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草部
按:白芷燥能耗血,散能損氣,有虛火者勿用。癰疽己潰,宜漸減去。
藁本,味辛,溫,無毒。入膀胱經。惡䕡茹。風家巔頂作痛,女人陰腫疝疼。
辛溫純陽,獨入太陽,理風、寒、疝、瘕、陰痛,皆太陽經寒濕為邪。
按:頭痛挾內熱者,及傷寒發於春夏,陽證頭痛,不宜進也。
天麻,味辛,平,無毒。入肝經。酒浸、煨熟、焙乾。風虛眩運,麻痹不仁,語言蹇澀,腰膝軟疼。殺精魅蠱毒,理驚氣風癇。
肝為風木之臟,藏血主筋,獨入肝經,故主治如上。
按:天麻雖不甚燥,畢竟風劑助火,若血虛無風者,不可妄投。
香薷,味辛,微溫,無毒。入肺、胃二經。忌見火。主霍亂水腫,理暑氣腹痛。
治乘涼飲冷,陽氣為陰邪所遏,以致頭痛發熱,煩躁口渴,吐瀉霍亂;宜用之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則愈。若勞役受熱,反用香薷,是重虛其表,而又濟之以溫,則大誤矣。
按:香薷乃夏月解表之劑,無表邪者戒之。
黃連,味苦,寒,無毒。入心經。龍骨、連翹為使,惡菊花、玄參、芫花、白鮮皮、白殭蠶,畏款冬、牛膝,解巴豆、附子毒,忌豬肉。薑汁炒。瀉心除痞滿,明目理瘡瘍。痢疾腹痛,心痛驚煩,殺蟲安蛔,利水厚腸。
稟天地清寒之氣,直瀉丙丁。痞滿、目疾、瘡瘍、驚痛,南方亢上之象;泄痢、蛔蟲,濕熱之愆。苦以燥之,寒以清之,固宜痊也。韓𢘅曰:黃連與官桂同行,能使心腎交於頃刻。時珍曰:香連丸用黃連、木香,水火散用黃連、乾薑,左金丸用黃連、吳茱萸,薑黃散用黃連、生薑,口瘡方用黃連、細辛,皆一冷一熱,寒因熱用,熱因寒用,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妙。
按:《素問》曰: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久而增氣,物化之常,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增味益氣,如久服黃連反熱,從火化也。蓋大苦大寒,行隆冬肅殺之令,譬如皋陶明刑執法,是其職也。稷、契、夔、龍之事,非其任矣。故第可蕩邪滌熱,焉能濟弱扶虛。
如脾虛血少,以致驚煩痘瘡,氣虛作瀉,行漿後泄瀉,腎虛人五更泄瀉,陰虛煩熱,脾虛發瀉,法咸禁之。
胡黃連,味苦,寒,無毒。入肝、膽二經。惡菊花、玄參,忌豬肉,折之塵出如煙者真。主虛家骨蒸久痢,醫小兒疳積、驚癇。
清肝膽之熱,與黃連略似,但產於胡地者也。
按:胡黃連大苦大寒,脾虛血弱之人,雖見如上諸證,亦勿輕投,必不得已,須與補劑同施。
黃芩,味苦,性寒,無毒。入肺、大腸二經。山茱萸、龍骨為使,畏丹砂、牡丹、藜蘆。酒浸、蒸熟、曝之。中枯而大者,清肺部而止嗽化痰,並理目赤疔癰;堅實而細者,瀉大腸而除濕治痢,兼可安胎利水。
白話文:
白芷:這種藥性乾燥,容易耗損血液,而且藥性發散,會損傷氣,所以體內有虛火的人不要使用。如果癰瘡腫毒已經潰爛,要逐漸減少用量。
藁本:味道辛辣,藥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膀胱經。與䕡茹相剋。它能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頂疼痛,以及女性陰部腫脹和疝氣疼痛。這種藥物藥性辛溫,屬於純陽之物,獨自作用於太陽經,可以調理風寒、疝氣、腹中硬塊、陰部疼痛等症狀,這些通常都是由於太陽經受到寒濕侵襲所致。要注意的是,如果頭痛是夾雜內熱引起的,以及傷寒病在春夏發作,出現陽證頭痛時,都不適合使用藁本。
天麻:味道辛辣,藥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肝經。可以用水浸泡、煨熟或焙乾後使用。它能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眩暈、肢體麻木、感覺遲鈍、語言不清、腰膝痠軟疼痛等症狀。還能殺滅精怪、蠱毒,調理因驚嚇引起的氣逆、癲癇等病症。因為肝臟是風木之臟,負責儲藏血液和主管筋脈,天麻獨自作用於肝經,因此能治療上述疾病。雖然天麻藥性不算太乾燥,但畢竟屬於風藥,容易助長火氣,所以如果屬於血虛而無風邪的人,不可隨意使用。
