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六 (9)
卷之六 (9)
1. 死證
腹脹身熱者死。腹脹寒熱如瘧者死。腹大脹、四肢清、脫形、泄甚為逆。腹脹便血,脈大時絕者死。以上脹滿。唇黑或腫,肝傷;缺盆平,心傷;臍突,脾傷;足心平,腎傷;背平,肺傷。五傷者死。陰囊及莖腫腐者死。瀉後腹脹而有青筋者死。大便滑泄,水腫不消者死。水腫先起於腹,後散四肢者可治;先起於四肢,後歸於腹者死。以上水腫。
白話文:
[死亡預兆]
如果腹部膨脹且身體發熱,這是一個死亡的徵兆。
腹部膨脹且伴有像瘧疾一樣的冷熱交替現象,這也表示情況非常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
腹部非常脹大,四肢卻冰冷,身體外型逐漸消瘦,並有嚴重的腹瀉,這是病情逆轉的跡象。
腹部膨脹,並且排出血便,脈搏強大但時常會中斷,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將面臨死亡。
以上都是腹部脹滿的相關預兆。
嘴脣變黑或腫脹,可能是肝臟受損;鎖骨部位平坦無起伏,可能是心臟受損;肚臍突出,可能是脾臟受損;腳底平坦,可能是腎臟受損;背部平坦,可能是肺部受損。如果有上述五個器官的任何一個受損,都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睪丸和陰莖腫脹並開始腐爛,這也是一個死亡的預兆。
如果在腹瀉後腹部仍然膨脹,並且出現青筋,這可能表示患者將不久人世。
如果大便持續水樣且無法停止,並且伴隨的水腫症狀無法消除,這可能代表患者即將死亡。
對於水腫病患,如果首先在腹部出現水腫,然後才擴散到四肢,這種情況可以治療;但如果首先在四肢出現水腫,然後才擴散到腹部,這通常表示病患將會死亡。
以上都是水腫相關的死亡預兆。
2. 脈法
盛而緊,大堅以澀,遲而滑,皆脹滿。沉而滑,浮而遲,弦而緊,皆水腫。二者之脈,實大者可治,虛微者難治。
白話文:
如果脈象顯得非常強勁且緊繃,或是顯得粗大、堅韌且滯澀,又或者是跳動緩慢但滑順,這些都可能表示身體有脹滿的情況。相反的,若脈象深沉卻滑順,或是輕觸皮膚時感覺到脈搏跳動緩慢,又或者是呈現弦狀且緊繃,這些通常都是水腫的徵兆。對於這兩種脈象,如果脈象表現出實且大的,一般來說是可以治療的;反之,如果脈象虛弱且微弱,那麼治療上可能會相對困難些。
3. 醫案
太學何宗魯,夏月好飲水。一日太宗師發放,自早起候至未申,為炎威所逼,飲水計十餘碗,歸寓便脹悶不能食,越旬日,腹如抱甕,氣高而喘。求治於余,余曰:皮薄而光,水停不化也。且六脈堅實,其病暴成,法當利之。遂以舟車丸每服三錢,香薷湯送,再劑而二便湧決如泉,復進一錢五分,腹減如故,用六君子十貼即愈。
徽州方太和,大怒之後復大醉,至明日,目下如臥蠶,居七日而肢體皆腫,不能轉側,二便不通,煩悶欲絕。余診之,脈沉且堅,當逐其水,用疏鑿飲子,一服而二便快,再服而四肢寬,更以五皮飲服三日隨愈。以上二案,水腫實證。
武林文學錢賞之,酒色無度,秋初腹脹,冬杪遍體腫急,臍突背平,在法不治,迎余治之。舉家叩首求救哀迫,余曰:我非有起死金丹,但當盡力而圖之耳。即用金匱腎氣丸料大劑煎服,兼進理中湯,服五日無效,余欲辭歸矣。其家曰:自知必死,但活一日則求一日之藥,即使不起,安敢歸咎乎?勉用人參一兩,生附子三錢,牛膝、茯苓各五錢。三日之間,小便解下約有四十餘碗,腹有皺紋,舉家拜曰,皆再造之恩也。
約服人參四斤,附子一斤,薑、桂各一斤余,半載而瘥。此水腫之虛者。
都憲李來吳,積勞多郁,肢體脹滿,以自知醫,輒用胃苓湯加枳殼。三月以來,轉加痞悶,余診其脈沉澀而軟,視其色黃白而枯,此虛證也。宜大溫大補,始猶不信,爭之甚力,僅用參二錢,稍覺寬舒;欲加桂、附,執不肯從。余曰:證坐虛寒,喜行攻伐,己見既堅,良言不納,雖有扁倉,豈能救耶?越兩月果歿。此氣脹之虛者。
錦衣太傅徐擔寧,稟畀素壯,病餘肥甘過度,腹脹氣粗。余診之,脈盛而滑,按之不甚虛,宜以利氣之劑,少佐參、術。惑於多歧之說,旦暮更醫,余復診曰:即畏參不用,攻擊之劑,決不可投也。後與他醫商之,仍用理脾疏氣之劑而安。此病脹之不實,亦不大虛者。
