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9)

1. 醫案

邑宰嚴知非.患淋經年,痛如刀錐,凡清火疏利之劑,計三百帖,病勢日盛,歲暮來就診。余曰;兩尺數而無力,是虛火也。從來醫者皆泥痛無補法,愈疏通則愈虛,愈虛則虛火愈熾,遂以八味地黃丸料加車前、沉香、人參,服八劑痛減一二,而頻數猶故。原醫者進云:淋證作痛,定是實火,若多溫補,恐數日後必將悶絕,不可救矣。

知非疑懼,復來商之。余曰:若不宜溫補,則服藥後病勢必增,今既減矣,復可疑乎?朝服補中益氣湯,晚服八味丸,逾月而病去其九;倍用參耆,十四日而霍然矣。

白話文:

縣令嚴知非患了淋病多年,疼痛如刀刺般,服用過各種清熱利濕的藥方,共計三百帖,病情卻越來越嚴重,直到歲末才來求診。我說:「你兩尺脈搏微弱無力,這是虛火啊。」以往的醫生都遵循疼痛就用補法,越疏通就越虛,越虛就虛火越旺,於是用八味地黃丸,再加上車前子、沉香、人參,服用了八劑,疼痛減輕了一些,但頻率依然如故。原先的醫生又來說道:「淋病疼痛,一定是實火,如果多用溫補,恐怕幾日後就會昏迷不醒,不可救治了。」

嚴知非懷疑害怕,又來詢問我。我說:「如果不能溫補,那服藥後病情必定加重,現在已經減輕了,還需要懷疑嗎?」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八味丸,一個多月後,病去其九;加倍用人參、黃耆,十四天後就痊癒了。

大司寇杜完三夫人,淋瀝兩載,靡藥不嘗,卒無少效。余診之,見其兩尺沉數,為有瘀血停留,法當攻下,因在高年,不敢輕投,但於補養氣血之中,加琥珀、牛膝。此等緩劑,須以數十劑收功,而夫人躁急求功,再劑不效,輒欲更端,遂致痼疾。

神效琥珀散,治水道澀痛,頻下沙石。

琥珀,桂心(去皮),滑石(水飛),大黃(微炒),葵子,膩粉,木通,木香,磁石(煅,酒淬七次,研)

白話文:

大司寇杜完的三位夫人,患病兩年,什麼藥都試過了,卻沒有絲毫效果。我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沉數,應該是瘀血停留在體內,需要攻下治療。然而,她年事已高,我不敢輕易用藥,只能在補養氣血的藥方中加入琥珀和牛膝,這類緩和的藥物需要服用數十劑才能見效。但夫人性急,想要快速見效,兩劑藥沒有效果就想要換方子,結果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神效琥珀散,專治水道澀痛,頻頻排出沙石的症狀。

藥方如下:

琥珀、桂心(去皮)、滑石(水飛)、大黃(微炒)、葵子、膩粉、木通、木香、磁石(煅燒後用酒淬七次,研磨成粉)。

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燈心、蔥白煎湯調服。

如聖散,治沙石淋。

馬藺花,麥門冬(去心),白茅根,車前子,甜葶藶(微炒),檀香,連翹(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如渴加黃芩同煎,入燒鹽少許肌。

獨聖散,治沙石淋。

白話文:

將藥材等量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燈心和蔥白煎煮的湯水送服。如聖散用來治療沙石淋,由馬藺花、麥門冬(去心)、白茅根、車前子、甜葶藶(微炒)、檀香、連翹(各等量)組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清水煎煮服用。如果口渴,可以加入黃芩一同煎煮,並加入少許燒鹽。獨聖散也用來治療沙石淋。

黃蜀葵(花子俱用,炒,一兩。)

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米飲調服。

補中益氣湯,見虛癆。

五苓散,見傷寒。

歸脾湯,方見虛癆。

金匱腎氣丸,方見腫脹。

生地黃丸,治腎虛勞淋。

生地黃(切焙),黃耆(各一兩半),防風(去皮),遠志(去木),茯神(去木),鹿茸(去毛,醋炙),黃芩(去朽木),栝蔞(各一兩),人參(一兩二錢五分),石韋(去毛),當歸(焙,各五錢),赤芍藥,戎鹽(研),蒲黃,甘草(炙,各七錢五分),車前子,滑石(各二兩)

