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8)

1. 傳屍癆瘵

虛癆熱毒,積久則生惡蟲,食人臟腑,其證蒸熱咳嗽,胸悶背痛,兩目不明,四肢無力,腰膝痠疼,臥而不寐,或面色脫白,或兩頰時紅,常懷忿怒,夢與鬼交,同氣連枝,多遭傳染,甚而滅門,火可畏也。法當補虛以補其元,殺蟲以絕其根,能殺其蟲,雖病者不生,亦可絕其傳疰耳。

凡近視此病者,不宜飢餓,虛者須服補藥,宜佩安息香及麝香,則蟲鬼不敢侵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傳屍癆瘵]的病情描述和防治方法。

病情描述:虛弱的肺結核患者,若病情拖延過久,體內會產生惡性寄生蟲,這些蟲會啃食人體的臟腑。症狀包括持續發燒、咳嗽、胸口悶痛、背部疼痛、視力模糊、四肢乏力、腰膝痠痛、失眠,臉色蒼白或偶爾雙頰泛紅,情緒易怒,甚至夢見與鬼魂交往。這種疾病容易在親屬間傳播,嚴重時甚至導致全家滅亡,其危害程度猶如火災。

治療方法:應當補充體力來增強體質,並殺滅體內的蟲子以斷絕病源。只要能殺滅體內的蟲子,即便患病,也能避免病情惡化,並且可以阻止疾病的傳播。

對於接觸這種疾病的人,不應該讓自己挨餓,體虛的人應服用補藥,佩戴安息香或麝香,這樣蟲鬼就不敢靠近了。

2. 吐血

上盛下虛,血隨氣上,法當順氣,氣腳則血歸經矣,蘇子降氣湯。脈來微軟,精神困倦,是氣虛不能攝血,人參飲子,或獨參湯。脈洪有力,精神不倦,胸中滿痛,或吐血塊,用生地黃、赤芍藥、當歸、丹皮、丹參、桃仁、大黃之屬,從大便導之。血以上出為逆,下出為順,苟非大虛泄瀉者,皆當行之,以轉逆為順,此釜底抽薪之妙法。

若吐血已多,困倦虛乏者,不可行也。吐多而急欲止之,生地黃、當歸、丹皮、赤芍藥煎湯,入藕汁、童便各一鍾,血餘炭二錢,墨灰五分調之,熱服。怒氣傷肝者,丹皮、芍藥、木香之屬;勞心者,蓮子、糯米、柏仁、遠志、棗仁、茯神之屬;酒傷者,乾葛、茅花、側柏、荊芥穗之屬;飲食傷胃者,白朮、陳皮、甘草、穀芽、砂仁之屬。吐血色黯脈遲而寒者,理中湯。

勞力者,蘇子降氣湯加阿膠,或以豬肺煮熟,蘸白及末食之。

白話文:

[對於吐血的情況]

如果出現上身過於亢盛,下身卻虛弱的症狀,導致血液跟隨著氣向上走,應該採用順氣的方法,一旦氣順了,血液就會回到正常的循環中去,可以服用蘇子降氣湯。

如果脈搏微弱而柔軟,並且感覺精神疲憊,這是氣虛無法控制血液的徵兆,可選擇服用人參飲子,或者單純的人參湯。

如果脈象強壯有力,精神並未疲憊,且有胸痛或吐出血塊的情況,可用生地黃、赤芍藥、當歸、丹皮、丹參、桃仁、大黃等藥物,通過大便的方式排出體外。血液往上流是反常的,往下流纔是正常的,除非不是極度虛弱或嚴重腹瀉的情況,都應當採取這種方式,讓血液由逆轉順,這就是所謂的「釜底抽薪」的巧妙方法。

然而,如果吐血已經非常多,並且感到非常疲憊虛弱,就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如果吐血量大且急於止血,可以將生地黃、當歸、丹皮、赤芍藥煎成湯,加入藕汁、童便各一杯,血餘炭兩錢,墨灰五分調和,趁熱服用。

