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七 (6)
卷之七 (6)
1. 死證
年滿六旬者,難治。稟厚,善守禁忌,尊信醫藥,亦有生者。糞如羊屎者,不治。口吐白沫者,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
白話文:
超過六十歲的人,治療起來比較困難。身體素質好、遵守禁戒且尊重相信醫學和藥物的人,也有生存的可能性。大便像羊屎一樣硬乾的人,無法救治。口中不斷吐出白色泡沫的人,無法救治。胸部或腹部感到嘈雜疼痛,像是被刀子割傷的人,會死亡。
2. 脈候
緊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澀者,反胃。沉緩無力,或大而弱,為氣虛。數而無力,或澀小,為血虛。弦為痰,滑為痰。寸緊尺澀,胸滿不能食而吐。《難經》曰:脈革則吐逆。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版本: 如果脈搏緊且滑動,表示有嘔吐的情況;若脈搏微弱且乾澀,可能是反胃症狀。深沈、緩慢且沒有力量的脈搏,或是大而且微弱的脈搏,可能代表氣虛。快速但沒有力量的脈搏,或者幹燥和微小的脈搏,可能代表血虛。弦形的脈搏是因為痰多,滑動的脈搏也是因為痰多。在寸部脈搏緊張,在尺部脈搏乾涸,可能會出現胸部脹痛、無法進食並嘔吐的情形。《難經》裡說:“脈象如革的人會發生嘔吐。”
3. 醫案
邑宰張孟端夫人,憂怒之餘,得食輒噎,胸中隱隱痛。余診之曰:脈緊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陳加薑汁、竹瀝。長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曰:濕痰滿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劑,病尚不減,改大半夏湯,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亦減,服二十劑而安。若泥半夏為燥,而以他藥代之,豈能愈乎?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與服也。
江右太學方春和,年近五旬,多欲善怒,患噎三月,日進粉飲一鍾,腐漿半鍾,且吐其半。六脈細軟,此虛寒之候也。用理中湯加人乳、薑汁、白蜜、半夏,一劑便減,十劑而日進糜粥。更以十全大補加竹瀝、薑汁,四十帖諸證皆愈。
白話文:
張孟端夫人生氣憂慮過度,吃東西就噎住,胸口隱隱作痛。我診斷她脈象緊而滑,痰滯上脘,便用二陳湯加薑汁、竹瀝治療。有人問我半夏性燥,是否適合?我說濕痰滿溢,非半夏不可治。連續服用四劑,病情未見好轉,便改用大半夏湯,服用四帖後,胸痛即止,再服四帖,噎嗝也減輕,服用二十劑後痊癒。若執著於半夏性燥而用其他藥物代替,怎能治好呢?不過,痰不盛、體形不肥的人,就不適合服用。
江右太學方春和,年近五十,喜怒無常,患噎嗝三月,每天只吃少量粉湯和腐漿,還吐出一半。他的脈象細弱,這是虛寒的表現。我用理中湯加人乳、薑汁、白蜜、半夏,一劑就見效,服十劑後每天能吃稀粥。之後又用十全大補湯加竹瀝、薑汁,服用四十帖,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南都徐奉誠,膈噎不通,渣質之物不能下咽,惟用人乳、醇酒數杯、吐沫不已,求治於余。余曰:口吐白沫,法在不治,脈猶未敗,姑冀萬一。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桃仁、牛乳、白蜜、薑汁、連進十劑,白沫漸少,倍用參、術,三月全安。
嘉定錢遠之,二十五歲,以鼓盆之戚,悲哀過度,不能食飯,又十餘日,粥亦不能食,隨食隨吐,二便閉澀,自謂必死。求余診。余曰:脈按有力,非死證也。以酒蒸大黃加桃仁、當歸、砂仁、陳皮,蜜丸與服,凡五服而下燥屎乾血甚多,病若失矣。數日之間,能食倍常。
白話文:
南都的徐奉誠,出現胸膈阻塞、吞嚥困難的情況,吃進的食物無法順利下嚥,只能依靠人乳和幾杯濃烈的酒以及不斷嘔吐來緩解,於是尋求我的治療。我告訴他,口吐白沫的情況,按照傳統的醫學方法並不容易治療,但他的脈象還沒有崩潰,我姑且抱著一線希望進行治療。我開了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桃仁、牛奶、白蜜、薑汁等藥材,共十副藥,結果白沫逐漸減少,我增加使用的人參和白朮的份量,三個月後他完全恢復健康。
