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八 (3)
卷之八 (3)
1. 心腹諸痛
心痛,胃脘痛,胸痛,腹痛,少腹痛,脅痛
經曰: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腹脹胸滿,心痛尤甚,胃心痛也。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陽明有餘,上歸於心,滑則病人疝。
心痛,引少腹滿,上下無定處,溲便難者,取足厥陰。心痛,腹脹嗇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心痛,氣短不足以息,取手太陰。心痛,引背不得息,取足少陰。兩章論心痛凡十種,皆他臟病干之而痛,非本經自病也。
愚按:《內經》之論心痛,未有不兼五臟為病者,獨詳於心而略於胸腹,舉一以例其餘也。心為君主,義不受邪,受邪則本經自病,名真心痛,必死不治。然經有云:邪在心則心痛,喜悲,時眩作,此言胞絡受邪,在腑不在勝也。又云:手少陰之脈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此言別絡受邪,在絡不在經也。
白話文:
心痛、胃脘痛、胸痛、腹痛、少腹痛、脅痛,這些都是常見的病症。根據經文記載,心痛的原因可能跟腎、胃、脾、肝、肺等其他臟器有關。例如,腎心痛會讓人感到背部疼痛,像是有東西從後方觸碰心臟,並且彎腰駝背;胃心痛則伴隨腹脹胸悶,心痛尤為嚴重;脾心痛則感覺像被錐子刺入心臟,痛得厲害;肝心痛則面色蒼白如死人,整天喘不過氣;肺心痛則像坐在椅子上一樣,心痛時動一動就加重,但面色無異。
另外,心痛也可能引發少腹脹滿,上下不定,大小便困難,這時需要取足厥陰經治療;如果心痛伴隨腹脹、大便不暢,則需要取足太陰經;心痛氣短,呼吸困難,則需要取手太陰經;心痛引背,喘不過氣,則需要取足少陰經。經文中列舉了十種心痛,都是其他臟器病變引起的,并非心臟本身的疾病。
古人认为,心是人体的君主,一般不会受到邪气侵袭。如果真的受到邪气侵犯,导致心臟本身的疾病,那就叫做真心痛,是无法治愈的,病人最终会死亡。但经文中也提到,如果邪气在心臟的胞络,就可能导致心痛、喜怒无常、时常头晕目眩,這屬於腑脏受邪,而非心臟本身的病变。此外,手少陰經脈如果受邪氣侵犯,也會出現咽乾、心痛、口渴想喝水的症狀,這屬於別絡受邪,而非經脈本身的病变。
其絡與腑之受邪,皆因怵惕思慮,傷神涸血,是以受如持虛。而方論復分九種:曰飲、曰食、曰熱、曰冷、曰氣、曰血、曰悸、曰蟲、曰疰,苟不能遍識病因,將何以為治耶?
胃屬濕土,列處中焦,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受氣於此。壯者邪不能幹,弱者著而為病,偏熱偏寒,水停食積,皆與真氣相搏而痛。肝木相乘為賊邪,腎寒厥逆為微邪,挾他臟而見證,當與心痛相同。但或滿或脹,或嘔吐,或不能食,或吞酸,或大便難,或瀉利面浮而黃,本病與客邪必參雜而見也。
胸痛即膈痛,其與心痛別者,心痛在歧骨陷處,胸痛則橫滿胸間也。其與胃脘痛別者,胃脘在心之下,胸痛在心之上也。經曰: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此以胸屬心也。肝虛則胸痛引背脅,肝實則胸痛不得轉側,此又以胸屬肝也。夫胸中實肺家之分野,其言心者,以心之脈從心系卻上肺也。其言肝者,以肝之脈貫膈上注肺也。
白話文:
人體經絡和內臟受邪氣入侵,常常是因為過度驚恐、憂慮、思考,損傷心神,消耗血液,導致身體虛弱,就如同拿著空杯子一樣容易被邪氣侵襲。而中醫治療方法分為九種,分別是:飲邪、食邪、熱邪、冷邪、氣邪、血邪、悸邪、蟲邪、疰邪。如果不能全面了解病因,又怎麼能對症下藥呢?