如果是怒氣傷肝所導致的,可用丹皮、芍藥、木香等藥物;如果是因勞心所導致的,可用蓮子、糯米、柏仁、遠志、棗仁、茯神等藥物;如果是因酒精傷害所導致的,可用乾葛、茅花、側柏、荊芥穗等藥物;如果是因飲食傷害胃部所導致的,可用白朮、陳皮、甘草、穀芽、砂仁等藥物。如果是因勞力過度導致的吐血,且血液顏色偏暗,脈搏遲緩且身體發冷,可服用理中湯。

如果是因勞力過度導致的,可在蘇子降氣湯中加入阿膠,或者吃煮熟的豬肺,沾上白及末食用。

3. 咳嗽血

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腎虛火炎之血也,六味地黃湯加童便、阿膠。血如紅縷,在痰中嗽出者,此肺血也,二冬、二母、白芨、阿膠、甘草、苡仁、紫菀、百合、桔梗。肺傷者,其人勞倦,人參救肺散。肺痿吐膿血,薏苡仁煮粥,日服半升。凡血證既久,古人多以胃藥收功,四君子湯。

白話文:

如果在口水中有少量的血液混雜,這通常是因為腎臟虛弱導致的火氣上炎造成的出血,這種情況可以服用六味地黃湯,並加入兒童的尿液和阿膠。

若血絲如紅線般,夾雜在痰中咳出,這通常代表是肺部出血,這種情況應使用天冬、麥冬、知母、貝母、白芨、阿膠、甘草、薏苡仁、紫菀、百合和桔梗等藥材來治療。

對於肺部受損的情況,患者通常會感到疲勞,可以服用人參來補肺散。

若是肺部萎縮,有吐膿血的情況,則可以每日服用半升薏苡仁煮的粥。

對於長期出血的症狀,古人在治療上大多會用胃藥來達到療效,像是四君子湯就是一個選擇。

4. 咯血

不嗽而血從絡出,此腎血也。地黃、牛膝、牡丹皮、茯苓、當歸、青黛、玄參、童便。

白話文:

即使沒有咳嗽,血液仍從血管中流出,這是由於腎臟問題導致的出血。對於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地黃、牛膝、牡丹皮、茯苓、當歸、青黛、玄參以及童便(古時用作藥物的一種成分)來進行治療。

5. 咳嗽

有聲無痰曰咳,肺因火爍也,新定清寧膏;有痰無聲曰嗽,脾受濕浸也,二陳湯。脾虛倦怠者,六君子湯。

白話文:

如果只有咳嗽的聲音但沒有痰,這被稱為「咳」,這表示肺部可能受到火熱影響,可使用新定清寧膏來治療。若只有痰而沒有咳嗽的聲音,這被稱為「嗽」,這顯示脾臟可能受到濕氣影響,可用二陳湯來處理。對於脾氣虛弱且感到疲憊的人,則建議服用六君子湯。

6. 死證

虛癆不服參耆,為不受補者死。癆嗽聲啞者死。一邊不能睡者死。癆證久瀉者死。大肉去者死。吐血淺紅色似肉似肺,謂之咳白血,必死。

白話文:

[死亡徵兆]:如果患有虛弱勞損病狀的人不適合服用人參等補藥,這顯示身體無法承受補益,情況會致死。若咳嗽聲音嘶啞,也是死亡的徵兆。若病人只能單側躺臥,無法兩邊更換,這也代表病情危急,可能導致死亡。長期患有勞損病且有嚴重腹瀉的情況,亦會致命。若體重急速下降至皮包骨,則預示生命垂危。如果咳出的血呈現淺紅色,像肉或肺組織,這種被稱為咳白血的症狀,必定會導致死亡。

7. 脈法

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為虛,遲則為癆。左手脈細,右手浮大勁急,為正虛邪盛,必死。久病沉細而數者死。中空外急,此名革脈,婦人半產漏下,男子亡血失精。脈結者,三年內必死。脈沉者,三月內必死。

白話文:

【脈法】

如果寸口部位的脈象浮而且慢,浮表示身體虛弱,慢則可能有肺結核。若左手脈搏微弱,右手脈搏卻浮大且強勁急促,這顯示身體正氣虛弱而邪氣旺盛,病情預後不佳。長期疾病患者,如果脈象沉、細且快速,預示生命垂危。

