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七 (9)
卷之七 (9)
1. 泄瀉
經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邪氣留連,乃為洞泄。肝應於春,屬木主風,春傷於風,肝受邪也。木旺則賊土,夏令助其濕則生飧泄。飧泄者,下利清穀也。邪氣久而不去,脾土大虛,水來侮之,則倉廩不藏而為洞泄。洞泄者,下利清水也。又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清氣本上升,虛則下陷,陷下則不能收而飧泄。
又曰:濕勝則濡泄。土強制水,濕邪不幹,腸胃自固,土虛濕勝,濡泄至矣。又曰: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暴注者,卒暴注泄也。腸胃有熱,傳化失常,火性疾速,故如是也。下迫者,後重裡急也。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水穀不化,澄澈清冷,皆得寒水之化,如秋冬寒涼,水必澄清也。
夫火熱之證,必以暴至;寒水之證,必以漸成。故曰暴泄非陰,久泄非陽也。
愚按:《內經》之論泄瀉,或言風,或言濕,或言熱,或言寒,此明四氣皆能為泄也。又言: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此明脾虛下陷之泄也。統而論之,脾土強者,自能勝濕,無濕則不泄,故曰濕多成五泄。若土虛不能制濕,則風寒與熱,皆得干之而為病。治法有九:一曰淡滲,使濕從小便而去,如農人治澇,導其下流,雖處卑監,不憂巨浸。
經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一曰升提,氣屬於陽,性本上升,胃氣注迫,輒爾下陷,升柴羌葛之類,鼓舞胃氣上騰,則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澤,風之即干,故風藥多燥,且濕為土病,風為木藥,木可勝土,風亦勝濕,所謂下舉之是也。
一曰清涼,熱淫所至,暴注下迫,苦寒諸劑,用滌燔蒸,猶當溽暑伊鬱之時,而商飈颯然倏動,則炎熇如失矣,所謂熱者清之是也。一曰疏利,痰凝氣滯;食積水停,皆令人瀉,隨證祛逐,匆使稽留,經云:實者瀉之,又云:通因通用是也。一曰甘緩,瀉利不已,急而下趨,愈趨愈下,泄何由止?甘能緩中,善禁急速,且稼穡作甘,甘為土味,所謂急者緩之是也。一曰酸收。
瀉下有日,則氣散而不收,無能統攝,注泄何時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肅之權。經雲散者收之是也。一曰燥脾,土德無慚,水邪不濫,故瀉皆成於土濕,濕皆本於脾虛,倉廩得職,水穀善分,虛而不培,濕淫轉甚。經云:虛者補之是也。一曰溫腎,腎主二便,封藏之本,況雖屬水,真陽寓焉!少入生氣,火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運行三焦,熟腐五穀乎?故積虛者必挾寒,脾虛者必補母。經曰:寒者溫之是也。
一曰固澀,注泄日久,幽門道滑,雖投溫補,未克奏功,須行澀劑,則變化不愆,揆揆合節,所謂滑者澀之是也。夫此九者,治瀉之大法,業無遺蘊。至如先後緩急之權,豈能預設?須臨證之頃,圓機靈變,可以胥天下於壽域矣!
