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5)

1. 濕中

丹溪曰:東南之人,多由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清燥湯主之。

內中濕者,脾土本虛,不能制濕,或食生冷水濕之物,或厚味醇酒,停於三焦,注於肌肉,則濕從內中矣,宜滲濕湯。

外中濕者,或山嵐瘴氣,或天雨濕蒸,或遠行涉水,或久臥濕地,則濕從外中矣。其證頭重體痛,四肢倦怠,腿膝腫痛,身重浮腫,大便泄瀉,小便黃赤,宜除濕羌活湯,虛者獨活寄生湯。

清燥湯,治氣虛濕熱,肺金受邪,絕寒水生化之源,小便赤少,大便不實,腰膝痠軟,口乾作渴,體重麻木,頭目眩暈,飲食少思,自汗盜汗,倦怠氣促。

黃耆(一錢五分),五味子(九粒,杵炒),黃連,神麯(炒),豬苓,柴胡,甘草(炙,各二分),蒼朮(炒),白朮(炒),麥門冬(去心),陳皮,生地黃,澤瀉(各五分),茯苓,人參,當歸,升麻(各三分),黃柏(酒炒,三分)

水二鍾,煎一鍾服

滲濕湯

蒼朮(泔浸,炒),白朮(土炒),茯苓(各一錢半),陳皮,澤瀉,豬苓(各一錢),甘草(三分),香附,撫芎,砂仁,厚朴(去皮,和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燈草十尺,煎八分服。

除濕羌活湯,治風濕相搏,一身重痛。

蒼朮(泔浸,炒),藁本(各二錢),羌活(七分),防風,升麻,柴胡(各五分)

水煎,溫服。

獨活寄生湯,治腎虛臥濕,腰背拘急,筋攣骨痛,腳膝冷痹,緩弱偏枯,腫重艱步。

獨活,桑寄生,牛膝,杜仲(炒),秦艽,細辛,白芍藥(炒),茯苓,人參,當歸,熟地黃,防風(各等分),甘草(減半)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空心溫服。

白話文:

丹溪說:東南地區的人,大多因居住在濕氣重的土地上導致生痰,痰又會產生熱氣,熱氣再進一步會引發風症,治療這種情況,可用清燥湯。

若是體內濕氣過重,通常因為脾臟功能虛弱,無法有效控制濕氣,或是飲食中含有大量水分、冷飲、或是吃下太多肥厚、酒精濃度高的食物,這些都會在三焦部位積聚,並滲入肌肉組織,形成體內濕氣,這時可使用滲濕湯來治療。

若濕氣是由外部環境引起的,可能是山間的瘴氣、下雨天的濕氣,或是長途跋涉涉水,或是在濕地上久臥不起,這些都會導致外部濕氣進入體內。病徵可能包括頭部沉重、身體疼痛、四肢疲憊無力、腿膝腫痛、全身浮腫、大便稀瀉、小便黃色且混濁,這時可以使用除濕羌活湯,體質虛弱者則適用獨活寄生湯。

清燥湯,用於治療氣虛、濕熱、肺金受到侵害的情況,這會阻斷體內寒水的生成,使小便呈現赤色且量少,大便不成形,腰膝酸軟,口乾舌燥,身體麻木,頭目眩暈,食慾不佳,自汗與盜汗頻繁,容易感到疲憊且呼吸短促。

滲濕湯,適用於去除體內濕氣。

除濕羌活湯,用於治療風濕相搏,導致全身沉重疼痛。

獨活寄生湯,用於治療腎虛且長期處於濕氣中,導致腰背僵硬,筋骨疼痛,腳膝冰冷且有麻痹感,腳部腫脹且行走困難。

2. 寒中

身體強直,口噤不語、四肢戰掉,卒然眩暈,身無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宜姜附湯,或附子麻黃湯。

姜附湯,治中寒昏倒,及陰證傷寒。大便自利。

乾薑,熟附子(各等分)

水煎服。

附子麻黃湯,治中寒昏冒,口眼喎僻。

麻黃,白朮(炒),人參,甘草,附子(炮),乾薑(各等分)

水煎服。

白話文:

[寒冷中毒]

如果出現身體僵硬,嘴巴緊閉無法說話,四肢不由自主地顫抖,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全身無汗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遭受了寒氣的侵襲。應使用薑附湯,或者附子麻黃湯來治療。

薑附湯,用於治療因寒冷導致的昏迷倒地,以及陰性證狀的感冒。會有自行排便的情況。

所需材料為:乾薑,熟附子(兩者等量)。

用水煎煮後服用。

附子麻黃湯,用於治療因寒冷導致的昏迷,以及口眼歪斜的情況。

所需材料為:麻黃,炒過的白朮,人參,甘草,炮製過的附子,乾薑(所有材料等量)。

用水煎煮後服用。

3. 暑中

面垢悶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瀉,或喘,或滿,或渴,先以蘇合香丸抉開灌之,或以來復丹研末,白湯灌下,或研蒜水灌之,或剝蒜肉入鼻中,皆取其通竅也。