脈象中空但外部緊急,這種脈象稱為「革脈」,通常女性會有流產或不規則出血的問題,男性則可能是大量失血或精液流失的情況。

脈象若有結象,預計三年內可能會死亡。而脈象若呈現沉象,預測在三個月內可能會死亡。

以上皆是根據脈象判斷健康狀態的一種方法。

8. 醫案

邑宰何金陽福建邵武府人,名望海。令郎虛損,已瀕於危,見余拙刻《微論》、《藥解》、《脈象》諸書,遣使聘余。手書云:嘗聞一命之士,存心愛物,於人必有所濟,況老先生天地萬物為體,分醫國之餘,著述嘉刻,皆本性命而立言,望海神交,深知云間有李先生東垣再來也。

緣小兒天根久耽書癖,昕夕窮神,而不自節,氣暴陰傷,形瘁於勞,精搖於夢,汗出乎寐,而柴柵其中,餌藥歷歲,毫未無功,不遠數千里,專迓臺車!俯矜望海,杕杜單傳。年幾半百,僅舉狂子。顧其羸頓,焦府俱焚。伏讀者先生《廣嗣論》中,一旦至我而斬之語,念之大懼,不自知其涕泗之沾襟也。

以是乞刀圭,如仙掌金莖,一灑甘露,起骨而肉之,仰惟仁人君子,必不遐遺,則小兒自此有生之年,皆老先生引手之賜也。金石可銷,此心不晦。再造之天,敢忘銜結耶。余感其言遂往,比至而病益進矣。簡其所服,以四物、知、柏為主,芩、連、二冬為加減。診其脈大而數,按之極軟。

余曰:中氣大寒,反為藥苦矣。乃以歸脾湯入肉桂一錢,人參五錢,當晚得熟寐,居十日而汗止精藏,更以還少丹兼進,補中益氣間服,一月而瘥。

少宗伯顧鄰初,丙辰年患發熱困倦,目昏耳鳴,腳軟不能行,大便燥結,手足麻痹,腰胯疼痛。余診之曰,腎虛不能上交,心虛不能下濟,且尺脈遲軟,力勉其用八味丸、十全大補湯加圓眼三十枚,五十餘日,精神漸旺,肌肉漸充,致書鳴感。一日多飲虎骨酒,大便仍結,醫者皆云八味丸非久服之藥,十全大補宜去肉桂,反用知母、玄參左之,服之數月,遂致不起。

學憲黃貞父,下血甚多,面色痿黃,發熱倦怠,盜汗遺精。余診之曰:脾虛不能統血,腎虛不能閉藏,法當以補中益氣,五貼並一而進之。十日汗止,二十日血止,再以六味地黃丸間服,一月而安。

南群許輸所孫女,吐血痰嗽,六月診之,兩尺如爛綿,兩寸大而數,余曰:金以火為仇,肺不浮澀,反得洪大,賊脈見矣,秋令可憂。八月初五復診,肺之洪者變為細數,腎之軟者變為疾勁。余曰:歲在戊午,少陰司天,兩尺不應,今尺當不應而反大,寸當浮大而反沉細,尺寸反者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

計期當死於十六日,然能食者過期,況十六、十七兩日皆金,未遽絕也。十八日交寒露,又值火日,經曰:手太陰氣絕,丙日篤,丁日死,言火日也。寅時乃氣血注肺之時,不能注則絕,必死於十八日寅時矣。輸所聞之,潸然淚下,以其能食,猶不肯信,至十八日未曉而終。

汪望洋之孫,年方舞象,發熱咳嗽,羸弱頭眩,二冬、二母、知、柏、芩、連,不啻百劑,病勢轉增,余診其脈,右脈虛軟,乃知脾肺氣虛,火不生土之候也。遂用補中益氣加五味子、苡仁,薑、桂至三錢,十劑而減,兩月乃安。春初又發,令其服補中丸一年,諸證永不再作矣。

吳門張飲光,發熱乾咳,呼吸喘急。始用蘇子降氣,不應,乃服八味丸,喘益急,輕舟兼夜迎余。余視其兩頰俱赤,六脈數大,此肺肝蘊熱也。以逍遙散用牡丹皮一面,苡仁五錢,蘭葉三錢,連進二劑,喘吸頓止。以地黃丸料用麥冬、五味煎膏及龜膠為丸,至十斤而康。

