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真頭痛

手足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腦為髓海,受邪則死。灸百會穴,猛進大劑參、附,亦有生者。

白話文:

如果四肢變得青紫並且延伸到關節處,早上發現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現早上就會死亡。頭部是骨髓聚集的地方,如果有邪氣入侵就可能會導致人死亡。可以使用艾灸治療百會穴位,大量服用人參和附子等藥物,也有機會能救活病人。

2. 大頭風

頭大如斗,此天行時疫也。

感天地非時之氣,甚而潰裂出膿,此客邪上焦,普濟消毒飲子。輕者名發頤,腫在兩耳前後,甘桔湯加薄荷、荊芥、鼠黏子、連翹、黃芩。

白話文:

頭大如斗,此天行時疫也。

意思是:頭部腫脹得像斗一樣大,這是流行性傳染病。

感天地非時之氣,甚而潰裂出膿,此客邪上焦,普濟消毒飲子。

意思是:感染了天地間不正常的氣候,病情嚴重到潰爛流膿,這是外邪入侵上焦,應該服用普濟消毒飲子。

輕者名發頤,腫在兩耳前後,甘桔湯加薄荷、荊芥、鼠黏子、連翹、黃芩。

意思是:病情較輕的,稱為「發頤」,腫脹在兩耳前後,應該服用甘桔湯,再加上薄荷、荊芥、鼠黏子、連翹、黃芩。

3. 眉稜骨痛

外挾風寒,內成鬱熱,上攻頭腦,下注目睛,眉骨作痛。有屬心肝壅熱者,有風痰上攻者,有濕氣內郁者,選奇湯神效。戴元禮云:眼眶痛有二證,俱屬肝經,肝虛見光則痛,生熟地黃丸。肝經停飲,痛不可開,晝靜夜劇,導痰湯。

白話文:

外感風寒,內生鬱熱,導致頭部不適,眼睛疼痛,眉骨疼痛。有的屬於心肝熱盛,有的屬於風痰上攻,有的屬於濕氣內蘊,選奇湯效果顯著。戴元禮說:眼眶疼痛有兩種情況,都屬於肝經,肝虛遇光則痛,可服用生熟地黃丸。肝經停飲,疼痛難忍,白天輕微夜晚加重,可服用導痰湯。

4. 脈候

寸口緊急,或短,或弦,或浮,皆頭痛。浮滑為風痰,易治;短澀為虛,難治。浮弦為風,浮洪為火,細或緩為濕。

白話文:

寸口脈動得非常緊張、不規則或者強弱不定,都可能是因為有頭痛的情況。如果脈搏漂浮且流暢,那是因風邪和痰所引起的,比較容易治療;但如果脈搏短暫而乾涸,那可能就是身體虛弱所致,就較不容易治療了。若脈搏漂浮又帶有彈性,那就是風邪引起的情況;若是漂浮而又大,那就有可能是火氣過盛;如果是微小或是緩慢,那麼就可能是溼氣太重。

5. 醫案

少宰蔣恬庵,頭痛如破,昏重不寧,風藥、血藥、痰藥,久治無功。余曰:尺微寸滑,腎虛水泛為痰也。地黃四錢,山藥、丹皮、澤瀉各一錢,茯苓三錢,沉香八分,日服四帖。兩頭輒減六七,更以七味丸人參湯送,五日其痛若失。

清空青,丹溪曰:東垣清空膏,諸般頭痛皆治,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者勿用。太陽厥陰巔頂痛,宜來復丹等,亦非此藥所能治。

白話文:

少宰蔣恬庵,頭痛得厲害,像是頭要裂開似的,昏昏沉沉,很不舒服。他已經用過祛風、活血、化痰的藥物,治療了很久,但都沒效果。我說:「他的脈象是尺脈微弱,寸脈滑數,這是腎虛導致水氣上泛,形成痰濕之症。」於是開了藥方:生地黃四錢,山藥、丹皮、澤瀉各一錢,茯苓三錢,沉香八分,每天服用四帖。兩頭的疼痛明顯減輕了六七成,之後再用七味丸和人參湯送服藥物,五天後疼痛就幾乎消失了。

清代醫書《空青》記載,丹溪翁(朱丹溪)說:「東垣先生(李東垣)的清空膏,可以治療各種頭痛,唯獨血虛頭痛,疼痛從魚尾骨向頭頂連貫者,不可使用。太陽經和厥陰經的巔頂頭痛,應該用來復丹等藥物治療,也不是此藥的治療範圍。」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一兩半),黃連(炒,一兩),黃芩(三兩,一半生用,一半酒炒)

