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15)
卷之五 (15)
1. 醫案
徽商汪華泉,忽然昏僕,遺尿手撤,汗出如珠,眾皆以絕證既見,決無生理。余曰:手撒脾絕,遺尿腎絕,法在不治,惟大進參、附,或冀萬一。遂以人參三兩,熟附五錢,煎濃灌下,至晚而減;復煎人參二兩,耆、朮、附各五錢,是夜服盡,身體稍稍能動;再以參附膏加生薑、竹瀝盞許,連進三日,神氣漸爽。嗣後以理中、補中等湯,調養二百日而安。
延平太守唐東瀛,多郁多思,又為府事勞神,昏冒痰壅,口喎語澀,四肢不隨,時欲悲泣,脈大而軟,此脾、肺氣虛,風在經絡。余以補中益氣去黃耆,加秦艽、防風、天麻、半夏,十劑證減二三,更加竹瀝、薑汁,倍用人參,兼與八味丸,兩月乃愈。
燕邸張可真,自遠方歸,忽中風昏冒,牙關緊閉。先以牙皂末取嚏,次以箸抉開,灌蘇合丸二九,後以防風散投之,連進三服,出汗如洗。此邪自外解,去麻黃、獨活、羚羊角,加秦艽、半夏、膽星、鉤藤、薑汁,十劑痰清神爽,服六君子加竹瀝、薑汁、鉤藤,六十日痊。
吳門太史姚現聞,中風昏憒,語言不出,面赤時笑,是心臟中風也。乙亥孟秋,延余診之,六部皆得石脈。余歸,謂唐名必曰:石者,冬令之脈也,新秋見之,非其時矣!其象先見於非時,當其時豈能再見耶?果至冬至而歿。
錢臺石年近六旬,昏倦不能言,鼻塞,二便閉,此心、肺二臟中風也,服順氣疏風化痰之劑,已瀕於危矣。比余診之,六脈洪大,按之搏指,乃至虛反有盛候也,宜補中為主,佐以祛風化痰,方可回生。舉家惶懼,兩日不決。余瞋目而呼曰:今日無藥則斃矣,若服參而病進,餘一人獨任其咎。
乃以大劑補中益氣,加秦艽、鉤藤、防風、竹瀝、再劑而神爽,加減調治,五十日始愈。
白話文:
[醫案]
徽州商人汪華泉突然昏倒,大小便失禁,手腳放開,汗水如珠滴落,大家都認爲這是絕症的徵兆,斷定他沒有生存的可能了。我說:手腳放開表示脾臟衰竭,大小便失禁表示腎臟衰竭,按照醫學理論來說是無法救治的,唯有大量使用人參和附子,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用三兩的人參,五錢的熟附子,煎煮成濃湯灌給他喝,到晚上症狀就減輕了;再煎煮二兩的人參,五錢的黃芪、白朮、附子,當天晚上喝完,身體開始能稍微動彈;接着服用參附膏加生薑、竹瀝,連續三天,精神逐漸好轉。之後用理中、補中等藥湯調理,經過二百天才康復。
延平太守唐東瀛,情緒抑鬱,思考過多,又因公事勞累,出現昏迷、痰壅、口歪、語言不清,四肢不受控制,時常想要哭泣,脈象大而軟,這是脾肺氣虛,風邪在經絡的表現。我用補中益氣湯去掉黃芪,加上秦艽、防風、天麻、半夏,十劑後症狀減輕了三分之二,再加入竹瀝、薑汁,加倍使用人參,同時服用八味丸,兩個月後痊癒。
燕邸張可真從遠方歸來,忽然中風昏迷,牙關緊閉。先是用牙皁末讓他打噴嚏,然後用筷子撬開他的嘴巴,灌入蘇合丸十八粒,之後服用防風散,連續服用了三劑,出汗如同洗澡一般。這是邪氣從體表排出,於是去掉了麻黃、獨活、羚羊角,加上秦艽、半夏、膽星、鉤藤、薑汁,十劑後痰液減少,精神好轉,服用六君子湯加上竹瀝、薑汁、鉤藤,六十天後痊癒。
吳門太史姚現聞中風昏迷,無法說話,面色赤紅,時不時微笑,這是心臟中風的症狀。乙亥年孟秋,我被請去診斷,六部脈象都是石脈。我回家後對唐名必說:石脈是冬天的脈象,現在初秋出現,不合時宜啊!如果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出現這種現象,到了應該出現的時候豈不是不能再出現了嗎?果然到了冬至他就去世了。
錢臺石年近六十歲,昏沉疲憊無法言語,鼻塞,大小便不通,這是心肺二髒中風的症狀,服用順氣疏風化痰的藥物,已經瀕臨危險。當我診斷時,六脈洪大,按下去搏動強烈,這是極其虛弱卻表現出旺盛的現象,應當以補中爲主,輔以祛風化痰,才能挽救生命。全家人都惶恐不安,兩天都沒有決定。我瞪大眼睛大聲說:今天如果沒有用藥就會死掉,如果服用人參病情加重,我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
於是用大劑量的補中益氣湯,加上秦艽、鉤藤、防風、竹瀝,服用兩劑後精神好轉,調整用藥,五十天後才痊癒。
2. 類中風
火中,虛中,濕中,寒中,暑中,氣中,食中,惡中
類中風者,有類乎中風,實非中風也。或以風為他證,或以他證為風,投治混淆,傷生必矣。茲以相類之證八種,總彙於此,使學者臨證洞然也。
白話文:
關於類似中風的狀況,指的是那些症狀像中風,但實際上並不是中風的情況。有時候,會把風邪引起的病症誤認為其他疾病,或是將其他疾病誤認為風邪引起,若治療時混淆不清,必定對身體造成傷害。現在將八種與中風相似的病症,包括火邪、虛弱、濕邪、寒邪、暑邪、氣滯、飲食不當和惡性中邪,全部整理在此,讓學習者在面對病證時能清楚辨識。
這就是類中風的說明,它們有著類似中風的症狀,但實際上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這些原因包括火邪入侵、體質虛弱、濕氣過重、寒氣侵襲、熱氣過盛、氣血不暢、飲食失調和惡性中邪等八種情況。對於這些類似中風的病症,我們必須明確區分,才能正確地治療,避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 火中
