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0)

1. 虛坐努責

虛坐而不得大便,血虛故里急,宜歸身、地黃、芍藥、陳皮之屬。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如果有人坐在那裡想要排便卻無法順利排出,而且感到腹部緊張不適(即所謂的“裏急”),那麼可能是血液不足所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一些補血的草藥,例如當歸、生地黃和白朮等來調理身體。」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有排便困難且感覺到肚子不舒服的情況,可能因為缺乏血液導致的,可以用這些草藥進行治療。

2. 噤口

食不得入,到口即吐,有邪在上膈、火氣衝逆者,黃連、木香、桔梗、橘紅、茯苓、菖蒲。有胃虛嘔逆者,治中湯。有陽氣不足,宿食未消者,理中湯加砂仁、陳皮、木香、豆蔻。有肝氣嘔逆者,木香、黃連、吳茱萸、青皮、芍藥之類。有水飲停聚者,輕者五苓散,重者加甘遂。

白話文:

吃不下東西,一到嘴裡就吐,可能是因為邪氣在上膈、火氣上衝,可以用黃連、木香、桔梗、橘紅、茯苓、菖蒲。如果因為胃虛導致嘔吐,可以用治中湯。如果因為陽氣不足,宿食未消,可以用理中湯加上砂仁、陳皮、木香、豆蔻。如果是肝氣導致嘔吐,可以用木香、黃連、吳茱萸、青皮、芍藥等藥材。如果是水飲停滯,輕症可以用五苓散,重症則需要加上甘遂。

有積穢在下,惡氣熏蒸者,承氣湯。石蓮為末,陳皮湯調下。石蓮即蓮子之老者,市中皆木蓮,不可用。丹溪用人參、黃連煎濃,加薑汁細細呷之,如吐再吃,但得一呷下咽便開。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積聚的穢物,導致惡氣上熏,可以用承氣湯。石蓮磨成粉末,用陳皮湯調服下去。石蓮指的是蓮子中的老蓮子,市面上賣的都是木蓮,不能用。丹溪先生用人參和黃連煎成濃汁,加入薑汁,慢慢細細地喝下去,如果吐了再吃,只要能喝下一口,吞下去就能開胃。

3. 休息痢

屢止屢發,久不愈者,名曰休息。多因兜澀太早,積熱未清,香連丸加參、朮、甘草、茯苓、枳實,有調理失宜者,隨證治之。有虛滑甚者,椿根白皮東引者,水浸一日,去黃皮,每兩配人參一兩、煨木香二錢、粳米三錢,煎湯飲之。或大斷下丸。

白話文:

如果病症反覆發作,久治不愈,就叫做「休息」。這多半是因為治療過早,積熱未清,可以使用香連丸加上人參、白朮、甘草、茯苓、枳實,如果調養不當,則要根據具體情況治療。如果虛滑嚴重,可以用椿根白皮,水浸一天,去除黃皮,每兩白皮配人參一兩、煨木香二錢、粳米三錢,煎湯服用。也可以服用大斷下丸。

4. 腹痛

因肺金之氣鬱在大腸之間,宜桔梗開之,白芍藥、甘草、陳皮、木香、當歸為主。惡寒加乾薑,惡熱加黃連。

白話文:

由於肺部的氣機鬱結在大腸之間,應該用桔梗來疏通開來。處方以白芍、甘草、陳皮、木香、當歸為主藥。如果患者怕冷,可以加乾薑;如果患者怕熱,可以加黃連。

5. 肛門痛

熱留於下,宜槐花、木香。挾寒,理中湯。

白話文:

如果熱症停留在下半身,適合使用槐花和木香治療。如果有夾雜著寒冷的情況,則可以服用理中湯。

6. 蟯蟲痢

其形極細,九蟲之一也。胃弱腸虛,則蟯蟲乘之,或癢,或從穀道中溢出,雄黃銳散,方見傷寒。內服桃仁、槐子、蕪荑。

白話文:

它的外形非常細小,是九種寄生蟲之一。如果脾胃功能較弱,腸道虛弱,那麼蟯蟲就會趁機侵入人體,會出現瘙癢或者糞便中有異物的情況。在治療傷寒病時可以使用含有雄黃成分的藥物來消炎殺菌。口服桃仁、槐樹籽和蕪荑等草藥也可以幫助清除蟯蟲。

7. 死證

下純血者死,如屋漏水者死,大孔如有筒者死,唇若塗朱者死,發熱不休者死,色如魚腦,或如豬肝者,皆半生半死。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死。惟用參、附,十可救一。

白話文:

