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大便不通

經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調和,若飢飽勞役,損傷胃氣,及過於辛熱厚味,則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結者,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是也。

愚按:《內經》之言,則知大便秘結,專責之少陰一經,證狀雖殊,總之津液枯乾,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則有胃實、胃虛、熱秘、冷秘、風秘、氣秘之分。胃實而秘者,善飲食,小便赤,麻仁丸、七宣丸之類。胃虛而秘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厚朴湯。熱秘者,面赤身熱,六脈數實,腸胃脹悶,時欲得冷,或口舌生瘡,四順清涼飲、潤腸丸、木香檳榔丸,實者承氣湯。

白話文:

古籍記載,北方屬黑色,與腎經相通,腎經開口於生殖器。腎臟主導體內五種液體,津液充足則排便順暢。若因飢餓、飽食、勞累損傷脾胃,或過度食用辛辣厚味食物,則火邪會侵入血液,耗損腎陰,導致津液不足,進而出現便秘。另外,老年人氣虛津液不足也會導致便秘。由於腎臟怕燥,因此有些人會急著吃辛辣食物來潤燥。

我認為,根據《內經》的說法,便秘是少陰經的病症,雖然症狀各不相同,但根本原因都是津液不足。詳細來說,便秘可分為胃實、胃虛、熱秘、冷秘、風秘、氣秘等類型。胃實便秘的人,食慾好,小便赤黃,可服用麻仁丸、七宣丸等藥物;胃虛便秘的人,食慾不佳,小便清澈,可服用厚朴湯。熱秘者,面色紅潤,身體發熱,脈搏數而有力,腸胃脹悶,喜歡喝冷飲,或口舌生瘡,可服用四順清涼飲、潤腸丸、木香檳榔丸等藥物,若是實熱便秘,則可服用承氣湯。

冷秘者,面白或黑,六脈沉遲,小便清白,喜熱惡冷,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枳殼,吞半硫丸。氣秘者。氣不升降,穀氣不行,其人多噫,蘇子降氣湯加枳殼、吞養正丹;未效,佐以木香檳榔丸。風秘者,風搏肺臟,傳於大腸,小續命湯去附子,倍芍藥,加竹瀝,吞潤腸丸;或活血潤腸丸。

白話文:

如果便秘是寒氣引起的,病人脸色苍白或偏黑,脉象沉迟,小便清澈,怕冷喜热,就用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并服用半硫丸。如果是气机郁滞导致的便秘,气机升降失调,饮食不能正常消化,病人经常打嗝,就用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并服用养正丹;如果效果不好,再加入木香和槟榔丸。如果是风邪引起的便秘,风邪侵犯肺脏,传导至大肠,就用小续命汤去掉附子,加大剂量芍药,再加竹沥,服用润肠丸;或者服用活血润肠丸。

更有老年津液乾枯,婦人產後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誤用硝黃利藥,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八珍湯加蘇子、廣橘紅、杏仁、蓯蓉,倍用當歸。若病證雖屬陰寒,而脈實微躁,宜溫暖藥中略加苦寒,以去熱躁,躁止勿加。

如陰躁欲坐井中者,兩尺按之必虛,或沉細而遲,但煎理中湯,待極冷方服;或服藥不應,不敢用峻猛之藥者,宜蜜煎導之。用鹽五分,皂角末五分,入蜜煎中,其功更捷。冷秘者,醬生薑導之;或於蜜煎中加草烏頭末。有熱者,豬膽汁導之。久虛者,如常飲食法煮豬血臟湯,加酥食之,血仍潤血,臟仍潤臟,此妙法也。

白話文:

對於年長者的津液乾枯,產後婦女失血,以及發汗後利尿,疾病後血氣尚未恢復,這些情況都可能會導致大便祕結。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採取補充養分,使體內的津液重新生成,自然就能達到通便的效果。如果錯誤地使用像硝石和黃芩這樣具有利尿作用的藥物,往往會導致病情危急,甚至無法輓回。而像巴豆和大黃這樣的藥物,其副作用更加迅速且嚴重。

可以使用八珍湯加上蘇子、廣橘紅、杏仁、蓯蓉,並且將當歸的用量加倍。如果症狀雖然屬於陰寒,但是脈象實而微躁,則應該在溫暖的藥方中加入一些苦寒的成分,用以消散熱燥,等熱燥消除後,就不需要再添加了。

