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8)

1. 發散

瘧疾多因風、寒、暑、濕,天之邪氣所傷,當分經絡而發汗,其七情、痰、食、血、水,皆兼見之候,隨證治之。

2. 風瘧

惡寒自汗,煩躁頭疼,必先熱後寒,宜柴胡、蘇葉、細辛白芷羌活生薑之類。

3. 溫瘧

受冬月之寒,復因暑風而發,亦先熱後寒。如熱多者,小柴胡湯;寒多者,小柴胡湯加桂。

4. 寒瘧

納涼之風寒,沐浴之水寒,先受於腠中,復因秋風涼肅而發,先寒後熱,宜羌活、紫蘇、生薑之類,散其太陽之邪,次用柴胡湯。近來不問何經,但用柴胡者,非也。

5. 癉瘧

肺素有熱,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少氣煩冤,手足熱而嘔,此但熱而不寒,盛暑發者,人參白虎湯;秋涼發者,小柴胡湯

6. 濕瘧

汗出澡浴,或冒雨,或濕襲,其證身體重而痛,嘔逆脹滿,胃苓湯羌活、紫蘇。

7. 牝瘧

陽氣素虛,當盛暑時,乘涼飲冷,陰盛陽虛,故但寒而不熱也。柴胡薑桂湯

8. 食瘧

或肥貧無度,或生冷受傷,食滯痰生,其證飢而不能食,食則脹滿,嘔吐腹痛,青皮草果、豆蔻、砂仁、神麯、山楂之類。

9. 瘴瘧

嶺南地方,天氣炎,山氣濕,多有嵐瘴之毒。發時迷悶,甚則狂妄,亦有不能言者,皆由血瘀於心,涎聚於脾,須疏通大府,涼膈散或小柴胡大黃木香

10. 癆瘧

或素有弱證,或因瘧成癆,十全大補湯,有熱者去桂。

11. 瘧母

治之失宜,營衛虧損,邪伏肝經,脅下有塊,此證當以補虛為主,每見急攻塊者,多致不救,六君子湯木香肉桂、蓬朮、鱉甲

12. 鬼瘧

俗以夜發為鬼瘧,非也。邪入陰分,發於六陰,宜四物湯知母紅花升麻柴胡。提起陽分,方可截之。惟時行不正之氣,真鬼瘧也,平胃散雄黃桃仁

13. 截瘧法

瘧發四五遍後,曾經發散者,方可截之,何首烏散常山飲獨蒜丸。久瘧大虛者,人參一兩、生薑一兩,連進三服。若病初起,未經發散,遽用酸收劫止之劑,必致綿延難愈,或變成他證,不可不謹也。

14. 脈候

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而浮大可吐之,微則為虛。代散者死。

15. 醫案

太史楊方壺,瘧髮間日,脈見弦緊,兩發後苦不可支,且不能忌口,便懇截之。余曰:邪未盡而強截之,未必獲效,即使截住,必變他證,不若治法得所,一二劑間,令其自止。升麻柴胡各二錢,提陽氣上升,使遠於陰而寒可止;黃芩知母各一錢五分,引陰氣下降,使遠於陽而熱自已;以生薑三錢,劫邪歸正,甘草五分,和其陰陽。一劑而減半,再劑而竟止矣。

新安程武修患瘧,每日一發,自已、午時起,直至次日寅、卯而熱退,不逾一時,則又發矣。已及一月,困頓哀苦,命兩郎君叩首無算,以求速愈。余曰:頭痛惡寒,脈浮而大,表證方張,此非失汗,必誤截也。武修云:寒家素有截熱丸,百發百中,弟服之病熱增劇,何也?余曰:邪未解而劇止之,邪不能伏,請以八劑四日服盡,決效耳。

石膏、黃芩各三錢,抑陽明之熱,使其退就太陰;白豆蔻三錢、生薑五錢,救太陰之寒,使其退就陽明;脾胃為夫妻,使之和合,則無陰陽乖亂之衍。半夏檳榔各一錢五分,去胸中之痰;蘇葉二錢,發越太陽之邪;乾葛一錢,斷入陽明之路。甫三劑而瘧止。改用小柴胡倍人參,服四劑,補中益氣服十劑,而瘥。