以下純血者必死,就像屋頂漏水一樣,必將導致崩塌。若有孔洞如同筒狀,亦必死。嘴唇如同塗了朱砂般鮮紅,亦必死。發燒不止,亦必死。面色如同魚腦,或是像豬肝一樣,皆屬半生半死之徵兆。脈搏細微、皮膚冰冷、氣息微弱、大便溏瀉,食慾不振,此乃五虛之症,亦將導致死亡。唯可用人參、附子治療,十人中僅能救活一人。

8. 脈候

沉、小、細、微者吉,洪、大、滑、數者凶。仲景云:沉弦者重,脈大者為未止,微弱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 如果脈搏深沈、細小微弱,則表示病情較輕或有好轉;但如果脈搏洪大(即強而有力)、光滑流暢且跳動快速,則表示病情嚴重或者會惡化。張仲景曾說過,當脈搏深沈且帶有波動時,代表病勢加重;若脈搏跳得很大但沒有停止,則意味著疾病還在繼續發展;若是脈搏微弱,則可能意味著疾病的自然消退,即使出現高燒也未必致命。

9. 醫案

屯院孫瀟湘夫人,下痢四十日,口乾發熱,飲食不進,腹中脹悶,完穀不化。尚有謂其邪熱不殺穀者,計服香、連、枳殼、豆蔻、厚朴等三十餘劑,絕谷五日,命在須臾。迎余診之,脈大而數,按之豁然,詢得腹痛而喜手按,小便清利,此火衰不能生土,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亟煎附子理中湯,冰冷與服,一劑而痛止,六劑而熱退食進,兼服八味丸二十餘日。

霍然起矣。

淮安郡侯許同生令愛,痢疾腹痛,脈微而軟,余曰:此氣虛不能運化精微,其窘迫後重者,乃下陷耳。用升陽散火湯一劑,繼用補中益氣湯十劑,即愈。

白話文:

屯院孫瀟湘夫人的痢疾已經持續四十天,口乾發熱,食慾不振,肚子脹悶,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當時有人認為是邪熱不傷穀物,所以用香、連、枳殼、豆蔻、厚朴等藥物治療了三十多劑,病人已經五天沒有進食,情況危急。我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又快又大,按下去有空虛感,詢問得知她肚子痛卻喜歡用手按壓,小便清澈,這說明她的內火不足以生土,內虛寒而外假熱。我立即煎了附子理中湯,冷冰冰地讓她服用,一劑藥下去就止痛了,六劑藥後發熱退去,可以進食了,並繼續服用八味丸二十多天,她終於恢復了健康。

淮安郡侯許同生的小女兒也患了痢疾腹痛,她的脈象細弱無力,我診斷為氣虛不能運化精微,導致下陷,所以出現腹痛,重墜感。我給她開了升陽散火湯一劑,接著服用補中益氣湯十劑,就痊癒了。

文學顧偉男之內,痢疾一月,諸藥無功。余診之曰:氣血兩虛,但當大補,痢家藥品一切停廢,以十全大補連投十劑,兼進補中益氣,加薑、桂二十餘劑而安。

兵尊張綱庵,秋間患痢,凡香連、枳樸等劑,用之兩月而病不衰。余診之,滑而有力,失下之故也。用香、連、歸、芍、陳皮、枳殼,加大黃三錢,下穢物頗多,診其脈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積滯如魚腸者約數碗,調理十餘日而痊。

撫臺毛孺初,痢如魚腦,腸鳴切痛,聞食則嘔,所服皆芩、連、木香、菖蒲、藿香、橘紅、芍藥而已。後有進四君子湯者,疑而未果。飛艇相招,兼夜而往。診得脈雖洪大,按之無力,候至右尺,倍覺濡軟,余曰: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亟須參、附,可以回陽。孺翁曰:但用參、術可得愈否?余曰:若無桂、附,雖進參、術,無益於病,且脾土大虛,虛則補母,非補火乎?遂用人參五錢,熟附一錢半,炮姜一錢,白朮三錢。連進三劑,吐止食粥,再以補中益氣加薑、附十四劑後,即能視事。

白話文:

  1. 文學顧偉男有個痢疾問題,已經持續一個月,各種藥都沒有效果。我診斷認為是氣血雙虛,應該大補。於是停止了所有痢疾相關的藥品,連投十全大補藥方十次,再加上補中益氣的藥,共用了二十多次,病人就康復了。

  2. 兵尊張綱庵在秋天時得了痢疾,試過了許多如香連、枳樸等藥,兩個月下來病情沒有好轉。我診斷認為是大便滑而有力,這是因為大便失常導致的。於是開了香、連、歸、芍、陳皮、枳殼等藥,加上大黃三錢,使他排出大量的污物。診察時脈搏仍然有力,繼續使用原先的藥方,排除了大量如魚腸般的積滯,經過十多天的治療,他完全康復了。

