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七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2)

1. 醫案

大宗伯董玄宰,夏初水泄,完穀不化,曾服胃苓湯及四君子湯,不效。余曰:經云,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謂完穀也。用升陽除濕湯加人參二錢,三劑頓止。

大司寇姚岱芝,吐痰泄瀉,見食則惡,面色痿黃,神情困倦,自秋及春,無劑弗投,經久不愈。比余診之,口不能言,亟以補中益氣去當歸,加肉果二錢、熟附一錢、炮姜一錢、半夏二錢、人參四錢。日進二劑,四日而瀉止,但痰不減耳。余曰:腎痰水泛為痰,非八味丸不可,應與補中湯並進。凡四十日服人參一斤,飲食大進,痰亦不吐,又半月而酬對如常矣。

白話文:

大宗伯董玄宰,在夏季初時出現了水滲漏的症狀,即完穀不化,他曾服用胃苓湯和四君子湯,但沒有效果。我告訴他,根據經典,春天受風,夏天會產生飧洩,這就是完穀不化的現象。於是,我使用了升陽除濕湯加上人參兩錢,三天後,他的症狀就得到了徹底的緩解。

大司寇姚岱芝,出現了吐痰、洩瀉以及一看到食物就噁心的情況,面色萎黃,精神疲倦。從秋天到春天,各種藥方都試過了,但病情久久未能痊癒。等我診視時,他已經無法說話了。我急切地開了補中益氣的藥方,去除當歸,加入肉果兩錢、熟附一錢、炮姜一錢、半夏兩錢、人參四錢。他每天進服兩劑,四天後,洩瀉得到控制,只是痰還沒有減少。我告訴他,腎部痰液上浮形成痰,這種情況非八味丸不可,應該與補中湯一起服用。總共四十天裡,他服用了大量的人參,食慾大大增加,痰也不再吐出,又過了十天,他就能像常人一樣對答了。

胃苓湯,一名對金飲子,即五苓散、平胃散二方合用也。治暑溫停飲泄瀉,小便不利。

蒼朮(制,一錢五分),厚朴(制),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白朮(八分,炒),茯苓(一錢二分),澤瀉(一錢),肉桂(三分),豬苓(一錢)

白話文:

胃苓湯,也稱為對金飲子,其實就是五苓散和平胃散兩種藥方合用。它主要用來治療暑熱引起的停飲、腹瀉以及小便不暢等問題。 藥方包括:蒼朮(制,一錢五分)、厚朴(制)、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白朮(八分,炒)、茯苓(一錢二分)、澤瀉(一錢)、肉桂(三分)、豬苓(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服。

薷苓湯,治夏月暑瀉,欲成痢疾。

香薷(一錢五分),黃連(薑汁炒),厚朴(薑汁炒),扁豆(炒,各一錢),豬苓,澤瀉(各一錢二分),白朮(炒),茯苓(各八分),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服。

六一散,一名益元散。治傷暑水瀉。加紅曲名青六丸,加薑末名溫六丸。

白話文:

用兩碗水,加入三片薑和兩枚棗,煎煮至八分滿,就可以服用。這是薷苓湯,用於治療夏季暑熱導致的腹瀉,快要變成痢疾的時候。香薷一錢五分,黃連用薑汁炒過,厚朴、扁豆也用薑汁炒過,各一錢,豬苓、澤瀉各一錢二分,白朮炒過,茯苓八分,甘草五分,用兩碗水,三片薑煎煮至八分滿,就可以服用。這是六一散,又叫益元散,用於治療暑熱引起的腹瀉。如果加入紅曲,就叫青六丸,如果加入薑末,就叫溫六丸。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末一兩)

新汲水調服。

戊己丸

黃連(酒炒,四兩),白芍藥(三兩),吳茱萸(泡,炒,二錢)

為末,神麯和丸,桐子大,米飲送二錢。

升陽除濕湯,治受風飧泄,及虛弱不思食,小便黃赤,四肢困倦。

蒼朮(一錢),柴胡,羌活,防風,神麯,澤瀉,豬苓(各六分),陳皮,麥芽,甘草(炙,各三分),升麻(五分)

白話文:

【戊己丸】

  • 滑石(水飛後,重量六兩),甘草(研成粉末後,重量一兩)。
  • 將新汲的水調和服用。

【升陽除濕湯】

  • 黃連(用酒炒後,重量四兩),白芍藥(重量三兩),吳茱萸(先浸泡再炒後,重量二錢)。
  • 為了方便服用,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神麯調和成丸,大小如桐子,用米飲送服,每次二錢。

【治風飧洩,及虛弱不思食,小便黃赤,四肢睏倦】

  • 蒼朮(重量一錢),柴胡,羌活,防風,神麯,澤瀉,豬苓(每種各重量六分),陳皮,麥芽,甘草(炙後,每種各重量三分),升麻(重量五分)。
  • 此方適用於治療受風引起的飧洩(消化不良)、虛弱不思食、小便黃赤、四肢疲倦等症狀。

