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六 (8)
卷之六 (8)
1. 傳屍癆瘵
虛癆熱毒,積久則生惡蟲,食人臟腑,其證蒸熱咳嗽,胸悶背痛,兩目不明,四肢無力,腰膝痠疼,臥而不寐,或面色脫白,或兩頰時紅,常懷忿怒,夢與鬼交,同氣連枝,多遭傳染,甚而滅門,火可畏也。法當補虛以補其元,殺蟲以絕其根,能殺其蟲,雖病者不生,亦可絕其傳疰耳。
凡近視此病者,不宜飢餓,虛者須服補藥,宜佩安息香及麝香,則蟲鬼不敢侵也。
白話文:
如果長期有虛弱和發燒的情況,就可能會產生惡性寄生蟲,在人的內臟裡吃東西,會出現發燒、咳嗽、胸口悶、背部疼痛、眼睛看不清楚、四肢沒有力量、腰部和膝蓋痠痛、睡覺不能入睡等症狀。有時候臉色會變得蒼白,有時候雙頰又會變得很紅,常常感到憤怒,做夢的時候還可能跟鬼魂發生關係。這種病症很容易被感染,甚至有可能導致全家人都得病,非常可怕。治療的方法是用一些能夠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藥物來恢復原本的力量,並且使用可以消滅寄生蟲的藥物來消除根源。只要能把這些寄生蟲消除了,即使病人本身不會好轉,也可以避免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了。 如果有接近這個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讓他們挨餓,如果是虛弱的人就需要服用一些滋補的藥物,最好隨身攜帶「安息香」和「麝香」這兩種草藥,這樣就可以防止寄生蟲和邪靈入侵了。
2. 吐血
上盛下虛,血隨氣上,法當順氣,氣腳則血歸經矣,蘇子降氣湯。脈來微軟,精神困倦,是氣虛不能攝血,人參飲子,或獨參湯。脈洪有力,精神不倦,胸中滿痛,或吐血塊,用生地黃、赤芍藥、當歸、丹皮、丹參、桃仁、大黃之屬,從大便導之。血以上出為逆,下出為順,苟非大虛泄瀉者,皆當行之,以轉逆為順,此釜底抽薪之妙法。
白話文:
上半身熱盛,下半身虛弱,血液隨著氣向上走,應當順氣,氣下降了,血液自然回歸經脈。脈象微弱,精神疲倦,是氣虛無法攝住血液,可以用人參飲子或獨參湯。脈象洪大有力,精神不倦,胸中滿滿作痛,或吐血塊,可以用生地黃、赤芍、當歸、丹皮、丹參、桃仁、大黃等藥物,從大便中引導血液下降。血液向上湧出是逆,向下排出是順,除非是極度虛弱導致的腹瀉,都應該使用這些藥物,將逆轉為順,這是釜底抽薪的妙法。
若吐血已多,困倦虛乏者,不可行也。吐多而急欲止之,生地黃、當歸、丹皮、赤芍藥煎湯,入藕汁、童便各一鍾,血餘炭二錢,墨灰五分調之,熱服。怒氣傷肝者,丹皮、芍藥、木香之屬;勞心者,蓮子、糯米、柏仁、遠志、棗仁、茯神之屬;酒傷者,乾葛、茅花、側柏、荊芥穗之屬;飲食傷胃者,白朮、陳皮、甘草、穀芽、砂仁之屬。吐血色黯脈遲而寒者,理中湯。
白話文:
如果吐血量多,而且感到困倦虛弱,就不能走動。吐血量多,急着止血,可以用生地黃、當歸、丹皮、赤芍藥煎湯,加入藕汁、童尿各一杯,血餘炭兩錢,墨灰五分調勻,趁熱服用。怒氣傷肝的人,可以用丹皮、芍藥、木香等藥;勞心的人,可以用蓮子、糯米、柏仁、遠志、棗仁、茯神等藥;喝酒傷身的人,可以用乾葛、茅花、側柏、荊芥穗等藥;飲食傷胃的人,可以用白朮、陳皮、甘草、穀芽、砂仁等藥。吐血顏色暗淡,脈搏遲緩冰冷的人,可以用理中湯。
勞力者,蘇子降氣湯加阿膠,或以豬肺煮熟,蘸白及末食之。
白話文:
勞累過度的人,可以服用「蘇子降氣湯」加上阿膠,或者用煮熟的豬肺沾著白及粉末食用。
3. 咳嗽血
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腎虛火炎之血也,六味地黃湯加童便、阿膠。血如紅縷,在痰中嗽出者,此肺血也,二冬、二母、白芨、阿膠、甘草、苡仁、紫菀、百合、桔梗。肺傷者,其人勞倦,人參救肺散。肺痿吐膿血,薏苡仁煮粥,日服半升。凡血證既久,古人多以胃藥收功,四君子湯。
白話文:
如果口水裡帶有少許散漫的血絲,這是腎虛火旺導致的;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加童尿、阿膠治療。如果痰中咳出像紅線一樣的血絲,這是肺部出血,可以用二冬、二母、白芨、阿膠、甘草、苡仁、紫菀、百合、桔梗治療。肺部受損的人容易勞累,可以用人參補益肺氣。如果肺部虛弱導致咳出膿血,可以用薏苡仁煮粥,每天喝半碗。凡是血症久治不愈,古人通常用補脾胃的藥物來收功,比如四君子湯。
4. 咯血
不嗽而血從絡出,此腎血也。地黃、牛膝、牡丹皮、茯苓、當歸、青黛、玄參、童便。
白話文:
不咳嗽卻從血管中吐血,這是腎臟出血。可以用地黃、牛膝、牡丹皮、茯苓、當歸、青黛、玄參和童尿來治療。
5. 咳嗽
有聲無痰曰咳,肺因火爍也,新定清寧膏;有痰無聲曰嗽,脾受濕浸也,二陳湯。脾虛倦怠者,六君子湯。
白話文:
有聲音但沒有痰叫做咳嗽,是因為肺部受到熱氣灼燒的原因,可以使用「新定清寧膏」來治療。有痰但是沒有聲音叫做喉嚨痛,是因為脾胃受到了溼氣侵襲的原因,可以使用「二陳湯」來治療。如果脾臟虛弱且感到疲憊不堪的人,則可以服用「六君子湯」。
6. 死證
虛癆不服參耆,為不受補者死。癆嗽聲啞者死。一邊不能睡者死。癆證久瀉者死。大肉去者死。吐血淺紅色似肉似肺,謂之咳白血,必死。
白話文:
如果患有虛弱咳嗽且不適合服用人參和黃芪的人,最終會死亡;聲音沙啞、咳嗽不止的人也會死亡;只能在某一側睡眠的人也無法存活;長期患發咳嗽並有腹洩症狀的人亦會死亡;身體大量減重的人則是無法治癒;若嘔出淡紅色像肌肉或肺部組織的血液,稱作「咳白血」,這種情況下必定會死亡。
7. 脈法
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為虛,遲則為癆。左手脈細,右手浮大勁急,為正虛邪盛,必死。久病沉細而數者死。中空外急,此名革脈,婦人半產漏下,男子亡血失精。脈結者,三年內必死。脈沉者,三月內必死。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的文字是描述對病人脈搏的診斷和判斷。
- "寸口脈浮而遲":在寸口(手腕處)測量到的脈搏輕微且緩慢。
- "浮則爲虛,遲則爲癆":脈搏輕微表示身體虛弱;緩慢代表可能有肺部疾病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等。
- "左手脈細,右手浮大勁急":左手臂的脈搏較細小,右手臂的脈搏強烈且快速。
- "爲正虛邪盛,必死":這種情況顯示正氣不足、邪氣旺盛,預後不良甚至死亡。