河間曰:癱瘓者,非肝木之風,亦非外中於風,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熱氣怫鬱,心神昏冒,筋骨不用,卒倒無知,因喜、怒、悲、愁、恐五志過極,皆為熱甚也。
心火盛者,涼膈散;肝火動者,小柴胡湯;水虛火炎者,六味地黃丸;痰多者,貝母瓜蔞散。
涼膈散,見真中風。
小柴胡湯,治肝膽有熱,往來寒熱。
柴胡(一錢六分),黃芩,人參,半夏(各八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甘草(四分)
水煎,溫服。
六味地黃丸,治腎水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乾齒動,腰腿痿軟,便血吐血,盜汗失音,水泛為痰。
熟地黃(八兩,杵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
上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空心食前滾湯下。
貝母瓜蔞散,治痰多口眼喎斜,手足麻痹。
貝母(去心),瓜蔞,南星(泡),荊芥,防風,羌活,黃柏(炒),黃芩(炒),黃連(炒),白朮(土炒),陳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薄荷,甘草(炙),威靈仙,天花粉(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至夜服。
白話文:
河間學說:癱瘓的情況,並非因為肝臟風邪,也不是外部風邪侵襲,主要是由於生活作息不當,心火突然旺盛,熱氣鬱積,導致心神混亂,筋骨無法正常運作,忽然倒地失去知覺,這是由喜悅、憤怒、悲傷、憂愁、恐懼五種情緒過度激發,都是因為體內熱氣太盛所導致。
心火過旺,可用涼膈散;肝火上升,可服用小柴胡湯;腎水虛弱,火氣上炎,則應服用六味地黃丸;若是痰多,則適用貝母瓜蔞散。
涼膈散,用於治療真正的中風情況。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肝膽熱氣,有寒熱交錯的情況。
所需藥材及份量:柴胡(一錢六分),黃芩,人參,半夏(各八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甘草(四分)。用水煎煮,溫熱時服用。
六味地黃丸,用於治療腎水不足,出現發熱口渴,小便不通,氣滯痰咳,頭暈眼花,耳聾,咽喉乾燥,牙齒鬆動,腰腿乏力,便血吐血,盜汗失音,水氣泛濫成為痰等症狀。
所需藥材及份量:熟地黃(八兩,搗成膏狀),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研磨成細末,與地黃膏混合,再加入煉蜜製成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錢,空腹或飯前,用滾水吞服。
貝母瓜蔞散,用於治療痰多,口眼歪斜,手腳麻木。
所需藥材及份量:貝母(去心),瓜蔞,南星(泡),荊芥,防風,羌活,黃柏(炒),黃芩(炒),黃連(炒),白朮(土炒),陳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薄荷,甘草(炙),威靈仙,天花粉(各五分)。用水二鍾,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晚上服用。
4. 虛中
東垣以卒倒昏憒,皆屬氣虛。過於勞役,耗損真元,脾胃虛衰,痰生氣壅,宜六君子湯;虛而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因於房勞者,六味地黃丸。
六君子湯,見真中風。
六味地黃丸,見火中。
補中益氣湯
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橘皮(七分),白朮(一錢,土炒),升麻(三分),柴胡(二分),歸身(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白話文:
東垣認為突然倒地、意識不清,都屬於氣血不足的情況。過度勞累會損耗體內的精氣,導致脾胃功能虛弱,進而產生痰濕,阻塞氣機,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六君子湯。如果是因為氣虛導致身體機能下陷的,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而如果是因為過度性行為導致的,則適用六味地黃丸。
_六君子湯_的用法詳見治療真正的中風。
_六味地黃丸_的用法詳見火中。
_補中益氣湯_的成分包括:
黃耆(1錢5分)、人參(1錢5分)、炙甘草(5分)、橘皮(7分)、白朮(1錢,土炒)、升麻(3分)、柴胡(2分)、當歸身(1錢)。
使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量,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