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8)

1. 草部

按:鉤藤性寒,故小兒科珍之,若大人有寒者,不宜多服。

蒲黃,味甘,平,無毒。入肝經。熟用止血,生用行血。

入東方血海,是其本職,利小便者,兼入州都之地耳。

按:無瘀血者勿用。

海藻,味苦、咸,寒,無毒。入腎經。反甘草。消瘰癧癭瘤,散癥瘕癰腫。

苦能泄結,寒能滌熱,咸能軟堅,故主療如上。

按:脾家有濕者勿服。

澤蘭,味苦、甘,微濕,無毒。入肝、脾二經。和血有消瘀之能,利水有消蠱之效。

甘能和血。獨入血海,攻擊稽留;其主水腫者,乃血化為水之水,非脾虛停濕之水也。

按:澤蘭行而帶補,氣味和平,無偏勝之憂。

艾葉,味苦,微溫,無毒。入肺、脾、肝、腎四經。苦酒、香附為使。安胎氣,暖子宮,止血痢,理腸風。灸除百病,衄吐崩中。陳久者良。

辛可利竅,苦可疏通,故氣血交理,而婦科帶下調經多需之。

按:艾性純陽香燥,凡有血燥生熱者禁與。

昆布,味鹹,寒,無毒。入腎經。洗淨。頑痰結氣,積聚癭瘤。

咸能軟堅,噎證恆用之,取其祛老痰也。

按:昆布之性,雄於海藻,不可多服,令人瘦削。

防己,味苦、辛,性寒,無毒。入膀胱經。惡細辛,畏萆薢、女菀、滷鹽。祛下焦之濕,瀉血分之熱;理水腫腳氣,通二便閉結。

防己分木、漢二種,木者專風,漢者專水。

按:東垣云:防己大苦大寒,瀉血中濕熱,亦瞑眩之藥也。服之使人身心煩亂,飲食減少,惟濕熱壅遏,及腳氣病,非此不效。若虛人用防己,其害有三:穀食已虧,復泄大便,重亡其血,一也。渴在上焦氣分,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二也。傷寒邪傳肺經,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禁用血藥,三也。

威靈仙,味苦,溫,無毒。入膀胱經。忌茶苦茗、面。宣五臟而療痛風,去冷滯而行痰水。

此風藥之善走者也。威者言其猛烈,靈者言其效驗。

按:威靈仙大走真氣,兼耗人血,不得已而後用之可也。

水萍,味辛,寒,無毒。入肺經。發汗開鬼門,下水潔淨府。

水萍輕浮,入肺經,發汗;氣化及州都,因而利水。歌云: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紫背青皮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採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內服三丸,鐵漢頭上也出汗。

按:水萍發汗,力比麻黃,下水功同通草,苟非大實大熱者,安敢輕試耶?

牽牛子,味苦、甘,有毒。入肺、大、小腸三經。酒蒸研細。下氣逐痰水,除風利小便。

辛熱有毒之藥,性又迅急,主治多是肺脾之病,多因虛起,何賴瀉藥?況諸證應用藥物,神良者不少,何至舍其萬全,而就不可必之毒物哉?東垣諄復其詞,以戒後人勿用。蓋目擊張子和旦暮用之,故闢之甚力,世俗不知,取快一時,後悔莫及。

白話文:

[草部]

鉤藤: 說明:鉤藤藥性寒涼,所以兒科醫師特別重視它。但如果成人體質偏寒,就不適合多吃。

蒲黃: 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肝經。煮熟後可以止血,生用則能活血。它主要的作用是進入東方血海(指肝經),利尿只是它兼帶的功能。 說明:沒有瘀血的人不應該使用。

海藻: 味道苦鹹,性寒,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腎經。不能與甘草同時使用。可以消除瘰癧(淋巴結核)、癭瘤(甲狀腺腫大)、腫塊,以及散去癥瘕(腹部腫塊)、癰腫(皮膚腫塊)。 因為苦味能疏通結滯,寒性可以清除熱邪,鹹味可以軟化堅硬的腫塊,所以能治療上述疾病。 說明:脾胃虛弱、體內有濕氣的人不宜服用。