- "久病沈細而數者死":長期患病的人如果出現深沈、細微且頻率高的脈搏,也容易導致死亡。
- "中空外急,此名革脈,婦人半產漏下,男子亡血失精":"革脈"是指脈搏呈現中心凹陷、周圍緊張的情況,常見於女性流產或男性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 "脈結者,三年內必死":脈搏呈結狀,即跳動不規律,通常會在三年之內死亡。
- "脈沈者,三個月內必死":脈搏深沈,通常會在三個月之內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古時的觀點和經驗,並非現代醫學所接受的標準診斷方法。因此,在現代臨牀上,應該根據更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和治療。
8. 醫案
邑宰何金陽福建邵武府人,名望海。令郎虛損,已瀕於危,見余拙刻《微論》、《藥解》、《脈象》諸書,遣使聘余。手書云:嘗聞一命之士,存心愛物,於人必有所濟,況老先生天地萬物為體,分醫國之餘,著述嘉刻,皆本性命而立言,望海神交,深知云間有李先生東垣再來也。
緣小兒天根久耽書癖,昕夕窮神,而不自節,氣暴陰傷,形瘁於勞,精搖於夢,汗出乎寐,而柴柵其中,餌藥歷歲,毫未無功,不遠數千里,專迓臺車!俯矜望海,杕杜單傳。年幾半百,僅舉狂子。顧其羸頓,焦府俱焚。伏讀者先生《廣嗣論》中,一旦至我而斬之語,念之大懼,不自知其涕泗之沾襟也。
白話文:
邵武府人何金陽,字望海,擔任某縣縣令。他的兒子身體虛損,病況危急。他聽說我寫了《微論》、《藥解》、《脈象》等書籍,便派人邀請我前來。他在信中寫道:
我常聽說仁心仁術之人,會關懷愛護眾生,必定會幫助他人。何況您以天地萬物為己任,在治理國家之餘,還著述書籍,刻印傳世,都是以性命之道為本立言。我與您神交已久,深知您就是李東垣先生的再世。
我的兒子從小就酷愛讀書,常常廢寢忘食,不知節制,結果導致氣虛陰傷,身體虛弱勞累,夢中遺精,睡覺時出汗,即使服用藥物多年,也毫無起色。因此,我特地不遠千里,專程迎接您前來!我非常仰慕您,希望您能傳授我醫術。如今我已年近半百,卻只能眼看著兒子病重,心焦如焚。我讀過您在《廣嗣論》中所言,“一旦至我而斬之”,如今讀來,不免心生恐懼,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
以是乞刀圭,如仙掌金莖,一灑甘露,起骨而肉之,仰惟仁人君子,必不遐遺,則小兒自此有生之年,皆老先生引手之賜也。金石可銷,此心不晦。再造之天,敢忘銜結耶。余感其言遂往,比至而病益進矣。簡其所服,以四物、知、柏為主,芩、連、二冬為加減。診其脈大而數,按之極軟。
余曰:中氣大寒,反為藥苦矣。乃以歸脾湯入肉桂一錢,人參五錢,當晚得熟寐,居十日而汗止精藏,更以還少丹兼進,補中益氣間服,一月而瘥。
白話文:
這孩子如同仙掌金莖一般虛弱,如同乾涸的土地渴望甘露,只要一滴甘露,就能起死回生。我恳切地请求您施以援手,如若您不弃,这孩子从此便能活下去,这都是您的大恩大德。金石可销,我的这份心意不会消失。您再造之恩,我怎能忘怀?
我感念他的恳切,便前往探望。抵达之时,孩子病情却更加严重。我简化了用药,以四物汤、知母、柏树为主药,黄芩、黄连、二冬为辅药。诊脉发现脉象洪大而数,按之极软。
我说道:“孩子的脾胃虚寒,反倒服用苦寒之药,只会加重病情。”于是,我用归脾汤加入肉桂一钱,人参五钱,当晚孩子便睡得香甜。十天后,孩子汗止精藏,我再用还少丹调理,并服用补中益气汤,一月后孩子便痊愈了。
少宗伯顧鄰初,丙辰年患發熱困倦,目昏耳鳴,腳軟不能行,大便燥結,手足麻痹,腰胯疼痛。余診之曰,腎虛不能上交,心虛不能下濟,且尺脈遲軟,力勉其用八味丸、十全大補湯加圓眼三十枚,五十餘日,精神漸旺,肌肉漸充,致書鳴感。一日多飲虎骨酒,大便仍結,醫者皆云八味丸非久服之藥,十全大補宜去肉桂,反用知母、玄參左之,服之數月,遂致不起。
學憲黃貞父,下血甚多,面色痿黃,發熱倦怠,盜汗遺精。余診之曰:脾虛不能統血,腎虛不能閉藏,法當以補中益氣,五貼並一而進之。十日汗止,二十日血止,再以六味地黃丸間服,一月而安。
白話文:
少宗伯顧鄰初,在丙辰年時生了病,症狀是發燒、疲倦、頭昏眼花、耳鳴、腿軟無力、便秘、手腳麻木、腰部和胯骨疼痛。我診斷後認為,他是腎虛不能上達心臟,心虛又不能下達腎臟,而且尺脈遲緩無力。我於是給他開了八味丸和十全大補湯,並加了三十枚圓眼,服用五十多天後,精神漸漸恢復,肌肉也慢慢充盈,還特地寫信來感謝我。有一天,他喝了太多虎骨酒,便秘又犯了,其他醫生都說八味丸不能長期服用,十全大補湯也要去肉桂,改用知母和玄參來治療。他服用幾個月後,反而病重不治。
學憲黃貞父,患了下血不止,面色萎黃,發燒乏力,盜汗遺精。我診斷後認為,他是脾虛不能統攝血液,腎虛不能封藏精氣,於是用補中益氣湯連續服用五帖。十天後盜汗止住,二十天後出血止住,之後再用六味地黃丸間隔服用,一個月後就痊癒了。
南群許輸所孫女,吐血痰嗽,六月診之,兩尺如爛綿,兩寸大而數,余曰:金以火為仇,肺不浮澀,反得洪大,賊脈見矣,秋令可憂。八月初五復診,肺之洪者變為細數,腎之軟者變為疾勁。余曰:歲在戊午,少陰司天,兩尺不應,今尺當不應而反大,寸當浮大而反沉細,黃柏反者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
計期當死於十六日,然能食者過期,況十六、十七兩日皆金,未遽絕也。十八日交寒露,又值火日,經曰:手太陰氣絕,丙日篤,丁日死,言火日也。寅時乃氣血注肺之時,不能注則絕,必死於十八日寅時矣。輸所聞之,潸然淚下,以其能食,猶不肯信,至十八日未曉而終。
白話文:
南郡許輸的孫女,患了吐血痰咳的病症,我在六月為她診脈,發現她兩尺脈如同爛棉,兩寸脈則又大又數。我說:「金以火為仇,肺脈本應浮澀,反而洪大,這是賊脈出現的徵兆,秋令可憂。」
八月初五我再次診脈,發現肺脈的洪大已經變為細數,而腎脈的軟弱也變為疾勁。我說:「今年是戊午年,少陰司天,兩尺脈不應當出現這種變化,現在尺脈不應當洪大反而洪大,寸脈不應當浮大反而沉細,這是黃柏反佐的徵兆,患者將會死亡。肺脈已經十分危急,將在十二日內死亡。」
我推算她應該在十六日死亡,但她還能進食,因此可能延遲死亡。況且十六、十七兩日皆屬金,死亡還不至於那麼快。十八日交寒露,又值火日,醫書上記載:「手太陰氣絕,丙日篤,丁日死」,指的是火日。寅時是氣血注肺的時候,如果氣血無法注肺,就會導致死亡,她一定會在十八日寅時死亡。
許輸聽了我的診斷,不禁潸然淚下。由於她孫女還能進食,許輸還是不願意相信我的推測。直到十八日凌晨,她孫女便去世了。