為細末,每服三錢,茶調如膏,抹在口中,少用白湯,臨臥送下。

白虎湯,見暑中。

安神丸,治鬱熱頭痛。

黃耆,羌活,黃柏(酒炒,各一兩),防風(二錢五分),知母(酒炒),生地黃(酒潤),柴胡,升麻(各五分),炙甘草(三分),生薑(三錢)

白話文:

將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一兩半(炙),黃連一兩(炒),黃芩三兩(一半生用,一半酒炒)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茶調成膏狀,抹在口中,少喝白湯,臨睡前服下。此方名為白虎湯,適用於暑熱症狀。

此外,將黃耆、羌活、黃柏(酒炒)各一兩,防風二錢五分,知母(酒炒),生地黃(酒潤),柴胡、升麻各五分,炙甘草三分,生薑三錢,混合製成丸藥。此方名為安神丸,用於治療鬱熱頭痛。

每服五錢,水二鍾,煎之鐘半,加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煎至一鍾,臨臥熱服。

透頂散,治新久偏正頭風,及夾腦風。

細辛(表白者,三莖),瓜蒂(七個),丁香(三粒),糯米(七粒),冰片,麝香(各一分半)

將冰、麝研細,將前味研勻,另自治為末,後入乳缽內,與冰、麝和勻,磁瓶密固,用一大豆許,隨患人左右搐之,良久出涎碗許則安。

白話文:

每劑藥量為五錢,用水兩鍾(約300毫升)煮沸後,再煮至一鍾(約150毫升),加入蔓荊子五分(約0.16克)、川芎三分(約0.09克),煮至一鍾,於睡前熱服。

「透頂散」,用於治療新舊或長期的偏正頭痛,以及夾腦風。

使用細辛(表白者,三莖)、瓜蒂(七個)、丁香(三粒)、糯米(七粒)、冰片、麝香(各一分半,約0.45克)。

將冰、麝研磨細,將其他材料研磨均勻,另外製成粉末,最後將粉末加入乳缽中,與冰、麝混合均勻。將混合物放入密閉的磁瓶中。隨患部左右輕輕按壓,約過一段時間後,患者會吐出約一小匙的口水,表示病情得到緩解。

大川芎丸,治風寒痰飲,偏正頭痛。

川芎(一斤),天麻(四兩)

為末,蜜丸,每丸一錢。每服一丸,食後茶、酒下。

玉壺丸,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滿吐涎。

南星(生),半夏(生,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麵(三兩)

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碗,先煎沸,下藥煮,候藥浮即熟,漉起,生薑湯下。

玉真丸,腎虛逆上頭痛,謂之腎厥。

白話文:

大川芎丸治風寒痰飲引起的偏頭痛。取川芎一斤,天麻四兩,研成粉末,用蜜做成丸子,每丸一錢。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用茶或酒送服。

玉壺丸治風痰引起的嘔吐、頭痛、頭昏眼花、胸悶、流口水等症狀。取生南星、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麵三兩,研成粉末,用水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一碗水先煎沸,再加入藥丸煮至藥丸浮起即可,濾去藥渣,用生薑湯送服。

玉真丸治腎虛導致頭疼,稱為腎厥。

硫黃(二兩),石膏(煅赤,研),半夏(湯洗),硝石(研,各一兩)

為末,生薑汁丸,桐子大,陰乾,每服二十丸,薑湯下。灸關元百壯。寒甚者去石膏,用鍾乳粉。

來復丹,見中風。

葛花解酲湯,見泄瀉。

沉香降氣散,治氣壅痞塞頭痛。

沉香(二錢八分),砂仁(七錢五分),甘草(炙,五錢五分),香附(鹽水炒,去毛,六兩二錢半)

白話文:

取硫黃二兩,石膏煅成紅色後研磨,半夏用湯水洗淨,硝石研磨,各取一兩,混合研成細末,用生薑汁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陰乾後備用。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並灸關元穴一百壯。若寒症嚴重者,可去除石膏,改用鍾乳粉。此藥方名為來復丹,可用於治療中風。若出現泄瀉症狀,則可服用葛花解酲湯。若出現氣壅痞塞頭痛,則可用沉香降氣散治療。沉香取二錢八分,砂仁取七錢五分,甘草炙烤後取五錢五分,香附用鹽水炒制,去除毛後取六兩二錢半。