光祿卿吳伯玉夫人,患腹滿而痛,喘急異常,大便不通,飲食不進,醫者用利氣利水之劑,二十日不效。余診之,脈大而數,右尺為甚,令人按腹,手不可近。余曰:此大腸癰也。脈數為膿已成,用黃耆、皂刺、白芷之類,加葵根一兩,煎一碗,頓服之,未申痛甚,至夜半而膿血大下,昏暈不支,即與獨參湯稍安,更與十全大補,一月而愈。此似脹而實非者。
五皮飲,治脾、肺不能運行,氣滿皮膚,水停不利。
大腹皮(洗),赤茯苓皮,生薑皮,陳皮,桑白皮(炒,各一錢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日進三服。
胃苓湯,方見泄瀉。
香蘇散,治水氣虛腫,小便赤澀。
橘紅(去白,二錢),防己,木通,紫蘇葉(各一錢)
水鍾半,姜二片,煎八分服。
實脾飲,治陰水發腫,用以實脾。
厚朴(薑汁炒),白朮(炒),木瓜,大腹皮,附子(炮),木香(忌火),草果,白茯苓,乾薑(炒,各一錢)
水鍾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復元丹,治脾腎俱虛,遍身水腫,小便不通。
附子(炮,二兩),木香(煨),茴香(炒),川椒(炒出汗),厚朴(薑汁炒),獨活,白朮,橘紅,吳茱萸(炒),桂心(各一兩),澤瀉(二兩),肉果(煨),檳榔(各五錢)
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紫蘇湯送下。
金匱腎氣丸,治肺、脾、腎俱虛,遍身腫脹,小便不利,痰氣喘急,非此藥不救。
白茯苓(四兩),附子(炮,七錢),川牛膝,肉桂(去皮),澤瀉(去皮),車前子,山茱萸(去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酒浸,杵膏)
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五錢,空心白湯下。
補中益氣湯,方見類中風。
理中湯,方見傷寒。
導水茯苓湯,治遍身水腫,喘滿,小便閉澀,諸藥不效者,用此即愈。
赤茯苓,麥門冬(去心),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檳榔,木瓜(各一面),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鍾,燈草二十五根,煎八分服,連進三服,小水漸利。
沉香琥珀丸\治水腫小便閉。
琥珀,杏仁(去皮尖,炒),紫蘇,赤茯苓,澤瀉(各五錢),葶藶(炒),郁李仁(去皮),沉香(各一兩五錢),陳皮(去白),防己(各七錢五分)
為末,蜜丸,梧子大,以麝香為衣,每服二錢五分,加至五錢,空心人參湯下。
疏鑿飲子,治通身水腫,喘呼氣急,煩躁多渴,大小便不通,服熱藥不得者。
澤瀉,商陸,赤小豆(炒),羌活(去蘆),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蘆),茯苓皮,檳榔(各一錢)
水鍾半,姜五片,煎九分服。
敷藥,治腹滿如石,或陰囊腫大,先用甘草嚼,後用此。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
為細末,用釅醋調面和藥,攤綿紙上,覆貼腫處,以軟綿裹住。
小胃丹
芫花(醋拌一宿,瓦器內炒黑,不可焦),甘遂(長流水浸半日,煮,曬乾),大戟(長流水煮,再用水洗,曬,各五錢),大黃(濕紙裹煨,切,酒炒,一兩五錢),黃柏(炒,三兩)
上為細未,以白朮膏丸,如蘿蔔子大,臨臥白湯送下,每服一錢,欲利,空心服。
十棗湯,見傷寒。
舟車神佑丸,去一切水濕、痰飲如神。
甘遂,芫花,大戟(各一兩,俱醋炒),大黃(二兩),輕粉(一錢),黑牽牛(頭末,四兩),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五錢)
為細未,水丸,椒目大,空心服五丸,日三服。痞悶者,多服反煩滿,宜初服二丸,每服加二丸,快利為度。戴人每令病者先服百餘粒,繼以浚川等藥投之,五更當下,種種病出,輕者一二度,重者五六度方愈。藥雖峻急,為效極神,弱者,當依河間漸次進;實者,依戴人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