汪望洋之孫,年方舞象,發熱咳嗽,羸弱頭眩,二冬、二母、知、柏、芩、連,不啻百劑,病勢轉增,余診其脈,右脈虛軟,乃知脾肺氣虛,火不生土之候也。遂用補中益氣加五味子、苡仁,薑、桂至三錢,十劑而減,兩月乃安。春初又發,令其服補中丸一年,諸證永不再作矣。
吳門張飲光,發熱乾咳,呼吸喘急。始用蘇子降氣,不應,乃服八味丸,喘益急,輕舟兼夜迎余。余視其兩頰俱赤,六脈數大,此肺肝蘊熱也。以逍遙散用牡丹皮一面,苡仁五錢,蘭葉三錢,連進二劑,喘吸頓止。以地黃丸料用麥冬、五味煎膏及龜膠為丸,至十斤而康。
白話文:
汪望洋的孫子,年紀還小,發燒咳嗽,身體虛弱頭暈,吃了很多中藥,包括地黃、麥冬、知母、柏子仁、黃芩、黃連,病情反而加重。我診脈發現他的右手脈搏虛弱,知道是脾肺氣虛,火氣不足以滋養脾土的症狀。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薏仁,再用薑、桂各三錢,服用十劑後病情減輕,兩個月後痊癒。春季又犯病,就讓他服用補中丸一年,各種症狀就再也沒有出現了。
吳門的張飲光,發燒乾咳,呼吸急促。一開始用蘇子降氣,沒有效果,接著服用八味丸,喘息更加急促,他急忙在深夜找我。我觀察他的兩頰都紅,脈搏頻數有力,這是肺肝蘊熱的表現。用逍遙散加入牡丹皮、薏仁、蘭葉,連續服用兩劑,喘息立刻止住。再用地黃丸的藥方,加入麥冬、五味子煎成膏,再加上龜膠製成丸藥,服用十斤後完全康復。
給諫章魯齋,在吾邑作令時,令郎凌九,吐血發熱,遺精盜汗,形肉衰削。先有醫士戒之曰:勿服人參。若誤服之,無藥可救矣,兩月弗效。召余診。曰:此脾肺氣虛之候,非大劑參耆不可。魯齋駭曰:前有醫者戒之甚嚴,而兄用之甚多,何相懸也?曰:此醫能任決效否?曰:不能也。余曰:請易參五斤,毋掣其肘,期於三月,可以報績。
陳論甚力,魯齋信而從之,遂用六君子,間用補中益氣及七味丸療之,日輕一日,果如所約。
尚寶卿須日華,林下多郁,且有暴怒,吐血甚多,倦怠異常,余以六君子,納參一兩、乾薑一錢、木香八分,四日而血止。後因怒氣,血復大作。余曰:先與平肝,繼當大補,然夏得秋脈,所謂早見非時之脈,當其時不能再見矣。果如期而歿。
白話文:
給諫章魯齋在我們縣當縣令時,他兒子凌九吐血發燒,遺精盜汗,身體消瘦。之前有醫生告誡他說:不要服用人參,如果誤服,就沒有藥可以救了,兩個月也治不好。魯齋於是請我去診治。我說:這是脾肺氣虛的症狀,必須用大量的人參和黃芪才能治好。魯齋驚訝地說:之前有醫生嚴厲地告誡過,而且我兒子已經服用很多了,怎麼會這樣呢?我問他:那位醫生能承擔治好病的責任嗎?他說:不能。我說:請你換用五斤人參,不要再猶豫了,預計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看到效果。
我說得非常有把握,魯齋相信了我並按照我的建議去做,於是就用六君子湯,間隔服用補中益氣湯和七味丸治療,一天比一天好轉,果然如我所預測的。
尚寶卿須日華,經常生悶氣,而且容易暴怒,吐血很多,疲倦異常。我用六君子湯,加入一兩人參、一錢乾薑、八分木香,四天之後血止住了。後來他因為生氣,血又大量涌出。我說:要先平肝,之後要大補,但是夏天已經接近秋天,這是所謂的早見非時之脈,等到那個時候就看不到了。果然不出所料,他按預期去世了。
大宗伯董玄宰,乙卯春有少妾吐血蒸嗽,先用清火,繼用補中,俱不見效,迎余治之。余曰:兩尺沉實,少腹按之必痛,詢之果然。此怒後畜血,經年弗效,乃為蒸熱,熱甚而吐血,陰傷之甚也。乃與四物湯加鬱金、桃仁、穿山甲、大黃少許,下黑血升余,少腹痛仍在,更以前藥加大黃三錢,煎服,又下黑血塊如桃膠、蜆肉者三四升,腹痛乃止。虛倦異常,與獨參湯與之,三日而熱減六七,服十全大補湯百餘日、而康復如常。
白話文:
大宗伯董玄宰,在乙卯年的春天,他的小妾吐血並伴隨咳嗽。起初,他先用清火的藥物治療,接著又用補中的藥物,但都沒有效果,於是請我來診治。我說:「兩尺脈沉實,按壓少腹肯定會疼痛。」詢問後,果然如此。這是因為她過去曾因生氣而積聚血塊,經年累月未癒,導致體內積熱,熱氣過盛而吐血,陰氣受損非常嚴重。於是,我用四物湯,再加上鬱金、桃仁、穿山甲、大黃少許,服用後,排出黑血,但少腹疼痛依然存在。我再次用之前的藥方,加大黃三錢,煎服後,又排出大量黑血塊,如同桃膠、蜆肉一般,約有三四升之多,腹痛才消失。病人非常虛弱疲倦,我給她服用獨參湯,三天後,熱症減輕六七成。接著,我讓她服用十全大補湯,持續服用百餘日,最終恢復健康如常。
刑部主政唐名必,勞心太過,因食海鮮吐血,有痰,喉間如鯁,日哺煩熱,喜其六脈不數,惟左寸澀而細,右關大而軟,思慮傷心脾也。以歸脾湯大料加丹參、丹皮、麥門冬、生地黃,二十餘劑而證減六七,兼服六味丸三月;遂不復發。
吳門周復庵,年及五旬,荒於酒色,忽然頭痛發熱,醫以羌活湯散之。汗出不止,昏暈不蘇,余與之灸關元十壯而醒,四君子加薑、桂,日服三劑,至三日少康。分析家產、勞而且怒,復發厥,余用好參一兩、熟附二錢、煨姜十片,煎服,稍醒,但一轉側即厥,一日之間,計厥七次,服參三兩,至明日以羊肉羹、糯米粥與之,尚厥二三次,至五日而厥定。
白話文: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唐必的刑部主管,他工作太過勞心,食用海鮮後出現吐血和喉嚨有異物感的症狀,並伴有咳嗽帶痰,白天感到煩熱。他的脈象顯示心臟和脾臟受到了損傷。根據他的症狀,醫生給他開了一種名爲歸脾湯的藥方,裏面加入了一些如丹參、丹皮、麥門冬、生地黃等藥材,連續服用超過20劑後,他的病情減輕了大約67%,並連續三個月服用六味丸。之後,他的病情不再復發。
吳門的周復庵,年紀到了50歲,過度沈迷於飲酒和色慾。突然間,他頭痛發熱,醫生給他開了羌活湯來發汗退熱。然而,他持續出汗且昏厥不醒,後來由我用灸法在關元穴上灸了10壯才使他甦醒。之後,我讓他服用四君子湯加姜、桂,每日服三劑,直到第三天病情開始好轉。分析後得知,他的病因是家庭財產問題、勞累和憤怒導致的。病情再次發作時,我使用了大量的人參、熟附子和炒姜煎服,他稍有清醒,但只要稍微改變體位就會再次昏厥。一天之內,他總共昏厥了七次。之後,他服用人參三兩,再以羊肉羹和糯米粥給他吃,依然有幾次昏厥,直到第五天,他的病情才穩定下來。
向余泣曰:已蒙再生,不知有痊愈之日否?余曰:脈有根蒂,但元氣虛極,非三載調攝不能康也。幸其恪信余言,遵守用藥,兩月之間,服參四斤,三年之內,進劑六百貼,丸藥七十餘斤,方得步履如初。親友眾多,議論雜出,若非病人任之專,或久而見疑,服藥少怠,未有獲生者也。