水鍾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漿水散,治暴瀉如水,一身盡冷汗出,脈弱氣少不能言,甚者嘔吐,此為急病。

半夏(二兩,薑製),良薑(二錢五分),乾薑(炮),肉桂,甘草(炙),附子(炮,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二鍾,煎一鍾服。

連理湯,即理中湯加黃連、茯苓。

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乾薑(二錢,炒),甘草(炙,五分),茯苓(一錢五分),黃連(一錢,炒)

白話文:

「水鍾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這是指在煮藥時,使用半杯水,加上三片薑,煮至剩下約七分之一的量後服用。

漿水散,治暴瀉如水,一身盡冷汗出,脈弱氣少不能言,甚者嘔吐,此為急病。」 這是用來治療突然的大量腹瀉,身體全體冷汗,脈搏微弱,氣力不足,甚至出現嘔吐的急症。

「半夏(二兩,薑製),良薑(二錢五分),乾薑(炮),肉桂,甘草(炙),附子(炮,各五錢)」 這是一組藥物:二兩制過的半夏,二錢五分的良薑,炮製的乾薑,肉桂,炙過的甘草,炮製的附子,每種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二鍾,煎一鍾服。」 這些藥物需要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兩鍾(相當於約300毫升)煮成一鍾(約150毫升)後服用。

連理湯,即理中湯加黃連、茯苓。」 這是一個名為「連理湯」的藥方,是從「理中湯」基礎上加入黃連和茯苓而成的。

「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乾薑(二錢,炒),甘草(炙,五分),茯苓(一錢五分),黃連(一錢,炒)」 這是一組藥物:各一錢五分的人參和白朮,二錢炒過的乾薑,炙過的甘草五分,茯苓一錢五分,炒過的黃連一錢。

水二杯,煎一杯,食遠服。

茱萸斷下丸,治臟腑虛寒,腹痛泄瀉大效。

吳茱萸(二兩,炒),赤石脂,乾薑(各一兩五錢),艾葉(炒),縮砂仁,肉豆蔻,附子(制,各一兩)

為末,麵糊丸,每服三錢,米飲送下。

大斷下丸,方見痢疾。

固腸丸

樗皮(四兩,醋炙),滑石(二兩,水飛)

為末,粥丸。此丸性燥,滯氣未盡者勿服。

白話文:

煮兩杯水,煎成一杯,餐後服用。

茱萸斷下丸,治療內臟虛寒,腹痛、洩瀉有顯著效果。

吳茱萸(二兩,炒)、赤石脂、乾薑(各一兩五錢)、艾葉(炒)、縮砂仁、肉豆蔻、附子(制,各一兩)。

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藥丸,每次服三錢,用米湯送服。

大斷下丸,詳情見痢疾治療法。

固腸丸

樗皮(四兩,醋炙)、滑石(二兩,水飛)。

研磨成粉末,用粥製成藥丸。此丸性燥,對氣滯未盡者不適用。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異功散,見虛癆。

承氣湯,理中湯,見傷寒。

金匱腎氣丸,見腫脹。

八味丸,見虛癆。

四神丸,治脾腎虛寒,大便不實,飲食不思。

肉果(麵煨,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類似中風的症狀,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異功散則用於治療虛癆。承氣湯、理中湯用於治療傷寒。金匱腎氣丸用於治療腫脹,八味丸也用於治療虛癆。四神丸用於治療脾腎虛寒、大便不實、飲食不思。肉果用麵煨,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去皮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四錢,空心米飲下。

葛花解酲湯,治酒傷吐瀉。

青皮(三錢),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豬苓(去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神麯(炒),澤瀉,乾薑(炒),白朮(各二錢),白豆蔻,葛花,砂仁(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得汗即愈。

白話文:

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去皮做成像桐子一樣大的丸子,每次服用四錢,空腹用米湯送服,可以治療酒傷導致的嘔吐腹瀉。另外,將青皮三錢、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豬苓(去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神麴(炒)、澤瀉、乾薑(炒)、白朮(各二錢)、白豆蔻、葛花、砂仁(各五錢)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服,出汗即可痊癒。

枳朮丸,消食止瀉。

枳實(去瓤麩炒,一兩),白朮(二兩,土炒)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下。用白朮者,令胃強不復傷也。加木香一兩,砂仁一兩,名香砂枳實丸。

白話文:

枳朮丸,消食止瀉。

材料:

  • 枳實(去除內瓤,用麩皮炒至微黃,一兩)
  • 白朮(二兩,用土炒)

製法:

  1.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
  2. 用荷葉包裹燒飯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
  3. 每服三錢,用白湯送服。

功效:

此丸藥具有消食止瀉的功效。

藥理分析:

使用白朮可以加強胃部功能,避免再次受傷。

加味方:

如果加入木香一兩、砂仁一兩,則稱為香砂枳實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