為極細末,每服二錢,淡薑湯下。

蘇子降氣湯,虛陽上攻,氣不升降,痰涎壅盛。

蘇子(炒),半夏(湯泡,各二錢半),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薑製),陳皮(去白,各一錢),當歸(去蘆,一錢半),沉香(七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虛寒者加桂五分、黃耆一錢。

既濟解毒湯,治上熱,頭目赤腫而痛,煩悶不得安臥,下體寒,足胻尤甚,大便微秘。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淡薑湯送服。此方名為「蘇子降氣湯」,用於治療虛陽上攻、氣機不升不降、痰涎壅盛的症狀。藥材包括蘇子(炒)、半夏(湯泡)、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薑製)、陳皮(去白)、當歸(去蘆)、沉香。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碗,趁熱服用。若患者屬於虛寒體質,可加桂枝五分、黃耆一錢。

另有一方名為「既濟解毒湯」,用於治療上熱、頭目赤腫疼痛、煩悶不安、下體寒涼、足部特別冷、大便略微秘結的症狀。

大黃(便通者勿用),黃連(酒炒),黃耆(酒炒),甘草(炙),桔梗(各二錢),柴胡,升麻,連翹,當歸身(各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服。

神芎散,治風熱上攻,頭痛鼻塞。

青黛(二錢五分),蔓荊子,川芎(各一錢二分),鬱金,芒硝(各一錢),石膏(一錢三分),細辛根(一錢),薄荷葉(二錢),紅豆(一粒)

白話文:

神芎散方

主治: 風熱上攻,頭痛鼻塞。

藥材:

  • 大黃(便通者勿用),二錢
  • 黃連(酒炒),二錢
  • 黃耆(酒炒),二錢
  • 甘草(炙),二錢
  • 桔梗,二錢
  • 柴胡,一錢
  • 升麻,一錢
  • 連翹,一錢
  • 當歸身,一錢

服法: 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服。

另方:

  • 青黛,二錢五分
  • 蔓荊子,一錢二分
  • 川芎,一錢二分
  • 鬱金,一錢
  • 芒硝,一錢
  • 石膏,一錢三分
  • 細辛根,一錢
  • 薄荷葉,二錢
  • 紅豆,一粒

注釋:

  • 此方為神芎散,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頭痛鼻塞。
  • 方中大黃只用於便祕者,若患者本身就便通,則不需使用。
  • 黃連、黃耆、甘草均需酒炒,以增強藥性。
  • 桔梗、柴胡、升麻、連翹、當歸身各一錢,共計五錢。
  • 水二鍾,指的是兩杯水。煎一鍾,指的是煎煮至一杯的量。
  • 食後服,指的是飯後服用。
  • 另方則為另一種治療風熱上攻的方劑,藥材及用量略有不同。

為細末,搐鼻。

茶調散,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痛。

黃芩(酒浸炒,二兩),川芎(一兩),細茶(三錢),白芷(五錢),薄荷(二錢),荊芥穗(四錢)

為細末,每服三錢,茶送下。巔頂及腦痛加細辛、藁本、蔓荊子各三錢。

菊花散,治風熱頭痛。

甘菊花(去蒂),旋覆花(去梗),防風,枳殼(去瓤,麵炒),羌活,蔓荊子,石膏,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鼻子吸入。這個藥方叫做茶調散,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的頭昏眼花、頭疼。藥材包括黃芩(用酒浸泡後炒製,二兩)、川芎(一兩)、細茶(三錢)、白芷(五錢)、薄荷(二錢)、荊芥穗(四錢)。每次服用三錢,用茶水送服。如果頭頂和腦部疼痛,可以加細辛、藁本、蔓荊子各三錢。

另一個藥方叫做菊花散,用於治療風熱頭痛。藥材包括甘菊花(去掉花蒂)、旋覆花(去掉花梗)、防風、枳殼(去掉內瓤,用麵粉炒製)、羌活、蔓荊子、石膏、甘草(炙製,每種藥材一錢五分)。

水二鍾,生薑五片,煎一鍾服。

芎犀丸,治偏正頭痛,鼻流臭涕,服他藥不效者,服此丸效。

川芎,硃砂(水飛),石膏(研),片腦(各四兩),人參,茯苓,甘草(炙),細辛(各二兩),犀角,梔子(各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兩),阿膠(炒,一兩半)

為細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茶送。

白話文:

【水二鍾,生薑五片,煎一鍾服。】

取水兩杯,加入五片生薑,煮沸後減至一杯,飲用。

芎犀丸,治偏正頭痛,鼻流臭涕,服他藥不效者,服此丸效。】

芎犀丸能治療偏頭痛和正頭痛,以及鼻腔流出有臭味的鼻涕,如果其他藥物無效,使用此丸則可見效。

【川芎,硃砂(水飛),石膏(研),片腦(各四兩),人參,茯苓,甘草(炙),細辛(各二兩),犀角,梔子(各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兩),阿膠(炒,一兩半)】

將川芎、硃砂(用水研磨)、石膏(研磨)、片腦(各四兩)、人參、茯苓、炙甘草、細辛(各二兩)、犀角、梔子(各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兩)、阿膠(炒,一兩半)研磨成細粉,然後用蜂蜜調和,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飯後用茶送服。

清震湯,治頭面疙瘩,或聞雷聲。

青荷葉(一個,全用),升麻(四錢),蒼朮(酒浸,四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黑錫丹,治真頭痛。

沉香,附子(制),葫蘆巴,肉桂(各五錢),茴香,破故紙,肉豆蔻,金鈴子,木香(各一兩),黑錫,硫黃(與黑錫結砂子,各一兩)

白話文:

清震湯可以治療頭面部的疙瘩,或聽到雷聲引起的病症。用青荷葉一個,升麻四錢,酒浸蒼朮四錢,水煎八分,飯後服用。黑錫丹可以治療真正的頭痛。用沉香、制附子、葫蘆巴、肉桂各五錢,茴香、破故紙、肉豆蔻、金鈴子、木香各一兩,黑錫和硫黃各一兩,黑錫和硫黃要結合成砂子。

為末,研勻,酒煮麵糊丸,桐子大,陰乾,每服五錢,空心姜鹽湯送下,一方有陽起石五錢、巴戟一兩。

普濟消毒飲子,治大頭瘟,腫甚者,宜砭刺之。

黃芩,黃連(各八分),人參(五分),橘紅,玄參,甘草(生,各四分),馬屁勃,牛蒡子,板藍根,連翹,白殭蠶(炒),升麻(各二分),柴胡,桔梗(各五分),薄荷(六分)

水二鍾,煎一鍾服。便秘加酒,煨大黃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成麵糊狀丸子,大小如桐子,陰乾後,每次服用五錢,空腹時用薑鹽湯送服。另外,也有方劑使用五錢陽起石、一兩巴戟。

普濟消毒飲子,可治療大頭瘟,腫脹嚴重者,宜用砭石針刺。

黃芩、黃連各八分,人參五分,橘紅、玄參、甘草(生)各四分,馬屁勃、牛蒡子、板藍根、連翹、白殭蠶(炒)、升麻各二分,柴胡、桔梗各五分,薄荷六分。

水二鐘,煎煮成一鐘服用。便秘者可加入酒煨製的大黃一錢。

選奇湯,治眉稜骨痛。

防風,羌活(各三錢),黃芩(酒炒,一錢),甘草(三錢,夏生冬炙)

每服三錢,水煎熱服。

生地黃丸,治肝虛頭痛,目暗。

生地黃,熟地黃(各一斤半),甘菊(去蒂,一斤),石斛,枳殼,防風,牛膝(各六兩),羌活,杏仁(各四兩)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以黑豆三升,炒令煙盡,淬好酒六升,每用半鍾,食前送下。

白話文:

「選奇湯」用來治療眉稜骨疼痛,由防風、羌活各三錢、黃芩(酒炒,一錢)、甘草(三錢,夏生冬炙)組成,每次服用三錢,水煎熱服。「生地黃丸」則用來治療肝虛頭痛、目暗,由生地黃、熟地黃各一斤半、甘菊(去蒂,一斤)、石斛、枳殼、防風、牛膝各六兩、羌活、杏仁各四兩組成,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錢,以黑豆三升炒至煙盡,淬入好酒六升,每次服用半鍾,飯前服用。

導痰湯,治痰飲頭痛。

半夏(熟,四兩),天南星(炮,去皮),赤茯苓(去皮),枳實(麩炒),橘紅(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鍾,姜十片,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導痰湯用於治療痰飲引起的頭痛。藥方包含熟半夏四兩、炮製去皮的天南星、去皮赤茯苓、麩炒枳實、橘紅各一兩,以及炙甘草五錢。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加十片薑,煎煮八分,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