侍御馮五玉令愛,發熱咳嗽,已及半載,十月間吐鮮血甚多,一日之內,不過食粥一盞,大肉消陷,大便溏泄。沉困著床,脈來七至。余曰:法在不救,人所共知,若能惟余是聽,不為旁撓,可救十中之一。每貼用人參五錢,桂、附各一錢,耆、術三錢,歸、芍各二錢,陳皮一錢,日投三貼,約進七十劑,及壯水丸三斤,而後起於床,又三月而飲食如舊。若泥常法而棄之,幽潛沉冤矣。
白話文:
病人哭著對我說:「我已經得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完全康復?」我說:「脈象有根基,只是元氣太虛,至少要三年才能調養好。」幸好病人堅信我的話,按時服藥,兩個月內吃了四斤人參,三年內服藥六百帖,丸藥七十多斤,才終於能像以前一樣行走。親朋好友議論紛紛,要不是病人堅定信念,專心服藥,或者時間久了會起疑心,服藥稍微懈怠,就沒有活下來的可能了。
馮五玉侍御的愛女,發燒咳嗽已經半年了,十月份吐了大量的鮮血,一天只能吃一碗粥,肉體消瘦,大便稀溏。她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脈搏微弱。我說:「按照常規,這病是沒救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如果你能只聽我的,不聽別人亂說,就能救活十個人裡的一個。」每次服藥用人參五錢,桂枝、附子各一錢,黃芪、白朮各三錢,當歸、芍藥各二錢,陳皮一錢,一天服用三帖,大約服用七十帖,再加上三斤壯水丸,然後就能起床,再過三個月飲食就能恢復正常。如果固執於常規療法而放棄,病人就只能含冤而死。
新定拯陰理癆湯,治陰虛火動,皮寒骨熱,食少痰多,咳嗽短氣,倦怠焦煩。《內經》陰虛內熱之方。
牡丹皮(一錢),當歸身(一錢,酒洗),麥門冬(一錢,去心),甘草(炙,四分),苡仁(三錢),白芍藥(七分,酒炒),北五味(三分),人參(六分),蓮子(三錢,不去衣),橘紅(一錢),生地黃(二錢,忌銅、鐵器,薑汁、酒炒透)
水二鍾,棗一枚,煎一鍾,分二次徐徐呷之。肺脈重按有力者,去人參;有血加阿膠、童便;熱盛加地骨皮;泄瀉減歸、地,加山藥、茯苓;倦甚用參三錢。咳者,燥痰也,加貝母、桑皮;嗽者,濕痰也,加半夏、茯苓。不寐加棗仁,汗多亦用。此余自立之方,用治陰虛火熾,譬如溽暑伊鬱之時,而商飆颯然倏動,則炎熇如失矣。久服無敗胃之虞。
白話文:
新定拯陰理癆湯,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皮膚冰冷、骨骼發熱、食慾不振、痰多咳嗽、呼吸短促、疲倦煩躁等症狀,是《內經》中治療陰虛內熱的經典方劑。 方劑包括牡丹皮、當歸、麥門冬、甘草、苡仁、白芍藥、北五味子、人參、蓮子、橘紅、生地黃等藥材。煎煮時用兩碗水,加入一枚紅棗,煎成一碗,分兩次慢慢喝下。 如果脈象有力,可以去除人參;如果有出血症狀,可以加入阿膠和童尿;如果熱症嚴重,可以加入地骨皮;如果出現腹瀉,可以減少當歸和生地黃的用量,並加入山藥和茯苓;如果非常疲倦,可以增加人參的用量至三錢。 如果咳嗽伴隨乾咳,可以加入貝母和桑皮;如果咳嗽伴隨痰濕,可以加入半夏和茯苓。失眠可以加入棗仁,出汗過多也可以使用棗仁。 這個方劑是我自己研製的,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就像酷熱的夏季,突然颳起陣陣涼風,瞬間就能消暑一樣。長期服用不會傷胃。
新定拯陽理癆湯,治癆傷氣耗,倦怠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遍身作痛。《內經》勞倦令耗之方。
黃耆(三錢,酒炒),人參(二錢,去蘆),肉桂(七分,去皮),當歸(一錢五分,酒炒),白朮(二錢,土炒),甘草(五分,酒炒),陳皮(一錢,去白),北五味(四分,打碎)
水二鍾,姜三片,棗肉二枚,煎一鍾服。如煩熱口乾,加生地黃;氣浮心亂,加丹參、棗仁;咳嗽加麥門冬;挾濕加茯苓、蒼朮;脈沉遲,加熟附子;脈數實去桂,加生地黃;胸悶倍陳皮,加桔梗;痰多半夏、茯苓;泄瀉升麻、柴胡;口渴加乾葛。夏月去肉桂,冬月加乾薑。
白話文:
新定拯陽理癆湯
功效: 治理因勞傷導致氣虛、體虛,表現為倦怠懶言、動作喘乏、發熱自汗、心煩、全身疼痛的症狀。
藥方出自《內經》:「勞倦令耗之方」。
藥材:
- 黃耆(三錢,酒炒)
- 人參(二錢,去蘆頭)
- 肉桂(七分,去皮)
- 當歸(一錢五分,酒炒)
- 白朮(二錢,土炒)
- 甘草(五分,酒炒)
- 陳皮(一錢,去白)
- 北五味(四分,打碎)
煎服方法:
- 水二鍾,加入薑三片、棗肉二枚,煎至一鍾服用。
加減用藥:
- 若出現煩熱口乾,可加入生地黃。
- 若出現氣浮心亂,可加入丹參、棗仁。
- 若出現咳嗽,可加入麥門冬。
- 若出現濕氣重,可加入茯苓、蒼朮。
- 若脈象沉遲,可加入熟附子。
- 若脈象數而實,去掉肉桂,加入生地黃。
- 若出現胸悶,加倍陳皮,加入桔梗。
- 若痰多,可加入半夏、茯苓。
- 若出現泄瀉,可加入升麻、柴胡。
- 若口渴,可加入乾葛。
- 夏天服用,去掉肉桂;冬天服用,加入乾薑。
四物湯,附子理中湯,異功散,六君子湯,八珍湯,五方並見中風門。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十全大補湯,治諸虛癆傷,飲食不進,久病羸尪,潮熱背痛,夢遺腳軟,喘嗽煩悶。
肉桂(去皮),甘草(炙),芍藥(炒),黃耆(蜜水炒),當歸(酒洗),川芎,人參(去蘆),白朮(土炒),茯苓(去皮),熟地(各等分)
白話文:
四物湯、附子理中湯、異功散、六君子湯、八珍湯,五種藥方都適用於中風門症狀。補中益氣湯用於類似中風的症狀。十全大補湯則治療各種虛勞損傷,包括食慾不振、久病體弱、潮熱背痛、遺精腿軟、喘咳煩躁等。配方包括肉桂(去皮)、甘草(炙)、芍藥(炒)、黃耆(蜜水炒)、當歸(酒洗)、川芎、人參(去蘆)、白朮(土炒)、茯苓(去皮)、熟地(各等分)。
每服六錢,水二鍾,姜三片,棗肉二枚,煎一鍾服。
小建中湯
桂枝(去皮),甘草(炙),生薑(各一錢),芍藥(二錢),大棗(一枚),膠飴(一錢)
水鍾半,煎一鍾,入飴,更上微火熔化,溫服。酒家、嘔傢俱禁此湯,以其甜也。加黃耆,名黃耆建中湯。
八味地黃丸
治腎虛發熱作渴,淋閉痰嗽,頭眩,眼花耳鳴,咽燥,舌痛,牙疼,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吐衄血,發熱失音,水泛為痰。
白話文:
每劑使用六錢藥材,以二鍾的水煮沸後加入三片薑片與二枚棗果肉,再煮至一鍾,溫服。
小建中湯: 桂枝(剝去外皮)、炙甘草、生薑(各一錢)、芍藥(二錢)、大棗(一枚)、阿膠(一錢)。