不蛀皂角,刮去黑皮,燒過存性,每皂角灰一兩,甘草末六錢,和勻,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待其稍蘇,辨證與藥。

靜而得之謂之中暑。中暑者,陰證也,當發散也。或納涼於廣廈,或過食於生冷,頭痛惡寒,肢節疼痛,大熱無汗,此陰寒所遏,陽氣不得發越,輕者香薷飲,重者大順散。

動而得之謂之中熱,中熱者,陽證也。熱傷元氣,非形體受病也。或行役於長途,或務農於赤日,頭痛躁熱,肌膚大熱,大渴,多汗少氣,蒼朮白虎湯主之。熱死人切勿便與冷水,及臥冷地,宜置日中,或令近火,以熱湯灌之即活。

蘇合香丸,見真中風。

來復丹,見真中風。

香薷飲,本方加人參、白朮、陳皮、茯苓、木瓜、黃耆,名十味香薷飲,虛者宜之。

香薷(去根,三錢),厚朴(一錢五分),白扁豆(微炒,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盞,煎一盞,沉冷服。此暑月發散之劑,淮中暑者宜之。若奔走勞役而中熱者,用此溫散之劑,復傷其氣,如火益熱矣。世多不知而混用,故特表而出之。

大順散,治納涼太過,飲冷大多,脾胃受寒,霍亂吐瀉,此舍時從證之劑也。

甘草(三兩),乾薑,杏仁(去皮尖),肉桂(去皮,各四錢)

上先將甘草炒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聲為度。後入桂磨篩,每服二錢,井花水調服,沸湯點服亦得。

蒼朮白虎湯,x

知母(一錢),石膏(三錢),甘草(三分),粳米(一錢),蒼朮(一錢,炒)

水二杯,煎至一杯服。

白話文:

標題:[中暑]

內容:臉部污垢滿面,感到悶熱倒地,意識模糊,冷汗直流,手腳略感冰冷,可能出現嘔吐、腹瀉、喘息、脹滿、口渴等症狀,首先可用蘇合香丸打開口腔灌服,或者以來複丹研成粉末,用熱水灌服,或者研磨大蒜汁液灌服,或者剝開大蒜塞入鼻孔,這些都是爲了疏通氣孔。

無蟲蛀的皁角,颳去黑色外皮後燒製,每次使用皁角灰一兩,甘草粉末六錢,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新鮮抽取的井水調服。等到患者稍微恢復,再根據病情給予藥物。

在靜止狀態下發生的稱爲中暑,中暑屬於陰證,應該進行發散治療。可能是因爲在大屋內貪涼,或者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出現頭痛怕冷,肢體關節疼痛,身體發熱但不出汗,這是由於陰寒阻礙了陽氣的散發,症狀輕微時可以使用香薷飲,嚴重時則使用大順散。

在活動狀態下發生的稱爲中熱,中熱屬於陽證。熱能傷害人體元氣,並不是身體表面受到疾病侵襲。可能是在長途跋涉,或在烈日下耕作,出現頭痛煩躁、皮膚髮熱、極度口渴、大量出汗和氣短等症狀,應使用蒼朮白虎湯。如果有人因熱而死亡,切勿立刻給予冷水,或者讓其躺在冷地上,應將其放置在太陽下,或者靠近火源,用熱水灌服,就有可能使其復活。

對於蘇合香丸與來複丹,可參照真中風的處理方式。

對於香薷飲,可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人參、白朮、陳皮、茯苓、木瓜、黃芪,製成十味香薷飲,適合體質虛弱的人服用。

香薷(去根,三錢),厚朴(一錢五分),白扁豆(微炒,一錢),甘草(五分)。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冷卻後服用。這是夏季發散劑,適用於中暑者。如果是因爲勞役過度導致中熱,使用這種溫散劑,反而會損傷元氣,如同火上澆油,加重病情。很多人並不瞭解這一點,常常混淆使用,所以特此說明。

對於大順散,適用於過度貪涼,過量食用冷飲,脾胃受寒,導致霍亂、嘔吐、腹瀉等情況,這是捨棄時令而根據症狀治療的藥方。

甘草(三兩),乾薑,杏仁(去皮尖),肉桂(去皮,各四錢)。首先將甘草炒熟,然後加入乾薑一起炒,直到乾薑裂開;再加入杏仁一起炒,直到杏仁不再發出聲音。最後加入肉桂,磨成粉末並篩過,每次服用二錢,用井花水調服,或者用沸水沖服。

對於蒼朮白虎湯,知母(一錢),石膏(三錢),甘草(三分),粳米(一錢),蒼朮(一錢,炒)。用水兩杯,煎至一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