給諫章魯齋,在吾邑作令時,令郎凌九,吐血發熱,遺精盜汗,形肉衰削。先有醫士戒之曰:勿服人參。若誤服之,無藥可救矣,兩月弗效。召余診。曰:此脾肺氣虛之候,非大劑參耆不可。魯齋駭曰:前有醫者戒之甚嚴,而兄用之甚多,何相懸也?曰:此醫能任決效否?曰:不能也。余曰:請易參五斤,毋掣其肘,期於三月,可以報績。

陳論甚力,魯齋信而從之,遂用六君子,間用補中益氣及七味丸療之,日輕一日,果如所約。

尚寶卿須日華,林下多郁,且有暴怒,吐血甚多,倦怠異常,余以六君子,納參一兩、乾薑一錢、木香八分,四日而血止。後因怒氣,血復大作。余曰:先與平肝,繼當大補,然夏得秋脈,所謂早見非時之脈,當其時不能再見矣。果如期而歿。

大宗伯董玄宰,乙卯春有少妾吐血蒸嗽,先用清火,繼用補中,俱不見效,迎余治之。余曰:兩尺沉實,少腹按之必痛,詢之果然。此怒後畜血,經年弗效,乃為蒸熱,熱甚而吐血,陰傷之甚也。乃與四物湯加鬱金、桃仁、穿山甲、大黃少許,下黑血升余,少腹痛仍在,更以前藥加大黃三錢,煎服,又下黑血塊如桃膠、蜆肉者三四升,腹痛乃止。虛倦異常,與獨參湯與之,三日而熱減六七,服十全大補湯百餘日、而康復如常。

刑部主政唐名必,勞心太過,因食海鮮吐血,有痰,喉間如鯁,日哺煩熱,喜其六脈不數,惟左寸澀而細,右關大而軟,思慮傷心脾也。以歸脾湯大料加丹參、丹皮、麥門冬、生地黃,二十餘劑而證減六七,兼服六味丸三月;遂不復發。

吳門周復庵,年及五旬,荒於酒色,忽然頭痛發熱,醫以羌活湯散之。汗出不止,昏暈不蘇,余與之灸關元十壯而醒,四君子加薑、桂,日服三劑,至三日少康。分析家產、勞而且怒,復發厥,余用好參一兩、熟附二錢、煨姜十片,煎服,稍醒,但一轉側即厥,一日之間,計厥七次,服參三兩,至明日以羊肉羹、糯米粥與之,尚厥二三次,至五日而厥定。

向余泣曰:已蒙再生,不知有痊愈之日否?余曰:脈有根蒂,但元氣虛極,非三載調攝不能康也。幸其恪信余言,遵守用藥,兩月之間,服參四斤,三年之內,進劑六百貼,丸藥七十餘斤,方得步履如初。親友眾多,議論雜出,若非病人任之專,或久而見疑,服藥少怠,未有獲生者也。

侍御馮五玉令愛,發熱咳嗽,已及半載,十月間吐鮮血甚多,一日之內,不過食粥一盞,大肉消陷,大便溏泄。沉困著床,脈來七至。余曰:法在不救,人所共知,若能惟余是聽,不為旁撓,可救十中之一。每貼用人參五錢,桂、附各一錢,耆、術三錢,歸、芍各二錢,陳皮一錢,日投三貼,約進七十劑,及壯水丸三斤,而後起於床,又三月而飲食如舊。若泥常法而棄之,幽潛沉冤矣。

新定拯陰理癆湯,治陰虛火動,皮寒骨熱,食少痰多,咳嗽短氣,倦怠焦煩。《內經》陰虛內熱之方。

牡丹皮(一錢),當歸身(一錢,酒洗),麥門冬(一錢,去心),甘草(炙,四分),苡仁(三錢),白芍藥(七分,酒炒),北五味(三分),人參(六分),蓮子(三錢,不去衣),橘紅(一錢),生地黃(二錢,忌銅、鐵器,薑汁、酒炒透)