以半鍾的水煎煮至一鍾,再加入阿膠,用小火加熱至溶化,然後溫服。飲酒者及嘔吐者皆不適合服用此湯,因為它有甜味。若加上黃耆,則名為黃耆建中湯。
八味地黃丸: 治療腎虛所引發的發熱、口渴、尿閉、咳嗽、頭暈、眼花、耳鳴、咽喉乾燥、舌頭疼痛、牙齒疼痛、腰部和腿部疲軟、自汗、夜間出汗、便血、鼻血、發熱失去聲音,以及因水分過多產生的痰。
熟地(八兩,杵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附子(一兩),肉桂(去皮,一兩)
上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食前滾湯下。去附子,名七味丸;去肉桂,名六味丸。
還少丹,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
乾山藥,牛膝(酒浸),遠志(去心),山茱萸(去核),白茯苓,五味子(烘),巴戟(酒浸,去心),肉蓯蓉(酒浸,去甲),石菖蒲,楮實,杜仲(薑汁酒炒,斷絲),舶茴香(各一兩),枸杞子(烘),熟地黃(各二兩)
白話文:
將熟地八兩搗成膏狀,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附子、肉桂(去皮)各一兩,混合研磨成粉末。將粉末與地黃膏混合,加入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錢,空腹飯前用滾水送服。若去掉附子,則名為七味丸;若去掉肉桂,則名為六味丸。此方稱為還少丹,具有大補心腎脾胃,治療一切虛損的功效。另取乾山藥、牛膝(酒浸)、遠志(去心)、山茱萸(去核)、白茯苓、五味子(烘)、巴戟(酒浸,去心)、肉蓯蓉(酒浸,去甲)、石菖蒲、楮實、杜仲(薑汁酒炒,斷絲)、舶茴香各一兩,枸杞子(烘)、熟地黃各二兩。
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溫酒或鹽湯下,日三服,久服令人悅顏,輕健不老。
酸棗仁湯,治心腎不交,怔忡恍惚,夜臥不安,精血虛耗,脾胃泄瀉。
酸棗仁(一錢五分),遠志肉,黃耆(蜜水炒),蓮肉(去心),人參,當歸(酒炒),白茯苓,茯神(各一錢),陳皮,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日三服。心熱者,加黃連、生地黃、麥冬、木通。
白話文:
最後,將藥材煉成蜜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錢,溫酒或鹽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長期服用能讓人容顏悅目,身體輕盈健康,延緩衰老。
酸棗仁湯用於治療心腎不交,心神不寧,恍惚失神,夜間難以入睡,精血虧損,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
藥材包括酸棗仁(一錢五分)、遠志肉、黃耆(蜜水炒)、蓮肉(去心)、人參、當歸(酒炒)、白茯苓、茯神(各一錢)、陳皮、甘草(炙,各五分)。
用兩碗水,加入三片薑、一枚棗,煎煮至一碗,一天服用三次。心熱者,可加入黃連、生地黃、麥冬、木通。
白朮散,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食少胸滿。
白朮(土炒),人參,草果,厚朴(酒浸,炒),肉果(麵裹,爆透),陳皮,木香,麥芽(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棗二枚,煎一鍾服。
小甘露飲,治脾癆實熱,身黃咽痛。
黃芩(一錢),升麻(五分),茵陳(一錢),山梔(八分),桔梗(炒,六分),生地黃(炒,一錢五分),石斛(二錢),甘草(四分)
白話文:
白朮散
功效: 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胸悶等症狀。
藥材:
- 白朮(土炒):1錢
- 人參:1錢
- 草果:1錢
- 厚朴(酒浸,炒):1錢
- 肉果(麵裹,爆透):1錢
- 陳皮:1錢
- 木香:1錢
- 麥芽(炒):1錢
- 甘草(炙):5分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用水二鐘(約400毫升)、生薑五片、大棗二枚一起煎煮,煎至一鐘(約200毫升)服用。
小甘露飲
功效: 治療脾虛導致的肺熱症狀,如身體發黃、咽喉疼痛。
藥材:
- 黃芩:1錢
- 升麻:5分
- 茵陳:1錢
- 山梔:8分
- 桔梗(炒):6分
- 生地黃(炒):1錢5分
- 石斛:2錢
- 甘草:4分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具體煎煮時間和劑量請諮詢醫生。
水鍾半,姜五片,煎八分服
溫肺湯,治肺癆虛寒,胸滿冷痛。
人參(一錢),甘草(四分,炙),半夏,肉桂,橘紅,乾薑(炒,各八分),木香(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涼肺湯,治肺癆實熱,咳嗽喘急。
知母(去毛,炒),貝母,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各一錢半),黃芩,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桑皮(八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溫腎丸,治腎癆虛寒,腰痛足軟,遺濁。
白話文:
溫肺湯是用來治療肺癆虛寒,胸部脹滿冰冷疼痛的。配方包含人參、甘草、半夏、肉桂、橘紅、乾薑、木香。水煎服,用半鐘水煎煮,取八分服用。
涼肺湯是用來治療肺癆實熱,咳嗽喘氣急促的。配方包含知母、貝母、天門冬、麥門冬、黃芩、橘紅、甘草、桑皮。水煎服,用半鐘水煎煮,取八分服用。
溫腎丸是用來治療腎癆虛寒,腰痛腿軟,遺精的。配方包含……
熟地黃(酒煮,杵膏),杜仲(炒,去絲),菟絲子,石斛(去根),黃耆,續斷,肉桂(去皮),磁石(煅,醋淬),牛膝(去蘆),沉香(別研),五加皮,山藥(炒,各一兩)
上為末,用雄羊腎兩對,蔥、椒、酒煮爛,入酒及地黃膏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空心酒下。
涼腎丸,治腎癆實熱,腹脹耳聾。