相國沈銘縝,丙辰秋患瘧吐蛔,悶不思食,六脈沉細。余曰:瘧傷太陰,中寒蛔動也。用理中湯烏梅三個、黃連五分,進四劑後,胸中豁然,寒熱亦減,蛔亦不吐。去黃連,加黃耆二錢,生薑五錢,五劑而瘧止。以手書謝云:早年攻苦,即有寒中之患。醫者但明疏氣,不解扶陽,積困於今。

雖當盛暑,寒冷不敢沾唇。此獨不肖自知之耳,瘧發蛔動,幾為性命之憂!幸老年侄隔垣之視,一匕回春,豈第超邁庸儔,直當上參和、扁。嗣此有生,詎非慈造!鐫之焦府,與日偕長矣。

清脾飲,治瘧疾脈來弦數,或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青皮(炒),厚朴(薑製),白朮(炒黃),黃芩,草果(各八分),柴胡,茯苓,半夏(各一錢半),甘草(五分,炙)

水一鍾,生薑五片,煎一鍾服。近來不問虛實,概用此湯,過矣。

白虎加桂枝湯,治但熱不寒,及有汗者。

知母(一錢二分),桂枝(五分),甘草(五分),粳米(一錢),石膏(五錢)

水鍾半,煎八分服。

參蘇飲,方見傷風。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

補中益氣湯,方見類中風。

涼膈散,方見中風。

理中湯,方見傷寒。

十全大補湯六君子湯,方見虛癆。

香薷飲,方見中暑。

二術柴胡湯,諸瘧必用。

白朮(炒焦),蒼朮(炒),柴胡,陳皮(各七分),甘草(四分)

水鍾半,生薑五片,煎八分服。一日一發,乃午前發,邪在陽分,加枯芩、茯苓、半夏;熱甚口渴,加石膏、麥門冬。間日或三四日發,或午後及夜發者,邪在陰分,加四物湯、酒炒黃耆、紅花,提起陽分,方可截之。脈虛神倦,加人參、黃耆;傷食加神麯、麥芽山楂、黃連;痰多加生薑、半夏;要截,加檳榔、常山、烏梅。

常山飲,治瘧痰在胸,用此吐之。若用砒霜之類,即使瘧愈,脾胃受傷,須用此湯為穩。

常山(一兩,酒炒)

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苦酒浸一宿,多炒透熟,即不吐。

露姜飲,治痰瘧、寒瘧。

生薑(四兩)

連皮搗汁一碗,露一宿,空心服。

交加雙解飲子,治瘴瘧神效。

肉豆蔻(二大枚),草豆蔻(二枚),厚朴(五錢),甘草(四錢),生薑(四錢)

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五藥俱一半生,一半熟。

瘧母丸,元氣不甚虛者宜此。

青皮,桃仁,紅花,麥芽(各二兩),鱉甲(四兩,醋炙),海粉香附三稜,蓬朮(各一兩半)

十味俱用醋煮,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薑湯送下。

祛瘧飲,三發後可用,因其衰而減之,立效。

知母(去毛、酒炒,五錢),貝母(去心,九分),柴胡(去蘆,七分),檳榔(八分),陳皮(去白),山楂肉,枳實(各一錢五分),甘草(去皮,炙,三分)紫蘇(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渣用水二鍾,煎八分,俱露一宿,臨發日五更服頭煎,未發前一時服二煎。

截瘧飲,虛人久瘧不止,此極見效。

黃耆(酒炙,二錢),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六分),砂仁,草果,橘紅(各一錢),五味子(八分),烏梅(三枚)

水二鍾,生薑十大片,棗二枚,煎一鍾服。

何首烏忌鐵為末,酒調下三錢,臨發先服,或煎湯服。

獨蒜(十二枚,煨熟),桃仁(一百粒,去皮尖,炒),搗爛,入黃丹丸,如綠豆大,每服九丸,發日五更,面東酒送下。

桃仁一味,研爛,不犯水,加黃丹丸,五月五日合。

常山末(二錢,酒浸,炒透,即不發吐。),烏梅肉(四枚),研爛為丸,此截瘧必效之方,世俗畏常山發吐,不知其有神功,但炒透即不吐耳。

生鱉甲(不見湯煮者)醋炙黃,為末,烏梅肉為丸,每服三錢,必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