水二鍾,棗一枚,煎一鍾,分二次徐徐呷之。肺脈重按有力者,去人參;有血加阿膠、童便;熱盛加地骨皮;泄瀉減歸、地,加山藥、茯苓;倦甚用參三錢。咳者,燥痰也,加貝母、桑皮;嗽者,濕痰也,加半夏、茯苓。不寐加棗仁,汗多亦用。此余自立之方,用治陰虛火熾,譬如溽暑伊鬱之時,而商飆颯然倏動,則炎熇如失矣。久服無敗胃之虞。

新定拯陽理癆湯,治癆傷氣耗,倦怠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遍身作痛。《內經》勞倦令耗之方。

黃耆(三錢,酒炒),人參(二錢,去蘆),肉桂(七分,去皮),當歸(一錢五分,酒炒),白朮(二錢,土炒),甘草(五分,酒炒),陳皮(一錢,去白),北五味(四分,打碎)

水二鍾,姜三片,棗肉二枚,煎一鍾服。如煩熱口乾,加生地黃;氣浮心亂,加丹參、棗仁;咳嗽加麥門冬;挾濕加茯苓、蒼朮;脈沉遲,加熟附子;脈數實去桂,加生地黃;胸悶倍陳皮,加桔梗;痰多半夏、茯苓;泄瀉升麻、柴胡;口渴加乾葛。夏月去肉桂,冬月加乾薑。

四物湯,附子理中湯,異功散,六君子湯,八珍湯,五方並見中風門。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十全大補湯,治諸虛癆傷,飲食不進,久病羸尪,潮熱背痛,夢遺腳軟,喘嗽煩悶。

肉桂(去皮),甘草(炙),芍藥(炒),黃耆(蜜水炒),當歸(酒洗),川芎,人參(去蘆),白朮(土炒),茯苓(去皮),熟地(各等分)

每服六錢,水二鍾,姜三片,棗肉二枚,煎一鍾服。

小建中湯

桂枝(去皮),甘草(炙),生薑(各一錢),芍藥(二錢),大棗(一枚),膠飴(一錢)

水鍾半,煎一鍾,入飴,更上微火熔化,溫服。酒家、嘔傢俱禁此湯,以其甜也。加黃耆,名黃耆建中湯。

八味地黃丸

治腎虛發熱作渴,淋閉痰嗽,頭眩,眼花耳鳴,咽燥,舌痛,牙疼,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吐衄血,發熱失音,水泛為痰。

熟地黃(八兩,杵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附子(一兩),肉桂(去皮,一兩)

上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食前滾湯下。去附子,名七味丸;去肉桂,名六味丸。

還少丹,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

乾山藥,牛膝(酒浸),遠志(去心),山茱萸(去核),白茯苓,五味子(烘),巴戟(酒浸,去心),肉蓯蓉(酒浸,去甲),石菖蒲,楮實,杜仲(薑汁酒炒,斷絲),舶茴香(各一兩),枸杞子(烘),熟地黃(各二兩)

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溫酒或鹽湯下,日三服,久服令人悅顏,輕健不老。

酸棗仁湯,治心腎不交,怔忡恍惚,夜臥不安,精血虛耗,脾胃泄瀉。

酸棗仁(一錢五分),遠志肉,黃耆(蜜水炒),蓮肉(去心),人參,當歸(酒炒),白茯苓,茯神(各一錢),陳皮,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日三服。心熱者,加黃連、生地黃、麥冬、木通。

白朮散,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食少胸滿。

白朮(土炒),人參,草果,厚朴(酒浸,炒),肉果(麵裹,爆透),陳皮,木香,麥芽(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棗二枚,煎一鍾服。

小甘露飲,治脾癆實熱,身黃咽痛。

黃芩(一錢),升麻(五分),茵陳(一錢),山梔(八分),桔梗(炒,六分),生地黃(炒,一錢五分),石斛(二錢),甘草(四分)

水鍾半,姜五片,煎八分服

溫肺湯,治肺癆虛寒,胸滿冷痛。

人參(一錢),甘草(四分,炙),半夏,肉桂,橘紅,乾薑(炒,各八分),木香(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涼肺湯,治肺癆實熱,咳嗽喘急。

知母(去毛,炒),貝母,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各一錢半),黃芩,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桑皮(八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溫腎丸,治腎癆虛寒,腰痛足軟,遺濁。