生地黃(三錢),赤茯苓(一錢),玄參(一錢),遠志(一錢,去木),知母(八分,酒炒),黃柏(六分,酒炒)
白話文:
將熟地黃用酒煮過,搗成膏狀,杜仲炒過,去絲,菟絲子、石斛(去根)、黃耆、續斷、肉桂(去皮)、磁石(煅燒後用醋淬)、牛膝(去蘆)、沉香(研磨)、五加皮、山藥(炒過),各取一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取雄羊腎兩對,加入蔥、椒、酒煮爛,再加入酒和地黃膏,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錢,空腹用酒送服。此藥方名為「涼腎丸」,可治腎虛勞熱、腹脹耳聾。
另外,可以用生地黃三錢、赤茯苓一錢、玄參一錢、遠志(去木)一錢、知母(酒炒)八分、黃柏(酒炒)六分,作為另一種藥方。
水鍾半,煎八分服。
人參養榮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倦怠泄瀉,種種虛證,勿論其脈,但用此湯。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土炒),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炒,杵),茯苓(各八分),遠志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逍遙散,治血虛煩熱,肢體疼痛,口乾,盜汗,嗜臥,月水不調,寒熱如瘧,痰嗽骨蒸。
白茯苓,白朮(土炒),當歸,白芍藥(酒炒),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鍾半,姜三片,煎八分服。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水煎藥,水量用半鍾,煎煮八分即可服用。人參養榮湯用來治療脾肺兩虛,症狀包括發熱惡寒、倦怠、腹瀉,以及各種虛證,不論脈象,都可以服用此湯。藥材包括: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土炒)、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炒,杵)、茯苓(各八分)、遠志肉五分。水量用兩鍾,加入三片薑、兩枚紅棗,煎煮後服用。逍遙散用來治療血虛煩熱、肢體疼痛、口乾、盜汗、嗜睡、月經不調、寒熱交替、痰嗽、骨蒸等症狀。藥材包括:白茯苓、白朮(土炒)、當歸、白芍藥(酒炒)、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水量用半鍾,加入三片薑,煎煮八分即可服用。若加入山梔、牡丹皮,則稱為加味逍遙散。
清骨散,治骨蒸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青蒿,地骨皮,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三才封髓丹,降心火,益腎水。
天門冬(去心),熟地黃,人參(各五兩),黃柏(酒炒),砂仁(各三兩),甘草(一兩五錢)
白話文:
清骨散用於治療骨蒸熱,藥方包括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青蒿、地骨皮、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將藥材加水兩鍾,煎煮至一鍾,飯後服用。三才封髓丹則用於降心火、益腎水,藥方包括天門冬(去心)、熟地黃、人參各五兩、黃柏(酒炒)、砂仁各三兩、甘草一兩五錢。
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錢。肉蓯蓉五錢,切片,酒一鍾,煎二三沸,去渣,空心送下。
生脈散,治火旺金虛,倦怠煩渴。
人參(二錢,去蘆),麥門冬(三錢,去心),五味子(三分,杵)
水一鍾,煎八分服。
豬肚丸,肌體羸瘦,服之即肥,其效如神。
牡蠣(煅),白朮(各四兩),苦參(三兩)
為細末,以豬肚一具,煮極爛,研如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米飲送下,日三服。
白話文:
最後,將麵糊丸做成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錢。肉蓯蓉五錢,切片,用一盅酒煎煮二三沸,去渣,空腹服用。
生脈散,用於治療火旺金虛、倦怠煩渴。
人參(二錢,去蘆頭),麥門冬(三錢,去心),五味子(三分,研碎)
用一盅水煎煮八分即可服用。
豬肚丸,適用於身體瘦弱的人,服用後能迅速增肥,效果如同神效。
牡蠣(煅燒)、白朮(各四兩)、苦參(三兩)
研磨成細末,用一個豬肚煮至極爛,研磨成膏狀,混合藥末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
調中益氣湯
黃耆(炙,一錢),人參,甘草(炙),當歸,白朮(各五錢),五味子(十五粒),柴胡,白芍藥(炒),升麻(各三分),橘皮(二分)
水鍾半,煎八分,食前溫服。
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痰涎壅盛,胸膈噎塞,並久年肺氣至效。
蘇子(炒),半夏(泡,各二錢五分),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薑汁炒),橘紅(去白,各一錢),當歸(去蘆,一錢五分),沉香(七分)
白話文:
調中益氣湯由黃耆、人參、甘草、當歸、白朮、五味子、柴胡、白芍藥、升麻、橘皮組成。將藥材以水煎煮至八分,飯前溫服。
蘇子降氣湯則由蘇子、半夏、前胡、甘草、厚朴、橘紅、當歸、沉香組成,用於治療虛陽上攻、氣不升降、痰涎壅盛、胸膈噎塞,以及久年肺氣等症狀。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服。虛人加黃耆一錢,肉桂五分。
人參飲子,脾胃虛弱,氣虛倦怠,衄血吐血。
人參(去蘆,二錢),五味子(二十粒),黃耆(去蘆,炙),麥門冬(去心),白芍藥(炒),當歸身(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四生丸,治吐血、衄血。
生荷葉,生艾葉,側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搗爛,丸如雞子,每服一丸,水煎,去渣服。
白話文:
水兩杯,薑三片,煎煮成一杯服用。虛弱的人加黃耆一錢,肉桂五分。
人參飲子,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虛倦怠、鼻出血或吐血的症狀。
人參(去蘆頭,二錢),五味子(二十粒),黃耆(去蘆頭,炙烤),麥門冬(去心),白芍藥(炒制),當歸身(各一錢五分),甘草(炙烤,一錢)
水兩杯,煎煮成一杯,飯後服用。
四生丸,治療吐血、鼻出血。
新鮮荷葉、新鮮艾葉、側柏葉、生地黃(各等份)
搗碎成泥狀,製成雞蛋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水煎煮,去渣服用。
大阿膠丸,治嗽血、吐血。
阿膠(微炒),卷柏,生地黃,大薊(獨根者佳),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去木),人參,麥門冬(去心),防風(各一兩五錢),乾山藥(一兩),熟地黃(一兩)
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煎麥門冬湯,嚼一丸。
犀角地黃湯,治大熱,血積胸中。
白話文:
【大阿膠丸】,用於治療咳嗽出血和吐血。
- 阿膠(輕微炒過)、卷柏、生地黃、大薊(獨根者最好)、雞蘇葉、五味子(每種各一兩)、柏子仁(研磨)、茯苓、百部、遠志(去除木質部分)、人參、麥門冬(去除中心)、防風(每種各一兩五錢)、乾山藥(一兩)、熟地黃(一兩)。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彈子。服用時,可用煎好的麥門冬湯來嚼服一丸。
【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大熱病,以及胸中積血癥狀。
犀角,大黃(各一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生地黃(四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服。
茅花湯,治鼻衄不止。
茅花(五錢)
水一鍾,煎六分服。
百花膏,治癆嗽吐血。
款冬花,百合(蒸焙,等分)
為末,蜜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臨臥薑湯嚼下。
噙化丸,治癆嗽有效。
玉露霜,柿霜,貝母,百合(各二兩),白茯苓,海石(各一兩),甘草(五錢),秋石(二錢)
白話文:
犀角、大黃各一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生地黃四錢,水二鍾,煎一鍾,飯後服用,可以治療鼻出血不止。
茅花五錢,水一鍾,煎六分服用,可以治療鼻出血不止。
款冬花、百合(蒸焙,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龍眼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睡前用薑湯送服,可以治療肺痨咳嗽吐血。
玉露霜、柿霜、貝母、百合各二兩,白茯苓、海石各一兩,甘草五錢,秋石二錢,可以治療肺痨咳嗽。
入薄荷葉細末,白硼砂少許,煉蜜丸,如龍眼大,每噙化一丸。
新定清寧膏,潤肺不傷脾,補脾不礙肺,余所新定者也。凡癆嗽吐血,必不可缺,極有效驗。
麥門冬(去心,十兩),生地黃(酒炒,十兩),廣橘紅(三兩),桔梗(二兩),甘草(二兩),龍眼肉(八兩)
煎成膏,加苡仁(八兩,淘淨,炒熟),川貝母(二兩,糯米拌炒,米熟去米),真蘇州薄荷葉五錢,忌火,俱為細末,拌勻前膏,時時挑置口中噙化。
白話文:
把薄荷葉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的白色硼砂和煉製好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龍眼一樣,每次含化一個即可。這是《新定清寧膏》配方的一部分,可以滋潤肺部而不損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脾胃功能而不會阻礙肺部運作。對於咳嗽、咳出血來的情況非常有幫助,效果顯著。
用去心的麥門冬十兩、經過酒洗滌後再炒過的地黃十兩、廣橘紅三兩、桔梗二兩、甘草二兩以及龍眼肉八兩一起熬煮成為膏狀物質。然後再加上已經清洗乾淨並炒至熟透的薏苡仁八兩,以及使用糯米拌炒到米粒變色之後去掉米粒的川貝母二兩,還有真正的蘇州產薄荷花葉五錢。這些材料都必須避免接觸火焰,全部研磨成細粉,與前面的膏狀物混合均勻,隨時都可以取一些放在嘴裡含化。
肺癰神湯,肺癰者,癆傷氣血,內有積熱,外受風寒。胸中滿急,隱隱痛,咽乾口燥,時出濁唾腥臭,吐膿如米粥者死。脈滑數或實大。凡患者右脅按之必痛,但服此湯,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隨即愈。此余新定,屢用屢驗者也。
桔梗(二錢),金銀花(一錢),薏苡仁(五錢),甘草節(一錢二分),黃耆(一錢,炒),貝母(一錢六分),甜葶藶(八分,微炒),陳皮(一錢二分),白及(一錢)
水二鍾,姜一片,煎一鍾,食後徐徐服。新起加防風一錢,去耆;潰後加人參一錢;久不斂加合歡皮一名夜合,即槿樹皮,一錢。
白話文:
肺癰是一種由氣血虧損、內熱積聚,以及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患者會感到胸悶、隱痛、口乾舌燥,並伴隨咳出膿痰,膿痰如同米粥,嚴重者會導致死亡。脈象通常是滑數或實大。患者右側肋骨處按壓時會感到疼痛。服用「肺癰神湯」可以治療肺癰,尚未形成膿腫的可以消散,已形成膿腫的可以潰破,潰破後即可痊癒。此方是我新創的,經多次使用,效果顯著。
配方:桔梗兩錢、金銀花一錢、薏苡仁五錢、甘草節一錢二分、黃耆一錢(炒)、貝母一錢六分、甜葶藶八分(微炒)、陳皮一錢二分、白及一錢。
用法:水兩鍾,加入薑片一片,煎煮成一鍾,飯後緩慢服用。新發病者可加防風一錢,去黃耆;潰破後可加人參一錢;久治不愈者可加合歡皮(即槿樹皮)一錢。
十灰散,一切血證,用此止之。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棕櫚皮,大黃,牡丹皮,山梔(各等分)
各燒灰存性,研細,碗蓋於地一宿,藕汁調服。
白鳳膏,治久癆積虛,咳嗽痰血,蒸熱困倦。
黑嘴白鴨(一隻),大京棗(二升),陳煮酒(一瓶),參苓平胃散(一升)
