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三 (13)
卷之三 (13)
1. 草部
款冬花,味辛,性溫,無毒。入肺經。杏仁為使,惡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芩、黃耆、連翹、甘草。蜜水炒。化痰則喘嗽無憂,清肺則癰痿有賴。
雪積冰堅,款花偏豔,想見其純陽之稟,故其主用皆辛溫開豁也。卻不助火,可以久任。
茅根,味甘,寒,無毒。入肺經。涼金定喘,治吐衄並血瘀;利水通淋,祛黃疸及癰腫。茅針潰癰,茅花止血。
甘寒可除內熱,性又入血消瘀,且下達州都,引熱下降,故吐血、衄血者急需之。針能潰癰,每食一針即有一孔,二針二孔,大奇。
按:吐衄有因於寒、有因於虛者,非所宜也。
白前,味甘,平,無毒。入肺經。甘草湯泡,去須焙。療喉間喘呼欲絕,寬胸中氣滿難舒。
感秋之氣,得土之味,清肺有神。喉中作水鳴聲者,服之立愈。
按:白前性無補益,肺實邪壅者宜之,否則忌也。
淡竹葉,味淡,寒,無毒。入小腸經。專通小便,兼解心煩。
淡味五臟無歸,但入太陽,利小便,小便利則心火因之而清也。
按:竹葉有走無守,不能益人。孕婦忌服。
冬葵子,味甘,寒,無毒。入膀胱經。能催生通乳,疏便閉諸淋。
氣味俱薄,淡滑為陽,故能利竅。
按:無故服冬葵子,必有損真之害。
萱花,味甘,平,無毒。入心經。長於利水快膈,令人歡樂忘憂。
萱,古作諼。詩云:焉得諼草。即此種也。諼,忘也,欲樹之以忘憂也。娠婦佩之生男,又名宜男。
地榆,味苦,寒,無毒。入肝經,惡麥門冬。止血痢腸風,除帶下五漏。
味苦而厚,沉而降,善主下焦血證,兼去濕熱。
按:地榆寒而下行,凡虛寒作瀉,氣虛下陷而崩帶者,法並禁之。
蒺藜,味甘,溫,無毒。入腎經。酒炒去刺。補腎止遺,消風勝濕。產沙苑者,強陰益精。
沙苑蒺藜,市多偽者。狀如腎子,帶綠色,咬之作生豆氣者真。
按:沙苑蒺藜性能固精,若陽道數舉,媾精難出者勿服。
半夏,味辛,溫,有毒。入心、脾、胃三經。柴胡為使。惡皂莢,畏雄黃、薑、鱉甲,反烏頭,忌羊血、海藻、飴糖。水浸五日,每日換水,去帽,姜礬同煮,汁干為度。消痰燥濕,開胃健脾,咳逆嘔吐,頭眩昏迷,痰厥頭痛,心下滿堅,消痛可也,墮胎有焉。
汪機曰:脾胃濕熱,涎化為痰,此非半夏,曷可治乎?若以貝母代之,翹首待斃。時珍曰:脾無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半夏治痰,為其體滑辛溫也。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所謂辛走氣,能化液,辛以潤之是已。丹溪謂:半夏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成無己謂: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秘,皆取其滑潤也。俗以半夏為燥,不知濕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其性燥也。但恐非濕熱之邪而用之,是重竭其津液,誠非所宜。
白話文:
款冬花,味道辛辣,藥性溫和,沒有毒性。歸肺經。可以和杏仁一起使用,但會與玄參產生不良反應,並且害怕與貝母、辛夷、麻黃、黃芩、黃耆、連翹、甘草一起使用。要用蜂蜜水炒過。可以化解痰液,讓喘咳不再困擾,也能夠清肺,對治療癰腫、肌肉萎縮有幫助。
雪積冰凍的時候,款冬花卻特別鮮豔,可以想見它具有純陽的特性,因此主要作用都是辛溫開散。但它不會助長火氣,所以可以長期服用。