對於陰寒燥熱,想要坐進水中的情況,可以在兩尺脈搏上感受到虛弱,或者脈象沈細而緩慢,這種時候只煎煮理中湯,等到湯汁完全冷卻後再服用。如果藥物不起作用,又不敢使用強力藥物時,可以使用蜂蜜調製導瀉法。使用五分鹽和五分皁角粉,加入蜂蜜中調製,效果更快。對於冷祕,可以使用醬油拌生薑來導瀉;或者在蜂蜜調製中加入草烏頭粉。如果出現熱症,則可以使用豬膽汁來導瀉。對於長期虛弱的情況,可以按照常飲食的方法,煮豬血腸湯,加入酥食,這樣可以保持血液和組織的潤滑,這是個奇妙的方法。

每見江湖方士,輕用硝黃者,十傷四五,輕用巴醜者,十傷七八,不可不謹也。或久而愈結,或變為肺痿吐膿血,或飲食不進而死。

白話文:

常常看到江湖上的方士,輕易使用硝石和黃連,造成十分之四到五的人受傷;輕易使用巴豆和蒼朮,造成十分之七到八的人受傷,這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事情。有時候病情會因此更加嚴重,變成肺萎並出現咳出膿血的情況,或者因為不能吃東西而死亡。

2. 醫案

少宰蔣恬庵,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結,四日以來,腹中脹悶,服大黃一錢,通後復結。余曰:腎氣衰少,津液不充,誤行疏利,是助其燥矣。以六味丸煎成,加人乳一鍾,白蜜五錢,三劑後即通,十日而康復矣。

文學顧以貞,素有風疾,大便秘結,經年不愈,始來求治。余曰:此名風秘,治風須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補湯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後永不復患。以手書謝曰:不肖道力,僻處窮鄉,日與庸人為伍,一旦嬰非常之疾,困苦經年,靡劑不嘗,反深沉痼。

白話文:

蔣恬庵少宰服用五加皮酒後,導致大便困難,四天來一直腹脹不舒,於是服用了大黃一錢,但排便後又再次出現困難。我告訴他,這可能是因為他的腎氣衰弱,體液不足,錯誤地使用了清熱利濕的方法,反而助長了燥熱。我讓他煎煮六味丸,加入一鐘人乳和五錢白蜜,三天後他就通便了,十天後就康復了。

文學顧以貞長期有風濕病,大便困難,多年未愈。他來尋求治療。我告訴他,這是名為風祕的疾病,治療風病必須兼顧調理血液,這是基本原則。我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皁角仁來治療,一個半月後見效,三個月後他再沒有復發這種病症。他用手寫的感謝信說:「我這無能的道術,居住在偏僻的鄉間,每天與普通的人為伍,突然遭受非同尋常的疾病困擾,痛苦了一整年,試過各種藥物都無效,病情反而更加嚴重。」

遂不遠百里,就治神良,乍聆指教,肺腑快然,及飲佳方,如臭味之投,百日以來,沉疴頓釋,今幸生歸矣。凡仰事俯育,儔非意外之慶,則儔非臺翁之賜哉!全家額首,尸祝湛恩,乞附名案之尾,以志感悰,幸甚。

麻仁丸,治腸胃熱燥,大便秘結。

厚朴(去皮、薑汁浸炒),芍藥,枳實(麩炒,各半斤),大黃(蒸焙,一斤),麻仁(別研,五兩),杏仁(去皮炒,五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溫水下,大便通利即止。

白話文:

於是不遠百里,就近尋求神醫治療,一聽其指導教誨,心中暢快,服用佳方,如同找到對味的藥物,百日以來,久病頓消,如今幸得康復。凡是我家的衣食住行,皆非偶然之喜慶,都是臺翁的恩惠啊!全家人感謝涕零,祈禱著深謝您的大恩,請求附在病案末尾,以表達我們的感動之情,實在是太好了。

「麻仁丸」,用於治療腸胃熱燥,大便祕結。

材料如下:厚朴(剝皮,以薑汁浸泡後炒熟)、芍藥、枳實(麩炒)、大黃(蒸煮後烘焙)、麻仁(單獨研磨)、杏仁(去皮後炒熟)。

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睡前以溫水送下,大便通暢後即停止服用。

七宣丸,治風氣結聚,實邪秘結。

桃仁(去皮尖,炒,六兩),柴胡,訶子皮,枳實(麩炒),木香(各五兩),甘草(炙,四兩),大黃(麵裹熾,十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臨臥各一服,米飲下,以利為度。

厚朴湯,治胃虛秘結。

厚朴(薑汁浸,炒透),陳皮,甘草(各三兩),白朮(五兩),半夏曲,枳實(麩炒,各二兩)

白話文:

七宣丸:

功效: 治理風氣凝聚、實邪阻塞所導致的便秘。

藥材:

  • 桃仁(去皮尖,炒,六兩)
  • 柴胡(五兩)
  • 訶子皮(五兩)
  • 枳實(麩炒,五兩)
  • 木香(五兩)
  • 甘草(炙,四兩)
  • 大黃(麵裹熾,十五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及睡前各服一次,用米湯送服,以通便為度。