熟地黃(酒煮,杵膏),杜仲(炒,去絲),菟絲子,石斛(去根),黃耆,續斷,肉桂(去皮),磁石(煅,醋淬),牛膝(去蘆),沉香(別研),五加皮,山藥(炒,各一兩)

上為末,用雄羊腎兩對,蔥、椒、酒煮爛,入酒及地黃膏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空心酒下。

涼腎丸,治腎癆實熱,腹脹耳聾。

生地黃(三錢),赤茯苓(一錢),玄參(一錢),遠志(一錢,去木),知母(八分,酒炒),黃柏(六分,酒炒)

水鍾半,煎八分服。

人參養榮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倦怠泄瀉,種種虛證,勿論其脈,但用此湯。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土炒),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炒,杵),茯苓(各八分),遠志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逍遙散,治血虛煩熱,肢體疼痛,口乾,盜汗,嗜臥,月水不調,寒熱如瘧,痰嗽骨蒸。

白茯苓,白朮(土炒),當歸,白芍藥(酒炒),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鍾半,姜三片,煎八分服。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逍遙散。

清骨散,治骨蒸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青蒿,地骨皮,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三才封髓丹,降心火,益腎水。

天門冬(去心),熟地黃,人參(各五兩),黃柏(酒炒),砂仁(各三兩),甘草(一兩五錢)

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錢。肉蓯蓉五錢,切片,酒一鍾,煎二三沸,去渣,空心送下。

生脈散,治火旺金虛,倦怠煩渴。

人參(二錢,去蘆),麥門冬(三錢,去心),五味子(三分,杵)

水一鍾,煎八分服。

豬肚丸,肌體羸瘦,服之即肥,其效如神。

牡蠣(煅),白朮(各四兩),苦參(三兩)

為細末,以豬肚一具,煮極爛,研如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米飲送下,日三服。

調中益氣湯

黃耆(炙,一錢),人參,甘草(炙),當歸,白朮(各五錢),五味子(十五粒),柴胡,白芍藥(炒),升麻(各三分),橘皮(二分)

水鍾半,煎八分,食前溫服。

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痰涎壅盛,胸膈噎塞,並久年肺氣至效。

蘇子(炒),半夏(泡,各二錢五分),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薑汁炒),橘紅(去白,各一錢),當歸(去蘆,一錢五分),沉香(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服。虛人加黃耆一錢,肉桂五分。

人參飲子,脾胃虛弱,氣虛倦怠,衄血吐血。

人參(去蘆,二錢),五味子(二十粒),黃耆(去蘆,炙),麥門冬(去心),白芍藥(炒),當歸身(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四生丸,治吐血、衄血。

生荷葉,生艾葉,側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搗爛,丸如雞子,每服一丸,水煎,去渣服。

大阿膠丸,治嗽血、吐血。

阿膠(微炒),卷柏,生地黃,大薊(獨根者佳),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去木),人參,麥門冬(去心),防風(各一兩五錢),乾山藥(一兩),熟地黃(一兩)

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煎麥門冬湯,嚼一丸。

犀角地黃湯,治大熱,血積胸中。

犀角,大黃(各一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生地黃(四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服。

茅花湯,治鼻衄不止。

茅花(五錢)

水一鍾,煎六分服。

百花膏,治癆嗽吐血。

款冬花,百合(蒸焙,等分)

為末,蜜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臨臥薑湯嚼下。

噙化丸,治癆嗽有效。

玉露霜,柿霜,貝母,百合(各二兩),白茯苓,海石(各一兩),甘草(五錢),秋石(二錢)

入薄荷葉細末,白硼砂少許,煉蜜丸,如龍眼大,每噙化一丸。

新定清寧膏,潤肺不傷脾,補脾不礙肺,余所新定者也。凡癆嗽吐血,必不可缺,極有效驗。

麥門冬(去心,十兩),生地黃(酒炒,十兩),廣橘紅(三兩),桔梗(二兩),甘草(二兩),龍眼肉(八兩)