胃屬於濕土,位於中焦,是水谷的匯集處,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從胃中獲得氣機。身體強壯的人,邪氣不易入侵,身體虛弱的人,邪氣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偏熱、偏寒、水停、食積,這些都會與真氣相衝而導致疼痛。肝木過盛,屬於賊邪,腎寒厥逆屬於微邪,它們會影響其他臟腑,表現出與心痛類似的症狀。但是,胃痛可能表現為飽脹、嘔吐、食慾不振、吞酸、便秘、腹瀉、面容浮腫發黃等,這說明胃病往往與外來的邪氣交織在一起。
胸痛就是膈肌疼痛,它與心痛的不同之處在於:心痛發生在胸骨下陷的地方,而胸痛則橫向充滿胸部。它與胃脘痛的不同之處在於:胃脘位於心臟下方,而胸痛位於心臟上方。經書說:「南風盛行於夏季,病邪入侵心臟,腧穴在胸脅。」說明胸部與心臟有密切關係。肝臟虛弱會導致胸痛蔓延至背部和脅肋,肝臟實熱會導致胸痛不能轉側,這也說明胸部與肝臟有密切關係。胸部是肺部氣機的分支,說心臟是因為心臟的經脈從心系向上連接到肺部,說肝臟是因為肝臟的經脈穿過膈肌向上連接到肺部。
脅痛舊從肝治,不知肝固內舍胠脅,何以異於心肺內舍膺脅哉?若謂肝經所過而痛,何以異於足少陽、手心主所過而痛者哉?若謂經脈挾邪而痛,何以異於經筋所過而痛者哉?故非審色按脈,熟察各經氣變,卒不能萬舉萬當也。且左右肺肝,氣血陰陽,亦有不可盡拘,而臨證者可無詳察耶?
腹痛分為三部,臍以上痛者為太陰脾,當臍而痛者為少陰腎,少腹痛者為厥陰肝,及沖、任、大、小腸。每部各有五賊之變,七情之發,六氣之害,五運之邪,至紛至博,苟能辨氣血虛實,內傷外感,而為之調劑,無不切中病情矣。
白話文:
肋骨疼痛,傳統上從肝臟治療,卻不知道肝臟的經絡固守著肋骨內側,為什麼要跟心臟、肺臟的經絡固守著胸骨兩側有所區別呢?如果說因為肝經經過而疼痛,那為什麼要跟足少陽經、手心主經經過而疼痛有所區別呢?如果說因為經脈挾帶邪氣而疼痛,那為什麼要跟經筋經過而疼痛有所區別呢?所以,不仔細觀察面色、把脈,熟練地辨別各種經絡氣血的變化,就無法全面準確地判斷。而且,左右肺肝,氣血陰陽,也有不能完全拘泥的地方,臨床上怎麼可以不仔細觀察呢?
腹部疼痛可以分為三部分,肚臍以上疼痛屬於太陰脾,肚臍部位疼痛屬於少陰腎,小腹疼痛屬於厥陰肝,以及衝脈、任脈、大小腸經。每部分都有五種邪氣的變化,七種情緒的影響,六種氣候的傷害,五行運行的邪氣,非常複雜多樣。只要能夠辨別氣血虛實,內傷外感,並根據情況進行調治,就能準確地治癒疾病。
2. 心痛
有停飲則噁心煩悶,時吐黃水,甚則搖之作水聲,小胃丹或胃苓湯。食積及飽悶,噫氣如敗卵,得食則甚,香砂枳朮丸加神麯、莪朮。火痛忽增忽減,口渴便秘,清中湯。外受寒,內食冷,草豆蔻丸。虛寒者,歸脾湯加薑、桂、菖蒲。氣壅攻刺而痛,沉香降氣散。死血脈必澀,飲下作呃,手拈散,甚者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若停止飲水便感到噁心煩悶,還會嘔吐黃水,嚴重時搖晃身體還會發出水聲,可以用小胃丹或胃苓湯治療。若是因為食物積滯而感到飽脹悶悶,打嗝時還會發出像臭雞蛋的味道,且吃東西後症狀會加重,可以用香砂枳朮丸加神麴、莪朮治療。如果胃火灼痛,疼痛時輕時重,口渴便秘,可以用清中湯治療。若因外感風寒或內食冰冷而導致胃痛,可以用草豆蔻丸治療。如果體虛寒涼,可以用歸脾湯加薑、桂、菖蒲治療。若是氣機壅滯,導致胃痛刺痛,可以用沉香降氣散治療。若因血瘀導致脈絡不通,喝水後會打嗝,可以用手拈散治療,嚴重者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