澤蘭: 味道苦甘,藥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肝經和脾經。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也有利水消腫的功效。 甘味可以調和血液。澤蘭主要作用於血海,攻散停留在體內的瘀血。它所治療的水腫,是因為血液轉化成水導致的,而不是因為脾虛引起的濕氣停滯。 說明:澤蘭的藥性是行血而帶有補益,氣味平和,沒有偏性的憂慮。

艾葉: 味道苦,藥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肺經、脾經、肝經和腎經。可以搭配苦酒或香附使用。可以安胎氣、溫暖子宮、止血痢、治療腸風。用艾灸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如流鼻血、嘔吐、崩漏等。陳年的艾葉效果更好。 辛味可以疏通竅道,苦味可以疏通經絡,所以能調和氣血,婦科的帶下、月經不調等問題大多需要用到它。 說明:艾葉藥性純陽燥熱,凡是血虛燥熱的人都不能使用。

昆布: 味道鹹,性寒,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腎經。使用前要洗淨。可以治療頑固的痰液、氣滯、腫塊和癭瘤。 鹹味可以軟化堅硬的腫塊,所以常用於治療噎嗝(食道癌),是因為它能化解老痰。 說明:昆布的藥性比海藻強,不能多吃,會使人消瘦。

防己: 味道苦辛,藥性寒,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膀胱經。不宜與細辛同用,畏懼萆薢、女菀和滷鹽。可以祛除下焦的濕邪,清除血分中的熱邪;治療水腫、腳氣,疏通大小便的閉塞。 防己分為木防己和漢防己兩種,木防己主要治療風邪,漢防己主要治療水邪。 說明:李東垣說:防己藥性大苦大寒,可以清除血中的濕熱,也是一種會產生瞑眩反應的藥物(服用後可能會出現不適)。服用後會使人身心煩躁、食慾減少,只有在濕熱壅塞、患有腳氣病時才有效。如果虛弱的人使用防己,危害有三:首先會使原本就不足的穀氣更加虧損,導致腹瀉,加重氣血的耗損;其次,口渴是因為上焦的氣分有熱,而防己是下焦血分的藥物,不能對症;第三,傷寒導致邪氣傳入肺經,氣分有濕熱,出現小便黃赤的症狀,不應該使用活血的藥物。

威靈仙: 味道苦,藥性溫,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膀胱經。不宜與茶和麵食同用。可以疏通五臟,治療痛風,去除體內的寒冷和停滯,化解痰液和水濕。 威靈仙是行走性很強的風藥。之所以稱之為「威」,是因為它藥性猛烈;稱之為「靈」,是因為它效果顯著。 說明:威靈仙會大量消耗人體的真氣,並耗損血液,不得已才使用。

水萍: 味道辛,藥性寒,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肺經。可以發汗、開泄毛孔,也能利水、清潔體內。 水萍性質輕浮,作用於肺經,可以發汗;藥力能到達三焦和膀胱,從而利水。歌謠說:天生的靈草沒有根莖,不在山間也不在岸邊,起初像飛絮一樣隨風飄散,紫背青皮漂浮在水面上。仙人使用一味就能去除沉痾,採摘時需要在七月半,選擇治療癱瘓風和麻風病,一些小病都不算什麼。用豆淋酒服用三丸,即使是鐵打的漢子也會出汗。 說明:水萍發汗的藥力堪比麻黃,利水的功效與通草相當。如果不是體質極度強壯、有熱邪的人,不應該輕易嘗試。

牽牛子: 味道苦甘,有毒。主要作用於肺經、大腸經和小腸經。用酒蒸熟後研磨成細粉。可以降氣、驅除痰液和水濕,也能治療風邪、利小便。 辛熱且有毒的藥物,藥性又很迅猛。它所治療的疾病多是肺和脾的病症,大多是由虛引起的,為什麼要依賴瀉藥呢?況且很多疾病都有神效的藥物可以使用,為什麼要捨棄穩妥的藥物而選擇不可預測的毒物呢?李東垣多次告誡後人不要使用牽牛子。因為他親眼看見張子和早晚使用此藥,所以極力反對。世俗之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只圖一時的痛快,最終後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