  3. 拽臺毛孺初得了像魚腦一樣的痢疾,腸子響聲很大,疼痛難忍,稍微聽到食物就會嘔吐。他之前吃過的藥物包括黃芩、黃連、木香、菖蒲、藿香、橘紅、芍藥等。後來有人建議他服用四君子湯,但他持懷疑態度,沒有接受。我被邀請前往,發現他的脈搏雖然洪大,按下去卻無力,等到右尺,感覺更加濡軟。我說這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急需參、附來回陽。毛先生問是否只需要參、術就能康復?我回答說,如果沒有桂、附,單單使用參、術對於病情沒有幫助,而且脾土大虛,應該補火而非補土。因此開了人參五錢、熟附一錢半、炮姜一錢、白朮三錢的藥,連服三次,吐止後開始吃粥,接著又用補中益氣加薑、附十四劑後,他就能正常工作了。

大黃湯,治膿血稠黏,裡急後重,腹痛脈實。

錦紋大黃(一兩)

好酒二鍾,浸半日,煎至鍾半,去渣,分二次服。

芍藥湯,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芍藥(一錢五分),當歸,黃連,黃芩(各八分),大黃(一錢),桂(五分),甘草(炒),檳榔(各四分),木香(五分)

白話文:

大黃湯用於治療膿血稠黏、裡急後重、腹痛且脈象實的症狀。將錦紋大黃浸泡在兩杯好酒中半日,煎煮至剩下一杯半,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芍藥湯則根據醫書記載,能使小便通暢並排出膿血,說明氣血運行通暢則出血可止。芍藥、當歸、黃連、黃芩、大黃、桂枝、甘草(炒)、檳榔、木香各取適量,共煎服,可達到行血止血、調氣止痛的效果。

水二鍾,煎一鍾服,痢不減,漸加大黃。

白朮黃芩湯,服前藥,痢雖除,更宜調和。

白朮(三錢,土炒),黃芩(二錢),甘草(一錢)

水鍾半,姜三片,煎八分服。

承氣湯,見傷寒。

藿香正氣散,見中風。

蘇合香丸,見中風。

黃連丸

乾薑(炮),黃連(炒),砂仁(炒),川芎,阿膠(蛤粉炒),白朮(各一兩),乳香(另研,三錢),枳殼(麩炒,五錢)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先用兩杯水煎煮,服用一杯,如果痢疾未減,則逐漸增加大黃的用量。服用白朮黃芩湯前,即使痢疾消除了,也要注意調和脾胃。白朮三錢,土炒;黃芩二錢;甘草一錢。用半杯水,加入三片薑,煎煮八分,服用。傷寒時服用承氣湯。中風時服用藿香正氣散或蘇合香丸。黃連丸的組成包括炮乾薑、炒黃連、炒砂仁、川芎、蛤粉炒阿膠、白朮各一兩,另研乳香三錢,麩炒枳殼五錢。

為末,鹽梅三個,取肉少入醋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錢,白湯送下,食前服。

蒼朮地榆湯,治脾經受濕,下血痢。

蒼朮(六錢,炒),地榆(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服。

鬱金散,治熱毒痢,下血不止。

真鬱金,槐花(炒,各五錢),甘草(炙,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豆豉湯調下。

白話文:

取用粉末狀的藥材,加入三粒鹽梅,並混入少量醋製成丸狀,每個丸子大小約如桐子般大,每次服用兩錢,請用溫白開送服,於餐前服用。

這是一種名為「蒼朮地榆湯」的藥方,用於治療脾經受到濕氣影響,導致的下血痢症。

所需材料如下:

  • 蒥朮:六錢(需先炒熟)
  • 地榆:二錢

加水二鍾,煮沸後再熬煮至剩下一鍾,即可服用。

另一種藥方名為「鬱金散」,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痢疾,以及持續不愈的下血情況。

所需材料如下:

  • 真鬱金:五錢
  • 槐花(需先炒熟):五錢
  • 甘草(需先炙熟):二錢五分

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於餐前使用豆豉湯調和後服用。

芍藥黃芩湯

黃芩,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鍾半,煎八分服。

香連丸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水拌,同炒令赤,去茱萸),木香(四兩八錢八分)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米湯送下。

導氣湯

木香,檳榔,黃連(各六分),大黃,黃芩(各一錢五分),枳殼(一錢,炒),芍藥(六錢),當歸(三錢)

分二服。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白話文:

芍藥黃芩湯由黃芩、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組成,用半鐘水煎至八分,服用。香連丸由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拌水炒至赤色,去茱萸,加入木香四兩八錢八分,研磨成細末,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錢,空腹用米湯送服。導氣湯由木香、檳榔、黃連各六分,大黃、黃芩各一錢五分,枳殼一錢(炒),芍藥六錢,當歸三錢組成,分兩次服用,每次用兩鐘水煎至一鐘,飯前服用。

真人養臟湯,治虛寒痢疾,久而不愈。

人參,白朮(炒),當歸(各六分),白芍藥,木香(各一錢六分),甘草(炙),肉桂(各八分),肉果(麵裹,煨,五分),粟殼(蜜炙,三錢六分),訶子肉(一面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溫服。

理中湯,見傷寒。

治中湯,即理中湯加陳皮、青皮。

白話文:

真人養臟湯用於治療虛寒痢疾,長期不癒。藥方為人參、白朮(炒)、當歸(各六分)、白芍、木香(各一錢六分)、甘草(炙)、肉桂(各八分)、肉果(麵裹,煨,五分)、粟殼(蜜炙,三錢六分)、訶子肉(一面二錢),用水二鍾煎成一鍾,飯前溫服。理中湯用於治療傷寒。治中湯則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再加入陳皮、青皮。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異功散,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俱見虛癆。

倉廩湯,治噤口痢,乃熱毒衝心。

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倉米(各八分)

白話文:

  1. 補中益氣湯:這是一種用於補充中氣、增強體力的藥方。
  2. 異功散:四君子湯和十全大補湯,這些都是用於治療虛弱、氣血不足的藥方。
  3. 歸脾湯:同樣是用於補氣養血、調理脾臟的藥方。
  4. 倉廩湯:用來治療咽喉閉塞、不能正常吞嚥的病症,主要是由於熱毒侵入心經所導致。

藥物組成:

  • 人參:滋補元氣的主要成分。
  •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安神。
  • 甘草(炙):調和諸藥、補中益氣。
  • 前胡:清肺化痰、降氣止咳。
  • 川芎:活血行氣、疏肝解鬱。
  • 羌活、獨活:散寒除濕、舒筋活絡。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 柴胡:疏肝解鬱、調理氣機。
  • 枳殼:破氣消積、行氣止痛。
  • 陳倉米(各八分):作為輔助成分,幫助藥物的消化吸收。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

訶黎勒丸,治休息痢。

樗白皮(二兩),訶子(五錢,去核),母丁香(三十粒)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陳米湯入醋少許送下,日三服。

蕪荑丸,治久痢,及下部有蟲。

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食前杏仁湯下。

白話文: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

取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一杯,飲用。

【訶黎勒丸,治休息痢。】

服用訶黎勒丸可以治療間歇性腹瀉。

【樗白皮(二兩),訶子(五錢,去核),母丁香(三十粒)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陳米湯入醋少許送下,日三服。】

將樗白皮兩兩分、訶子五錢(去除果核)、母丁香三十粒研磨成粉末,做成糊狀的丸子,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三分量,用水加入少量醋和陳年米湯混合後送服,每日三次。

【蕪荑丸,治久痢,及下部有蟲。】

服用蕪荑丸可以治療長期腹瀉,以及下部有寄生蟲的問題。

【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食前杏仁湯下。】

將炒過的蕪荑和黃連各兩兩分,加上五錢的蚺蛇膽研磨成粉末,做成蜂蜜製成的丸子,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二兩,於飯前以杏仁湯送服。

瓜蔞散,治五色痢久不愈。

瓜蔞(一枚,黃色者,炭火煨存性,蓋地上一宿,出火毒)

上研細末,作一服,溫酒調下。

大斷下丸,治臟寒久痢。

高良薑(一兩五錢),乾薑(炮,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龍骨(研),枯礬,赤石脂,肉豆蔻(麵煨),訶子肉(各一兩),牡蠣(煅,一兩),附子(制,一兩),石榴皮(醋浸,炒黃)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米湯下。

白話文:

瓜蔞散用於治療各種顏色痢疾,久治不愈的症狀。將瓜蔞一枚,選擇黃色的,用炭火煨至留存藥性,再蓋上土放一夜,去除火毒,研成細末,溫酒送服。

大斷下丸用於治療臟寒導致的久痢。將高良薑、乾薑(炮製)、細辛、龍骨(研磨)、枯礬、赤石脂、肉豆蔻(麵煨)、訶子肉、牡蠣(煅燒)、附子(制)、石榴皮(醋浸,炒黃)各取一兩五錢,研成細末,用醋糊做成丸藥,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