香薷:味道辛辣,藥性稍微溫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肺經和胃經。使用時要避免接觸火。主要治療霍亂、水腫,以及因暑氣引起的腹痛。它可以用來治療因貪涼飲冷,導致陽氣被陰邪所遏制,引起的頭痛發熱、煩躁口渴、嘔吐腹瀉等症狀。這種情況應該用香薷來發散陽氣,散除體內水濕,調和脾胃。但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或受熱引起的病症,反而使用香薷,就等於是加重虛弱,而且又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就會犯下大錯。香薷是夏季解表的藥物,沒有表邪的人要避免使用。
黃連:味道苦澀,藥性寒冷,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心經。可以與龍骨、連翹一起使用,與菊花、玄參、芫花、白鮮皮、白殭蠶相剋,忌與款冬、牛膝同用,可以解除巴豆、附子的毒性,忌與豬肉同食。通常會用薑汁炒過。黃連可以瀉除心火,消除胸腹痞滿,使眼睛明亮,治療瘡瘍。還能治療痢疾、腹痛、心痛驚悸、殺蟲安蛔、利水健腸。黃連稟受天地間清寒之氣,能直接瀉除心火。胸腹痞滿、眼睛疾病、瘡瘍、驚痛等都是南方火熱亢盛的表現,而腹瀉痢疾、蛔蟲等則屬於濕熱過盛的表現。黃連能用苦味來燥濕,用寒性來清熱,因此可以治癒這些病症。韓𢘅認為黃連與肉桂同用,可以使心腎之氣在短時間內相互交通。李時珍說,香連丸使用黃連和木香,水火散使用黃連和乾薑,左金丸使用黃連和吳茱萸,薑黃散使用黃連和生薑,口瘡方使用黃連和細辛,這些方劑都是一寒一熱搭配使用,讓寒性藥物因熱而發揮作用,熱性藥物因寒而發揮作用,陰陽相互協調,這才是最精妙的配方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素問》說,五味入胃,各自歸向其喜歡攻的部位,如果長期服用,就會增強藥物的特性,這是事物變化的規律,藥性增強太久,就會導致身體受損。王冰注解說,增強藥物的味道和功效,例如長期服用黃連反而會產生熱象,是因為黃連藥性會轉化成火。黃連屬於大苦大寒之藥,就像冬天的肅殺之氣一樣,譬如皋陶執行刑罰,那是他的職責。而像稷、契、夔、龍那樣的輔佐之臣,並不是黃連的任務。所以黃連只能夠清除邪氣和熱毒,不能夠用來扶助虛弱。如果因為脾虛血少,導致驚悸、痘瘡,或者氣虛引起腹瀉,以及行漿後腹瀉,腎虛引起的五更泄瀉,陰虛引起的煩熱,脾虛引起的腹瀉,這些情況下都不適合使用黃連。
胡黃連:味道苦澀,藥性寒冷,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肝經和膽經。與菊花、玄參相剋,忌與豬肉同食。好的胡黃連折斷後會有灰塵像煙一樣散出。主要治療虛弱體質引起的骨蒸潮熱、久痢,以及小兒疳積、驚風等病症。它能清解肝膽的熱邪,與黃連的功效有些類似,只是產地在胡地(西北地區)。要注意的是,胡黃連藥性大苦大寒,脾虛血弱的人,即使出現上述病症,也不要輕易使用,如果必須要用,也要與補益的藥物一起服用。
黃芩:味道苦澀,藥性寒冷,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肺經和大腸經。可以與山茱萸、龍骨一起使用,與丹砂、牡丹、藜蘆相剋。通常會用水浸泡、蒸熟後曬乾。中心空虛、個頭大的黃芩,可以用來清肺、止咳、化痰,並治療眼睛紅腫、疔瘡;質地堅實、個頭小的黃芩,可以用來瀉大腸、消除濕熱、治療痢疾,還可以安胎、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