嘉定的錢遠之,今年二十五歲,因喪偶之痛,情緒悲傷至極,導致食不下嚥,甚至連稀粥都無法吞嚥,吃進去的食物會立刻吐出,大小便也變得不順暢,自以為必死無疑。他尋求我的診斷。我發現他的脈搏有力量,並非是死亡的症狀。於是開了將大黃用水煮熟後加入桃仁、當歸、砂仁、陳皮,製成蜂蜜丸給他服用,經過五次服藥後,排出大量的乾燥大便和血液,病症似乎消失了。幾天後,他開始能夠正常進食,食量比之前加倍。
大半夏湯,治肥人痰盛,胃反嘔吐。
半夏(湯洗,五錢),人參(三錢),白蜜(三錢)
水三鍾,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煎至八分服。
香砂寬中湯,治氣滯胸痞,胃寒噎塞。
木香(磨),白朮(炒),陳皮,香附(各一錢半),白豆蔻,砂仁,青皮,檳榔,半夏曲,茯苓(各一錢),厚朴(薑製,一錢二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半夏湯用來治療肥胖痰多、胃部反胃嘔吐。取半夏五錢,用湯洗淨,再加入人參和白蜜各三錢,用三碗水,加入蜜糖,攪拌兩百四十次,煎煮至八分滿即可服用。香砂寬中湯用來治療氣滯胸悶、胃寒噎塞。取木香磨粉,白朮炒制,陳皮、香附各一錢半,白豆蔻、砂仁、青皮、檳榔、半夏曲、茯苓各一錢,厚朴用薑製,取一錢二分,甘草三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杯,入蜜少許,食前服。
補氣運脾丸,治脾虛噎塞。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橘紅,茯苓(各一錢五分),黃耆(一錢,蜜炙),砂仁(八分),甘草(四分,炙),半夏(一錢,無痰去之)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食遠服。
滋血潤腸湯,治血枯及死血在膈,大便燥結。
當歸(酒洗,三錢),芍藥(煨),生地黃(各一錢五分),紅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黃(酒煨),枳殼(炒,各一錢)
白話文:
將兩碗水加入三片薑,煎成一杯,加入少許蜂蜜,飯前服用。此方名為補氣運脾丸,用於治療脾虛噎塞。
藥材:人參二錢、白朮三錢、橘紅一錢五分、茯苓一錢五分、黃耆一錢(蜜炙)、砂仁八分、甘草四分(炙)、半夏一錢(無痰者去之)。
將兩碗水加入三片薑、一枚棗,煎成一碗,飯後服用。此方名為滋血潤腸湯,用於治療血枯及死血在膈,大便燥結。
藥材:當歸(酒洗,三錢)、芍藥(煨)、生地黃一錢五分、紅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黃(酒煨)、枳殼(炒,各一錢)。
水鍾半,煎七分,入韭汁半酒鍾,食煎服。
人參利膈丸,治血少便燥,膈氣之聖藥也。
木香,檳榔(各七錢半),人參,當歸(酒洗),藿香,甘草,枳實(炒,各一兩),大黃(酒蒸),厚朴(薑製,各二兩)
為末,水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下。
丁沉透膈湯,治虛寒嘔吐,噎塞不通。
白朮(二錢,炒),香附(炒),砂仁,人參(各一錢),丁香,麥芽,木香,肉果,白豆蔻,青皮(各五分),沉香,厚朴(薑製),藿香,陳皮(各七分半),甘草(炙,一錢半),半夏(湯洗七次),神麯(炒),草果(各二分半)
白話文:
-
水鍾半,煎至七分,加入韭汁半酒鍾,食用後服用。
-
「人參利膈丸」,是治療血量不足、大便乾燥、膈氣問題的神藥。
-
木香、檳榔(各7錢半)、人參、當歸(酒洗)、藿香、甘草、枳實(炒,各1兩)、大黃(酒蒸)、厚朴(薑製,各2兩)。
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用水製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3錢,以白開水送服。
-
「丁沈透膈湯」,用於治療虛寒引起的嘔吐和噎塞不通的問題。
-
白朮(2錢,炒)、香附(炒)、砂仁、人參(各1錢)、丁香、麥芽、木香、肉果、白豆蔻、青皮(各5分)、沈香、厚朴(薑製)、藿香、陳皮(各7錢半)、甘草(炙,1錢半)、半夏(湯洗七次)、神麯(炒)、草果(各2錢半)。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秦川剪紅丸,治蟲血成膈氣。
雄黃(別研),木香(各五分),檳榔,三稜(煨),蓬朮(煨),貫仲(去毛),乾漆(炒煙盡),陳皮(各一兩),大黃(一兩五錢)
