇氏曰: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凡病非寒滯者勿用,即因寒滯者,亦當酌量虛實,適事為故也。
山茱萸,味酸,微溫,無毒。入肝、腎二經。蓼實為使,忌桔梗、防風、防己。酒潤去核,微火烘乾。補腎助陽事,腰膝之疴不必慮也;閉經縮小便,遺泄之證寧足患乎?月事多而可以止,耳鳴響而還其聰。
四時之令,春氣暖而生,秋氣涼而殺。萬物之性,喜溫而惡寒,人身精氣,亦賴溫暖而後充足。況腎肝居至陰之位,非得溫暖之氣,則孤陰無以生。山茱萸正入二經,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腰膝強也。
按:強陽不痿,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檳榔,味辛,溫,無毒。入胃、大腸二經。忌見火。降至高之氣,似石投火;疏後重之急,如驥追風。瘧疾與痰癖偕收,腳氣與殺蟲並選。
足陽明為水穀之海,手陽明為傳道之官,二經相為貫輸,以運化精微者也,二經病則痰癖蟲積生焉。辛能破滯,苦能殺蟲,故主治如上諸證。
按:檳榔墜諸氣至於下極,氣虛下陷者,所當遠避。
梔子,味苦,寒,無毒。入肺經。炒透。治胸中懊憹而眠臥不寧,疏臍下血滯而小便不利。清太陰肺,輕飄而上達;瀉三焦火,屈曲而下行。
梔子本非吐藥,仲景謂邪氣在上,得吐則邪出,所謂高者因而越之也。亦非利小便藥,蓋肺清則化行,而膀胱津液之腑,奉氣化而出矣。
按:大苦大寒,能損胃伐氣,虛者忌之。心腹痛不因火者,尤為大戒。世人每用治血,不知血寒則凝,反為敗證。治實火之吐血,順氣為先,氣行則血自歸經;治虛火之吐血,養正為先,氣壯則自能攝血。此治療之大法,不可違也。
蕪荑,味辛,平,無毒。入肺經。除疳積之要品,殺諸蟲之神劑。
幼科取為要藥,然久服多服,亦能傷胃。
枳殼,味苦,微寒。無毒。入肺、大腸二經。麩炒。破至高之氣,除咳逆停痰;助傳導之官,消水留脹滿。
白話文:
竹瀝
竹瀝搭配薑汁使用。對於痰液停留在皮膚與膜之間,竹瀝能直接到達並疏通;對於痰液停留在經絡和四肢,竹瀝能彎曲深入搜尋並清除。對於失音不能說話的情況特別適合,肢體攣縮蜷曲也應使用。
竹子的種類很多,只有又大又味甜的最好,而且必須是剛生長一年左右的嫩竹,才夠新鮮有力。竹子會耗損氣,所以古人把筍比喻成刮腸子的工具。竹瀝有滑腸作用,脾虛容易腹瀉的人不宜使用。只適合痰液停留在皮膚與膜之間、經絡和四肢關節的情況,如果是寒痰、濕痰或食積痰則不宜使用。
吳茱萸
吳茱萸味道辛辣,藥性溫熱,有小毒。歸脾、胃、肝三經。需要搭配蓼實使用,忌諱丹參、滑石、白堊,畏懼紫石英。開口的吳茱萸品質較好,用鹽水浸泡後焙乾。可以乾燥腸胃來止住長久腹瀉,驅散陰寒來緩解心腹疼痛。去除冷脹的效果特別好,疏通肝氣也有獨到之處。適用於疝氣疼痛和腳氣,有開鬱和殺蟲的功效。
藥性辛散燥熱,對於厥陰肝經特別有效,脾胃只是順帶作用。李東垣說:濁陰不下降,導致氣逆上行,嚴重時會腹脹,必須用吳茱萸才能治療。但用多了會損傷元氣。寇宗奭說:吳茱萸下氣速度很快,腸胃虛弱的人服用後病情會更嚴重。凡是病情不是寒邪停滯引起的都不宜使用,即使是寒邪停滯引起的,也應該根據虛實情況酌情使用。
山茱萸
山茱萸味道酸澀,藥性微溫,無毒。歸肝、腎二經。需要搭配蓼實使用,忌諱桔梗、防風、防己。用酒浸潤後去核,用小火烘乾。可以補腎助陽,對於腰膝酸痛不必擔心;能治療月經不來、小便頻數、遺精滑泄等問題。月經量多也能止住,耳鳴也能恢復聽力。
一年四季,春天氣溫回暖,萬物生長,秋天氣溫轉涼,萬物凋零。萬物的特性是喜溫怕寒,人體的精氣也需要溫暖才能充足。何況腎和肝位於人體陰氣最盛的地方,如果沒有溫暖的陽氣,單純的陰氣是無法生長的。山茱萸正好能入這兩經,藥性溫和,主要能補益,味道酸澀,主要能收斂,所以能使精氣充足,腰膝強壯。
注意:如果陽氣旺盛不虛弱,只是小便不暢,則不宜使用。
檳榔
檳榔味道辛辣,藥性溫和,無毒。歸胃、大腸二經。忌諱用火炮製。能將上逆的氣降下來,就像石頭投入火中;能疏通裡急後重,就像駿馬追趕風一樣。能治療瘧疾和痰癖,也用於治療腳氣和殺蟲。
足陽明胃經是水穀的海洋,手陽明大腸經是傳導的官員,兩條經絡相互貫通,以此來運化食物的精華。如果兩條經絡發生病變,就會產生痰癖和蟲積。檳榔味道辛辣能破除積滯,味道苦能殺蟲,所以能治療上述疾病。
注意:檳榔會將各種氣往下引,所以氣虛下陷的人應該遠離。
梔子
梔子味道苦澀,藥性寒涼,無毒。歸肺經。需要炒透後使用。能治療胸中煩悶不安、無法安睡,能疏通肚臍下的血瘀,使小便通暢。能清瀉太陰肺經的火氣,使氣上行;能瀉三焦的火氣,使氣下行。
梔子本身不是催吐藥,但《傷寒論》說,如果邪氣在上,可以通過催吐來排出,這就是所謂的「高者因而越之」。梔子也不是利尿藥,但肺氣清暢後,就能促進水液的代謝,而膀胱這個主管津液的器官,就能接受肺氣的氣化作用而排出津液。
注意:梔子藥性大苦大寒,會損傷脾胃和耗損氣,所以體虛的人要忌用。如果心腹疼痛不是因為火熱引起的,就更要忌用。世人常常用梔子來治療出血,卻不知血遇寒會凝固,反而會加重病情。治療實火引起的吐血,應該先順氣,氣順了,血自然會回到經脈。治療虛火引起的吐血,應該先補養正氣,正氣足了,才能攝血。這才是治療出血病的大原則,不能違背。
蕪荑
蕪荑味道辛辣,藥性平和,無毒。歸肺經。是治療小兒疳積的重要藥物,也是殺各種蟲的特效藥。
是兒科常用的重要藥物,但如果長期或大量服用,也會損傷脾胃。
枳殼
枳殼味道苦澀,藥性微寒,無毒。歸肺、大腸二經。需要用麩皮炒後使用。能破除上逆的氣,消除咳嗽和痰液積滯;能輔助傳導功能,消除水腫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