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七 (8)
卷之七 (8)
1. 虛坐努責
虛坐而不得大便,血虛故里急,宜歸身、地黃、芍藥、陳皮之屬。
白話文:
「坐在馬桶上卻拉不出大便,這是因為血液不足導致腸胃收縮不適,適合服用當歸、熟地黃、白芍、陳皮等藥材。」
2. 噤口
食不得入,到口即吐,有邪在上膈、火氣衝逆者,黃連、木香、桔梗、橘紅、茯苓、菖蒲。有胃虛嘔逆者,治中湯。有陽氣不足,宿食未消者,理中湯加砂仁、陳皮、木香、豆蔻。有肝氣嘔逆者,木香、黃連、吳茱萸、青皮、芍藥之類。有水飲停聚者,輕者五苓散,重者加甘遂。
有積穢在下,惡氣熏蒸者,承氣湯。石蓮為末,陳皮湯調下。石蓮即蓮子之老者,市中皆木蓮,不可用。丹溪用人參、黃連煎濃,加薑汁細細呷之,如吐再吃,但得一呷下咽便開。
白話文:
[噤口]的情況如下:
-
如果食物無法吞下,一到口中就吐出,這可能是由於上膈有異常或火氣上升所導致。可用黃連、木香、桔梗、橘紅、茯苓、菖蒲等草藥來治療。
-
若是由於胃部虛弱導致反胃嘔吐,則可使用治中湯來調理。
-
若是因為陽氣不足,且先前的食物尚未消化,可用理中湯加上砂仁、陳皮、木香、豆蔻來治療。
-
若是由於肝氣上逆導致的嘔吐,可以使用木香、黃連、吳茱萸、青皮、芍藥等草藥。
-
若是由於體內有過多的水分聚集,情況較輕時可用五苓散,若情況嚴重則需加上甘遂。
-
若是由於腸胃中有積存的污物,導致惡臭氣味蒸發,可用承氣湯。將石蓮磨成粉末,用陳皮湯送服。需注意的是,石蓮是指蓮子中的老熟者,市面上賣的多是木蓮,不能混淆。丹溪曾建議,用人參和黃連煎煮成濃稠狀,加入薑汁慢慢飲用,即使吐了也要再喝,只要能讓一口湯下肚,就能開啓咽喉。
3. 休息痢
屢止屢發,久不愈者,名曰休息。多因兜澀太早,積熱未清,香連丸加參、朮、甘草、茯苓、枳實,有調理失宜者,隨證治之。有虛滑甚者,椿根白皮東引者,水浸一日,去黃皮,每兩配人參一兩、煨木香二錢、粳米三錢,煎湯飲之。或大斷下丸。
白話文:
[休息痢]
如果腹瀉的情況反覆出現,一直無法痊癒,這種情況被稱為「休息痢」。通常這是因為過早地抑制排便,導致體內的熱氣未能清除所致。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香連丸,並加入人參、白朮、甘草、茯苓和枳實等藥材來調理身體,具體用藥需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
對於那些腸胃虛弱,排便過於頻繁的人,可以將椿樹根部的白皮浸泡在水中一天,去掉外層黃色的皮後,每一兩椿樹根白皮配以一兩人參、二錢煨木香和三錢粳米,煮成湯來飲用。或者也可以選擇服用大斷下丸。
以上是針對休息痢的一般治療方式,具體情況需根據病人的實際病情來決定。
4. 腹痛
因肺金之氣鬱在大腸之間,宜桔梗開之,白芍藥、甘草、陳皮、木香、當歸為主。惡寒加乾薑,惡熱加黃連。
白話文:
「腹痛的原因是肺部的氣滯留在大腸區域,適合使用桔梗來疏通。主要的治療藥物有白芍藥、甘草、陳皮、木香和當歸。如果患者感到特別怕冷,可以加入乾薑;若覺得身體過熱,則可以添加黃連。」
5. 肛門痛
熱留於下,宜槐花、木香。挾寒,理中湯。
白話文:
如果肛門疼痛是由於下部有熱氣滯留所導致,適合使用槐花和木香這兩種藥材來治療。但如果是因為夾雜著寒氣所引起的疼痛,則應該採用理中湯這種藥方來調理。
6. 蟯蟲痢
其形極細,九蟲之一也。胃弱腸虛,則蟯蟲乘之,或癢,或從穀道中溢出,雄黃銳散,方見傷寒。內服桃仁、槐子、蕪荑。
白話文:
這類寄生蟲非常細小,是九種常見寄生蟲的一種。當胃部機能減弱,腸道虛弱時,這類蟯蟲就會趁機滋生,有時會造成癢感,甚至從肛門溢出。雄黃粉能有效驅蟲,但一般在治療感冒風寒時才會看到使用。內部服用的藥物包括桃仁、槐子和蕪荑等。
7. 死證
下純血者死,如屋漏水者死,大孔如有筒者死,唇若塗朱者死,發熱不休者死,色如魚腦,或如豬肝者,皆半生半死。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死。惟用參、附,十可救一。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死亡徵兆],如果完全便血的人會死,如同屋頂漏水般持續不止的出血會導致死亡,大腸出血嚴重到像有管子灌注的情況下會死,嘴脣紅得像塗了口紅的人會死,一直發燒不退的人會死,面色如魚腦般的蒼白或是像豬肝般的暗紅,都是處於生死邊緣的狀態。脈搏微弱、皮膚冰冷、呼吸微弱、前後泄痢不止、無法進食,這些被稱為五種虛弱的徵狀,預示著死亡。這種情況下,只有使用人參和附子這兩種藥材,纔可能有十分之一的機會挽救生命。
以上為翻譯內容,請知悉。
8. 脈候
沉、小、細、微者吉,洪、大、滑、數者凶。仲景云:沉弦者重,脈大者為未止,微弱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白話文:
在診斷脈象時,如果脈象呈現出沉、小、細、微的特徵,這通常是好的預兆。反之,如果脈象表現為洪、大、滑、數,則可能預示著不好的情況。
張仲景曾說過,脈象呈現沉弦的情況,病情可能會加重;而脈象顯得大的,表示病況尚未穩定。若脈象微弱,這可能是病情即將自行恢復的跡象,即使有發燒的情況,也不會危及生命。
9. 醫案
屯院孫瀟湘夫人,下痢四十日,口乾發熱,飲食不進,腹中脹悶,完穀不化。尚有謂其邪熱不殺穀者,計服香、連、枳殼、豆蔻、厚朴等三十餘劑,絕谷五日,命在須臾。迎余診之,脈大而數,按之豁然,詢得腹痛而喜手按,小便清利,此火衰不能生土,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亟煎附子理中湯,冰冷與服,一劑而痛止,六劑而熱退食進,兼服八味丸二十餘日。
