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二 (18)
卷之二 (18)
1. 色診
古人察色望氣,命名色診,望而知之謂之神,居四診之先。仲景論明堂、厥庭,盡不見察,為世醫咎,則色之於醫尚矣。茲者採經文,集名論,類成一帙,以便稽考。
《移精變氣論》曰: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
《脈要精微論》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以上言五色之見,皆貴光澤而惡晦滯也。五色精微象見,其壽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五臟生成篇》曰:青如草滋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音苔)者死。赤如衃(音丕)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加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
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如火炎上,水潤下,木曲直,金堅斂,土安靜之類。五臟相音,可以意識;如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宮,肺音商,腎音羽。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當風。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診要經終論》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環絕系,絕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矣。
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厥陰終者,中熱嗌乾,善溺,心煩,甚則舌卷囊上縮而終矣。
白話文:
色診
古人觀察人的面色和氣色來診斷疾病,稱為色診,憑觀察就能知道病情,這是診斷的最高境界,在四診(望、聞、問、切)中排在首位。張仲景在論述面部特定區域(明堂、厥庭)的觀察時,卻沒有詳細說明如何觀察,這是古代醫生的過錯,由此可見,面色診斷在醫學中的重要性。本書收集整理相關經文和論述,編纂成冊,方便後人查考。
《移精變氣論》說:上古時期的醫生,能通過觀察面色和脈象來通曉神明,將其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四季、八風(風、寒、暑、濕、燥、火、瘟、疫)、六合(天地陰陽)等因素結合起來,不偏離常規,觀察其變化和轉移,就能洞察疾病的奧妙和關鍵,這就是面色和脈象診斷的精髓。面色反應陽氣,與每日的太陽運行有關;脈象反應陰氣,與每月月亮運行有關。
《脈要精微論》說:精明透現出的五種顏色,是氣的精華。紅色要像白布包裹著朱砂一樣,不要像赭石那樣;白色要像鵝毛一樣,不要像鹽一樣;青色要像青翠的牆壁上泛出的光澤一樣,不要像藍色一樣;黃色要像絲綢包裹著雄黃一樣,不要像黃土一樣;黑色要像濃重的漆色一樣,不要像泥土一樣。以上五種顏色,都貴在光澤,忌諱晦暗滯澀。如果五種顏色精微的徵象出現,則壽命不長。所謂的精明,就是指人的精神,用來觀察萬物,辨別黑白,審察長短;如果把長當短,把白當黑,那說明精氣衰竭了。
《五臟生成篇》說:青色像草木茂盛一樣的,會死;黃色像枳實一樣的,會死;黑色像苔蘚一樣的,會死;紅色像凝固的血一樣的,會死;白色像枯骨一樣的,會死。這五種顏色都是致死的徵兆。
由心臟產生的面色,像白布包裹著朱砂一樣;由肺臟產生的面色,像白布包裹著紅色一樣;由肝臟產生的面色,像白布包裹著紺色一樣;由脾臟產生的面色,像白布包裹著栝蔞實一樣;由腎臟產生的面色,像白布包裹著紫色一樣。這些是五臟氣血外在的表現。
面色和味道對應五臟:白色對應肺臟,辛味;紅色對應心臟,苦味;青色對應肝臟,酸味;黃色對應脾臟,甘味;黑色對應腎臟,鹹味。所以,白色對應皮膚;紅色對應脈絡;青色對應筋腱;黃色對應肌肉;黑色對應骨骼。
脈象的強弱、滑澀、浮沉,可以用手指去辨別;五臟的徵象,可以類推;比如,火向上燃燒,水向下流淌,木向上生長且彎曲,金堅硬而收斂,土平和安靜等等。五臟與音律相關,可以用聲音來判斷;比如,肝臟的聲音是角,心臟的聲音是徵,脾臟的聲音是宮,肺臟的聲音是商,腎臟的聲音是羽。五種顏色的微小變化,可以用眼睛觀察。能夠綜合面色和脈象診斷,就能做到萬無一失。
紅色脈象盛到極點時,會氣喘且脈象堅實,診斷為:有積氣在胸中,經常受飲食所害,稱為心痹,外感疾病、思慮過度而心虛,所以邪氣入侵。
白色脈象盛到極點時,會氣喘且脈象浮,上虛下實,驚恐不安,有積氣在胸中,氣喘虛弱,稱為肺痹,寒熱交替,因醉酒而導致內臟受損。
青色脈象盛到極點時,脈象長而左右跳動,有積氣在心臟下部橫膈附近,稱為肝痹,因寒濕侵襲而致病,與疝氣的治療方法相同,症狀有腰痛、腳冷、頭痛。
黃色脈象盛到極點時,脈象大而虛弱,積氣在腹部,有厥氣,稱為厥疝,女性的治療方法相同,因勞累而導致四肢無力,汗出遇風。
黑色脈象盛到極點時,脈象上堅下大,有積氣在小腹和陰部,稱為腎痹,因沐浴後在冷水中睡覺而致病。
各種奇特的脈象和面色:面色黃而目青,面色黃而目赤,面色黃而目白,面色黃而目黑,都不會死;面色青而目赤,面色赤而目白,面色青而目黑,面色黑而目白,面色赤而目青,都會死。
《診要經終論》說:太陽經脈衰竭時,眼睛凹陷,反覆抽搐,面色發白,不出汗,出汗則死。少陽經脈衰竭時,耳聾,關節疼痛,眼圈發黑,眼圈發黑一天半後死亡。死亡之前,面色先變青白,然後死亡。陽明經脈衰竭時,口眼不停地動,容易驚恐,胡言亂語,面色發黃,如果上下經脈充盈,失去知覺,就會死亡。少陰經脈衰竭時,面色發黑,牙齒長而污垢,腹部膨脹,不通氣而死亡。
太陰經脈衰竭時,腹部膨脹,呼吸困難,容易打嗝,容易嘔吐,嘔吐後氣逆,氣逆則面色發紅,不氣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色發黑,皮膚焦枯而死亡。厥陰經脈衰竭時,身體內熱,咽喉乾燥,頻尿,心煩,嚴重時舌頭捲曲,向上縮起而死亡。