白話文:
標題:[腹瀉]
內容如下:
古人說:春天受到風邪的傷害,在夏天就可能產生腹瀉,如果邪氣滯留在體內,就會導致嚴重的腹瀉。肝臟對應春季,屬於木性,主管風,春天受到風邪,就是肝臟受到了邪氣。木旺盛會傷害到土,夏天溼氣重,如果脾胃虛弱,就會產生腹瀉,這種腹瀉的特點是排泄物像沒消化的食物一樣。如果邪氣長期不除,脾土功能嚴重受損,水分就會過多,導致腸胃無法正常工作,產生嚴重的腹瀉,這種腹瀉的特點是排泄物像清水一樣。
又說:如果清氣下降,就可能產生腹瀉。清氣原本應該上升,如果虛弱則會下降,下降則無法控制腹瀉。
還說:溼氣過盛會導致腹瀉。如果脾胃強健,能控制水分,溼邪不會干擾,腸胃自然穩固。但脾胃虛弱,溼氣過盛,腹瀉就會發生。
又說:突然大量排泄,通常是因爲熱邪。突然大量排泄是指突然間出現的腹瀉。如果腸胃有熱邪,消化功能會異常,火性快速,所以會有這樣的症狀。"下迫"指的是排便時感到緊迫感和裏急後重。這是因爲火性快速乾燥,導致腸胃乾燥,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
各種疾病中的液體,如果清澈寒冷,通常屬於寒症。食物和水分無法消化,清澈寒冷,都可能因爲寒溼的影響,就像秋冬季節,水會變得清澈寒冷。
火和熱的症狀,通常是突然發作的;寒和水的症狀,通常是逐漸形成的。所以,突然的腹瀉通常不是因爲陰虛,長期的腹瀉通常不是因爲陽虛。
根據《內經》的觀點,腹瀉可能因爲風、溼、熱、寒這四種氣的影響。又說,如果清氣下降,就可能產生腹瀉。這說明,腹瀉可能是由於脾虛導致的。
治療腹瀉的方法有九種:第一,使用淡滲的藥物,讓溼氣從小便排出,就像農人在處理澇災,引導水流向下,即使地勢低窪,也不用擔心水淹。
第二,提升,氣屬於陽,本性向上,如果胃氣下陷,可以使用升麻、柴胡、羌活、葛根等藥物,幫助胃氣上升,腹瀉自然停止。
第三,清涼,如果熱邪導致腹瀉,可以使用苦寒的藥物,清除熱邪,就像在炎熱的夏天,一陣涼風吹過,熱氣就會消失。
第四,疏通,如果痰溼、食積、水停導致腹瀉,應根據症狀進行治療,不讓病情拖延。
第五,甘緩,如果腹瀉不止,可以使用甘味的藥物,幫助腸胃恢復正常,因爲甘味屬於土的特性。
第六,酸收,如果腹瀉持續,可以使用酸味的藥物,幫助腸胃收斂。
第七,燥脾,如果脾虛導致溼氣過盛,可以使用燥脾的藥物,幫助脾臟恢復功能。
第八,溫腎,如果腎虛導致腹瀉,可以使用溫補的藥物,幫助腎臟恢復功能。
第九,固澀,如果腹瀉持續,可以使用固澀的藥物,幫助控制腹瀉。
這九種方法是治療腹瀉的基本原則,但在具體應用時,需要根據病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 《難經》五泄
胃泄,飲食不化,色黃。承氣湯。脾泄,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建中湯,理中湯。大腸泄,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乾薑附子湯。小腸泄,溲而便膿血,少腹痛。承氣湯。大瘕泄,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承氣湯。
白話文:
【胃部導致的腹瀉】飲食無法消化,大便顏色呈黃色。治療方式是使用承氣湯。
【脾臟導致的腹瀉】腹部感到脹滿,有下痢的情況,吃東西後立即嘔吐。可使用建中湯或理中湯進行治療。
【大腸導致的腹瀉】吃完飯後感到不適,大便顏色為白色,腸道會發出聲音並感到劇烈疼痛。可用乾薑附子湯來治療。
【小腸導致的腹瀉】排尿時會排出膿和血,下腹部會感到疼痛。治療方式是使用承氣湯。
【大瘕導致的腹瀉】會感到裏急後重(意指腹部急迫想要排便但實際上卻排不出),頻繁去廁所卻無法順利排便,尿道會感到疼痛。治療方式也是使用承氣湯。
3. 腎泄
五更溏泄,久而不愈,是腎虛失閉藏之職也,五味子散。亦有食積者,香砂枳朮丸。寒積,理中湯,宜夜飯前進。酒積,葛花解酲湯。
白話文:
在凌晨時分發生的腹瀉,且長期未能康復,這通常是因為腎臟虛弱,無法正常執行其收斂和儲存的功能。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五味子散來治療。
