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草部
甘寒養陰,肺腎虛熱之要藥也,熱則生風,熱清而風自去;濕乃濕熱,熱化而濕亦除。腎為作強之官,而主骨,濕下流使人骨痿,善去濕熱,故骨強也。虛而內熱,三蟲生焉,補虛去熱,三蟲殺矣。肺喜清肅,火不乘金,故曰保也。咳嗽癰痿,血痰燥渴,保肺之後,莫不療之。
伏熱在中,飲食不為肌膚,邪熱清而肌膚得其養矣。肺金不燥,消渴自止,氣化及於州都,小便自利。
按:天門冬性寒而滑,若脾虛而泄瀉惡食者,大非所宜,即有前證,亦勿輕投。
麥門冬,味甘,微寒,無毒,入心、肺二經。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花,忌鯽魚。肥白者佳,去心用。退肺中伏火,止渴益精;清心氣驚煩,定血療咳。
麥門冬稟秋令之微寒,得西方之正色,故清肺多功。心火焦煩,正如盛暑,秋風一至,炎蒸若失矣。心主血,心既清,妄行者息。脾受濕熱,則肌肉腫而腸胃滿,熱去即濕除,腫滿者自愈。金不燥則不渴,金水生則益精。
按:麥門冬與天門冬功用相當,寒性稍減,虛寒泄瀉,仍宜忌之。
白朮,味苦,甘,溫,無毒,入脾、胃二經。防風為使。忌桃、李、青魚、產於潛者佳。米泔水浸半日,土蒸切片,蜜水拌勻,炒令褐色。健脾進食,消穀補中,化胃經痰水,理心下急滿,利腰臍血結,祛周身濕痹,君枳實以消痞,佐黃芩以安胎。
白朮甘溫,得土之沖氣,補脾胃之神聖也。脾胃健於轉輸,新谷善進,宿谷善消,土旺自能勝濕,痰水易化,急滿易解。腰臍間血,周身之痹,皆濕停為害,濕去則安矣。消痞者,強脾胃之力;安胎者,化濕熱之功。
按:《白朮贊》云:味重金漿,芳逾玉液,百邪外御,六腑內充。察草木之勝速益於已者,並不及術之多功也。但陰虛燥渴,便閉滯下,肝腎有築築動氣者勿服。
蒼朮,味苦、辛,溫,無毒,入脾經。畏惡同白朮。產茅山者佳。泔浸蒸曬。燥濕消痰,發汗解鬱。除山嵐瘴氣,弭災沴惡疾。
蒼朮為濕家要劑。痰與氣俱化,辛溫快氣,汗與郁並解,芳氣辟邪,得天地之正氣者歟。
按:蒼朮與白朮功用相似,補中遜之,燥性過之,無濕者便不敢用,況於燥證乎?
甘草,味甘、平,無毒,入脾經。白朮為使,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惡遠志,忌豬肉,令人陽痿。補脾以和中,潤肺而療痿,止瀉退熱,堅筋長肌,解一切毒,和一切藥。梢上莖中作痛,節醫腫毒諸瘡。
外赤內黃,備坤離之色;味甘氣平,資戊己之功。調和群品,有元老之稱;普治百邪,得王道之用。益陰除熱,有裨金官,故咳嗽、咽痛、肺痿均治也。專滋脾土,故瀉利、虛熱、肌肉均賴也。諸毒遇土則化,甘草為九土之精,故百毒化。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理中湯用之,恐其僭上;承氣湯用之,恐其速下。
白話文:
[草部]
天門冬:性味甘甜寒涼,主要功能是滋養陰液,是治療肺和腎虛熱的重要藥物。熱邪容易引起風邪,當熱被清除,風邪自然消散。濕邪多為濕熱,當熱被化解,濕邪也隨之消除。腎臟主管身體強健,並主導骨骼,濕邪下行會導致骨骼痿弱,而天門冬擅長去除濕熱,因此能使骨骼強壯。體虛而內生虛熱,容易產生三種寄生蟲,通過補虛和清除虛熱,可以殺滅這些寄生蟲。肺臟喜歡清肅之氣,火邪不侵犯肺金,因此說天門冬能保護肺臟。咳嗽、癰腫、肌肉痿縮、咳血痰、口渴等症狀,在保護肺臟之後,都能得到治療。
當體內有潛伏的熱邪時,飲食難以被肌膚吸收,當邪熱被清除,肌膚就能得到滋養。肺金不燥,消渴症就會自然停止,當氣化功能正常,小便也會順暢。