白話文:

黃蜀葵的花和籽都可入藥,炒熟後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前用米湯調服。可用於補中益氣湯治療虛癆,五苓散治療傷寒,歸脾湯治療虛癆,金匱腎氣丸治療腫脹,生地黃丸治療腎虛勞淋。另外,將生地黃切片焙乾,黃耆、防風去皮,遠志去木,茯神去木,鹿茸去毛醋炙,黃芩去朽木,栝蔞,人參,石韋去毛,當歸焙乾,赤芍藥,戎鹽研磨,蒲黃,甘草炙乾,車前子,滑石等藥材一起使用,可治療其他病症。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食前鹽湯送下。

黃耆湯,治腎虛勞淋。

黃耆(二兩),人參,五味子,白茯苓,旱蓮子,磁石(煅,醋粹),滑石(各一兩),桑白皮(七錢五分),枳殼(麩炒),黃芩(各半兩)

每服三錢,水一鍾,煎七分服。

六味地黃丸,見類中風。

八珍湯,見真中風。

白話文:

最後,將藥材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兩錢,飯前用鹽湯送服。黃耆湯,用來治療腎虛勞淋。配方:黃耆二兩,人參,五味子,白茯苓,旱蓮子,磁石(煅後用醋淬煉),滑石(各一兩),桑白皮七錢五分,枳殼(麩炒),黃芩(各半兩)。每次服用三錢,水一鐘,煎煮至七分服用。六味地黃丸,見類中風時服用。八珍湯,見真中風時服用。

四物湯,見虛癆。

沉香散,治氣淋臍下妨悶,小便大痛。

沉香,石韋(去毛),滑石,當歸,王不留行,瞿麥(各半兩),葵子,赤芍藥,白朮(各七錢半),甘草(炙,二錢半)

為末,每服二錢,大麥湯空心調服,以利為度。

石韋散

石韋(去毛),赤芍藥(各五錢),白茅根,木通,瞿麥,芒硝,葵子,木香(各一兩),滑石(二兩)

白話文:

【四物湯】,用於治療虛弱和消瘦的情況。

【沈香散】,用於治療因氣滯導致的小腹不適、小便劇烈疼痛的症狀。

沈香、石韋(去除毛刺)、滑石、當歸、王不留行、瞿麥(各半兩)、葵子、赤芍藥、白朮(各七錢半)、甘草(炙製,二錢半)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大麥湯空腹調和後服用,以達到通便的效果。

【石韋散】

石韋(去除毛刺)、赤芍藥(各五錢)、白茅根、木通、瞿麥、芒硝、葵子、木香(各一兩)、滑石(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鍾,煎六分服。

瞿麥湯

瞿麥穗,黃連(去須),大黃(蒸),枳殼,當歸,羌活(去蘆),木通,牽木,延胡索,桔梗,大腹皮,射干(各一兩半),桂心(去皮,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鍾半,生薑七片,煎八分服。

鹿角霜丸

白話文:

「瞿麥湯」:

  • 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煎至六分後服用。
  • 調料:瞿麥穗、黃連(去根)、大黃(蒸過)、枳殼、當歸、羌活(去蘆葦)、木通、牽牛、延胡索、桔梗、大腹皮、射乾(各一份半兩)、桂心(去皮,五錢)。

「鹿角霜丸」:

  • 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又二分之一杯,加入生薑七片,煎至八分後服用。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為細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錢,米飲下。

大沉香散,治膏淋,臍下妨悶。

沉香,陳皮,黃耆(各七錢半),瞿麥(三兩),榆白皮,韭子(炒),滑石(各一兩),黃芩,甘草(炙,各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調服。

沉香丸

沉香,肉蓯蓉(酒蒸,切焙),荊芥穗,磁石(煅,醋淬七次),黃耆,滑石(各一兩)