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四生丸,治一切結熱。
北大黃(去皮,酒浸,一兩),黑醜(淨取頭末,一兩),皂角(去皮,生用一兩),芒硝(五錢)
白話文:
「取兩杯水,加入三片薑和一個棗,煎煮至剩餘八分,後服用。」
「使用『秦川剪紅丸』,可以治療由蟲血引發的膈氣症狀。」
「配方如下:雄黃(單獨研磨)、木香(各五分)、檳榔、三稜(加熱後使用)、蓬朮(加熱後使用)、貫仲(去除毛髮)、乾漆(炒至煙盡)、陳皮(各一兩)、大黃(一兩五錢)。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麪糊調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個,用水煮的飲料送服。」
「『四生丸』,可用於治療各種結熱病症。」
「配方如下:北大黃(去皮,以酒浸泡,一兩)、黑醜(淨化並提取頭部粉末,一兩)、皁角(去皮,生用,一兩)、芒硝(五錢)。」
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昆布丸,治噎塞妨礙,飲食不下。
昆布(洗出鹹水),麥門冬(去心),天門冬(去心),訶黎勒(各一兩半),木通,大黃(微炒),朴硝,郁李仁(去皮尖,炒),桂心,百合(各一兩),羚羊角,杏仁(去皮尖,炒),蘇子(炒),射干(各五錢),柴胡,陳皮(去白),檳榔(各二錢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製成水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白湯送服。此藥方名為「昆布丸」,可治療食道梗阻、飲食不下的症狀。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柿餅,燒灰存性,酒服一錢,數服即效。
白水牛喉,去兩頭節並筋膜,節節取下,米醋一碗,炙至醋盡,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
甘蔗汁(二碗),薑汁(一碗),每服一碗,日三服,即不吐。
驢尿熱服半鍾,日服二次,便不吐。
雄豬肚烘乾為末,每服三錢,酒下。
貓胞一具,焙乾為末,水調服即效。
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老米湯調送一錢,日服三四次,頗有效。
白話文:
-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以薑湯送下。
-
將柿餅燒成灰,保留其活性成分,用酒服用一錢,多次服用即可見效。
-
取水牛喉部,去掉兩端節及筋膜,逐節取出,以米醋一碗,加熱至醋完全蒸發,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以米飲送服。
-
甘蔗汁(兩碗),薑汁(一碗),每次服用一碗,每日三次,這樣就不會吐了。
-
驢尿熱服半杯,每日服用二次,這樣就不會吐了。
-
雄豬的肚子烘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酒送服。
-
貓的胎盤一個,烘焙乾燥後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服用,可見效。
-
千葉白槿花陰乾後研磨成粉末,以老米湯調和後服用一錢,每日服三四次,效果頗佳。
蘆根五兩,水二杯,煎一杯,溫服,時時呷之,尤效。
杵頭糠布包,時時拭齒,另煎湯,時時呷之效。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理中湯,見傷寒。
凡反胃證得藥而愈者,切不可便與粥飯,惟以人參五錢、陳皮二錢、老黃米一兩,作湯細啜,旬日之後,方可食粥。倉廩未固,不宜便進米穀,常致不救。
白話文:
取蘆根五兩,用水兩杯煎成一杯,溫熱服下,隨時服用,效果更佳。
將米糠用布包起來,隨時拿來刷牙,另外再煎煮蘆根湯,隨時服用也有效果。
補中益氣湯適用於中風類症狀。
理中湯適用於傷寒。
凡是因服用藥物而治癒反胃症狀的患者,切記不要馬上吃粥飯,應以人參五錢、陳皮二錢、老黃米一兩熬湯,慢慢啜飲,十天後才能吃粥。胃腸功能尚未恢復,不宜馬上進食米穀,否則容易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