注意:天門冬性寒且滑潤,如果脾胃虛弱而出現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則不宜使用,即使有上述提及的症狀,也不應輕易使用。
麥門冬:味甘,微寒,無毒,主要作用於心經和肺經。可與地黃、車前子同用,忌與款冬花同用,忌食鯽魚。選擇肥厚的白色麥門冬為佳,使用時需去除內心。可以退散肺中的潛伏火熱,止渴滋養精氣;清心氣、平定驚慌煩躁,止血療咳。
麥門冬禀承秋季的微寒之氣,具有西方肅殺之正色,因此在清肺方面功效顯著。心火焦躁煩悶,就如同盛夏酷暑,秋風一到,暑熱頓消。心主血,心氣清靜,妄行的血脈就會平息。脾臟受濕熱侵擾,會導致肌肉腫脹、腸胃脹滿,當熱被清除,濕邪也隨之消除,腫脹脹滿的症狀也會自然痊癒。肺金不燥,則不會口渴;肺金生水,則能滋養精氣。
注意:麥門冬與天門冬的功效相似,但寒性稍弱,對於虛寒泄瀉的患者,仍應避免使用。
白朮:味苦甘,性溫,無毒,主要作用於脾經和胃經。可與防風同用。忌食桃子、李子、青魚。產於潛地的白朮為佳。用米泔水浸泡半天,蒸熟後切片,再用蜜水拌勻,炒至褐色。可以健脾、促進食慾、補益中焦、化解胃經的痰濕水液、調理心下急迫脹滿、疏通腰部血瘀、去除全身的濕痹,與枳實同用可消除痞塊,與黃芩同用可安胎。
白朮性味甘溫,得土氣的沖和之氣,是補益脾胃的聖藥。脾胃健運,能使新食物易於消化,宿食易於排出。脾胃強健則能勝濕,痰濕水液也容易化解,心下急迫脹滿的症狀也容易解除。腰部瘀血、全身的痹症,都是因為濕邪停滯所致,濕邪去除,這些症狀自然痊癒。消除痞塊,是因為白朮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安胎,是因為白朮能化解濕熱。
注意:《白朮贊》中提到:白朮的味道如同濃郁的瓊漿玉液,香氣勝過美玉,能抵禦外部的邪氣,使六腑充盈。觀察草木中能快速對人體產生益處的,沒有能比得上白朮功效多的。但是,陰虛燥渴、大便秘結、肝腎有跳動感的人不宜服用。
蒼朮:味苦辛,性溫,無毒,主要作用於脾經。與白朮的禁忌相同。產於茅山的蒼朮為佳。用米泔水浸泡後蒸曬。能燥濕、化痰、發汗、解鬱。能消除山嵐瘴氣,平息災禍疫病。
蒼朮是治療濕症的重要藥物。能使痰和氣同時化解,辛溫的藥性可以暢快氣機,發汗和解鬱同時進行,其芳香之氣能辟除邪氣,是得天地正氣的藥物。
注意:蒼朮與白朮的功效相似,但補益中焦的功能不如白朮,燥性則強於白朮,無濕邪的人不宜使用,更何況是陰虛乾燥的病症呢?
甘草:味甘,性平,無毒,主要作用於脾經。可與白朮同用,忌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忌與遠志同用,忌食豬肉,會導致男性陽痿。能補益脾氣、調和中焦、潤肺止咳、止瀉退熱、堅固筋骨、滋養肌肉、解除各種毒素、調和各種藥物。對於梢上莖中疼痛,以及腫毒瘡瘍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外觀赤黃,具有坤離之色;味甘氣平,具有戊己之功。調和各種藥物,如同元老一般;普遍治療各種邪氣,能發揮王道的作用。能滋養陰液、清除虛熱,對肺部有益,因此能治療咳嗽、咽痛、肺痿等症狀。專門滋養脾土,因此對於腹瀉、虛熱、肌肉萎縮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各種毒素遇到土氣就會被化解,甘草是土氣的精華,因此能化解百毒。熱性藥物與甘草同用可以緩解其熱性,寒性藥物與甘草同用可以緩解其寒性。《理中湯》使用甘草,是為了防止藥性過於上升;《承氣湯》使用甘草,是為了防止藥性過於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