白話文: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份,研磨成細末,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五錢,米湯送服。此方名為大沉香散,主治膏淋、臍下悶脹。

沉香、陳皮、黃耆各七錢半,瞿麥三兩,榆白皮、韭子(炒)、滑石各一兩,黃芩、甘草(炙)各五錢,研磨成末,每次服二錢,飯前用米湯調服。

沉香丸由沉香、肉蓯蓉(酒蒸,切焙)、荊芥穗、磁石(煅,醋淬七次)、黃耆、滑石各一兩組成。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酒送下。

海金沙散

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五分)

研末,每服二錢,燈心湯調送。

菟絲子丸

菟絲子(酒蒸,焙搗),桑螵峭(炙,各五錢),澤瀉(二錢五分)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

肉蓯蓉丸

肉蓯蓉(酒蒸,焙),熟地黃(酒煮杵膏),山藥(炒黃),石斛(去根),牛膝(酒浸,焙),官桂(去皮,忌火),檳榔(各五錢),附子(炮,去皮臍),黃耆(各一兩),黃連(去須,七錢五分),細辛(去苗、葉),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1. 海金沙散
  • 將海金沙和滑石(各等量)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甘草(甘草需兩錢五分)。服用時,每次取二錢,用燈心湯調和後服用。
  1. 菟絲子丸
  • 將菟絲子(需經酒蒸後再烘乾並搗碎)、桑螵峭(需炙烤後使用,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然後,將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錢,早晨空腹時用米飲水送服。
  1. 肉蓯蓉丸
  • 將肉蓯蓉(需經酒蒸後再烘乾並粉碎)、熟地黃(需先用酒煮過後,再杵成膏狀)、山藥(炒至黃色)、石斛(去除根部)、牛膝(需用酒浸泡後再烘乾)、官桂(去除皮,避免使用熱源)、檳榔(各五錢)、附子(需先經過炮製,去除皮和根部)、黃耆(一兩)、黃連(去除根部,七錢五分)、細辛(去除枝葉)、甘草(炙烤後使用,各二錢五分)研磨成粉末。將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錢,早晨空腹時用米飲水送服。

請注意:這些藥方是古籍中的描述,具體用途和劑量應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評估和指導,不適宜自行應用。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鹽酒下。

澤瀉散,治冷淋,脹滿澀痛。

澤瀉,雞蘇,石韋(去毛,炙),赤茯苓,蒲黃,當歸,琥珀(另研),檳榔(各一兩),枳殼(麩炒),桑螵蛸(炒,各五錢),官桂(七錢五分)

為細末,每服二錢,木通湯調服。

腎著湯,見腰痛。

腎瀝湯,見痹。

巴戟丸,治胞痹。

白話文:

澤瀉散: 治療寒性尿路症狀,腹脹和尿道澀痛。

澤瀉、雞蘇、石韋(去除毛後,用火炙)、赤茯苓、蒲黃、當歸、琥珀(研磨)、檳榔(各一兩)、枳殼(炒後用麩炒)、桑螵蛸(炒過)、官桂(七錢五分)。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鹽水和酒調和後飲用。

腎著湯: 治療腰痛。

腎瀝湯: 治療關節疼痛。

巴戟丸: 治療膀胱病。

巴戟(去心,一兩半),桑螵蛸(切破,麩炒),杜仲(去皮,酥炙),生地黃(烘),附子(炮,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去甲),續斷,山藥(各一兩),遠志(去木,三錢),石斛(去根),鹿茸(酥炙),菟絲子(酒浸,另搗),山茱萸(去核),北五味,龍骨,官桂(各七分半)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酒下。

白話文:

巴戟去除心,取一兩半,桑螵蛸切開麩炒,杜仲去皮酥炙,生地黃烘乾,附子炮製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去甲,續斷、山藥各取一兩,遠志去木取三錢,石斛去根,鹿茸酥炙,菟絲子酒浸後另搗,山茱萸去核,北五味、龍骨、官桂各取七分半,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