茅根,味道甘甜,藥性寒涼,沒有毒性。歸肺經。能夠清涼肺熱、平定喘息,可以治療嘔吐、流鼻血以及體內瘀血;還能利尿、通暢排泄,去除黃疸和癰腫。茅針可以刺破癰腫,茅花可以止血。
甘甜寒涼可以去除體內熱氣,藥性又入血可以消除瘀血,並且向下通達全身,引導熱氣下降,所以對於吐血、流鼻血的人來說,是很需要的。茅針能夠刺破癰腫,每吃一根,就會出現一個孔,兩根就會出現兩個孔,非常神奇。
說明:吐血、流鼻血有的是因為體寒引起的,有的是因為體虛引起的,這些情況都不適合使用茅根。
白前,味道甘甜,藥性平和,沒有毒性。歸肺經。可以用甘草湯浸泡,去除根鬚後烘乾。可以治療喉嚨喘息、呼吸困難,也能夠舒緩胸悶氣滿的狀況。
感受到秋天的氣息,又帶有土的滋味,清肺效果很好。喉嚨發出水聲的人,服用後馬上就能好轉。
說明:白前藥性沒有補益作用,只適合肺部有實邪壅塞的人使用,否則就應該避免使用。
淡竹葉,味道淡薄,藥性寒涼,沒有毒性。歸小腸經。專門用於利尿,也能夠解除心煩。
味道淡薄,沒有特定的歸經,但是進入太陽經,可以利小便,小便通暢後,心火自然就會清靜。
說明:竹葉具有走散的特性,不能夠補益身體。孕婦忌服。
冬葵子,味道甘甜,藥性寒涼,沒有毒性。歸膀胱經。能夠催生、通乳,疏通便秘和各種淋病。
氣味都很淡薄,具有滑利陽性的特性,所以能夠疏通孔竅。
說明:沒有原因就服用冬葵子,一定會損害身體的真元之氣。
萱花,味道甘甜,藥性平和,沒有毒性。歸心經。擅長利水、疏通胸膈,能夠使人歡樂忘憂。
萱,古代也寫作諼。《詩經》說:「哪裡得到諼草?」說的就是這種植物。諼,是忘記的意思,想種植它來讓人忘記憂愁。懷孕的婦女佩戴它能夠生男孩,又稱為宜男。
地榆,味道苦澀,藥性寒涼,沒有毒性。歸肝經,不適合和麥門冬一起使用。可以止血痢、腸風,去除白帶、五漏等症狀。
味道苦澀而濃重,沉降向下,擅長治療下焦的血證,也能夠去除濕熱。
說明:地榆藥性寒涼而向下,凡是虛寒導致的腹瀉,或氣虛下陷導致的崩漏、白帶等症狀,都要禁止使用。
蒺藜,味道甘甜,藥性溫和,沒有毒性。歸腎經。要用酒炒過,去除刺。可以補腎、止遺精,消除風濕。產於沙苑的蒺藜,能夠強壯陰氣、增益精氣。
沙苑產的蒺藜,市面上有很多假貨。真的蒺藜形狀像腎臟,帶有綠色,咬起來有生豆子的氣味。
說明:沙苑蒺藜藥性能夠固精,如果男性陽剛之氣過盛,難以射精,就不要服用。
半夏,味道辛辣,藥性溫和,有毒性。歸心、脾、胃三經。可以和柴胡一起使用。不適合和皂莢一起使用,並且害怕和雄黃、薑、鱉甲一起使用,反對與烏頭同用,忌諱和羊血、海藻、麥芽糖一起使用。要用水浸泡五天,每天換水,去除頂部,和生薑、明礬一起煮,直到汁液煮乾為止。可以消除痰液、燥濕,開胃健脾,治療咳嗽、嘔吐、頭暈昏迷,痰引起的頭痛、胸口脹滿堅硬,可以止痛,也有墮胎的作用。
汪機說:脾胃有濕熱,口水會化為痰,這種情況不用半夏,怎麼能治好呢?如果用貝母代替,就會等著死亡。李時珍說:脾沒有濕氣,就不會產生痰,所以脾是產生痰的源頭,肺是儲存痰的器官。半夏可以治療痰,是因為它質地滑膩、味道辛辣、藥性溫和。涎液滑潤能夠滋潤,辛辣溫和能夠發散也能夠滋潤,所以可以去除濕氣、使大便通暢,疏通孔竅、使小便順利。所謂辛能走氣,能夠化解液體,辛辣可以潤澤就是這個道理。朱丹溪說:半夏可以使大便潤滑,小便順暢。
成無己說:半夏可以疏通水氣、滋潤腎臟的乾燥。《局方》的半硫丸可以治療老年人便秘,也是取其滑潤的作用。世俗認為半夏性燥,卻不知道濕氣去除後,土就會乾燥,痰液就不會產生,並不是它的藥性乾燥。但要擔心不是因為濕熱的邪氣而使用它,這樣會嚴重耗損體內的津液,實在是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