當然,也有因為食物積滯所導致的情況,這時可以服用香砂枳朮丸。
如果是因為寒冷引起的積滯,可以在晚餐前服用理中湯。
而如果是由於過量飲酒造成的,則適合服用葛花解酲湯。
4. 鶩泄
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鴨糞,澄澈清冷,小便清白,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這是因為體內受寒,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排出的大便顏色像鴨糞一樣,質地清澈且偏冷,同時伴有小便清白的症狀,治療上可用附子理中湯。」
5. 飧泄
水穀不化而完出也,《史記》名迴風。風邪入胃,木來賊土,清氣在下,升陽除濕湯。
白話文:
其中"飧泄"指的是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風邪入胃"指風邪入侵胃部,"木來賊土"在中醫五行理論中表示肝木過度剋制脾土,"清氣在下"表示本應上升的清氣反而停留在下方,"升陽除濕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提升陽氣和去除濕氣。
6. 洞泄
一名濡泄,瀉下多水也,胃苓湯。水液去多,甚而轉筋血傷,故筋急也,升陽除濕湯。
白話文:
【洞泄】
這也被稱為濡泄,特徵是腹瀉時排出大量水分,治療上可用胃苓湯。
當身體流失過多水分,嚴重時會導致轉筋(肌肉抽搐)及血液濃度上升,進而影響到筋絡的柔韌性,使其變得緊繃,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升陽除濕湯來治療。
7. 痰泄
痰留於肺,大腸不固,脈必弦滑,以藥探吐。其人神志不瘁,色必不衰,或二陳湯加蒼朮、木香。
白話文:
痰液滯留在肺部,導致大腸機能不穩固,從脈象上會呈現出弦滑的特徵,治療上可能會用藥物來誘發嘔吐,藉此清除體內的痰濕。如果病人精神狀態良好,面色也未顯得憔悴,可以考慮使用二陳湯,並在其中加入蒼朮和木香兩味藥材來增強療效。
8. 火泄
腹痛瀉水,腸鳴,痛一陣瀉一陣,火也,黃芩芍藥湯。張長沙謂之協熱自利。
白話文:
「患者腹部疼痛並持續拉肚子,腸子會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並且是痛一陣就拉一陣,這是因為體內火氣過盛所導致的。可以使用黃芩芍藥湯來治療。這是張仲景(被稱為張長沙)所描述的,他將這種情況稱作協熱自利。」
9. 直腸泄
食方入口而即下,極為難治,大斷下丸。
白話文:
「食物一進到口中就立刻拉肚子,這種情況非常難以治療,需要使用強力的瀉下藥物。」
10. 脈候
胃脈虛則泄;脈滑按之虛者必下利;腎脈小甚為洞泄;肺脈小甚為泄,泄脈洪大者逆。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者,十五日死;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不及一時死;下則泄瀉,上則吐痰,皆不已,為上下俱脫,死。
白話文:
如果胃部的脈象虛弱,就會導致腹瀉。若脈象看似滑順但實際摸起來卻是虛弱,這也是會引發下痢的徵兆。腎臟的脈象如果過於微弱,可能預示著嚴重的水瀉。同樣地,肺部的脈象過弱也可能導致腹瀉,但若腹瀉時脈象反而顯得強大,那就是病情惡化的跡象了。
假如一天當中腹瀉次數超過十次,但是脈象仍然強勁,這是一個不好的徵兆,代表病人可能會死亡。如果腹部有咕嚕咕嚕的聲音且感覺脹滿,同時四肢冰冷,並且脈象異常強大,這樣的病人可能在十五天內就會死亡。如果腹部膨脹,四肢冰冷,身體形態急速消瘦,腹瀉非常嚴重,甚至不到一小時就會死亡。下腹部會不斷地拉肚子,上腹部則不停地嘔吐,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會導致上下脫水,最終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