霍然起矣。
淮安郡侯許同生令愛,痢疾腹痛,脈微而軟,余曰:此氣虛不能運化精微,其窘迫後重者,乃下陷耳。用升陽散火湯一劑,繼用補中益氣湯十劑,即愈。
文學顧偉男之內,痢疾一月,諸藥無功。余診之曰:氣血兩虛,但當大補,痢家藥品一切停廢,以十全大補連投十劑,兼進補中益氣,加薑、桂二十餘劑而安。
兵尊張綱庵,秋間患痢,凡香連、枳樸等劑,用之兩月而病不衰。余診之,滑而有力,失下之故也。用香、連、歸、芍、陳皮、枳殼,加大黃三錢,下穢物頗多,診其脈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積滯如魚腸者約數碗,調理十餘日而痊。
撫臺毛孺初,痢如魚腦,腸鳴切痛,聞食則嘔,所服皆芩、連、木香、菖蒲、藿香、橘紅、芍藥而已。後有進四君子湯者,疑而未果。飛艇相招,兼夜而往。診得脈雖洪大,按之無力,候至右尺,倍覺濡軟,余曰: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亟須參、附,可以回陽。孺翁曰:但用參、術可得愈否?余曰:若無桂、附,雖進參、術,無益於病,且脾土大虛,虛則補母,非補火乎?遂用人參五錢,熟附一錢半,炮姜一錢,白朮三錢。連進三劑,吐止食粥,再以補中益氣加薑、附十四劑後,即能視事。
大黃湯,治膿血稠黏,裡急後重,腹痛脈實。
錦紋大黃(一兩)
好酒二鍾,浸半日,煎至鍾半,去渣,分二次服。
芍藥湯,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芍藥(一錢五分),當歸,黃連,黃芩(各八分),大黃(一錢),桂(五分),甘草(炒),檳榔(各四分),木香(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服,痢不減,漸加大黃。
白朮黃芩湯,服前藥,痢雖除,更宜調和。
白朮(三錢,土炒),黃芩(二錢),甘草(一錢)
水鍾半,姜三片,煎八分服。
承氣湯,見傷寒。
藿香正氣散,見中風。
蘇合香丸,見中風。
黃連丸
乾薑(炮),黃連(炒),砂仁(炒),川芎,阿膠(蛤粉炒),白朮(各一兩),乳香(另研,三錢),枳殼(麩炒,五錢)
為末,鹽梅三個,取肉少入醋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錢,白湯送下,食前服。
蒼朮地榆湯,治脾經受濕,下血痢。
蒼朮(六錢,炒),地榆(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服。
鬱金散,治熱毒痢,下血不止。
真鬱金,槐花(炒,各五錢),甘草(炙,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豆豉湯調下。
芍藥黃芩湯
黃芩,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鍾半,煎八分服。
香連丸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水拌,同炒令赤,去茱萸),木香(四兩八錢八分)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米湯送下。
導氣湯
木香,檳榔,黃連(各六分),大黃,黃芩(各一錢五分),枳殼(一錢,炒),芍藥(六錢),當歸(三錢)
分二服。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真人養臟湯,治虛寒痢疾,久而不愈。
人參,白朮(炒),當歸(各六分),白芍藥,木香(各一錢六分),甘草(炙),肉桂(各八分),肉果(麵裹,煨,五分),粟殼(蜜炙,三錢六分),訶子肉(一面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溫服。
理中湯,見傷寒。
治中湯,即理中湯加陳皮、青皮。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異功散,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俱見虛癆。
倉廩湯,治噤口痢,乃熱毒衝心。
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倉米(各八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
訶黎勒丸,治休息痢。
樗白皮(二兩),訶子(五錢,去核),母丁香(三十粒)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陳米湯入醋少許送下,日三服。
蕪荑丸,治久痢,及下部有蟲。
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食前杏仁湯下。
瓜蔞散,治五色痢久不愈。
瓜蔞(一枚,黃色者,炭火煨存性,蓋地上一宿,出火毒)
上研細末,作一服,溫酒調下。
大斷下丸,治臟寒久痢。
高良薑(一兩五錢),乾薑(炮,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龍骨(研),枯礬,赤石脂,肉豆蔻(麵煨),訶子肉(各一兩),牡蠣(煅,一兩),附子(制,一兩),石榴皮(醋浸,炒黃)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米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