心痛而煩,發熱動悸,此為虛傷,妙香散。蟲痛面上白斑,唇紅能食,或食後即痛,或痛後即能食,或口中沫出,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先以雞肉汁,或蜜糖飲之,引蟲頭向上,隨服剪紅丸。蛔蟲齒心,痛有休止,或吐蛔蟲,蛔動則噁心嘔吐,烏梅丸、蕪荑散。
鬼疰心痛,昏憒妄言,蘇合香丸。熱厥心痛,金鈴子散。寒厥心痛,朮附湯。
白話文:
心痛又煩躁,發燒心跳加速,這是虛弱所致,可以用妙香散。蟲子咬痛臉上出現白斑,嘴唇紅潤能吃東西,或者吃完就痛,或者痛完就能吃,或者嘴巴裡吐白沫,上半個月蟲頭向上比較好治,下半個月蟲頭向下就難治了,先用雞肉汁或蜂蜜飲用,引導蟲頭向上,再服用剪紅丸。蛔蟲咬心,痛有間歇,或者吐出蛔蟲,蛔蟲活動就噁心嘔吐,可以用烏梅丸或蕪荑散。
鬼疰心痛,神志昏迷說胡話,可以用蘇合香丸。熱厥心痛,可以用金鈴子散。寒厥心痛,可以用朮附湯。
3. 胃脘痛
治法與心痛相仿,但有食積,按之滿痛者,下之,大柴胡湯。虛寒者,理中湯。
白話文:
治療方法和心痛相似,但是如果有食物堆積,按下會感到全身疼痛的情況,就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身體虛弱、寒冷所引起的症狀,則用「理中湯」進行治療。
4. 胸痛
肝虛者,痛引背脅,補肝湯。肝實者,不得轉側,喜太息,柴胡疏肝湯。有痰,二陳湯加薑汁。
白話文:
肝虛的人會感到背部和胸肋疼痛,可以服用「補肝湯」來治療。肝實的人無法轉動身體,容易長嘆氣,可以服用「柴胡疏肝湯」來治療。如果有痰的話,可以在「二陳湯」中加入薑汁一起服用。
5. 脅痛
左痛多留血,代抵當湯。右痛多痰氣,痰,二陳湯;氣,推氣散。左為肝邪,枳芎散。右為肝移邪於肺,推氣散。挾寒,理中湯加枳殼。死血日輕夜重,或午後熱,脈澀或芤,桃仁承氣湯,加枳殼、鱉甲。痰飲,導痰湯加白芥子。食積,有一條扛起者是也,枳朮丸加吳茱萸、黃連、神麯、山楂。
白話文:
左側疼痛多與血液有關,可以使用「代抵當湯」進行治療。右側疼痛則可能與痰和氣體有關,對於痰問題可以使用「二陳湯」,對於氣體問題可以使用「推氣散」。若左側疼痛是肝部邪氣所引起,可以使用「枳芎散」來調理。若右側疼痛是肝部邪氣轉移至肺部,則可使用「推氣散」。如果伴有寒氣,應使用「理中湯」加上「枳殼」來進行治療。若疼痛表現為白天輕微,夜晚加重,或者下午出現發熱,脈象呈現澀或芤的情況,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並加入「枳殼」和「鱉甲」來進行治療。若出現痰飲問題,則可使用「導痰湯」加上「白芥子」來進行治療。若是由於食物積聚所引起的問題,可以觀察到有「一條扛起者」的症狀,這時可以使用「枳朮丸」加上「吳茱萸」、「黃連」、「神麯」和「山楂」來進行治療。
肝火盛,龍薈丸。虛冷,理中湯送黑錫丹。肝脈軟,補肝湯。驚傷脅痛,桂枝散。
白話文:
肝火旺盛,服用龍薈丸。虛寒體質,用理中湯送服黑錫丹。肝脈虛弱,服用補肝湯。受到驚嚇導致脅肋疼痛,服用桂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