厚朴湯:

功效: 治療胃虛所致的便秘。

藥材:

  • 厚朴(薑汁浸泡,炒透,三兩)
  • 陳皮(三兩)
  • 甘草(三兩)
  • 白朮(五兩)
  • 半夏曲(二兩)
  • 枳實(麩炒,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前大溫服。

四順清涼飲,治血燥內熱,大便不通。

大黃(蒸),甘草(炙),當歸(酒洗),芍藥(各一錢)

水鍾半,薄荷十葉,煎至七分服。

潤腸丸,治風結血秘,胃中伏火。

羌活,歸尾,大黃(煨,各五錢),桃仁(去皮尖),麻仁(各一兩)

上為末,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白話文:

「四順清涼飲」,用於治療因血氣乾燥導致的內熱症狀及大便祕結。

配方如下:

  • 大黃(蒸過):一錢
  • 甘草(炙過):一錢
  • 當歸(用酒浸泡過):一錢
  • 芍藥:一錢

使用方法:將以上四種材料加水一鍾半,加入一片生薑和一個棗,煮至剩下八分量,於飯前服用大熱量。

「潤腸丸」,用於治療風邪凝結血液引致的便祕,以及胃部藏有虛火的情況。

配方如下:

  • 羌活:五錢
  • 歸尾:五錢
  • 大黃(煮過):五錢
  • 桃仁(去皮尖):一兩
  • 麻仁:一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除了麻仁和桃仁需另外研磨成泥狀之外,其他材料磨成細粉,與煉製的蜂蜜一起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桐籽。每次服用50顆,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

請注意,這些方劑是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使用前應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或藥師,以確保適合您的身體狀況。

木香檳榔丸,疏導三焦,快氣化痰,消食寬中。

木香,檳榔,枳殼(麩炒),杏仁(去皮尖,炒),青皮(去穰,各一兩),半夏曲,皂角(酥炙),郁李仁(各二兩)

上為末,別以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朴(去皮),枳實(各二錢)

白話文:

「木香檳榔丸」可以疏通三焦,幫助氣體運行,化解痰濕,消食開胃,緩解胸腹脹滿。藥方包含木香、檳榔、麩炒枳殼、去皮尖炒杏仁、去穰青皮各一兩,半夏曲、酥炙皂角、郁李仁各二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另取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製成膏,再加入少許熟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大承氣湯」則由大黃、芒硝、去皮厚朴、枳實各二錢組成。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九分,內硝煎服。

藿香正氣散,小續命湯,養正丹,八珍湯,俱見中風。

蘇子降氣湯,治氣滯妨悶,痰盛便秘。

蘇子(炒),半夏(湯泡,各二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朴(薑汁浸炒),陳皮(各一錢),當歸(一錢五分),沉香(七分)

白話文:

準備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九分熟,再加入硝石,煎好後服用。藿香正氣散、小續命湯、養正丹、八珍湯,這些藥方都可治療中風。蘇子降氣湯,用於治療氣滯、胸悶、痰多、便秘。 蘇子(炒)、半夏(湯泡)、前胡、甘草(炙)、厚朴(薑汁浸炒)、陳皮、當歸、沉香(各取適量)。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虛人加桂五分、黃耆一錢。

半硫丸,治老人虛人冷秘。

熟半夏(為細末),硫黃(研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

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酒或薑湯下。婦人醋湯下,俱空心服。

橘杏湯,治脈浮氣秘。或脈沉為血秘,以桃仁代杏仁。

杏仁(湯泡去皮尖,炒黃,五錢),橘紅(去白淨,二錢半)

白話文:

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成一碗服用。體虛者加桂枝五分、黃耆一錢。

半硫丸,用於治療老人和體虛者因寒氣導致的便秘。

將熟半夏研磨成細粉,硫黃研磨至極細,用柳木槌子敲打過。

以生薑汁一起熬煮,加入蒸餅粉拌勻,放入臼中搗碎數百下,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溫酒或薑湯送服。婦女可用醋湯送服,均需空腹服用。

橘杏湯,用於治療脈浮、氣虛導致的便秘,或脈沉血虛導致的便秘,可將杏仁換成桃仁。

杏仁用湯浸泡去皮尖,炒至黃色,五錢;橘紅去白淨,二錢半。

水一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服。

益血潤腸丸

熟地黃(六兩),杏仁(去皮尖,炒),麻仁(各三兩,以上三味俱杵膏),枳殼(麩炒),橘紅(各二兩五錢),阿膠(炒),肉蓯蓉(各一兩半),蘇子,荊芥(各一兩),當歸(三兩)

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餘下,仍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湯下。