煎成膏,加苡仁(八兩,淘淨,炒熟),川貝母(二兩,糯米拌炒,米熟去米),真蘇州薄荷葉五錢,忌火,俱為細末,拌勻前膏,時時挑置口中噙化。

肺癰神湯,肺癰者,癆傷氣血,內有積熱,外受風寒。胸中滿急,隱隱痛,咽乾口燥,時出濁唾腥臭,吐膿如米粥者死。脈滑數或實大。凡患者右脅按之必痛,但服此湯,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隨即愈。此余新定,屢用屢驗者也。

桔梗(二錢),金銀花(一錢),薏苡仁(五錢),甘草節(一錢二分),黃耆(一錢,炒),貝母(一錢六分),甜葶藶(八分,微炒),陳皮(一錢二分),白及(一錢)

水二鍾,姜一片,煎一鍾,食後徐徐服。新起加防風一錢,去耆;潰後加人參一錢;久不斂加合歡皮一名夜合,即槿樹皮,一錢。

十灰散,一切血證,用此止之。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棕櫚皮,大黃,牡丹皮,山梔(各等分)

各燒灰存性,研細,碗蓋於地一宿,藕汁調服。

白鳳膏,治久癆積虛,咳嗽痰血,蒸熱困倦。

黑嘴白鴨(一隻),大京棗(二升),陳煮酒(一瓶),參苓平胃散(一升)

將鴨縛定,量病人飲酒多少,以酒燙溫,割開鴨項,滴血入酒飲之,直入肺經受補。將鴨去毛,於脅邊開一孔,取去腸雜,拭淨;次將棗去核,每個中納參苓散,填滿鴨腹中,麻線扎定,沙鍋內用火慢煨,將酒三次添入,以干為度。但食其棗,參湯送之,或同鴨肉搗丸服。

芎歸血餘散,治傳屍癆瘵,去鬼殺蟲。

室女頂門生髮(一小團,皂角湯洗淨,醋浸一宿,曬乾,紙拈火燒存性。),川芎(五錢),當歸(三錢),木香,桃仁(去皮炒,各二錢),安息香,雄黃(各一錢),全蠍(二枚),江上大鯉魚(生取頭,醋炙)

上為末,分四服,每服井水一大碗,淨室中煎七分,入紅硬降真香末五分,燒北斗符入藥,月初五更空心向北仰天咒曰:瘵神瘵神,害我生人,吾奉帝敕,服藥保身,急急如律令。咒五遍,面北服藥畢,南面吸生氣,入口腹中,燒降香置床下,午時又如前服藥。

北斗符式,敕,𩮀用黃紙一方,新筆淨水,研透明硃砂書此符,書時念前北斗咒。

鱉甲生犀散,殺癆蟲,取下惡物。

天靈蓋(一具。男者色不赤可用,女者色赤勿用,檀香煎湯候冷洗。咒曰:雷公靈,雷公聖,逢傳屍,即須應。急急如律令。咒七遍訖,次用酥炙黃),生鱉甲(一枚,醋炙),虎長牙(二枚,醋炙),安息香,桃仁(去皮,炒),檳榔(各五錢),生犀角,木香,甘遂,降真香,乾漆(炒,存性),阿魏(酒浸研,各三錢),雷丸(二錢),穿山甲(取趾,醋炙),全蠍(三個),蚯蚓(十條,生研和藥)

上為末,每服五錢,先用豉心四十九粒,東向桃、李、桑、梅小梢各二莖,長七寸,生藍青七葉,青蒿一小握,蔥白連根洗五莖,石臼內同杵,用井水一碗半,煎取一盞,入童便一盞,內藥末,煎取七分,入麝香一字,月初旬五更空心溫服,即以被覆取汗,恐汗中有細蟲,軟綿拭之,即焚其帛。

少時必瀉,以淨桶盛,急鉗取蟲,烈火焚之,並收入磁瓶中,雄黃蓋之,以瓦油盞鐵線扎定,泥固,埋深山中絕人行處。

《道藏經》曰:每值庚申日,其夜不睡,守之至曉,屍蟲不能為害。三守庚申,三尸長絕。每夜叩齒三十六通,左手捧心,呼三尸之名,上屍彭琚出,中屍彭𩩅出,下屍彭䐐出。令不得為害。常以庚申去手甲,丑日去足甲,每年七月十六日,將所去手、足甲燒灰,和水服之,三尸九蟲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