將鴨縛定,量病人飲酒多少,以酒燙溫,割開鴨項,滴血入酒飲之,直入肺經受補。將鴨去毛,於脅邊開一孔,取去腸雜,拭淨;次將棗去核,每個中納參苓散,填滿鴨腹中,麻線扎定,沙鍋內用火慢煨,將酒三次添入,以干為度。但食其棗,參湯送之,或同鴨肉搗丸服。
白話文:
【十灰散】,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能有效止血。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棕櫚皮、大黃、牡丹皮、山梔(各等份)
各種材料分別燒成灰,保留其活性,研磨成細粉,蓋在碗上放置一夜,然後用蓮藕汁調和服用。
【白鳳膏】,用於治療長期消瘦、身體虛弱、咳嗽、痰中帶血、以及熱病後感到疲倦無力的病症。
黑嘴白鴨(一隻)、大京棗(兩升)、陳年煮酒(一瓶)、參苓平胃散(一升)
首先將鴨子綁好,根據病人的酒量,以酒加熱至溫暖,切開鴨脖子,讓血液流入酒中,讓酒進入肺部補充。將鴨子去除羽毛,在胸部開一個孔,取出腸道及雜物,擦拭乾淨;接著將棗子去核,每顆棗子中放入參苓散,填滿鴨子肚子,用麻線捆緊。將鴨子放入沙鍋中,用慢火慢慢烹煮,每隔一段時間加入一次酒,直到酒完全被吸收為止。食用時,只吃棗子,參苓散的湯水作為飲料,或者與鴨肉一起打成丸子服用。
芎歸血餘散,治傳屍癆瘵,去鬼殺蟲。
室女頂門生髮(一小團,皂角湯洗淨,醋浸一宿,曬乾,紙拈火燒存性。),川芎(五錢),當歸(三錢),木香,桃仁(去皮炒,各二錢),安息香,雄黃(各一錢),全蠍(二枚),江上大鯉魚(生取頭,醋炙)
上為末,分四服,每服井水一大碗,淨室中煎七分,入紅硬降真香末五分,燒北斗符入藥,月初五更空心向北仰天咒曰:瘵神瘵神,害我生人,吾奉帝敕,服藥保身,急急如律令。咒五遍,面北服藥畢,南面吸生氣,入口腹中,燒降香置床下,午時又如前服藥。
白話文:
芎歸血餘散 治傳屍癆瘵,去鬼殺蟲
藥方:
- 室女頂門生髮(取一小團,用皂角湯洗淨,醋浸泡一整夜,曬乾後用紙拈火燒至存性。)
- 川芎 五錢
- 當歸 三錢
- 木香 二錢
- 桃仁(去皮炒) 二錢
- 安息香 一錢
- 雄黃 一錢
- 全蠍 二枚
- 江上大鯉魚(生取魚頭,用醋炙)
使用方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分為四份。
- 每份藥粉用井水一大碗,在乾淨的房間裡煎煮至七分。
- 加入紅硬降真香粉末五分。
- 燒北斗符放入藥中。
- 每月月初五更,空腹向北仰天念咒語:瘵神瘵神,害我生人,吾奉帝敕,服藥保身,急急如律令。 念五遍。
- 面朝北方服用藥物。
- 服藥後面向南方吸取生氣,將氣導入腹中。
- 燒降香置於床下。
- 午時再依照上述方法服用藥物。
功效:
此方用於治療傳染性瘵病(結核病),可去除鬼魅和殺滅蟲害。
注釋:
- 室女頂門生髮:指女子頭髮頂端新生的頭髮,具有特殊功效。
- 北斗符:道教符咒,用於驅邪鎮煞。
- 瘵神:古代認為瘵病是由瘵神引起的。
- 瘵病:古代指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包括肺結核等。
- 生氣:指天地間的精氣,用於補充身體元氣。
- 降香:一種香料,用於驅邪避穢。
現代解讀:
此方為古代治療瘵病的秘方,涉及道教符咒和神秘儀式,其藥理作用和科學依據尚待考證。但從藥材來看,川芎、當歸、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或對治療某些疾病有一定療效。
需注意:
北斗符式,敕,𩮀用黃紙一方,新筆淨水,研透明硃砂書此符,書時念前北斗咒。
鱉甲生犀散,殺癆蟲,取下惡物。
天靈蓋(一具。男者色不赤可用,女者色赤勿用,檀香煎湯候冷洗。咒曰:雷公靈,雷公聖,逢傳屍,即須應。急急如律令。咒七遍訖,次用酥炙黃),生鱉甲(一枚,醋炙),虎長牙(二枚,醋炙),安息香,桃仁(去皮,炒),檳榔(各五錢),生犀角,木香,甘遂,降真香,乾漆(炒,存性),阿魏(酒浸研,各三錢),雷丸(二錢),穿山甲(取趾,醋炙),全蠍(三個),蚯蚓(十條,生研和藥)
白話文:
用黃紙畫北斗符,用乾淨的筆和水,研磨朱砂書寫符咒,書寫時默念北斗咒。用鱉甲生犀散來殺死癆蟲,清除病灶。取天靈蓋一個,男子不紅可使用,女子紅色不可用,用檀香煎湯冷卻後清洗,念咒語:雷公靈,雷公聖,逢傳屍,即須應。急急如律令。念七遍後,用酥油炙烤黃紙,再準備生鱉甲一個,用醋炙烤,虎長牙兩個,用醋炙烤,安息香、桃仁去皮炒制、檳榔、生犀角、木香、甘遂、降真香、乾漆炒制存性、阿魏酒浸研磨、雷丸、穿山甲趾用醋炙烤、全蠍三個、蚯蚓十條生研磨,混合所有藥材。
上為末,每服五錢,先用豉心四十九粒,東向桃、李、桑、梅小梢各二莖,長七寸,生藍青七葉,青蒿一小握,蔥白連根洗五莖,石臼內同杵,用井水一碗半,煎取一盞,入童便一盞,內藥末,煎取七分,入麝香一字,月初旬五更空心溫服,即以被覆取汗,恐汗中有細蟲,軟綿拭之,即焚其帛。
少時必瀉,以淨桶盛,急鉗取蟲,烈火焚之,並收入磁瓶中,雄黃蓋之,以瓦油盞鐵線扎定,泥固,埋深山中絕人行處。
《道藏經》曰:每值庚申日,其夜不睡,守之至曉,屍蟲不能為害。三守庚申,三尸長絕。每夜叩齒三十六通,左手捧心,呼三尸之名,上屍彭琚出,中屍彭𩩅出,下屍彭䐐出。令不得為害。常以庚申去手甲,丑日去足甲,每年七月十六日,將所去手、足甲燒灰,和水服之,三尸九蟲皆滅。
白話文:
以上所述的配方為一劑草藥,每劑需服用五錢。使用方法是:首先準備四十九粒豆豉,以及東向的桃、李、桑、梅的小枝條各兩枝,長度約七寸,再加上七片生藍青葉,一小把青蒿,以及五根帶根的蔥白,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石臼中研磨。接著用井水一碗半來煎煮,待水沸後再加入一盞童便,最後加入藥末,繼續煎煮至剩下七分水,再加入一丁點麝香,於月初旬五更時空腹溫服。服藥後需蓋上被子出汗,以防有細蟲隨汗排出,可用軟綿擦拭,然後將這些蟲子焚燒,並將其放入磁瓶中,用雄黃蓋住。再用瓦油盞和鐵線捆好,外面塗上泥土,深埋在沒有人跡的山中。
《道藏經》中提到:每逢庚申日的夜晚,保持清醒直到天明,屍蟲就不會對人造成危害。連續三次在庚申日守夜,就能讓屍蟲失去影響力。每晚叩齒三十六次,以左手捧心,默唸三個屍靈的名字:上屍彭琚、中屍彭鮎、下屍彭膌,讓他們無法對人造成傷害。通常在庚申日要去掉手指甲,醜日要去掉腳趾甲,每年七月十六日,將去掉的手、腳指甲燒成灰,混水服用,可以消除三屍及九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