穿結藥,治大實大滿,心胸高起,便秘。

白話文:

取一杯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熟後服用。益血潤腸丸由熟地黃六兩、杏仁(去皮尖,炒)、麻仁(各三兩,以上三味研成膏狀)、枳殼(麩炒)、橘紅(各二兩五錢)、阿膠(炒)、肉蓯蓉(各一兩半)、蘇子、荊芥(各一兩)、當歸(三兩)製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與前三味膏狀藥材一起研磨一千次以上,再加入煉蜜製成丸劑,每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時用白湯送服。穿結藥用於治療大實大滿、心胸高起、便秘等症狀。

蟾酥,輕粉,麝香(各一錢),巴豆(五分,另研)

研極細末,用孩兒茶、乳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薑湯送下。

小便不禁

經曰:督脈生病為遺溺。又曰:肝所生病為遺溺。督與肝二經並循陰器,系廷孔,病則營衛不至,氣血失常,莫能約束水道之竅.故遺失不禁。又曰:膀胱不約為遺溺。又曰: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其病虛則欠㰦,小便遺數。由此二節觀之,不獨病在陰器、廷孔而已。三焦為決瀆之官,失其常則遺溺,何也?三焦之脈,從缺盆,布膻中,下鬲,循屬三焦。

白話文:

將蟾酥、輕粉、麝香各一錢,巴豆五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孩兒茶和乳汁混合成丸子,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三丸,用薑湯送服。

這可以用來治療小便失禁。

膀胱之脈,從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屬膀胱。凡三焦虛則膀胱亦虛,故不約也。肺從上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腎又上連於肺,兩臟為子母,母虛子亦虛,此言上、中、下三焦氣虛,皆可以致遺溺也。

愚按:世俗之治小便不禁者,但知補澀而巳,不知《內經》論肝腎膀胱之病,不指為何邪所幹,則知七情六氣皆能為病也。又言手太陰虛者,為子母相關之病,則知所生所勝所不勝之五邪,皆足以為病也。總其大要而言,肺者主氣以下降,生水以下輸;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

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此兩經者,實為總司。肺虛者為上虛,當補氣;補中益氣湯,不愈,當以黃柏、生地、麥門冬清其熱。膀胱虛者為下虛,當澀脫。桑螵蛸、雞肶胵之類。挾寒者家韭子丸、固脬丸、白茯苓散、菟絲子散之類、滑脫者牡蠣丸,挾熱者白薇散,或雞腸散。更有睡則遺尿,皆責之虛,所以嬰兒脬氣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證。

白話文:

膀胱經脈與遺尿之病因

膀胱的經脈,從肩膀內側沿著脊椎骨向上抵達腰部,再深入循行於脊柱內側,最終歸屬於膀胱。

三焦虛弱就會導致膀胱也虛弱,因此容易出現不自主地排尿。肺臟位於上焦,負責調和水液,並將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而腎臟則向上連接著肺臟,兩者如同母子關係,母親虛弱,孩子也會虛弱。因此,上、中、下三焦氣虛都會導致遺尿。

個人看法:

世俗醫治小便不禁,只知道用補益收澀的方法,卻不知《內經》中論述肝腎膀胱的疾病時,並沒有指明是由於哪種邪氣所致,說明七情六氣皆能致病。

《內經》也提到手太陰肺經虛弱,是子母相關的疾病,說明五種邪氣,也就是所生、所勝、所不勝的邪氣,都可能導致疾病。

總而言之,肺臟主氣降,並將水液向下輸送;膀胱則負責貯藏津液,當氣化則能排出。

水泉不止,代表膀胱無法貯藏津液。這兩條經脈,實際上是總司水液的關鍵。

肺虛屬於上虛,應補氣,可使用補中益氣湯。若不奏效,可使用黃柏、生地、麥門冬清熱。

膀胱虛屬於下虛,應收澀脫陷,可使用桑螵蛸、雞肶胵等藥物。

若伴隨寒邪,可用家韭子丸、固脬丸、白茯苓散、菟絲子散等藥物。若伴隨滑脫,可用牡蠣丸;若伴隨熱邪,可用白薇散或雞腸散。

睡則遺尿,皆屬於虛證。嬰兒膀胱氣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容易出現此症。

在嬰兒挾熱者十居七八,在老人挾寒者十居七八,此又不可不辨也。宜大菟絲子丸,豬脬炙研碎,煎湯送下,更須審寒熱而為之活法。

白話文:

對於嬰兒夾熱的情況佔了七到八成,老年人夾寒的情況也是同樣比例,這又是不能不分辨清楚的。可以使用「大菟絲子丸」和用「豬脬」烤熟後磨碎,再用水煮來服用,還必須根據冷暖情況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